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之主
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 大燕工举

    孙王二人尚未入校场,便远远听得喧嚣;待上了前,更见热闹。校场之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宛如闹市:

    “嗞啦”一声,中年男子收刀,面前战甲断作两截。白金科一众考官仔细观摩战甲断裂面,间或有人伸手抚之,皆微微点头。

    “此刀着实锋利。若是许汝一年之期,如这般刀剑,能铸得多少?”

    中年男子犹豫了片刻,“锻造所需时日不长,只是铁石难得。”

    众考官听得此言,再不言语。举牌之时,红圈红叉交错,终是不得录取。

    一青年男子于身旁黑箱后鼓动了几下,“嗡”的一声,数排弩箭从黑箱内激射而出,“啪啪啪啪”一阵乱响,将十数丈开外的木靶扎成了刺猬。

    男子面有得色,回身面向青木科考官席,只见所有考官一齐举牌,明晃晃竖起一片红叉。

    主考官微笑地指了指最边上的考官:“汝之设计也算精巧,然远不及鄙司诸葛岳之连弩,若有异议,可与其私下交流。下一个!”

    “黑水科十四号考生张宏,十四号张宏上前;”考官高声叫号,半响不见人上前,“下一个,黑水科十五号考生张发,十五号张发上前。”

    “长官,今年怕是也没几个人啊。”唱号考官小声嘀咕。

    “治水治水,供神拜鬼;平时白给,危时推诿。近年来风调雨顺,旱涝罕有,清水衙门自然不受待见,唉!”主考叹了口气,嘀咕的考官无言以对。

    “这黑水可还有余?平日如何保存?于何处所得?此地距京城几天路程?”赤火司众多考官围着某考生你一言我一嘴问个不停,直把考生问得七荤八素不知从何说起。

    “晚生家住雍州,此黑水乃雍州黑风岭一带所得;黑风岭距京城千里;晚生当日用木桶取了一些,不想翌日家中突然走了水,才发现此黑水异样。。。。。。”

    “饿只能对付着中了呗,害能咋办?恁猜咋的?那秧子长得不咋地,故子结的涝多。。。。。。”

    一农民大爷盘腿坐着,黄土科几位考官皱着眉挠着头,半蒙半猜解着大爷之语,“大爷,您是说你混种了几种稻谷,所得稻种第二年能增产,是这个意思吧?”

    大爷抽了口眼袋,看了眼提问的考官,“这娃中,厅(四声)东了。”

    “成,大爷,我们懂了,您先回吧。”擦了擦额角,黄土科主考示意送客。

    “莫有赏钱呐?这不败来了嘛。。。。。。”

    成,没白来,王智自赵雨出使南晋以来的心中莫名烦闷顿时消解不少,工举着实有趣。二人边走边瞧,寻着一缕飘香,到了赤火科庖厨举现场。只见灶台之上,锅铲与火焰翻飞,食材共酱汁一色,鲜香四溢,余味绕梁。众考官却是浅尝辄止,不由令其它科考官艳羡。

    “老孙,我饿了!”大千世间万物,美食不可辜负。眼见王智口水流了一地,孙山不由分说,拉了王智便走。今日京华楼、四味斋主厨皆在此任考官,其它酒楼趁机降价抢客人满为患,哪有位置留给王智?

    “走,上孙府吃去。依蝶颇有几道拿手小菜,正好让老王品鉴品鉴。”

    王智顿时面色一整,“口腹之欲只是小道,你我读圣贤书,当寻圣贤之道。”

    孙山一脸皮笑肉不笑,“孔圣有言:‘食不厌细,烩不厌精。’”

    王智不由暗骂,任你世界线千回百转,我孔丘永立紫禁之巅!华清阁高徒为我下厨?酒菜中即便没有半斤一日丧命散,怕也有八两含笑半步癫,这等帝王待遇高端享受,王某无福消受,敬谢不敏。

    二人正日常斗嘴,身后传来一声“孙少?王公子?”

    二人一齐转身,只见一人身着工部青木司青色官服,低头哈腰地向二人打招呼。不是别人,正是前些时日身披自制巨翼翱翔于京城之上的大燕第一飞人乔杉。

    “原来是工部乔里正。”孙山耷拉下眼皮,随口应道。孙山毕竟身份贵重,除了王智等寥寥数人,对它人须得怠慢。

    乔杉赶忙卑微挥手笑道:“不敢当不敢当,二位公子人中龙凤世间翘楚,日后出将入相不在话下,在下朝思暮想只盼作马前卒供公子驱使。”

    说来也巧,当日王智听闻乔杉之事,便讲与孙山,顺便吹个“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牛。谁想孙山来了兴致,欲寻机体验一番,便找上工部将乔杉从大牢中救下,结果这大燕第一款单人滑翔翼入了工部法眼,乔杉也摇身一变,成了工部青木司里正,大致相当于后世正股级干部(享受副科级待遇)。这人倒也精明,打听到搭救之人乃是孙相嫡子,千方百计寻到孙王二人,正式拜见后便以家仆自居。按说这等屁术,对比孙公子每日所闻,实在不上档次,只是日后还要用到此人,才勉强忍了下来。孙山随意挥挥手,乔杉见得其眼中的不耐烦,便赶忙退下了。

    “不错,老孙终于有了点贵少气质。”王智抚掌道。

    “本少天生丽质难自弃,岂似老王你一身匪气。”孙山白眼一翻,秀美非常。

    消磨了半日,孙山也觉得饿了。二人翻遍荷包,也只凑了几十文,一合计,还是吃肉馒头划算。二人离了校场,去了经常光顾的馒头铺。常言道,一人吃饱全家。。。。。。年岁大了受不得激,换一句,肚里有粮心里不慌,二人粥足馒头饱,想着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也不急着回府邸,窜窜胡同赶赶闹市,惬意得紧,王智不禁忆起前世假日里穿梭首都老胡同的趣事,一时间只觉心中一片祥和。

    不待王智追忆完前尘往事、感慨下核心价值,前方突然传来一片喧哗,引得众人围观。王智尚不在意,孙山已是眼神一亮。这位大少从来不安分,平日京城里是非地皆少不了这位VIP看客,属于没有热闹创造热闹也要看的主儿,拉着王智挤入人群。

    回春堂药铺门口,书生打扮青年与精壮中年汉子起了争执。

    “若非汝横冲直撞,吾药岂会洒落于地?汝应赔之。”书生梗着脖子,一身青衫泛白,整洁且陈旧。

    “嘿嘿,好狗不挡道,自己走路不长眼,与杂家何干?”大汉斜眼瞥着书生,嘴角上翘。

    “有辱斯文!”书生面红耳赤,“有书云:‘天下之大,莫过于理。’又云:‘懂礼方能守节,知理方能行事。’又云:‘。。。。。。’”

    大汉实在听不下去,一把推在书生肩上。书生正背得起劲,被人一推,一个踉跄跌坐到地上。

    “哈哈哈哈。”大汉一见书生这副模样,仰头便笑。

    围观人群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百无一用是书生啊,唉。”

    “这大汉忒不讲理,可这书生实在迂腐了些。”

    “他媳妇还等着药救命呢。”

    。。。。。。

    眼见孙大少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王智一把拽了他回去:且不说你什么身份,打得过也就罢了,就你这三脚猫功夫,万一打不过,丢人他妈给丢人开门——丢人到家了。于是几步迈出人群,俯下身子,伸手欲扶起那书生。

    甫一接触,二人各自一震,不由四目相对。

    这被人一推就倒、弱不禁风的书生,居然是六品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