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在年代
繁体版

第四十八章 天光墟重开

    罗光年急忙说道:“说实话,我原本是担心道路崎岖,我大伯会在过来的路上,因为颠簸而导致病情加重,所以打算过几年有机会的话,才带我大伯过来检查。”

    “现在,我完全相信刘医生你的判断,只是我该怎么带我大伯过来呢。”

    刘国伟沉思道:“如果是老兵过来看病的话,让公社的书记开个证明就够了。”

    “只能让他一个人来吗?”

    “血亲同行问题不大。”

    “我大伯就我光大哥一位儿子,生产大队的事情却是不能落下。”

    “亲侄儿也算。”

    “呃~~我这位大伯,是家父堂兄。承蒙大伯关照,否则我家将过得非常凄苦,所以但有可能,我也想尽力回报。”

    刘国伟沉默了,但是看着罗光年的眼神变得更加的认可。片刻才道:“把你的身份证明给我,我去找院长给你开个证明。”

    “谢谢刘医生,实在是太感谢你了。只是我本来是过来工作的,结果一不小心就成为了大学生,可能回不去~~”

    “我有位朋友,他有摩托车,让他开慢点带我堂伯过来,不知道可不可以?”

    刘国伟有些惊讶,想了想才点头道:“不必道谢,能帮到你这样优秀的同志,也是我的荣幸。把你朋友的详细信息给我,记得叮嘱他,路上要多休息。”

    “刘医生谬赞了,实在是太感谢刘医生了。”

    罗光年急忙写出徐星宇的住址姓名,以及是在丰县饭馆上班的信息。

    而刘医生出去了十来分钟分钟,就回来,连同一张特殊证明一起交给罗光年。

    罗光年看了一眼,有效期是整个十二月份。

    刘医生主动说道:“十二月初有专家联合会诊,你让你朋友早些带你伯父过来,如果情况可观,自然最好,要是手术困难,也可以请专家们共同探讨出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

    “谢谢,实在是万分感谢。”

    “真不必,有能力,多为我们国家做奉献就是。”

    “嗯!”

    刘国伟轻轻拍了一下罗光年的肩膀才离开。

    而罗光年则回到座位上,再次写了两封信,然后继续编译汉英字典。

    老袁跟张大国来个人都没说什么话,只是张大国看着罗光年的眼神,认同之色更浓,老袁则多少有点紧张。

    晚饭过后,罗光年就告知张大国一个具体地址,然后将钥匙交给他,说道:“晚上适当的搬一些回家,也没必要搬完,过两天还有,你主要还是要多休息。”

    张大国点头说是才离开。

    晚上,罗光年拿出了香薰炉,刨了一点沉香粉点燃。

    老袁刚做完手术不久,夜里有时候会痛醒,或者会痛到睡不着。所以罗光年才想着,点燃一点沉香,让老人好睡一些。

    这一夜,老袁想要大小便时,坚持自己上厕所,罗光年也不强求,扶着他一点点的挪移到卫生间,等他方便好,就扶着他慢慢的回到病床上。

    晚上罗光年将一本书校对完毕,才继续编译汉英字典。凌晨五点换班,回到宿舍才休息片刻就到了早训时间,早训结束就是前往图书馆。

    上午下午又是校对了两本书,然后拿着一本原本一本译本提前离开。

    离开学校,罗光年依旧是先到委托店,然后有些意外,只见委托店大门完全打开,门前队伍也不过六七人而已。

    小刘一见到罗光年,就挥手打招呼。

    罗光年回应一声,然后带着疑惑,停车入内。因为他知道,以董来宝、廖见章两人的正直,一万元是远远不够的。

    一入店面,便见董来宝、廖见章正在鉴定,其中廖见章拿着一个青花瓷碗,有点愁眉不展。

    廖见章见到罗光年倒是眼前一亮,挥手道:“小同志,你来的正好,快过来看看这个碗。”

    “廖老,这个碗有什么问题?”说着罗光年便走到廖见章身边,对廖见章对面的一位中年男子微微点头。

    “这个碗底款大开门,胎也对,釉色花纹也没错,只是我一上手,就有种不对的感觉,看了半天却又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董来宝:“怎么看都对,一上手就感觉不对劲。”

    罗光年看着对面中年男子道:“先生,此宝能否让晚辈开开眼?”

    中年男子看着廖见章问道:“廖老,这位小兄弟什么来头?”

    “先让小同志看过再说。”

    “请过目。”

    罗光年点头,拿起碗先看底款,大清雍正年制,底款没错,在看碗身,胎骨晶莹洁白,釉色青白,纯净润泽,都没错。

    光看外形,没有任何不对之处。

    然后罗光年屈指轻轻的弹了一下碗口,然后将碗举到耳边,声音清脆明亮,悦耳动听。

    罗光年眼前一亮,而后哭笑不得,接着又仔细端详整只碗,不断咂舌。

    “啧啧啧~~这东西啊,怎么说才好。说它真吧,它确实不假,说它假吧,它也不算假,却又不算对。”

    “看出了什么门道,快说说。”

    罗光年将碗扣在桌面道:“廖老,你将手指放到碗底背。”

    “摸过了,不是碗身与碗底粘合。”

    罗光年在碗身上轻轻弹了两下。

    廖见章先皱眉,而后直接闭眼仔细感受,片刻便瞪大双眼,有点难以置信道:“这~~这是用碗底加泥胎,重新烧制?”

    “应如是。”

    “图什么呀?”廖见章哭笑不得。

    “我看看,我看看~~”董来宝跑过来,自己动手弹碗身,然后手指触摸,闭目感受,片刻之后也是难以想象般的语气感叹道:“对呀,到底图什么呀。”

    “这什么意思?”

    罗光年帮着解释道:“此碗,应该是碗身摔碎,然后陶艺人在碗底上加了泥胎,重新烧制。而且很可能是在同一个窑里烧制,可用同窑不同期来形容。”

    “一般来说,同窑同期,百件瓷器多少都会有些一些细微的出入。而先生此宝,碗底算是多烧了一次,出入较大,却又肉眼难辨。”

    “是呀,一般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烧制成功,但是此宝居然成功了,简直可用巧夺天工来形容。”

    “还是廖老,董老经验老到,若是由晚辈直接上手,恐怕根本就感知不出其不妥之处。”

    “那里那里,小同志鉴别能力,比之我等,只高不低。”

    “耳力尚可而已,董老谬赞了。”

    “此宝按雍正年青花瓷极品定价,为六十,只是其如此特殊~~还真不好定价啊。”

    “这位先生若是有意出售,晚辈愿出价一百。董老廖老二位也别说出去,等将来,晚辈遇见一些同行,就拿出来糊弄糊弄人。”

    “你这小同志,说的老夫也想私藏起来了,哈哈~~”

    “我不卖了。”中年男子眼神带着一丝歉意,却又极为喜爱的看着自己的碗。

    “文诚,你要知道,这种东西没有文献记载,没有相似之物。虽然由我们鉴定出来,却未必受同行认可,更别说是一般的民间收藏家了。我等也只能在好友之间作为一件趣事交流而已。真要出售的话,也不过是雍正时期的中品青瓷的价格而已。”

    “我知道,廖老,我只是喜欢收藏独一无二之物,不管其是否珍贵。”

    “那行吧,此物鉴定费,你就交两角吧。”

    董老廖老这边的委托店有个特殊规矩,那就是鉴定定价之后,如果卖,或者店里不收,都不需要鉴定费。但是定价之后,而藏家又不买的话就要收一到五角的鉴定费。

    文诚直接掏出一张五角钱,稽首道:“劳烦廖老、董老费心了,敢问小兄弟尊姓大名。”

    “文前辈叫晚辈一声小罗或者光年即可。”罗光年有点遗憾,他还想拿去给蔡古文开开眼的呢。

    “罗光年,好名字。”

    “前辈谬赞。”

    “廖老,董老,光年小友,此碗我不会出售,但你们若是想把玩几日,随时可以借去,只要完璧归赵即可,别无所求。”

    罗光年三人都只能点头微笑,不然还能怎么办。

    等文诚离开,罗光年就在董来宝与廖见章之间来回走动,观看两人鉴宝识宝的过程。

    十来分钟之后,店里暂无客人。

    罗光年才问道:“董老,今日为何这般少人?”

    董来宝顿时向罗光年招招手,罗光年便立马低身附耳,便听董来宝道:“中午来了一群外国人,我们将一些较为普通的古董开出定价的百倍,他们都直呼便宜。”

    “两万多的收入,加上你那一万,算是暂时解决了一波行情。另外天光墟昨夜重开了,有些人则打算拿到天光墟去卖。”

    “重开?不是一直都有吗?”

    罗光年留着几千块加上十公斤的黄金,可都是为了天光墟而准备的呀。

    “近十年,基本是相熟的圈子在各自家中暗中交易,天光墟属于名存实亡。这两日,才有人尝试着在街边摆摊,口口相传之下,今夜才算是正式恢复。”

    “原来如此。”罗光年有点无言以对。

    说柳暗花明又一村,并不对,因为他都还没去接触过天光墟呢。时来运转?好像也不对,只能说巧合吧。

    廖见章笑道:“怎么样,有没有兴趣晚上过去看看?”

    “你老人家晚上不睡觉能行吗?”

    “去,老夫哪里老了,老夫一点都不老。”

    “那晚上就劳烦廖老带晚辈去长长见识了。”罗光年稽首道。

    廖见章显然是想带罗光年去长长见识,认认路,了解一些其中门道,这份好意,罗光年自然能够明白。

    “嗯,记得备好放大镜,手电筒,麻袋。”

    “噗~~麻袋,你是想去进货还是怎么的?”董来宝喷了一口,没好气道。

    罗光年微微一笑,心里却想着,要是好东西多的话,一个麻袋可能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