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隙人生
繁体版

第四十六章 换位思考

    国庆节放假,初秋的女儿王晓平从大学回家,一家人难得团聚。初秋在家为晓平和儿子晓聪每天都尽量做些好吃的。

    晓平已经成长为一个浓眉大眼的亭亭玉立的漂亮女孩,现在又读大学,为此初秋甚是为她骄傲。

    晓聪也变成一个英俊少年,而且在班里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这两个孩子让初秋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她感觉自己是个无比幸福的妈妈。

    然而她的幸福感即将被女儿无情的打破。

    几天的假期很快过去,晓平返校前跟妈妈要点生活费,初秋问女儿要多少钱。

    晓平对她说:“你随便给。”

    初秋说:“给你五百元,你卡中还有两千元,应该够你花的。”

    晓平不高兴的回答:“不行,不够我这几个月花的,卡中有一千元是我暑假打工挣的,不算数。你知道我打工有多累,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起床,我容易吗?”

    初秋听女儿这么说就数落道:“你知道挣钱不容易还去烫发,烫个发梢也花二百多元,你也舍得,为什么不把钱用在学习上?”

    晓平态度非常强硬的说:“你管不着,我自己打工挣的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那是我自己挣的,我愿意。”

    “噢,你自己挣钱辛苦,怎么就不知道我和你爸挣钱的辛苦,你说随便给,我觉得你应该够花才说给你五百元,你反倒嫌少。”初秋有点生气的说。

    “那你就光给我弟弟留着吧,我上学你也舍不得给我花,你小的时候,我姥娘不给你钱上学活该。”晓平愤愤的说。

    王福来听到初秋和晓平的争吵声,忙上前去劝说:“晓平不就是烫个发吗?你至于和她吵吵。”

    初秋没好气地说:“她开学之前就说要烫头发,我不让她烫,还是个学生烫什么头发,她对我说,你不让我烫,我就上学校后去烫。城里烫发可很贵,我当时以为她只是说说,就没当回事,结果她还是在城里烫了,这孩子太不体谅大人的辛苦了,简直就是乱花钱。”

    晓平听后在一边说:“我烫发花的是我自己挣的钱,又没花你们的钱,凭什么说我是乱花钱?”

    初秋对她说:“你自己挣的钱,应该用在吃饭、学习上,却用在烫发上。”

    王福来帮腔说:“烫就烫了,不就是烫个发吗,你至于和孩子吵起来没完。”

    晓平一看爸爸帮她说话,更是变本加厉冲初秋说:“你平时还嫌我爸爸不好,我爸爸要你就很好了。”

    初秋没想到晓平竟然这么说,就气不打一处来的说:“那你叫你爸爸跟我打离婚好了。”

    王晓平没好气的说:“爱打不打。”

    初秋气得不行,她大声冲晓平说:“你为钱,能像咱家养的鸽子一样,长大就飞走了,再也不回来了。”

    “那是你没养好。”晓平高声说完,一摔门子奔向自己的房间。

    初秋跟了进去,想要再和晓平理论些什么,不料晓平却发怒的冲她说:“你给我出去,不要来我的房间。”说完就去推刚进门的初秋。

    初秋一看晓平竟然会这样对她,就说道:“这房子还是我盖的呢,我为什么就不能进来。”说完她生气的抡起了胳膊,想揍晓平的后背两拳。

    谁料晓平却一点不怕也抡起了胳膊,娘两个打在了一起。

    王福来听到吵闹声,忙跟过去把她娘俩拉开,他没有说服晓平,而是冲初秋吼道:“你这是干啥?真够呛的。”

    初秋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些过激,但初秋实在是为晓平的话感到震惊和愤怒才想揍晓平两下。初秋不明白,晓平从小是那么的乖,现在却是那么的蛮横无理。从小学到高中,晓平从来都不要新衣服,尽管她不要,可每次给她买的衣服,初秋都是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生怕她在别人面前心里有自卑感。

    晓平上高中的时候,初秋给她在超市花二百八十元钱买了一件非常漂亮的棉衣,那也是当时超市里最贵的一件棉衣,当时超市里的女服务员对晓平说:“你妈妈真有眼光,为你挑选了这件非常漂亮的棉衣。”晓平听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说实在的,尽管初秋为这个家辛辛苦苦这么多年,但她买的新衣服是少之又少,到现在为止,初秋最贵的衣服也只是花了一百八十元钱。她总是把新衣服叠放在衣橱里,舍不得穿,等到娘生日或孩满月的有事情出门时,她为了不让人觉的她穿戴有些寒酸,才把新衣服拿出来穿上一次,回到家后就把新衣服再换下来,重新叠放到衣橱里。她没有能力让自己穿很时尚的衣服,但她可以让自己穿洗得很干净的衣服。

    有时候,初秋二哥给初秋从城里拿回些二嫂穿过的旧衣服,初秋从不嫌弃,大就大穿,小就小穿。为了这个家,初秋从不在乎自己穿戴有多差,她只是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换来一份微薄的收入,让两个孩子能生活的好一点。

    初秋曾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什么时候不再穿二嫂穿过的旧衣服,那才是日子真的过好了。现在我必须努力、努力、再努力。

    可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初秋和福来奋斗一年,除去两个孩子的花费和日常开支,也所剩无几,你叫初秋又如何舍得为自己花钱?初秋一直认为晓平是她一手带大的,最能体谅她的辛苦,现在上大学了,应该更懂事了,令初秋没想到的是晓平却变的这么不可思议,一点也不知道感恩,大学生的素质都抛到哪儿去了?

    以前再苦再累的活,初秋的心中都是甜的,总是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初秋忘不了晓平接到大学通知书时,给全家带来的喜悦劲,她觉得自己这些年来没有白白地付出。

    一连几天初秋都处在兴奋状态,就连初秋在烈日下的庄稼地里锄草,想起晓平已经是个大学生,都干劲十足,一时心血来潮,在庄稼地里干着活为晓平写了《赠儿言》送给她:

    寒窗苦读终有望,

    希儿将来成栋梁。

    努力成就大志向,

    报效祖国最应当。

    晓平看到初秋写的《赠儿言》也非常高兴。初秋写出了自己对晓平的心声,初秋看到晓平考上大学,心中升起了希望,希望晓平好好的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去报效国家,献出一份力量。

    在初秋的心中,她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位称职的母亲,以为自己一定是晓平崇拜的人,没想到自己却在晓平的心中这么的不值。

    晓平的话使初秋的心像掉进了万丈深渊,把她以往对晓平的期望击得粉碎,此刻初秋心中的温度降到了冰点。

    天已经黑了,郑初秋独自走出了家门,她走到空旷的田野上,晓平的话像针一样刺痛着初秋的心,那种不被晓平理解的痛,使初秋深深的陷入了沉思。

    初秋为这个家就差没把自己的骨头砸砸给卖了,纵然把自己的骨头卖了,又能换回多少钱呢?在这个世界上,亲情难道真的抵不过金钱?此时此刻又有谁能体会到初秋内心的感受。

    初秋心想:晓平怎能对我说出那样伤人的话,将来要是来到这个社会上工作,那又该用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和对待别人?连一个最起码的感恩父母都做不到,光学习好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先学会做人最起码的道理。

    初秋本以为晓平上了大学受的教育会更好,可现在,唉!初秋叹了一口气,又想:也难怪晓平变了,人在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思想,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再穿统一的校服,那些个家庭富足的学生穿的是高级名牌服装,顿顿吃的是美食。而农村家庭出去的孩子,远远比不上城里孩子见的市面多,在生活方面只是达到温饱而已,越是家庭贫困越怕被人瞧不起,这是贫穷人的悲哀。晓平适当的打扮一下自己,那样会增加她的自信心。晓平在这个家从小到大跟着我可不容易呀!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也没有,晓平自从有了弟弟,她就变成了一个小大人,放学回家就帮忙看孩子、洗衣服,从来也不要求什么。由于家庭困难,晓平从来没有上过学习班,一直是靠自己的努力才考上的大学,都长这么大了,自己却从没带晓平出去旅游过。现在不就是烫个发吗。虽然贵点,但也没有理由再去说她。是我无能,让俩孩子不能过上那种衣食富足的生活,要怪就怪自己的无能吧!想到这里,初秋转身朝村子的方向走去。

    郑初秋一进屋门,王晓平就迎上去对她说:“我还是想好好的和你讲讲理,我不就是烫个发吗。那是我自己暑假打工挣的钱,你不应该说我,我在学校已经是花钱最少的了。”

    初秋见晓平跟她讲理,忙说:“你烫就烫了,我只是嫌在城里烫发贵,烫个头发梢都二百多元钱,心里觉得不值,等你以后毕业了,就知道钱有多难挣。”

    王晓平听后不再说什么,转身回自己的房间睡觉去了。

    福来见初秋和晓平不再争吵,就和晓聪不声不响的去睡了。

    初秋在沙发上呆坐了半天,她拿出一千五百元钱放到桌子上,她想多给晓平点生活费。哪怕她在家省吃俭用,也不要再委屈了晓平。

    夜已经很深了,初秋怕晓平睡着了,就没有和晓平说。

    初秋一觉醒来,已是大天亮明,身边的福来早已经开车送货去了,他没有叫醒初秋起来给他跟车。

    晓平也不辞而别,睡梦中初秋好像听到晓平跟晓聪说:“弟弟,我走了。”

    初秋穿好衣服来到客厅,发现钱一张不少的放在那儿,晓聪也上学去了。初秋怕晓平缺了钱再干傻事,忙打电话告诉福来晓平临走时没有拿钱,等他送完货回来先上银行给晓平把钱打卡里。

    福来已经往晓平的银行卡里打钱好几天了,晓平竟然连一个电话也不往家打。

    初秋知道晓平一定还在生她的气,她就给晓平发了一个手机短信。

    初秋在信中写道:孩子,那天的事我向你道歉,都是妈妈不好。不过孩子,也许你觉得自己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是你的不幸,但是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想一想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吧!还有那些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你会感到你是幸福的。如果想改变命运,那你就努力的学习知识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初秋希望晓平看到这些话,能用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她周围的一切人和事。

    几天后,王晓平终于想通,并给妈妈打来了电话。

    郑初秋这才舒了一口气,她只希望能和晓平多一些沟通,彼此多一些理解。这几年,家里的生活条件在慢慢的变好,这其中谁又能知道她经历了多少生活中的磨难,没人能知道她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拼搏,才有了今天的生活。她向前走的路,依然是充满了艰难和险阻,她靠着自己坚强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无所畏惧的向前冲。

    也许在晓平看来,爸爸和妈妈天天外出送货能挣很多钱,其实不然,医药厂里的运费低的不能再低,因此医药厂根本就养不住人,这几年来,一直是走的走、来的来。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能挣很多钱,就买上车进去干了,结果一干才知道除去车的燃油费和路费,也剩不下多少钱。货装多了吧!怕交警查超载,像做贼似的。装少了吧!挣不了几个钱。

    不但经常半夜就出门,而且一个人开车上路还叫人不放心,还得再搭上个跟车的,以防夜里司机困了好提个醒,路上遇事也好有个商量的人。

    再说往医院里送药品,那可是个人多车多的地方,出出进进的很是不便,每次初秋和福来能顺顺妥妥的给医院卸下药品出来,她都有一种又逃过了一难的感觉。因为大多数医院不但是在市区里边,而且卸药品的仓库很多是在犄角旮旯,只有往医药公司和乡镇送货,场地才宽敞,能省一点心。

    搞运输的人除去能熬夜外,路上还要担一定的风险。因为一到夜晚,拉砂石料的大货车就成群结队的疯狂出没,他们无牌无照,乱闯红灯,无视交通法规的存在,简直就是一群亡命之徒。这些车辆在路上让人望而生畏,不得不格外小心谨慎的去避让他。

    不是初秋不舍得给晓平花钱,实在是初秋不想养成女儿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以免晓平挣的都不如花的多。因为初秋已经经历了生活中太多没钱的滋味,所以她希望晓平能懂得生活的艰辛,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世上有哪一位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每个父母都是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也许孩子们会不屑一顾,但是他们已经倾尽所有。或许有的孩子认为父母年轻的时候不去努力打拼,一直干着没出息的工作,才让他们过着贫穷的生活,甚至让他们在同学面前都抬不起头,因此怨恨父母。

    孩子啊!你没有经历过世事,你怎知他们不是不想去努力拼搏,实在是现实生活太残酷,残酷的使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