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选择一种人生
繁体版

第一章 安稳湮然,坠入深渊

    在华夏大地的北方有一个名为郗庄的小村落,当地人在叫这个名字时都会很自然的读成儿化音“郗庄儿”。郗庄郗庄顾名思义,这个村子里“郗”为大姓,人口最多,其余姓氏也有但是屈指可数,据村里的长辈说建村的人就姓郗,非郗姓的人都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战乱、饥荒等来到这个村子的,呆的时间长久了也就在这安身立命繁衍后代啦。

    受古代封建思想影响,宗族观念在郗庄郗姓家族里有着明显的体现。按常理来讲如此深的宗族观念影响下,郗姓家族应是团结一心,说的过分一些那可以是排斥异姓,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他们对异姓没有多少排斥,同样对同姓郗氏一族也没有多团结。他们所推崇的这种宗族观念可谓是取其糟粕,去其精华,即长者为大,实际而言就是把专治美化后的别称。

    郗氏也分为很多支脉,山脉、水脉、路脉、含脉等。这是根据祖先当时居住在这个村子的位置而命名的。当年靠山根住的就叫山脉,在河边住的就叫水脉,住的距离大路最近的就叫路脉,住在村子中心的则为含脉。随着村子人口的增加,郗氏支脉也不再只是在自己这一脉建房居住,所以后来这些支脉在根据居住地来划分则是尤为困难,更多的是根据远近宗亲来分了。

    在那个清末民初的年代大背景下,王朝更替思想变革,原来的王族贵胄落难流落至民间的颇多,为保性命隐瞒出身的也大有人在。民国八年郗氏含脉娶就了位落难王爷府的后人,这要是放在原来也是个格格。这就是郗鸿鹄的祖母,郗宁顺的母亲——识文断字,长相标致。

    在当时的郗庄孩子的名字都由孩子父亲所取,但是郗宁顺名字并不是其父亲所取,其父识字不多,对其母亲的学识颇为赞赏,给孩子取名的大权就交给了其母亲也就是这位格格,格格背后“谋划”,对外宣称是其父所取。在满大街的狗剩,铁蛋,二子,富贵儿等这些名字的映衬下“宁顺”显得文化了不少。

    这位落难格格经历过众星捧月般的富贵生活,看过为了权谋精于算计不择手段的伎俩,最重要的是王族贵胄失势后众人唯恐祸殃己身的避之不及,人情冷暖。霎时间曾经极其亲密的人现在都把他们当作过节老鼠可谓人人喊打。故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宁、顺二字,她想她的孩子生逢乱世一生安分守己,不求大富大贵,食可果腹,衣可蔽体,能识文可断字,明事理,不争不抢安可。因郗宁顺出生属于难产,稳婆在其出生时就告知了其母,日后不能再生育,所以郗宁顺就是郗家含脉这一代唯一的独苗。

    因郗宁顺的母亲觉得读书很重要,郗宁顺也就成了郗氏他们这一辈上过私塾且读书最多的那一个。郗宁顺排行老六且最小,人称郗小六,整个成长过程还都算是符合郗宁顺父亲母亲的期望。

    郗小六娶了个贤惠的妻子,民国二十八年1940年可爱的儿子出生,也就是郗鸿鹄,此名出自“鸿鹄之志”四字,是郗宁顺取的,他一直觉得人要有鸿鹄之志,多结识权贵要往上走,这点与其母亲的期望可谓大相径庭。

    郗宁顺一日去到镇子上给生病的郗鸿鹄买药,路过大烟馆,烟馆老板在门口招揽生意,还在墙上贴着标语,达官贵人,富甲商贾聚集之地,进门可享权贵商贾之福。

    烟馆老板看到了穿着干净的郗宁顺。郗家虽不富裕,但是格格的观念穿着不求贵、好、新但必须干净,出门必须像样,郗宁顺今天的这身衣服就是用来出门充样穿的,洁净板正。因从小读书及格格的家教使郗宁顺的行为举止处处显露着儒雅。

    烟馆老板上前拉住赶路的郗宁顺说道:“这位爷一看就是饱览群书,才气满腹,这等才华不如进店与店内客人切磋切磋。”郗小六眼含笑意,用手向下拉开了烟馆老板的手温和的说道:“我还有事就不叨扰了。”随后向前走去,但是大烟馆老板可不死心在后边叫喊到:“店内皆是达官贵人,爷您的饱读诗书得有人赏识才能排上用场不是,生逢乱世终归得人识才,人托人才能求一个显贵安稳不是。”

    郗小六买了药回到家中,晚上躺在炕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好,心中一遍一遍揣度着白天大烟馆老板的话,越琢磨越觉得有几分道理,他下定决心天亮了就去认识一下“达官贵人”。

    第二天郗小六只身前往大烟馆,店老板见到他就像见到财神爷一样开心。可不是嘛,每一个走进大烟馆的“财主”不都是店老板的财神爷嘛。

    一进店里烟气缭绕,郗小六先是咳嗦了两声,又用手摆了摆眼前的烟气问道:“这如何切磋学识?”

    烟馆老板称这都是达官贵人消遣的方式,你得跟他们一样消遣才能够得上话。郗小六转身就要走,因家中只能刚够果腹,并无闲钱用来消遣,且今天出门并未带钱。烟馆老板马上上前拦住问起原因:“六爷这为何离开呀?”

    郗小六道:“今日出门并未带钱,无法参与其中。”

    大烟馆老板心想到手的肥肉怎么能让他飞了呢,主动提出愿意帮助郗小六,因为郗小六的学识他颇为赏识,自己也想有这般学识,就不用每天对着客人点头哈腰了。自己帮助郗小六也希望六爷日后发达了不要忘记自己,能提携提携自己,只要郗小六愿意,以后可以每天来这,费用算他的,他只想结交一个有学识的朋友,日后如果朋友发达了,也算是在乱世里给自己找了一条出路,留了一条后路。

    郗小六就这样在一口一个六爷的恭维声中,稀里糊涂又心里美滋滋的留下了,走进了达官贵胄“享受”的屋子里,在烟云弥漫的屋子里抽起了他的第一口大烟。这一抽,抽漏了房,抽倒了墙!

    在郗鸿鹄五六岁的时候他的祖父母相继离世,至死郗小六都是他们眼里那个他们满意的孩子,他们都不知道郗小六抽大烟上瘾的事情,至于房漏墙倒这已经是他们去世后的事儿啦。这也算是他们二老的幸福,没有遗憾,不含失望,虽然这份孝顺里充满了欺骗及伪善,但是终归未让格格二老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