暮色余辉
繁体版

第29章 耕种指南

    凌辉知道,自己一个出村狩猎时间不长的新人,对各种作物的了解终究是有限的,如果这些变异作物能在人为种植后活下来,他准备从明天开始,向老猎人们细心请教每一种作物的形态、作用、生长环境和季节周期等详细的信息,并整理成资料,刻画在皮革上,整理出一份作物种植说明什么的。

    现在,该做的都已经做了,成与不成,就看明天了。

    “真的活下了来呢!”

    第二天,天还没亮,村里一帮子老老少少就围在凌辉新建成的水坝边啧啧称奇,对于凌辉昨天傍晚种下去的那些焉了吧唧的作物,他们嘴上说着是浪费粮食,但其实心里的期待却一点也不比凌辉少,还不一大早就出来看结果了。

    “真的可以种!”

    凌辉蹲在水坝边,看着眼前那片重新焕发出生机的绿萝,激动得眼框都润湿了,昨天傍晚栽种下去的时候,这些绿萝还低垂着快焉了的叶子,他都怀疑已经几乎快死掉了,做好了重新来过的准备,毕竟变异的植物与灾难前的作物大不一样,换一个环境种下去后,谁也不知道能不能存活下来。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夜过去,绿萝就重新活了过来,还有旁边的刺叶萝卜、野薯、黑皮椒也明显比昨天刚栽种下去时精神了很多,只有刺藤瓜种子,怕是没那么快生根发芽,还需等待。

    但事实已经证明,变异后的作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同样不差,也是可以人为种植的。

    “凌辉,你教我们种地吧!”

    看着眼前一垄垄整齐的土地,还有那在土里生长的作物,村民们眼里闪耀着激动的光芒,纷纷一脸期待地望着凌辉。

    尤其是不能出村狩猎的女人和老人们,他们一直憋屈地守在村里,眼巴巴地看着家里的男人冒着生命危险外出打猎,说不定哪天就回不来了,而自己却只能无奈地等待和叹息。

    原本习惯了四处逃难,居无定所的村民,几乎已经忘记了耕种的本能,在此之前,村里其它人届从没想过将外面森林里那些危险有毒的作物种到自己家门口来。

    现在发现了可以在村里种出粮食的机会,终于可以为家里多出一份力,又怎么可能不激动?就连一些不到10岁的孩子,都睁大着双眼望着凌辉,一脸的期盼。

    “好,大家放心,我做这些,本来就是为村里准备的,只是我了解的东西也不多,但我们可以一起来种地。”

    凌辉站起身来,望着周围一片期待的目光,激动地点头。

    见凌辉答应,村民们高兴地欢呼起来,纷纷转身回屋,从家里拿来了锄头镐子,迫不及待地就要对着村子里的土地开挖,仿佛那脚下的土地里藏着什么宝贝似的。

    “大家先别急,我们先规划好地块,再开始翻地。”

    见众人心急的样子,凌辉哭笑不得,照他们这样乱挖一通下去,好事怕也会变坏事。

    接下来,凌辉拿了一把镐子,在地上划出一条条凹线,根据地面的形状,大小,高低,将村前的空地划分出了十几块大小不一的地块。

    “请大家跟着划分的地块来翻地,先清理地面上的杂草、灌木和石块,然后将土块翻过来,拍碎,不用太深,把上面灰黑的土层翻松了就可以,然后将土归成一垄,留下沟渠,以方便引水灌溉。”

    凌辉一边在土地上示意着,一边简单地将翻地的知识教给大家,那模样那架式,十足足一个地道的农民。

    这些都是他从书上学来的,虽然还比较粗浅,但在从没种过地的岩洞村人看来,那都是前所未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村民们高涨的热情之下,岩洞村的种植大业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仅仅一天不到,凌辉划出的十几块地就被村民们开垦完了,并把灌溉的水引了进去,看着在溪水浇灌下“咕噜咕噜”冒着泡的土壤,村民们都激动得不行。

    “看来得再划出一些土地来开垦才行,种子也需要多弄一些。”

    看着意犹未尽的村民们,凌辉心里暗想,毕竟三百多号人呢,粮食消耗不是一个小数目,种得多了,就算吃不完,多存一些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个月后,岩洞村的堡屋聚集区周边,已经遍布被开垦出来的土地,一直延伸到高高矗立的围墙边上,村后的广场也被土地包围了起来,只留下一条弯曲的小路与村里的道路相连,一些没有土壤的岩石上,还放置了各种形状的框架和容器,里面装着土壤,种植着各种作物。

    这段时间以来,在老村长的组织动员下,村里的女人、老人和小孩,但凡能挥动锄头的,都参与了开荒和耕种,除草、翻地、栽种、施肥,各司其职,凌战则带领猎人们在出村狩猎时收集可种植的作物根茎、幼苗和种子。

    村前的水坝已经被再次加高,村后也增加了一个水坝,让溪水从上而下实现了分流,饮用洗漱、淬火浸皮、作物灌溉各自分离。

    水渠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溪水环绕着村庄形成了一片灌溉水网,滋润着土地上分门别类整齐栽种的作物。

    此时,一些女人正在往山坡上往没有水流的小块种植区担水,老人们则拿着水瓢把水浇在作物上,这些都是像黑皮椒一样的耐旱作物,只需要隔几天浇点水就能很好地生长。

    被水渠环绕的土地上,村民们正蹲在地里,小心地拔开刺叶萝卜的锯齿叶,用小锄头把埋在土里的根茎挖出来,抖干净泥巴后,心满意足地放进背后的筐子里。

    绿萝池边,几个女人拿着带长杆的弯曲镰刀,俯身把漂在水面的青翠藤萝扒拉过来,仔细地割下新长出来的茎叶,留下根茎部分让它继续生长。

    还有一部分受过伤的男人,将村里茅房的排泄物一担一担地往地里挑,一瓢一瓢地浇在地里的作物幼苗上。

    以前只能留在村里,看着别人出去打猎的村民,仿佛从种地上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尤其是像村里刘叔那样不能出村狩猎的村民,现在只要手脚勤快,足不出村,也能保障一家人的温饱,甚至还能略有节余,慢慢地,岩洞村种地带来的粮食收获,几乎占据了村民食物来源的近半。

    令人意外的是,由于淬火浸皮等带有污染性的废水实行了分流排放,种植出来的作物含毒量明显降低,不但减少了食物熬煮消毒的工序和时长,减少了木材等燃料的消耗,而且食物的口感也上升了不少。

    随着新一批含毒量少的种子再次栽种下去,食物中的含毒量还会继续降低,如此持续下去,或许将来有一天,村民们真的能吃到像灾难前时代前那样原生不含毒素的食物。

    岩洞村的生活质量比以前单靠打猎时足足提升了近一倍,猎人们的狩猎压力也减少了许多,再也不用把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危险的狩猎之中。

    除了日常所需之外,在老村长的组织下,多余的粮食都被风干,洒上有防腐作用的调料,储存到了后山岩洞新开辟出来的食物仓库里,以备不时之需。

    在村民们忙于耕种的时候,凌辉却在忙着整理种植相关的资料,经过半年多的经验积累,凌辉也终于把岩洞村的耕种指南给整理了出来,虽然只是一份初步的说明,后续还需要不断地补充完善,但在村民们眼里也显得弥足珍贵,被老村长当作了教材使用,让更多的村民们学会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