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天朝日
繁体版

第九十七章 由我来改变

    古树下,清溪边,低矮的土房沐浴在薄雾般的袅袅炊烟之中,夕落景象里,整个村庄如蒙上了一层粉红色的轻纱。

    景色虽美,洪苹果却习以为常,因为从她记事到现在,居龙湾村夏天的傍晚都是这般景象,十几年没有一丝改变。

    可是现在,洪苹果却对这黄昏美景有了不一样的憧憬。

    “如果此时能和他不期而遇,那将是多么完美的邂逅啊!”洪苹果想到习铭昊,脸上浮现甜蜜的笑容。

    自我陶醉了一会儿,洪苹果甩甩脑袋,逼自己从幻想中清醒了过来。

    “真是胡思乱想,人家怎么会来这种地方呢?”洪苹果自嘲道。

    看着如雕像一样融入暮色之中的洪铁柱,洪苹果感觉画面如此和谐。

    晚霞映衬下,洪铁柱的脸色也显得格外红润,只是皱纹更加明显,从他历尽沧桑的深邃的眼神中,洪苹果判断,他在回忆遥远的从前,或者憧憬美好的未来。

    “闺女,你想把咱村变成啥样?”洪铁柱问道。

    “变成最美的村庄,家家富裕,人人幸福!”洪苹果不假思索,张口说道。

    “像住在大城市里一样吗?”洪铁柱说道,“咱这是山沟沟,啥时候也变不成北京、上海!”

    “谁说要变成北京上海了?”洪苹果笑道,“爸,你不觉得咱这村里贫穷、落后吗?刨去这些问题,咱这里的山水,不知要比大城市美多少倍!”

    “你去过大岭村吗?那才是新农村该有的样子!”洪苹果说,“习铭昊做的事,也是我该做的事!”

    “我咋没去过?大岭村跟咱村差不多,我觉着,这都中!”洪铁柱说道,“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啊,是吃不饱,穿不暖,一家人挤在一间半坡草里。”

    “按理说,现在就应该知足了,这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愿意再折腾了。”洪铁柱说道,“可现在,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挣钱却是越来越难了!靠几亩山地,建房、娃上大学、生病住院,是哪一项都不够!咱总不能啥都指望政府吧?”

    “大岭村跟咱村可不一样!过年的时候我去过。”洪苹果说,“跟咱村一样的大岭村是习铭昊去之前,习铭昊去之后,大岭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咱居龙湾村这穷山沟,也必须得改变!”洪苹果语气十分坚定,“我回来了,就由我来改变吧!”

    “可是政府扶贫了好几年,那是花了大功夫的,可是就是不见起色,莫不是都要迁到山外住才能脱贫?”洪铁柱满心疑虑。

    洪铁柱的话,让洪苹果想起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说到的,在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实施异地搬迁脱贫。

    居龙湾村的后半村在深山沟里,从擎天柱一直到五圣峰,那里虽然有奇山秀水,到处都是奇花异卉,但却并非宜居之地!交通极不便利,连自行车都很难推进去,极少的土地十分贫瘠。

    可是异地搬迁项目实施了半年多,镇上的房子也已建成,可巨龙湾村连一户也没有搬出去。

    天色彻底暗了下来,村间小路在几点星光和阑珊灯火下依稀可辨,洪苹果一路上满怀心事。

    夜已深,山里的夜才是真的安静!在隔壁房间的老爸不打鼾的时候,洪苹果能清楚地听到窗外微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及远处偶尔传来几声虫鸣乌啼。

    洪苹果毫无睡意,不知是习惯了城里的喧嚣,刚回来适应不了这万籁俱寂的安静?还是心里有未解之惑,所以难以入眠?

    后半夜下起雨来,雨打树叶,沙沙作响,房檐的滴水声固执、单调。

    洪苹果想到了白天看到的文件,村里的扶贫措施:“五个一批”工程。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山里发展生产,只能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居龙湾村的种植业成果是有的,但不是卖不出去,就是卖不上价,扶贫成效甚微,更别谈脱贫了。

    “生态补偿脱贫”,居龙湾村有的是山,每户责任区的面积都达到上百亩,后沟五圣峰下的住户,甚至达到上千亩。

    自从有了生态补偿之后,村民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空前积极,可洪苹果觉得,发放给农户生态补偿款是授人以鱼,非脱贫致富之道!

    况且生态补偿款每户也没有多少,大部分家庭每年只有几百块钱,能买个啥?

    “发展教育脱贫”,居龙湾村拿出本来就不多的资金,对贫困家庭子女上大学和职业教育给予资金支持。

    可是村里的孩子,大学毕业之后,多数都不再回村子里了,不是嫁到外地,就是迁到外地了,在外地工作的,也很少回村子。

    对此,老支书说:“只要孩子们有出息了,回不回来都不打紧,教育补贴必须得给!”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落实到居龙湾村,是给贫困户和五保户的生活补助和免费医疗等,在整体贫困的居龙湾村,靠社会保障怎么能够脱贫?

    村里的事很多,人手又少,比如自来水管路维护,道路清障,河道疏通等,都需要村干部组织人力完成,如果工作量不大,村干部就自己动手来做。

    村里道路和河道经常被堵,并非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为道路依山,经常有碎石滑落;小路护堰是石砌土填而成,经雨水冲刷,时不时就会塌方。

    清晨雨住,当洪苹果赶到村委会时,老支书张丰收和村长宋伟正扛着镢头和铁锨前往村口。

    后面跟着一个脑门铮亮的谢顶壮年人,他穿着一个褪了色的汗衫,扛着一把抡镐,扯着大嗓门喊道:“村口堰塌了,村儿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修路去喽!”

    他这一嗓子,半个村子都能听到,比高音喇叭还带劲,一些村民陆陆续续带着家伙事儿出门,跟在老村长后面,向村口进发。

    这个谢顶的壮年人叫王有财,四十多岁未成家,为人实在,村里的活儿,上手从不含糊。

    洪苹果庆幸今天没有穿裙子,而是穿了牛仔裤和运动鞋,这样就不耽误干活儿了。

    她跟在队伍后面正要一同前往,正好被回头清点人数的王有才看到,他大着嗓门说道:“闺女,这活儿你可干不了,石堰塌方,石头都和在泥巴糊里,脏着呢!回去吧。”

    洪苹果正要辩驳,洪铁柱担着一对箩筐,手里拿着一把铁锨也走过来了,他接过话茬说道:“没事儿,干不了重活干轻活儿,年轻人就应该锻炼锻炼。”

    洪苹果从洪铁柱手中接过铁锨,刚要继续走,老支书张丰收回头对她说:“苹果,你就别去了。”

    “张老师,我能行!”洪苹果继续往前走。

    “今天咱们村第一书记要入户调研,需要有人全程陪同记录。”老支书说道,“你看咱也抽不出别的人手,你去正合适。”

    “第一书记?”洪苹果不解。

    “对,如今人家才是村里的一把手,怠慢不得!”王有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