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当圣人啊
繁体版

第三十六章国无二君,家无二主

    杨立文看到他这副尖嘴猴腮、满脸市侩的模样,不由得冷哼一声:“这是俺们老杨家的事情,愿意怎么分,就怎么分?关你屁事!”

    林三儿又被噎了一句,顿时就气不打一处来,气急败坏道:“杨老三,你个老小子,忘了小时候在水塘里腿抽筋的时候,是谁拉你上来的?”

    “嘁!”独眼龙不屑的撇了撇嘴:“救了人家一次,念叨了整整一辈子了。却不记得,人家早就数倍还与你!忘恩负义的东西!”

    听见被他揭开老底,林三儿顿时就脸色羞红,像猴屁股一样。

    而杨立文刚要继续嘲讽,却被杨立杰拽住袖子,示意他算了。随后扭头看向郭毅。

    郭毅了然的点头,开口道:“杨林两家祖先世居于此,百多年来互有通婚。是以,早就血脉相融,骨肉相依。虽然两家嫌隙不断,但无非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是什么血海深仇。

    故此,我们老杨家商量了一下,每家各出五十人,共同完成楚王府雇佣的挖石碳生意。”

    话毕,林三儿立时就喜形于色,生怕他反悔,连忙拱手施礼道:“郭二郎高义!”

    就连一直喝酒的独眼龙也放下了酒葫芦,冲他挑起大拇指:“不愧是读书人,果然深明大义!你这俊后生,硬是要得!”

    郭毅淡然的笑了笑,完全没放在心里,趁热打铁的说出了想要建立‘杨林村集体生产队’的事情。

    他说完,老林家的几个人全都陷入了沉思。

    郭毅的想法有些超前,他们闻所未闻,无法判断其中的利弊,在心里快速的思考着。

    而林三儿的思维却是与众不同,有些疑虑的扬声问道:“你是说,你们老杨家卖蜡烛的钱也放进集体生产队?”

    不得不说,这个家伙对钱特别敏感,总能一针见血地抓住里面的关键点。

    他们老杨家做蜡烛卖蜡烛的事情,虽然藏的很严实,但并不是密不透风的。

    因为出产石油的那个山谷确实远了点,来回一次并不容易,只能往上堆人数。

    而人数一多,难免嘴杂。

    这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老林家能知道也很正常。但那座山谷很远,老林家就不能睁眼说瞎话,也说成是杨林村的地盘。

    是以,他们虽然很眼馋,但也确实没办法插手。

    而现在,老杨家不知抽了什么风,竟然要把做蜡烛卖蜡烛的事情跟老林家共享。

    “嘁!小人!鄙之与其为伍!”独眼龙实在看不惯他那副小人嘴脸,毫不留情的开口嘲讽道:“你林三也是三十好几的人了,为了这一点腌臜之物,竟然连脸都不要了!你不嫌害臊,某都替你脸红!”

    林三儿被他说得脸色涨红,开口辩解道:“俺这是为了谁?还不是替你们问的?”

    郭毅没等他们继续吵闹,便拱了拱手,开口解说道:“其实,林三叔问一声也对。没错,卖蜡烛的钱,挖石碳的钱,包括以后卖鸡卖兔的钱,都会算进生产队里,到月底按工时分钱。”

    “郭二郎高义!”林在山拱手还礼,并开口夸赞了一声,接着又问道:“那不知这个集体生产队,谁说了算?”

    郭毅还没回应,独眼龙满是嘲讽的笑了:“嗤!”一个见钱眼开,一个争权夺利,难怪成不了气候。

    他笑的意味深长。

    郭毅看着独眼龙满是嘲讽的样子,也随即笑了,这家伙是妙人儿啊!

    接着,用毫无争议的语气回应道:“自然是我说了算!”

    他这又出钱又出力的,为了什么?

    自然是主导权。

    不需要第二个声音,更不需要跟他唱反调,甚至扯后腿的。

    国无二君,家无二主。

    “不可能!”林三儿撅着大痦子尖声反对道:“你们老杨家出了一个,公平起见,俺们老林家自然也得出一个!”

    郭毅无奈的摊了摊手,看向旁边的林在山:“所以,没得商量喽?”

    林在山犹豫了一下,然后坚定的点了点头。

    如果被一个十几岁的娃娃指来喝去,他的老脸还往哪搁?

    郭毅见状,毫不犹豫地站起身来,冲着杨老爷子和林正彦躬身施礼道:“外公,林翁翁,小子的事情谈完了。剩下你们大人的事情,我就不跟着掺和了。小子告退!”

    说完,丝毫不拖泥带水的转身出门。

    而坐在那里的杨立文,使劲儿的掐着自己的大腿,强迫自己别笑出声来。

    做蜡烛,卖蜡烛,那可是一天十几贯的进项…

    对面的这两个傻冒,就这么错过了。

    独眼龙林在水也是哈哈一笑:“这俊后生,着实有趣。哈哈!某也不在这跟你们扯闲打屁了,找地方喝酒去。”

    说完,拎起酒葫芦,也大踏步的出了门。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村里的元日,十分简单,没有城里的那些个讲究,既没有满大街的张灯结彩,也没有满大街卖商品的小摊贩,更没有万紫千红的烟花。

    全家人一齐动手,把房屋全都打扫一新,做上一些好的吃食,再买来新的桃符换上。

    腊月二十八,大舅一家也从城里回来了,把杨立杰家的东厢房收拾了一下,住了进去。

    杨会帆一见面就问他,文会上为什么半场离开,多好的机会呀,清之先生和望山先生一起为大家答疑解惑。

    郭毅无奈的摊了摊手,推脱道:“当初进城是为了找行脚商,好把蜡烛卖出去。”

    “卖蜡烛?”杨会帆眉头轻皱:“二郎,你可是读书人,将来要考功名的!怎能为了那些货殖去劳心劳力呢?”

    他这就是典型的三观不正。

    按现代话来说,就是该正圈了。

    “好!”“那我且问你,你读书是为了什么?”

    杨会帆毫不犹豫的回应道:“自然是考科举出仕,以期报效朝廷,为圣上分忧呀!”

    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这就是他的价值观,这本没有错。错的是他的局限性和大局观。

    “你直说为了当官就行了!”郭毅毫不留情地揭露他的本质,又继续追问道:“你当官又是为了什么?”

    这么简单明了的问题,杨会帆这次却犹豫了,皱紧了眉头。

    这个灵魂三连问,实在太熟悉了。最近一段时间,简直是江陵城文化圈里的恶梦。

    在经过了陆放之的灵魂三连问之后,整个荆州府都是一片风风雨雨,讨论着陆放之的对错。

    而现在,居然又从自家表弟嘴里问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