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理
繁体版

第七章 红包放错了?

    陶宏韦这屋李莹颖又不是第一次来,早有心理准备,不至于说有什么落差。

    只是这时候人多,做的菜又多,小桌子根本摆不下,把沙发茶几都拼到一起来吃饭,整个小客厅满满当当。

    席间,姚细妹不断给李莹颖夹菜,鸡腿鸭腿墨鱼把李莹颖的小碗堆得实在放不下。害得两个小家伙为了争剩下的鸡腿差点吵起来,被陶红雁一人一个眼神给压制住了。

    李莹颖愁得不行,夹了这么多菜,实在吃不完,剩太多又不好意思。

    还是陶宏韦帮忙拦住,“妈,莹颖饭量小,你别太难为她了。”

    姚细妹这才住了手,“好好好,莹颖你自己吃,多吃点,别客气啊。”

    吃完饭,姚细妹便塞给李莹颖一个红包,“你第一次来,我也不知道你喜欢什么,这点钱你拿去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因为王卫红的反对,她也没想起来跟女儿多交待。李莹颖压根都不知道来吃个饭还有红包这回事,当即大吃一惊,忙推辞道:“阿姨你太客气了,这怎么好意思。我不能接。”

    姚细妹愣了愣,就没有听说过还有女孩子第一次见面不肯接红包的。难道城里的女孩子不时兴这一套?可是红雁都问过了人家城里的女孩子第一次见面也是要接红包的呀。何况当年红雁第一次去男方家里对方也给了红包。

    姚细妹来不及想李莹颖是什么意思,只能把红包又塞给她,“你先拿着。你是第一次来,第一次见面长辈怎么能不给红包。拿着!再不拿阿姨要生气了啊。”

    从小到大长辈给红包都是这个口气,李莹颖将信将疑疑疑惑惑地接了。

    等她受宠若惊地回了家,拆开红包一看,顿时倒吸一口气。足足二十张毛爷爷!

    从小到大哪个长辈给红包给这么多的!

    李莹颖忙打电话问陶宏韦这是什么意思?会不会是放错了?

    陶宏韦也被她问懵了。他一个男人完全不懂里头的事,都是他妈和他姐商量的。他又忙去问他妈。

    姚细妹也有些懵,这个女孩子是真不知道红包这回事?

    等陶宏韦把自己妈的解释再给李莹颖解释了一遍,李莹颖又四处打听了一圈,才总算搞明白这个红包意味着什么。原来这是女孩子第一次上男方家门给的红包,现在的行情基本上都是两千起步,并不是他妈放错了。

    经过这一回,姚细妹才真的明白陶宏韦之前说的,李莹颖很单纯的一个女孩子。

    真的是太单纯了,连女方第一次上门男方要给红包都不知道。却也疑惑,女孩子自己不知道,她妈难道不教的吗?

    只有陶红雁隐隐约约明白是怎么回事。想必还是王卫红不满意这桩婚事,所以才没跟女儿多说什么。

    看来还要想办法搞定王卫红。

    陶家人在这里绞尽脑汁,唐家人也不轻松。

    唐志超他爸唐长东以前是大集体的,后来下岗后去了企业,4050找工作本来就是个国家级难题,换了几份工作都不好做,勉强熬到了退休。他妈以前是小集体下岗后做保洁,也是好不容易熬到退休。夫妻俩磕磕绊绊才把日子过下来,在城市里是属于日子最紧的那一拨人。比他们更难的,穷得几乎饭都吃不上,大多早就被逼着去摆摊下海,后来反而基本上都发起来了,反倒是他们这种不上不下的,从半中截熬到老。

    好不容易熬到退休,自己这辈子任务是完成了,就指望下一代了。但是儿子结婚,老夫妻俩也帮不上多少忙。现在他们住的还是以前老厂的老宿舍区,又旧又破,却实在没那个经济条件搬。唯一的一套像样点的房子,还是前些年唐长东爸去世的时候留下的一套老屋拆迁的安置房。

    八十平米的安置房,除去公摊就更小了,结构也没有多好,关键是位置偏远。好在是一套新房子,拿来做婚房也勉强说得过去。

    但袁媛可不是会勉强自己住在那么偏远,上个班还要从城东跑到城西的人。另外买房,势在必行。

    要另外买房,唐家是拿不出钱来的,只能把现有的这一套卖了。

    之前两人关系一直没确定,唐家就没着急卖房。现在急着结婚,打算把房卖了。这房却实在不好卖。因为这个安置小区,还没有拿到房产证。

    倒不是没满五年,而是早满了五年了,仍旧没有拿到房产证。

    有些小区业主也曾经动念动员大家一起去市里上访,但奈何业主不齐心。

    这里是真正的拆迁安置小区,有不少业主都是老城区拆来的。人家真的就是靠这套拆迁的房子住的。老人家住着新房子,压根就没打算卖,要房产证没什么用。一把老骨头了,为了没用的东西去闹腾,不值得。一来二去,组织了几次都没组织起来,就再也没人愿意组织业主一起去上访了。如此一来,房产证就更没了着落。

    没有房产证,唐家要卖房仍旧有人愿意买。但是大多把价格压得远低于市场价。虽然唐家是急用钱,但毕竟老俩口也没有别的收入,把这唯一的一套房子贱卖了,着实不甘心。

    一个星期下来,跑遍了全市大小中介,买家看房看了十几二十次,仍旧没有卖出去。

    但不管房子什么时候卖出去,怎么卖,那都是唐家的事。卖房另买已经基本上定了调,唐志超和袁媛就开始全市看房了。

    首先要靠近学区。

    本地城市实在不大,算得上市重点的高中只有两所,而高中附近还有重点小学重点初中的,只有一中附近。袁媛的目标就是一中旁边那几个小区。

    可是前两年国家政策,去库存加上货币化棚改两柄利剑,一下子推高了房价,让本市这样六七年没有大涨的楼市几乎翻了个翻,当时还以楼市领涨全国上过国家级的财经报道。

    如今房价高企,袁媛又坚持要买在一中附近,这可是最贵的地段之一。无论是新开盘还是二手毛坯,都贵得让唐志超头皮发麻。就算把那套安置房卖了,再把唐家掏空,只怕也凑不出再买一套房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