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传奇志之肆羽易天记
繁体版

第二百四十一章 Talk me into it(说服我)(一)

    护舰乘着风邈邈远去。何福望着数里外黑烟弥散的浦子口,鼻子里似还闻得到飘来的火*药味,不禁感慨:“要不是张大人灵机,使出这招偷梁换柱,只怕这时咱们几个都已受擒了。”

    盛庸却庆幸不起来,只想着又败一场,要怎样挽回才能堵住朱棣势头:“如今浦子口已被炸得不成样子,朱棣手下多是骑兵,他们要想在那里大军乘船渡江,怕也不能够。”

    “朱棣可能还是会选在瓜洲渡江,我们莫如在对岸的高资港待敌。”张之焕道。

    “可咱们的人马啊……”何福咂了咂嘴,也觉得丧气,不再说了。

    “刚才就在敌人发动之前,监军带来了京中消息,右军都督府袁义、陈瑄和镇江卫指挥童俊已舟师准备。朝廷在沿江二百里都备驻了防军。若是当真临江水战,朱棣便拥骑兵百万,王师又有何惧?”

    “果真?”听张之焕说援军正赶来,盛庸眼中终于也有了些光,“北军不习水性,北人中多有晕舟楫者。如果真能和朱棣在江上决战,我军定可反败为胜了!”

    是日晓色初分,河风涤荡。远山重重如烟,映在袁融眼中也一片雾绕云遮。

    “指挥使,看天说不定今日要下雨,要不还是入舱内歇吧?”毕竟这里人家地盘,指挥使也是经常冲锋陷阵的,虽说已乔装过,保不齐还能被岸上船上眼力好的敌军给认出来。

    “在舱里闻了一夜的腥味儿,我得透透气。”身着蓑衣作渔夫打扮的袁融随口一应,脚边鱼篓里的鲈鱼还真应景地扑腾了两下。从者只得诺诺而退,留袁融在船尾,自己又到船舷指挥其他几人继续收拉网罟,一副真情实感出来打渔的样子。

    “袁公子果然见事通透。若当初是选了与那彭莹玉为伍,只怕这时早已被燕王发现,又怎能得他如此器重,交托大任?如今就算保得性命,也必是身陷囹圄,后悔不迭了。”一边掌舵的艄公突然开了口。斗笠遮住了眉目,只能看到半张瘦削的脸,下颏细须灰白。

    袁融斜了他一眼,淡淡道:“与你合作,也未见得不会后悔。”他把视线转回,再度注目江上,“只是,我已没有什么好选择了。”

    艄公低低叹了一口气,道:“朱重八杀吾父,夺吾爱。我曾日夜在他身侧,却担心便宜了那群儿子孙子,始终不能杀他,只得一直忍、一直等……为了复仇,我把自己弄成了这般模样,无妻亦无子,难道你还担心——最后,我会抢了属于瑛儿的名位么?”

    袁融沉默不语。艄公又循循道:“那徐天晴毕竟同你一起长大,亲如家族。你若实在下不了手,也是人之常情。眼下还有机会,你如想反悔……”

    “哼,反悔?要不是那个妖女兴风作雨,我爹现今都还活着!卢家村老少也能留在元宝山,安安乐乐太平度日,怎会给卷进到这堆破事里来?我不亲手杀她,已是仁至义尽!如今我都娶妻生子了,难道还要携家带小替她卖命吗?”

    对方有意激将,要的就是他这股怨怒,立刻语重心长趁热打铁:“你既已下了决心,那是最好。如今恰是你亲伯父督师备防,朱棣让你去劝降,这正是天赐的良机!只要这次成功,大事指日可举!”

    “说得可真好听。”袁融挑了挑眉毛,不屑道,“既然指日可举,你还特地随行是为什么?自降身份来做船夫,难道还不是因为不放心我么?”

    “呵呵,袁公子说笑了。我如何会不放心?正相反——”艄公突然出手,一把捏住了他的喉咙。袁融错料不及,被迫张口抬头,转瞬便感到有什么东西从喉间滑了下去。

    “你!居然!”

    对方已放开了他,袁融捂着脖子,双目惊睁。

    “你居然给我下毒!!”

    “这可不是毒,其名——‘噬心蛊’。”

    “噬心蛊?!”

    袁融当然早有预料,对方不会因为他一句应肯就轻易信他,但噬心蛊他也曾听说过,是一种可控制人心智行为的蛊术,原该是云南沈氏的不传之秘,为什么他竟也能制成?

    “此物虽名噬心蛊,用得好,却可做定心符。你这次单身赴会,不破釜沉舟,如何一往无前?呵呵,呵呵……”对方阴恻恻笑道。

    “你想要挟我,未免打错了算盘!”袁融双拳紧攥,冷声道,“不肯拿出解药来,你就另请别人来替你办事吧!恕我帮不上忙了!”

    “袁公子放宽心,待顺利见过了袁义,从丹徒折返时,袁公子就能拿到解药了,片刻都不耽误。瑛儿可也算是我的孙女儿,我如何能让她年纪轻轻就做了寡妇?”对方还是凉凉地笑。果然提到瑛儿时,袁融眼光微动,分明已听出了他话中的另一层威胁。

    “你还想——把这蛊毒用在瑛儿她们身上?!”

    对方摇摇头:“我说了,她也是我的孙女儿。况且,彭莹玉那秃驴可还活着呢,他又岂是好相与的人?不到最后关头,我不想,更不会伤害瑛儿。我防的,不过是你会临阵心软,不愿对付徐天晴和朱棣罢了。”

    “我怎么可能心软!”袁融低吼起来。

    “那更好。”对方沉声道,“我是杞人忧天,归程时,我不止送上解药,还会向袁公子磕头赔罪!只要让我得报大仇,袁公子要如何措置,都悉听尊便!”

    ……

    “若我到未时不归,你们自行回去向殿下复命。记得,一刻都不得耽误。”

    船行靠港,袁融在舱内已换好了衣服,留下一句嘱咐,身边只带了一个随侍,便跨步踏板上岸。一入丹徒县城,他径直转进城北老街一座业已闭店的空酒栈,步上了二楼。

    小间内,一名两鬓微霜的中年人肃然危坐。尽管一身寻常布衣,可呼之欲出的武将气魄却是掩藏不住。身侧跟着一老家人,同样是一副挺拔抖擞的军人模样。

    “小融啊……”见到他时,中年长者的目光微曳,为气氛平添了一丝不可言说的迷离。

    袁融纳头向那人深深一礼。

    “融拜见大伯父。”

    “呵……”中年长者起身让开,踱步到窗口,面向外边。“我哪能受得起你的大礼!如今你可出息了,听说你不止娶了燕王的义女,还甘心当起他的走狗来了?挺有胆量,敢孤身来寻我见面。”

    自二十年前大海带袁融隐居元宝山,这还是袁义第一次见到这个阔别已久的侄儿。

    他刚刚失踪的那一年,袁义耗费了大量精力财力,只为能找回亲弟弟留下的唯一骨血,可始终毫无所获。

    后来,他的家族里开始时不时出现一些怪事:每年清明或中元前夕,家乡祖茔总会有被清扫祭拜过的痕迹,守墓的却说从来没见到过访客;弟弟的衣冠冢前不知被谁垒起了一堆小石头,最初是三块,每过一年就会多一块;他的几个儿子成亲时,金陵城西车马行都送来了贺礼,问起是何人托付所赠,捎货的只说是袁都督家的一个老朋友,姓边,交托东西的是一个俊秀的少年人……

    再后来,袁义已对这些事见怪不怪了,可对袁融的寻找从未断过。有时候也会得到些零零碎碎的消息,他却极少再追究,因为他早已知道了真相——

    弟弟大海还活着,袁融也是他带走的。“边”者,“变”也。或许因为那次北伐途中的变故,大海只能隐姓埋名躲起来,可每年却都会偷偷回乡拜祭父母。衣冠冢前留着的石块,暗示的是袁融的年纪,最开始三岁,而后一年一长……那个车马行伙计描述间眉清目朗的少年,应该正是他了。

    大海是以这种方式在告诉他,自己和袁融都很好。可他既有苦衷,需要诈死,想必内情与朝堂隐秘有关。他袁义是个武夫,光会打仗,情义多在军营,朝中人脉却匮乏得很。旧日信靠的长官一个远在西南边塞,一个早已薨逝多年,他实在没有对着弟弟说出“回来吧大哥包你无事”的底气;能做的,唯有装作不知情,对外一直表现出弟弟已不在人世、可怜侄子又被拍花子拐了只得四处托人打探的样子。

    而现在——

    “若早知是这个结果……我倒宁可你爹二十年前就战死了,起码那是为国捐躯,强过叛逆受诛百倍!”

    “我爹他,这二十年来矢忠矢信,无愧于心。他生、死,都是为了保护恩人开平王爷,不是为了燕王。”面对袁义的羞辱,袁融只皱了皱眉便轻轻揭过。“大伯父应该明白,皇帝大势已去。这些年,我往来京师内外次数不少,全都看在眼里——大伯父向来重情恤下,如今这种形势,怎能忍心带着手下将士,走到末路穷途?”他倾身趋近,道,“眼下投诚燕王,取的便是从龙之功,那时,不止袁家能光耀门楣,所有这些人都不必无辜送命了。大伯父,还请三思!”

    袁义闭上眼,鼻息间深深吐出一口气,再也没有方才咄咄逼人的锋利。

    确实——如果他一点都不动摇,又怎会应约来赴?

    “以上这番话,是燕王让我带到。下面这番话,却是我自己须说给大伯父听。”袁融道。

    袁义颌下长须一震,张开眼时,看向他的目光中精芒闪烁。

    “还请大伯父先屏退了左右吧。”袁融看了眼他身侧的老家人,补了一句。

    袁义哼然一声。“他跟着我三十年,可比你牢靠得多了!”

    袁融只得低首应了声是,继续道:“伯父,我爹今已不在了……如今,伯父就是这世上我最最亲近的长辈。我希望伯父主动投诚燕王,并不是为了他的区区封赏……”他声音低重,快速而又清晰地将瑛儿的身世、与白莲教的渊源、之后的计划都一一托出。

    袁义眉峰骤聚:“你是说——等燕王渡了江进了京,大功将成时,你就会以噬心蛊挟制他,再让白莲教众成军助你,让你和徐瑛儿的儿子称帝?”

    “一点不错。”袁融颔首,“到时,这江山便不再是他朱家的,更不是徐家的——而是我们袁家的!”

    光看袁义神色,就能知道他此刻有多震动。

    “君临天下”,世上又有几个人能抗拒这种诱惑?

    “你,想我怎么做?”

    “我当然是希望大伯父能……”

    “砰——”袁义身后的老家人忽然挥出一记重拳,冷不丁击在袁融侍从的腹部,迫得后者倒退数步,倚墙才能勉力站定。

    “你这从人眼神不正,鬼鬼祟祟包藏祸心。这些话,怕你是被他欺哄着才说的吧!”

    “大伯父!”袁融失声叫道。

    那侍从猛地看向老家人,憬然了悟。“你、你才是袁义!而你——”他转向另一人,语气犹带着不可置信,“你是徐天晴!你的伤,居然已全好了!”

    “好久不见了义祖父,陈香主。”“中年人”天晴揭下了易容,冲他点头打招呼般微笑。

    “呵……原来如此!你早就飞信知会了袁义,又和你的好侄子联手演了这出戏,就是为了做局引我来么!”“侍从”陈善捂腹道。

    “不错。这次的船只和人手都由赵曦安排,你能上来,可见他就是你在燕军中的内应。居然藏得这么深,真令人意想不到。”天晴道,“不过比起你就是原大内太监刘川来,这点惊喜,倒也不算什么了。”

    “哼哼……”陈善胸腹剧痛,犹要挣扎,“你以为我的内应,只一个赵曦么?袁融,别忘了,你还中了噬心蛊!袁义,你卖主通敌,难道就不怕……”

    “陈善狗贼!还我徒子徒孙命来——”

    话未说完,小间房门咣啷大破,一魁梧身影訇然闯进,戒刀直递向陈善喉咙。

    “师父?!”

    天晴懵了。她做黄雀捕螳螂,全没想到鹰鹫另有其人。

    不等想清楚这当中始末,彭莹玉已大掌一掀,挥开袁家伯侄,刀背急转拍得陈善卧倒在地,一脚踩于他后腰,又换刀过手,将天晴也逼在刃后不得动弹。

    “当年我看在莲儿叫你一声义父份上,没有杀你,终至贻害无穷!今天,咱们就来做个了断罢!”彭莹玉低吼道。

    陈善腹中翻涌,再也忍耐不住,哇地喷出一口血。“你、你这老秃驴……”他艰难扭头,视线恶狠狠转向袁融——“你最终选了彭莹玉,是么?袁融!想不到我一世聪明,竟会栽在你这毛头小子手里!”

    “彭师父……”天晴垂目看着颈边的刀锋,小心道,“这陈善阴险狡诈,恶贯满盈,彭师父想要他偿命,理所应当,这原也是我本意。就算这么一刀结果了他,我也毫无异议,彭师父不必防备我,更不必连我一起对付。”

    彭莹玉丢她一眼,嗤了一声。“杀了陈善,我的仇也才报了小半,还有朱家、沈昂,我一个都不会放过!说不得,常天晴,你还得要跟我走一趟了!”

    天晴重伤初愈,不久前才为庆成自虐过一番,这几日里又浦子口丹徒县地辗转奔忙,虽说掩饰得好,可到底力不从心,连原先该能拔山扛鼎的日子也弱得菜鸡一样,怎会是强壮如钢浇铁铸彭莹玉的对手?不及答话,就被他像布袋一样挟在胁下。

    “袁融!这回多谢了你通风报信。常天晴和陈善就由我带走了,你回去禀报朱棣,就说这二人已死在了我手上。此后依计行事,大业可成!”彭莹玉道。

    “且慢!”

    “拿下了这妖僧!”

    袁融话音刚落,突然又有一队人马旋风般杀到。领头带着的二三十名兵丁都是官军服色,掼甲佩刀,将小间走廊内外满满围住。

    待记起那领头的声音,天晴简直不敢相信。

    华远执?!

    这又是怎么回事??

    “居然是你!”彭莹玉一声怒嗥,弃了天晴和陈善,向华远执直扑而去。“叛徒!今日我要你为教中兄弟偿命!”

    华远执不慌不忙地打出手势,荷兵的精锐们立刻现出阵型,将楼下的他掩在正中。

    彭莹玉如雄鹰扑击而下,以武力强行破阵,手上攻势不停,脑中已将一切想了明白——这华远执老早便背叛了本教,投奔了朱棣;大名那次全军覆没虽是沈昂的手笔,但无论卫志遭擒、还是后来大友被害、常继祖失踪,都是华远执为朱棣做的好事!如今,他又和朱棣设下圈套,等他来钻,好同陈善一石二鸟!

    那——常天晴呢?

    彭莹玉下意识偏过头,正遇上她投过来的视线,迷茫慌乱,心中又一怔。

    难道她也不知情?那朱棣怎会预知今日的变数,派出了华远执?是袁融么?

    正思绪纷乱,突然间一阵烟雾乍起。在场众人始料未及,呛得无不流泪咳嗽。

    “是彭莹玉的毒烟!快拿衣襟捂住口鼻!”天晴大声指示道,自己也以袖子捂住头脸。华远执等人一听,同袁义袁融纷纷掩面退出酒栈门外。彭莹玉却感到自己被谁推了一把,忽地一瞬福至心灵,踢破了后头窗户,一跃而出。

    “追!莫让那个妖僧跑了!燕王殿下有令,生死不论!”华远执一边指示,一边将已被彭莹玉踢昏的陈善和站都站不起来的天晴都接应过来,俯下身关切道:“大人可有吸进毒烟?现下觉得如何?”

    “死不了的。”天晴坐在地上,低头揉着自己脖颈,对他殷勤的姿态竟看也不看。

    华远执脑筋一转,待瞄到桌脚下那个烟筒,心中已明白了几分,直起身来向袁义道:“未成想闹出这般动静,只怕会引来真的官兵了。袁都督秘密来此,必不能让外人知晓,还请都督尽快避离。此处之事,我等自会收尾。”

    真的袁义也肃容向他抱了抱拳:“本将在此先谢过了。殿下所托之事,本将必不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