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无名
繁体版

第三十九章 狩猎去

    时间逐渐到了晌午,皇家的禁军浩浩荡荡的从长安出发了。

    为了策应李珣,索无名、韩休、狄常青几人,化作随从,也跟着李珣的车队出发了。

    李白一听有御酒可喝,又是李珣大婚,自然是要同去的。

    李珣威风凛凛的骑着白马走在车队前面,他身后的依旧又是八个突厥少年,前后簇拥着,真是威风之极,本来,街上何等喧闹,但这时,却静得一点声音也没有,人人都在静静的看着这位少年皇族的风采。

    李珣一旁,有一白衣青冒的年轻人,也骑着马,神采毅然,女子们无不用仰慕的眼光的仰视他,人们认出,此人正是几日前在平康坊醉酒作诗的李白。

    两边巷口处又有人涌了过来,男人女人呼喊着“李白……李白……”

    场面一度失控。

    在这热烈的场面中,许多未出嫁的女子也深深地被李白所吸引。

    在其他时候,她们不顾家长的阻拦,挤在李白身旁,向他倾听诗歌中的精神和哲学。

    她们喜欢李白的能言善辩、英俊飘逸的外表以及文学才华。

    那种爱意在行动上的表现,是不少女子主动地向李白献上鲜花和美酒佳肴,有的则把自己的书信和诗歌留给李白,希望得到他的批评和指导。

    与那些未出嫁的女子不同,对于一些中年妇女来说,她们的狂热追捧和对李白的热爱,则更像是源于内心深处那种被生活拗弯的激情。

    她们年少时的美好时光与诗歌距离远,长时间的生活琐事和家庭责任逐渐消磨了她们的生命力和热情。

    而在李白的文学作品中,她们仿佛重拾青春和梦想,找到了内心的乐趣和美好。于是,她们情不自禁地沉浸在李白的诗歌世界中,每当听到他的名字,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激动和美好的情感,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光。

    这种对李白的热爱,也在她们的生活中得到了表现。她们会收集李白的诗歌,研究李白的喜好,带着浓烈的情感去参观和游玩李白常醉酒的酒楼,以此感受那个时代和那个人的精神。

    更有甚者,有些中年妇女当着丈夫的面,背诵着李白的诗歌,带领家人和朋友一起欣赏。

    还有一些更狂热的中年妇女,他们热切地凑近李白,纷纷为他倒茶递水,甚至有些人把自己的手绢递给他擦汗,将带着芳香的手绢扔向李白,表达着自己对诗人的热爱和崇拜。

    李白显然对这些女人的狂热追捧感到十分满意和自豪,他毫不避讳地享受着这种被人追捧的感觉,与女人们交流着各自的人生经历,听取她们的心声和感受。

    而女人们也被他亲切和风趣的性格所吸引,对他的赞美更是口若悬河。

    场面渐渐地平静下来,人们慢慢散去,但这些女人却依然驻足不离,一副舍不得李白离去的模样。

    李白则对这种情形感到十分惬意和自得,他看着这些女性听众开心地笑着,心中默默庆幸着自己的天赋和才华。

    最终,李白挥手告别,而这些女性听众则一直守在原地,目送着李白骑马远去,此情此景,令人感慨良多,实在是诗情画意的一幕。

    等到那呼喊李白的人群过后,扮作奴仆的狄常青忍不住说:“这些人疯了似的,不是就会写诗嘛吗,这有什么了不起。”

    韩休笑道:“在这长安还能有让你狄常青嫉妒的人,真没想到!”

    狄常青撒谎道:“我羡慕李白?笑话,他有什么可羡慕的,我狄常青自有我狄家的傲骨。”

    韩休说:“据说李白还没娶妻,方才我看见白垚和李白说些什么,很开心的样子,你当心自己喜欢的女人被抢了。”

    狄常青道:“此话当真?”

    狄常青看了一眼,不快的踢了一脚马背,不理会韩休,向前寻白垚去了。

    在马队之后的,是十二架马车,最后一辆坐着索无名。

    走了没几个时辰,天空开始打雷下去。

    大雨刚过,路上满是一洼一洼的积水,有些车辙之旁,全是泥泞,天气热得像是要发瘟一样,一头黄狗,趟过路边的积水,在水中打着滚,然后,又伸出舌头来,不住地喘着。黄狗在路边喘了一会,突然夹着尾巴,又向路边,窜了过去。

    黄昏时分,到了皇家猎场。

    皇家猎场,那是一个奇特的地方。巨大的树木高耸入云,形态各异,枝繁叶茂,群鸟在其间欢快嬉戏。猎场中野兽众多,狼虎豹熊,静谧的森林中草木繁茂,涧水潺潺,野花迷人,山涧间,鹿群奔跑,狐狸蹦跳,动物们相互追逐着。

    猎场宽广无垠,绿意盎然的枝杈拓展到天际,仿佛要插入云霄之中。打眼望去,野兽成群结队,天空的巨鸟纷纷飞舞掠过。远处的山峰,云烟缭绕,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画幕。

    树枝上响起稚嫩的鸟鸣声,树上随之飘落的绚丽花瓣,漫天飘散的阳光,轻松的微风,天地之间的一切变幻,生动呈现了万物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