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职场,游刃有余
繁体版

亲近同事的法则之沉默法则

    职场中的你喜欢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还是懂得说话的分寸,见好就收呢?一个小小的心理测试,将会探出你心底的秘密。

    职场中的你懂分寸知进退吗?如果有一种魔法水果可以套出别人的秘密,你觉得这种水果应该是什么?A苹果或梨子,B橘子或柠檬,C樱桃或葡萄。

    如果你选A,泄密指数30%。表面上看你好像很八卦,实际上你挺能守秘密的,不过你平时过于滔滔不绝或经常抢人话,一些不了解你的人有可能以此对你产生误解。

    选B,泄密指数10%。你的保密功夫做得滴水不漏,对别人的秘密能够守口如瓶,朋友们都愿意把心事告诉你,不过不要自我感觉良好,知道太多的秘密有时并不是好事。

    选C,泄密指数90%。所谓大嘴巴指的就是你这种人,一件事情你知道了,就等于全世界都知道了,尽管有时你也就是图个热闹,并没有什么恶意,可是大家都觉得你很可怕。

    一家铁工厂的厂长,当时厂里有位老员工,因为亲戚送给他几只鸡,但他家里没有空间放养这些鸡,于是他仗着自己在公司里十分资深,就在工厂围墙的角落边围了一个鸡圈。

    厂长看到这不像样的鸡笼,便叫人劝老员工处理鸡群、拆除鸡圈。没想到老员工硬是不拆,厂长只好派人强行抓鸡拆圈。于是,暴跳如雷的老员工直接闯进厂长办公室里大声怒吼。

    但是,厂长从头到尾没抬过头,眼光始终专注在桌上的文件,彷彿眼前的喧闹只是幻影。老员工一阵怒吼过后,看厂长不吭一声,自己反倒尴尬起来,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能像小学生一样僵持在办公室里。

    终于,厂长看完文件,抬起头来看着工人,说:你自己想想这样做对不对,这次可以算了,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就没这么好商量了。说完起身离去。

    老员工没反驳.也没话反驳,因为一开始的沉默,早让他原本要搬出来吵架的词语烟消云散,最后只能低着头回去处理善后。

    为什么厂长一句话不说就胜利了?

    其实,就是运用了沉默策略。没有被对方的情绪所动,如果以大动肝火和员工吵起来,到时候就会难看收场,聪明的沉默,反而让对方说着说着没劲了,自己尴尬起来。

    从能量的角度来说,说的越多,暴露的信息越多,能量越低,另外,厂长采用不理不睬的态度,让对方无形中进入能量低点,能量更是降低一个档次。倘若,厂长跟他也吵起来,无疑在证明自己是对的,越证明能量越弱,而且言多必失,容易给对方再抓住口舌。

    在职场的人际交往中,与人交谈是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但有些时候,适当的沉默更容易达到交流的目的。

    沉默就是让人能够保持理智的方法之一。

    一个人如果非常生气的时候,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状况和心情时;他会不由自主地用很大的声音讲话,并用一大堆话来数落那个让他生气的人。

    俗话说冲动就是魔鬼,当用言语解决不了问题时,大多数会上升到行动上。

    而懂得沉默的人,就是因为足够自律,知道有些话即使说了也没什么用,说的多了反而适得其反。

    所以克制自己的情绪,保留理智,做一个懂得沉默的自律之人。

    有时候懂得沉默,也能反应出一个人的人品如何。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说过,“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懂得安静的人,才能获得更好的自己,而那些只会对别人评头论足,指点是非的人,往往没什么长处。

    有一句话是——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如今的世界太过浮躁,隔着互联网,隔着一个屏幕,随意的发表一些不好的话。从来不为自己说的话负责,孰不知这些不负责的话会对别人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家教授古德曼曾提出,沉默可以调节说话和听讲的节奏。沉默在谈话中的作用,就相当于零在数学中的作用,尽管是零,却很关键,没有沉默,一切交往都无法进行。人们将古德曼教授的理论总结为古德曼定律,也称为沉默定律。

    沉默,既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又是一门人际交往中的绝妙艺术。有时候,适当的沉默比声嘶力竭的争辩更容易产生震慑的效果。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不仅可以让你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别人话语中的含义,减少自己说错话的几率,而且还能让你既了解到别人的信息,又保留了自己的信息。这样就会使对方始终对你保持神秘感,在人际交往中也更加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