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在年代
繁体版

第五十章 不卖有罪

    白天还是没有特殊事件,下工后,罗光年先去了医院,问张大国有没有将自己的东西存起来。张大国告知了存放位置,罗光年就前往徐府,去到相应位置,找到出了木盒。

    认真仔细的看了几遍,然后发现,边角处有一个孔,被黑泥封住,可能是用胎泥,都结了石块,扣都扣不出来。

    然后打开放置破瓶子的盒子,只见破瓶子的釉色,宛如雨后的天空,给人一种洁净清新之感。

    难怪摊主会说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

    小心翼翼,轻轻的弹了一下瓶身,声音清澈,通透,悦耳,如同琴瑟之音。

    这一切的表现,都如历史文献记载的柴窑相似。

    然而后世,世间好像没有一件真品出现,就算岛国有一件被视为国宝之物,也只是被称为疑似,而不是确定。

    现在的话,就看木盒里面有没有什么有效证据了。

    不过罗光年可不想破坏木盒,所以打算以后找个比较安全的方法去打开。

    又仔细的观赏了一会儿破瓶子,然后就去饭店买了一些食物回到医院。

    然后又是夜出,在摊主那里收了一些瓷器碎片,花了两元三角之后,就不在出手,只是一路闲逛,或者在远处观望别人鉴宝讲价。

    又一天,罗光年晚上不再去天光墟,而是为老袁守夜,哪怕老袁表示完全能够自己去卫生间了,罗光年也没有离开,而是让张大国回家休息。他自己则继续校对一本书,以及编译汉英字典。

    接下来数日时间,平平无奇,罗光年每天校对三本书,因为基本没怎么休息,所以整个人看起来憔悴了很多。

    逼得胡国荣坚决不让罗光年带书离开。

    罗光年无奈,却也强求不得。下午回到医院,则帮老袁办理出院手续。

    也不知道是担心徐星宇看到他在病床,还是因为心态摆正,又或者是有吃肉不是只喝汤的缘故,老袁的恢复速度,远超刘医生预期。

    可以出院,但是要定时回医院做康复训练。

    老袁是坐在张大国的三轮车上,对道路两边的风景颇为好奇。大概是十年间,极少出‘远’门吧。

    回到徐府,罗光年本想让老袁住到一间房间里去,结果才后知后觉一般,察觉到整栋徐府几乎没有任何家具。

    不知道是近十年前被人搬空烧毁,还是被老袁劈了当柴火烧。

    逛了一圈徐府,就找到正在做饭的张大国问道:“大国,你知道那里有旧家具卖吗?”

    “公子,我知道,我以前经常去旧木材场做临时搬运工。”

    “那里的管事好说话吗?”

    “董厂长是好人,没有为难我。”

    也许在张大国看来,他形象怪异,不为难他的人,就是好人了。

    而罗光年却想的有点多。董来宝跟廖见章两人的委托店是不收家具的。那么一些极品材料的家具,很可能都被送到了旧家具场。

    等等,旧木材场?

    “旧木材场?家具拿去那里做什么?”

    “好像有些是拆了当柴火卖,有些会被送到家具厂,不知道拿去做什么。”

    罗光年能想到,应该是大料变小料,做家具,而不是翻新,修补什么。

    晚饭过后,罗光年让张大国去买两瓶茅台,拿去拜访旧木材场的厂长董大伟。

    先知会一声,自己明日过去拜访,顺便先买一张桌子一张椅子回来。

    让罗光年没想到的是,张大国不是一个人回来,而是前头一辆拖拉机,还有另外三辆三轮车。

    拖拉机上拉着黄花梨的床,空隙处放了一些黄花梨椅子,茶几。张大国拉着一张黄花梨的书桌以及两张凳子。后面三辆三轮车分别拉着一张大理石面的紫檀八仙桌,四张凳子。另外一两三轮车上则是一些黄花梨的椅子与茶几,还有一辆则拉着四方桌,以及两张大黄花梨太师椅。

    拖拉机司机是位满脸络腮胡子的中年男子,到了后门前,就朗声道:“小同志,我们家厂长说了,最近收了太多旧家具,场里都放不下。难得有人要,就先拉一些过来,看看还差多少,明天过去挑,到时候一起算。”

    罗光年感觉有点牙疼,有种被强买强卖的感觉。不过看在家具都是好货的份上,也就不去计较了。

    有点奇怪的是,对方怎么知道自己喜欢黄花梨以及紫檀类的家具?

    加上罗光年,张大国,一共六个人,一共用了将近一个小时,才将所有家具搬进屋,主要困难的还是床。要先拆掉架子,然后竖着搬进屋,接着在将蚊帐架组装上去。

    搬完家具,罗光年就每人塞了一元钱辛苦费,络腮胡子的拖拉机司机则多两包中华烟。

    一辆拖拉机,三辆三轮车,四位大男人高高兴兴的离开。

    没有外人时,罗光年才向张大国问道:“大国,那位董厂长怎么说?”

    “厂长说按一件两元算,明天公子过去,可以挑好的拿。”

    “两元一件?”

    “嗯,厂长说价格是最低价了,不过几件小的算一件也算正常。”

    罗光年相当无语。

    他本来只是想将徐府补满家具,没想到旧木材厂的价格,便宜到让罗光年觉得,自己不买多一点就有罪了似的。

    一张椅子两元,一张床也是两元,算是蔡古文那边五分之一还要低的价格。

    不多收一些,罗光年感觉自己可能要遭天打雷劈。

    微微摇头,不去多想,而是决定,就算将徐府堆得水泄不通,也要有多少收多少。

    又交代张大国去买手电筒以及几盏油灯回来,就回书房继续编译汉英字典。

    到了晚上,罗光年带上一些金豆,小金条,就跟张大国一起出发,前往文北路。

    徐府距离文北路不是很远,罗光年两人大概是凌晨十二点刚过不久就达到路口。

    数日不见,文昌北路的确实热闹了一些,不过热闹程度还是有限,就是从十来米一个摊位变成了间隔五六米一个摊位。不过有不少摊主坐在摊位前,而不是站在远处。

    买主也不算很多,可能时间尚早吧。

    罗光年带着张大国,一个摊位一个摊位的过,有张大国帮忙拿手电筒,他就可以仔细的观察货物。

    一路走下来,不到两个小时,就收了百来件货物。很多都是小物件,将来的价格可能就几千几万之间。

    这并不是说罗光年看上看不上小钱的问题,而是他第一次来天光墟时,算是学到了三种经验。

    第一,就是第一次报价或者还价,都不要超过一元,反正不管报什么价,摊主都不会真的生气,真看好了,慢慢磨,一点一点的加价就是。

    第二点,也是罗光年收小物件的原因,那就是有些东西,属于失不再来。

    最先看上木盒的那个人,可能是想着走开逼摊主就范,没想到被罗光年截胡了,然后就是五元不要,错过机会后,就愿主动加价到十元。

    罗光年收小物件,是因为看着喜欢,哪怕将来不值什么钱,也不想留下可能出现的遗憾。

    而罗光年报价也够狠,几分一角的价格也报的出来。

    第三点,就是带麻袋。

    以前的天光墟,带麻袋的买主,基本就代表懂货的行家,也确实是来进货的。所以一般的摊主见到背麻袋的买家,报价多少会有点顾虑,讨价还价时,感觉差不多就会松口。

    毕竟带麻袋来的,一个晚上可是要收不少东西的,这样的买主怎么有时间为了一件普通东西讨价还价半天,有那个时间,买主可以到其它地方多收几件货物了。

    就比如现在,罗光年在一个满是小人书的摊位。对方报价是一本一角,罗光年回价十本三角,对方降价到八角,罗光年回道三角五,对方又降到七角,罗光年回到四角时,对方就同意了。

    然后罗光年就买了一整套水浒传,四十本的小人书,而对方可能是一整箱几毛收的,也算是赚了不少。

    当然两个来钟,罗光年也收到了四件好东西。委托店里加起来要百元以上的东西,罗光年花了不到二十就收入囊中。

    主要还是一个明成化斗彩灵云纹杯,对方咬死十元不松口。

    走着走着,就到了第一次来买木盒的位置,不知摊位前的摊主是不是以前那位,其摊位上有一小框的瓷器碎片。

    罗光年将小框端到身前,让张大国照着箩筐,仔细查看,然后找到一小片瓷片,是自己那三件残器之一的部件,灯光下,比其它瓷片要明亮一些。

    摊主见罗光年拿起的小瓷片,就问道:“是小兄弟吗?”

    “掌柜的是有什么好货给我留着吗?”

    “哈哈,上次过后,我就去找到木盒的地方掘地三尺,又找到了几块碎片,加上你手中这块,你看看。”

    摊主好像在黑暗中摸索了一下,就拿着一个小布包放到罗光年面前。

    而罗光年打开布包,见有三块大中小碎片,将手中小碎片放下,仔细辨认,再将小碎片与大碎片放到一起,中碎片与另外一块小碎片分开。

    “这两片刚好是一个盘子的剩余部分,一元一角,这块小的也算能增加一个杯子的一成,最后这块中的却不到一个碗的半成,不过看在摊主辛苦一场,也算你一角如何?”

    “可以,哈哈,还是小兄弟厚道。”

    “你还好意思说,我一世英名,却在你手里毁了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