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诡异江湖
繁体版

卷首

    江水滚滚而下,一只船队借助风力,鼓帆逆行而上。站在船上,两岸地势起伏,青翠欲滴。偶尔能见到炊烟几缕。远处的青山连绵不断,一直连接到了天边。

    上船已有一日,适应了船上的晃动,那种恶心的感觉逐步褪去。开始有了心情,观看两岸的风景。

    这半日的观看,让陆羽看到了以往不同的生活。大江上的生活和扬州不同。见过了渔夫,见过了放排人。甚至偶尔有一次在江心洲停泊的时候,还见过了渔民嘴里所说的水神,陆羽觉得,那似乎是大型的水中生物。这一切都给了陆羽新鲜的感受。难怪古人要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他第一次亲身感受到的江上生活。

    扬州的事情都已经结束。汪知府平定红莲教,行文朝廷等待封赏。明南结束了扬州之行,又得到了陆羽这么一个好苗子,也是打点行装回转神霄宫。韦家决定,将家族一部分产业和人员分到京城去。陆羽的师傅杨孝祖,带着全家人陪同女儿姑爷去京城。还有义友镖局的雷家姐弟,因为帮助了明南一行人,明南投桃报李,给两个选择。可以跟随她前往师门,看看能否被收入神宵宫门墙。另一个选择,介绍一些门路,可以帮助他们把镖局支撑下去。两姐弟商量之后,决定去京城一行。明男宽慰她们,即使没能入门,也会帮助他们把镖局支撑下去。

    韦家汇集了船队,还有其他几家要去京城办事的商户,这林林总总的,装了将近十条大船。

    陆羽原本以为走水路,可以请漕帮,毕竟自己里面有熟人。可是隔行如隔山,他并不知道里面的门道,漕帮都是在运河上航行,想要到大江上航行,那就等于是抢别人的饭碗了,这在古代的行业中是非常忌讳的。好在几家商户经验丰富,早已找好了船队。在运河汇入长江处的码头上船,大船在长江上逆流而上。一切顺利的话,只需两日便可到达目的地。

    临行前,陆羽再一次与潘得贵告别。除了互道珍重之外,还嘱咐潘德贵,若是师兄郭同来信,还请他代为转告师兄。告诉师兄自己与师傅前往京城去了,免得投信不着徒生挂念。

    刚上船时不适应水上的生活,加上离别时的一些伤感,陆羽在船上难受了半日。待到心情平复适应了晕船的感觉之后,才开始渐渐欣赏起两岸的风光来。

    神宵宫的门人弟子都在这艘船上面。看到他在船上开始走动,一位过来请他:“陆兄弟,师傅请你前去喝茶。”

    陆羽来到大船上一处半开放的船舱,明南师徒在这里开辟了一处茶室用以喝茶休息,地方不大,却是在船上难得的清雅安静,同时也把雷家姐弟叫了过来。

    陆羽依旧喝不惯这时候的茶,好在明南是坤道,饮茶也力求清净,倒也能喝。当然,来这里的目的,不是真的为了喝茶。

    放下茶盏,明南说起了神宵道派的传承,听着讲述,陆羽觉得这可能是这个时代的入门须知。陆羽也是刚刚发现,原来道教当中竟然有这么多的门道派别。

    神霄派为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神霄”之名,来源于《灵宝无量妙经》,创派祖师冲和子,自称早年遇仙于扬子江,授以飞神谒帝之道,后游历天下,遇一老妪,授以嘘呵风雨之文,再经真人指点,乃能役鬼神,致雷电。此后,除旱治疾,济人甚众,名闻江湖间。另有林祖师在神宵开派时出力极多。

    神霄自二师而下,有张、李、陈、白、萨、潘、杨、唐、莫诸师,历经沧桑,恢弘犹至,南迁以后,传习神霄雷法的支派甚多,神霄派在当时传法颇盛。不仅如此,当时各个支派中又随时分衍出若干小支系,使的传衍既盛且杂。

    时至今日,许多州府都建有神霄宫的道观,有的是从别派而来,有的是由神霄宫内产生的分支。神宵派最主要的一处观治就是京城应天郊外的天宁观,后来,改名神霄玉清万寿宫。这也是江湖上大家都称呼为神霄宫的原因。

    其实这一道派,里面有诸多的分支。由不同祖师传承演变过程中传出来的。明南这一只,学的是神霄宫的雷法和南派的丹法。

    最后,明南表示会将陆羽等人推荐给自己这一支的长辈。

    这一溜道家的术语,说的陆羽有些头昏脑胀,只记住了一个雷法。他很想问问,真的能用雷吗?

    一路无事,船到朝天门码头停泊。这码头原先叫什么名字,已经不知道了。朝廷将都城迁到此处之后,这码头便叫了朝天门这个名字。

    在码头上,与自己的师傅一家人告别。

    临别时,杨孝祖一再叮嘱:“你想出来闯荡,是好事。人在哪里都会碰到难处,不要总是想着回头。记得多交朋友,少结冤家。以前当长随时的一些性子莫要再使出来。”

    “师傅放心,您老也要多保重。”

    杨孝祖说,他们会先到韦家的产业暂且落脚,待到寻找住处,再告知陆羽。

    陆羽跟着明南师徒,来到了明霞山紫金峰下。远远的就看见了宏大的宫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