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维空间
繁体版

第十五章

    话说牛总经理告别了“思”维的维主,那头雄壮的牛,还原成气体“溜达”回来以后,在各维的边缘,见去往“忧”维的气体还没有回来,闲来无聊,不经意间又看到了“香欲维”里有一位大师。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大师正在讲课,知识很渊博的样子,它心下羡慕,也想感受一下知识的力量,于是飞向香欲维,化身大师而去了。

    大师正准备给台下的学员讲课,当然他的出场费是不低的。

    培训从委培双方领导“互捧够友”的友好发言中开始了。每个人的桌上都有一个牌,写着自己的名字。

    此次培训是一家大型公司和本地著名的大学联合开展的培训,参加的学员也都是这家公司下面分支机构的领导者,应该说整体素质都是不错的,但他们更加的幸运,因为他们遇见了一位真正的大师。

    对于大师姓甚名谁,这都不重要了,学员们也没记住大师叫什么?张三、李四还是王二麻子。因为大师根本没给他们机会。

    “我是正处级!”大师开门见山。

    然后把他的讲义第一页名字后面括号里大大的正处级三字,循环播放。

    大师又巧妙的将他的正处级贯穿于整个讲义之中,不由得学员们不记住他的正处级,名字也许没说,就是说了学员们也记不住了。

    有一些不认真听讲,开了小差的学员仿佛依稀看到了鲁迅坐在门槛上喃喃自语的祥林嫂。

    正处级洋洋洒洒、口吐莲花似的讲着,远见卓识般的见解,闻所未闻的历史解密,更加暴露了学员的无知,看来请大师培训是太有必要了,要不然,也许会忘了自己是中国人,从小到大都学什么了?惶恐无地的他们开始恶补正处级的馈赠: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是大宋,虽领土不大,还得给周边的小番国岁贡,但这些都是假像,是高超的艺术,是可以颁发给诺贝尔艺术终身成就奖的,不由得你不信,证据是确凿的,那就是正处级对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的独家专访。

    仁宗:先生有什么要问的?

    大师:请叫我正处级。

    仁宗:正处级是什么东东?孤王我没有听说过。

    大师:不管陛下听没听说过,您叫我正处级就好了。

    仁宗:那个什么正处级你想问什么?

    大师:我们为什么要给番国进岁贡。

    仁宗:那个正处级!请问你有没有儿女?

    大师:有呀!大师有些诧异,也难怪,这个问题问得大师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仁宗:请问你给不给他们零花钱呢?

    大师:给呀!

    仁宗:这就对了!

    大师:哦!大师似有所唔。

    仁宗:我大宋朝乃国之中央,四海蛮夷皆似吾之子女,先生说,不对,正处级你说当父亲的哪有不给自己儿女钱花的道理?

    大师:我明白了,还可彰显我大宋的仁德。

    大师深以为然,看来正处级大师得遇宋仁宗赵祯,确是遇到了知音。

    中场休息,大师更将娱乐的一面,展示了出来,他是全方面发展:

    我上树掏过鸟,下河摸过鱼,一手抓党建,一手颠大勺。大师继续自我介绍。

    大师顺手拿出一张白纸,又让大家传着每个人分得了一张白纸。

    “大家随手画上些东西,我可以根据你随便的一画,判断出你的九型人格。”

    各位学员随意的画着,心里想着:这没什么!以前也见过,这是老师为了缓解我们工作的压力,娱乐一下开开心。

    可是学员们都错了,这位大师绝对是大师,怎能是开玩笑?

    “这是科学,绝对的科学,你不听我的,会有血光之灾,到时可别怨我。”大师信誓旦旦的说。

    也不由得你不信,大师会拿出十多年的实例。“

    ”当年有一个学员,随手画了一个房子,没有窗户,我把他的人生种种,盖棺定论了,可惜他没有信,后来那人生病了,很严重的病,再后来死掉了。

    大师目露凶光。

    学员们吓怕了,心想:好好学吧!好好听吧!好好画吧!别因为自己随便的一画,惹来大祸。

    接下来的讲课,大师自然十分顺利,继续知识大爆炸:“不为大汉耻”戊已校尉耿恭领衔的玉门13壮士,岳飞据此写下慷慨激昂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不朽诗篇的大汉军魂,此处有瑕疵,不是13人,而是17人,这次正处级直接对话范晔老先生:你说13人就13人呀,你数了吗,即使你数了,你老眼昏花的也数不明白,我说17人,就是17人,没让你重新回去数一遍,就算照顾你了,回去赶紧把《后汉书》改了,误人子弟。

    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大师当然不单懂中国历史,世界的也是擅长的,接着就连带中国加世界的讲到了,地球板块构造学说:千百来年以前,山东那旮瘩两支军队正在打仗,一块地裂了,漂走了,载着上面正在打仗的战士漂走了,就是现在的南美洲,裂缝中间被水填满了,形成了太平洋,很自然的,南美的未解之谜,玛雅文明你们也就知道了,不用我解释了,那是中国人创造的。

    有大师就是好,历史是被优秀的人创造的,这话一点不假,有大师就是好,什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呀,一天书也不用读了,跟大师混就妥妥的了,有大师就是好,一切变的容易,只见大师手一挥,科学就来了。

    学员们如醉如痴。一致认为:这位仁兄如果听了大家给他大师的称呼之后,一定会嗤之以鼻的,因为大师实在太优秀了,大家一直认为曾创造出成语“指鹿为马”的赵高的技法有些特别,现在看起来绝对小儿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圣杜甫的气概也一定会被这位仁兄所鄙视的,你说的啥,还死不休?那是你没有听过我的课,听了,死了八百年后也会不由自主的翻身起来点上几个赞。

    ……

    大师感受着这样崇拜的气氛,还有“外快”可以拿,一时间流连忘返,四处讲学,造福人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