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在年代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三章 五人

    按照老家这边的传统,新生婴儿是不急着取名的,一般都是先取个小名好养活。而罗祥荣却是不顾这种传统,想给大外孙女取名念慈,罗念慈,小名小糍粑。

    罗春芳没同意,她跟罗永兴商议过了,想让罗光年帮忙取个名字。

    罗光年没有拒绝,而是想着因为自己的复活,家人的生活轨迹都变了,那就索性去掉罗耀明记忆中的名字,取了一个有些常见又好听的名字诗韵,罗诗韵。

    全家人一致同意,罗祥荣就算反对也无效。

    没过多久,罗光年等人就先离开了,毕竟罗春芳跟柳招娣都要休息,难得孩子暂时没有哭闹,需要抓紧机会休息。

    两天后,大年初七,中午过后,罗光年再次走进赵卫国的办公室。

    此次人多了一点,居然有六位。四男两女。同样的,即便六人已经知道考官很年轻,但是见到罗光年之后,还是露出惊讶的表情。

    而罗光年却是暂时不理六人,而是拿出一本厚厚的,将近五十页纸的文件交给赵卫国。

    “试卷吗?这么多?”

    “这是一份企业规划书,赵县长你先过过目。”

    “企业规划书?”徐颂国有些疑惑也有点好奇,不顾上黑脸,走到赵卫国身边。

    罗光年没理两人,而是看着六人道:“不知道四位大哥,两位大姐有没有看过专业手册,有没有比较喜好的专业?”

    见六人相续点头,罗光年也不废话,而是取出六张试卷,让六人先做题。

    赵卫国忍不住惊叹了一声,抬头一看,马上拉着徐颂国到了办公室之外。

    六人更加惊讶,却还是分开找个地方坐下答题。

    等六人答题完毕之后,门外已经聚集了六位县领导。

    罗光年还是没有理会,而是查看六人的答卷,都不错,按一百分算的话,都能达到八十五分以上,不过罗光年出题没有具体的分数,完全是凭个人能力去判断六人的水平。

    然后一一询问六人想学的专业,其中有四人选择外语。

    一位名为鲍荣威的男子,因为也是从泰国回来的,本身就会泰语,所以选则有优势的泰语,这让罗光年感到有点无语。

    罗光年直接用泰语跟他对话,口语没问题之后,还是出了十道题目。

    然后才用英语口语考教陈清美与陈青玄俩姐弟,两人口语还挺纯的,一问之下,才得知兄妹两跟徐星宇一家有些相似,都是从羊城回来的,其父陈谦曾经去过英国留学,也算是书香门第。

    如此罗光年也给两人出了十道题。

    最后一位吴彦斌,年龄最大将近三十,与其说他想学法语,倒不如说他本身就擅长。十多年前归国,本想为国效力,结果遇上特殊时期,从而回到老家避难。好在他们一家并没有受到什么刁难,如今有机会,仍愿为国效力。

    还是罗光年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别小看如今华侨华裔的爱国情怀。

    罗光年用法语说出第一句话的时候。

    吴彦斌顿时露出震惊之色,又有种遇见故知的喜悦,同样用法语说道:“罗兄弟,你到底是什么人呀,三门外语张口就来,泰语我不懂,但是看鲍荣威的表情,就知道你说的很标准,英语我也会一些,不算精通,却也知道你的英语与法语都说的非常标准。”

    “我算是比较擅长外语吧!”

    然后才在交流中得知吴彦斌的一些个人信息。

    最后,罗光年说道:“在学院我现在主修的是俄语。吴大哥法语这一块,我就不出题了,毕竟法语我也还在学习,算不上精通,没有考核他人的资格。你既然也懂英语的话,我出几道英语题给你吧。”

    吴彦斌更加惊讶,却又忍不住点头,大概是觉得,难怪罗光年这么年轻就能拥有大学招生办主任一般的权利。

    十道难度比较大题目,吴彦斌却是回答的完全正确,这才算是真正的谦虚,而不是唐淑珍那种。

    罗光年又用英语跟吴彦斌交流了一会儿,可以很肯定此人有真才实学,而且是可以直接成为教师级的人物。

    最后两位之一,郑秋生想学农业专业,没有具体方向,只是一心想要提高家乡的农作物产量,这就有点难办,罗光年索性直接问他会什么技术。结果就是种田是一把好手,生产队的农作产量在他的带领下,比周边生产队的要高半成左右。

    何洁,想学的是纺织技术,现在擅长裁缝,从其衣着可以看得出,同样普通的面料,一些针织处显得更加紧密结实一些。何洁高中知识很充分,但是纺织技术的专业知识却是一问三不知,却又知道什么情况应该怎样做,属于有技术没专业知识的那种。

    确定了六人的情况,罗光年就直接给谢振华打电话。

    先说何洁与郑秋生两人的情况,下一学年就去上学都没问题。

    论专业的话,鲍荣威是口语没问题,但是基础知识方面还不到高校毕业。陈清美与陈青玄几乎是大学毕业生的水准,但是要想成为教师的话,最好还是经过一年时间的培训学习。

    最后重点介绍了一下吴彦斌的情况,英法两门语言都是超普通教师的水平,但是能不能成为教师,或者说成为优秀的教师,还是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行。

    谢振华听完,对吴彦斌相当重视,能力是一回事,爱国情怀让人感动。他直接让吴彦斌去学校,若是可以,学习一个学年,下一年就可以尝试着从事教师方面的工作。

    陈清美与陈青玄兄妹下一学年就先学三年级,郑秋生跟何洁他需要问别的学院。

    鲍荣威最不好办,学院没有也不打算开办泰语专业。但是鲍荣威的基础知识很扎实,代表着回国后是有认真学习国内的教学知识的。

    最后,谢振华还是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没有给与鲍荣威直接上学的特权,却是可以给与一个预定的考试名额,让他回去好好想想,有没有真正喜欢的专业。

    鲍荣威似乎也知道自己有些投机取巧,虽然有点难过,却也不是特别介意。

    最后的最后,罗光年这边已经将事情解决了,赵卫国等人还在门外小声讨论,罗光年有点无奈,只能走出去提醒诸位领导。

    “完事啦?这么快。”

    “一个多钟了,也不算快,除了鲍大哥因为没有相关专业,没法直接上学之外,吴大哥等人都没问题,而且吴大哥这边需要赵县长你给开个证明,以及定张车票,让他先去南大。或者后天跟我一起走。”

    赵县长顿时浑身一紧,问道:“你后天就要走了吗?”

    “嗯,还有其它的事情需要处理,月底过去HK,下个月初就要出国。”

    “那你今天就别走了。”

    龙卫国突然的霸道,让罗光年有点无言以对,有两位领导甚至直接挡住了去路,更是让人无语。

    龙卫国先给吴彦斌开证明,然后将六人送到办公室门口,接着就是与包括徐颂国在内的另外四位领导一起进入办公室,然后将企业规划书从头开始翻页,翻到不明之处就开始询问。

    罗光年一一解答。

    “你说将一些简单工序交给村民,这能行吗?”

    “我们这边没有交通优势,或者说交通不便,只能通过这种方法来加快生产速度。也可以为一些贫困家庭提供一些副业收入。”

    “你说,我们交了这份企划书,会不会被拿去别的地方用呀!”

    “有这个可能,只能说,我们优先提交了规划书,上面应该会优先考量我们这边的情况,具体能不能将厂子开起来,还是要看赵县长以及诸位领导的本事了。”

    “你说的这接国外的订单,创造外汇行不行呀,我怎么感觉有点悬呢。”

    “这个其实是为了增加企划通过的几率,才加上去的。厂子建立起来,首先要考虑的是生存下去,只有能够生存下去,才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有了相当程度的储备资金,才能请人才搞研发,买设备等等。”

    “另外,如果县里真的能将厂子开起来,我在国外上学的时候,也会帮忙留意,看能不能拉到一些业务回来,甚至寻求一些技术以及设备上的支持。”

    “这~~”

    “干了,大不了动用一下我爸的人际关系。”徐颂国一咬牙,颇有魄力的喊道。

    “好。”赵卫国也眼神坚定的给与回应。

    徐颂国突然用有点警告般的眼神看着罗光年道:“这事是你提出来的,你可别给我撂担子,将来厂里要是有什么事情,你要帮着解决。”

    徐颂国大概是能确定可以将厂子开起来了,可能就是一个规模大小或者什么时候建成的问题。

    罗光年张了张嘴,没想到这位未来岳父跟自己说的第一句话居然是这个,大有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

    欲哭无泪。

    只是看着未来岳父没有一点商量余地一般的眼神,罗光年就只能无奈的点头道:“好吧。”

    接下来又是一连串的问题,罗光年都一一解答,或者是众人一起商量出解决方案,到了最后,是赵卫国等人脑子好像塞满了概念,无法理清思路一般,才将罗光年放走,却也要求罗光年明天中午再次过来,接受他们的提问,他们回家会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