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当圣人啊
繁体版

二百二十六章 弊端

    经过十天左右的紧急奋战,大泽中的水塘与湖泊,全都打通了。

    可队伍并没有全部解散,剩下五万人,去联通大船谷。由何通判监工。

    而打通大泽的第一时间,楚王就命人打开了西北的水门与东门的闸口,开始向大泽中泄洪。

    汹涌的东荆河水,穿过水门流经江陵城,又从东门排泄出去,以减少大江的压力。

    楚王亲自带人守在河岸边,以防江水失控,进而波及江陵城。按照他们的设想,东荆河两面排水,以期快速的降低水位。

    而只要水位降低,与之相连的大江就会灌进入东荆河。进而通过东荆河向外排泄出去一部洪水。

    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初中的知识。

    楚王站在岸边,望着穿城而过的汹涌河水,不禁长叹一声:“依何通判所言,此次联通大泽之举,乃是劳民伤财。不过年余时日,必然会再次淤堵。二郎以为如何?”

    郭毅则是苦笑一声:“哪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办法,只要河水还在由高往低的流,就必然会携带大量的泥沙。

    你在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就得承受他的弊端。

    至于淤堵,咱们又不是经常往大泽中排水泄洪,只有东荆河口与大江涨水之时,才会打开水门泄洪。”

    是啊,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办法。就算是吃饭,还得拉屎呢…

    不就是挖渠嘛,咱以后有钱了,大不了年年挖呗!

    虽然花大钱了,但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

    那片浩瀚大泽之中的水塘与湖泊,就像一串大珠子一样,被串联到了一起。

    汹涌的东荆河水,自东门排泄而出,灌入这一串大珠子当中。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水塘与湖泊开始满载,最后顺着刚刚开挖的浅渠流入大船谷。

    而东荆河水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下降,仅仅两天之后,大江之水便开始倒灌,向西北方向进入东荆河口。

    有点像钱塘江大潮一样,水从大海涌入内陆。

    不止是他们几个,就连附近的百姓也全都好奇的出来围观。

    “都快来看啊!大江水倒流啦!”

    “啧啧啧!俺老汉可是在这里活了一辈子了,这还是第一次见到大江之水倒灌的!”

    “谁说不是呢!还真是稀罕了!”

    “不愧是楚王殿下啊!俺最近可一直都在担心,就怕这大江决堤呀!”

    大江之水倒灌入东荆河口,随后就被东荆河南下之水裹挟着一路向南,进入汉水。

    单从这一点来看,他们这次的策略是正确的。只要从大江分流出一部分河水,就能大大减少大江堤岸的压力。

    他们几人站在岸边,看着汹涌的河水倒灌,裴相公捋着胡子笑吟吟的夸赞道:“此一计,二郎当居首功矣!”

    最让他高兴的,不只是这次策略的成功,还有自家大儿的浪子回头。

    他这些年一直忙于公务,对这个大儿实在是疏于管教。遂,趁着这次出外的机会,把他也一起带了出来。

    就现在来看,无疑是正确的。郭二郎对他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

    而郭毅听闻他的夸赞,却是连连摆手道:“裴相公谬赞了,这个引大江之水倒灌之计,可还是您出的!小子只不过是鞍前马后的卖卖力气而已!”

    “哈哈哈!叶老倌没说错,你小子就是过分的谦虚!”

    楚王在旁边看着他们笑闹,脸上也是挂满了笑意,半晌之后才提议道:“走!咱们去大船谷看看!”

    大船谷就在江陵城东南五十里,在一片土丘的夹映之下。土丘不高,只有百余米,但怪石嶙峋的异常陡峭。

    五十多里的距离,骑马也不过一个多时辰。郭毅在前面带路,几人踏马而行。

    出了江陵城不远,就看到了那条人工开挖的浅渠。因为时间紧迫,浅渠只有两丈来宽,不足三尺深。

    但是,有大泽做为缓冲,水流到这里时已然十分缓慢。做为暂时引水之用,勉强足够了。等以后有了时间,再慢慢的深挖便是。

    而有这道浅渠做为指引,几人便顺着浅渠打马向前。不多时,就隐约看到了前方的山谷。

    “吁!”

    “前面就是大船谷了!”郭毅扬起马鞭,随手指向前方。

    大船谷,因形似大船而得名。站在山谷上往下望,就可以临高而下的看到全貌。

    谷中怪石嶙峋,异常深邃,但植被却十分的稀少。

    而‘下谷村’与‘上谷村’也就在这附近,依山傍水而居。

    几人下了马,顺着浅渠进入了谷地。没走多远就来到了山谷的边缘,两侧是陡峭的崖壁,中间则是断崖山谷,足有百十米深。

    这里应该是地势运动所形成的,不得不赞叹造物主的神奇。

    裴希道不住的点头:“倒是一个泄洪盛水的绝佳之地。留着不用,可真就是浪费了。”

    楚王也是顺从的点头应承道:“既如此,那东西两侧的水门就暂时敞开着,直到大江之水位降低到刻度四为止!

    回去之后,吾就派堤岸司来此盯着。”

    “叮!特殊任务:正确应对洪灾,完成!奖励:《世界水利工程百科全书》开始发放。”

    郭毅听到悦耳的系统音,不由得舒了口气。虽然系统认定这次的洪灾算是应对过去了,但后续的很多事情还得继续进行。

    不仅大泽中开挖的那些河道得时常维护,免得再次淤堵。就连这条浅渠得加深加宽,更甚至于要向西延伸,用以截断大泽之中溢出来的洪水,免得淹没南方的农田。

    但无论怎样,随着大泽中水塘与湖泊的联通,随着大船谷浅渠的挖掘,让他们赢得了更多的时间,不用再如此急匆匆的,可以进行更好的规划。

    而原本紧张兮兮,弄得鸡飞狗跳的江陵城,也开始恢复正常秩序。

    造纸作坊与瓷窑也开始正常上工,就连暂停的花魁大赛,也再次开始。

    就在这生机勃勃之际,沈成江来了。

    根本就不用打听,城西的瓷窑早就传的人人皆知。也因为那次的慈善义卖,这里出产的瓷器在文人学子之间被大肆的传颂。

    不好意思,因为一时的粗心大意,复制粘贴错误,本章节出现了混乱。

    已经改正,刷新之后,就能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