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文武双全
繁体版

第22章 笑口始常开

    林黛玉天资聪颖,三岁便在母亲贾敏的教导下,背会了“三百千”,学会了一两千个常用字。

    四书五经,当然只是通读,不求甚解,但是绝大部分的内容,却已经能倒背如流。

    这让贾雨村教导她的时候,省了许多气力,随便他扯到哪里,林黛玉差不多都能接上。

    贾环没有林黛玉的本事,贾雨村对他,自然不能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而是采取传统方法,让他从四书开始学起,不仅要背会,还得能理解。

    林黛玉现在,更多的是陪贾环一起,从头开始学四书。

    贾环之前在贾氏家塾里读书,同学有一二十号人,不仅有宁荣二府的嫡脉弟子,贾氏京中八房的其他六房弟子,也有在家塾读书的资格。

    甚至,有些贾氏族人的外亲,看重贾氏家塾,不仅不收束脩,每年还会补贴学生几两银子的笔墨费用,所以想方设法把自家子弟塞进来。

    荣国府这边,现在只有贾宝玉、贾环二人,在家塾读书,贾兰、贾琮年纪还小,等到五岁,才能开蒙入学。

    不过,贾兰的母亲李纨,乃是曾任国子监祭酒的国朝名臣李守中之女。

    李家是书香门第,到了李守中这里,桎梏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并不十分让李纨读书,不过让她学一些《女四书》、《列女传》的女子典籍,略认几个字。

    但是,说是这么说,李纨的学识,并不差,至少足以给贾兰开蒙了。

    所以,贾兰虽然尚未到去家塾读书的年纪,却已经在李纨的教导下,学习“三百千”,认识了不少字。

    贾环五岁开蒙之前,经常往李纨的屋子跑,那个时候,贾兰还在襁褓之中,李纨刚刚青春丧夫,原本贞静淡泊、清雅端庄、处事明达的性格,受此打击,心灰若死,如果不是还有襁褓幼子,都要跟着早逝的贾珠一起去了。

    贾环常去她的房子,陪她说话解闷,让李纨的生活中,多了几分暖色。

    贾环开蒙之前,也得李纨教导,认了不少字,没有被得长姐贾元春教导认字的贾宝玉,拉开太大差距。

    不过,终究是天资有别,贾宝玉又年长一岁,开蒙也要早一年,到家塾读书之后,贾环和贾宝玉的课业学识,是越拉越远了。

    但是,贾氏家塾的教授贾代儒,虽然读了几十年书,可至今不过是个老童生,连个秀才功名都没考取,学问着实有限。

    自己都学得不精,怎么可能教导好别人?

    贾宝玉开蒙之后,课业进步显著,主要得益于他的天份,不能把功劳归结到贾代儒身上。

    贾雨村可是正儿八经的两榜进士出身,性格人品怎么样,不多讨论,一身才学,要比贾代儒高出不知多少。

    贾代儒在贾氏家塾,一个人负责教导十几个年龄不等的孩子,教学方式,只能大而化之,不可能面面俱到。

    贾雨村之前只有林黛玉一个女学生,现在多了个贾环,也只是从一对一,变成了一对二。

    一个老童生一对多,和一位两榜进士一对二,教学质量,天差地别。

    这也是贾环之前在贾氏家塾读书两年,文气值才提升了2点。

    现在在贾雨村的教导下,只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文气值就增加了2点的原因所在。

    如果在贾雨村的教导下,度过贾敏为期一年半的孝期,贾环光靠读书,文气值也能提升个十几点。

    贾环之前查看过,贾雨村的文气值,高达82点。

    林如海的文气值更高,足有88点。

    林黛玉只比贾环大了不到一个月,文气值却是他的几倍,如今已经有32点,还在迅速增加之中。

    贾环在贾敏一年半的孝期中,能靠读书,提升十几点文气值,林黛玉至少能提升二十点!

    这就是贾环和林黛玉的天资差别。

    不过现在,贾环多了一个靠抄书增加文气值的渠道,可以相当程度的弥补天资的差异。

    上午的课业结束,贾环和林黛玉,恭敬拜别贾雨村,从学堂回到后院,一起吃了午饭。

    林黛玉身子娇弱,每天都要睡个午觉,才能保证下午的精神。

    贾环之前本来也是要睡午觉的,不过今天却没睡,而是溜到前院,找到赵国基,让他找一块木板,给自己削个木刀。

    贾环在荣国府的时候,虽然没有习过武,但是去宁国府游逛的时候,旁观过几次贾珍射箭取乐。

    宁国府不仅有专门用于练习射箭的箭道,还有一个练武场,只是废弃多年,兵器架上的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也都被收到库房,吃灰腐朽。

    荣国府本来也是有箭道、练武场的,却在二代荣国公贾代善逝世之后,都被拆除了。

    赵国基年纪大一些,小时候还和一众荣国府家生子小厮,伺候过贾代善射箭练武,虽然没有跟着练,但也有几分见识。

    现在听说,贾环要一柄木刀,赵国基左右闲来无事,就找林府管家讨要了一块木板,又找到前面巡盐御史衙门的差役,借他们的佩刀,照葫芦画瓢,把木板削刻成木刀。

    贾环得了木刀,一蹦三跳地回到后院,让如意找了块布条,把木刀悬挂在腰带上。

    贾环年纪尚小,身量不高,木刀挂在腰间,刀尖拖地,只能一只手扶着刀柄,让刀身悬在空中,大摇大摆,往林黛玉那边去。

    林黛玉已经睡好了午觉,洗漱更衣完毕,坐在书桌旁,看着清风、明月,誊抄《三侠五义》的书稿。

    清风、明月,是贾敏在时,给林黛玉安排的两个伴读丫鬟。

    贾敏病逝安葬之后,林如海调整了府中下人配置,把贾敏房中的丫鬟、婆子,都放出府去了。

    林黛玉身边,有和贾敏房中婆子沾亲带故的,也被一起放了出去。

    清风、明月,就从伴读丫鬟,调整为贴身丫鬟,除了陪着林黛玉读书,还要照顾她的衣食住行。

    雪雁也因为林黛玉身边少了几个人,才被安排过来服侍。

    清风、明月,年纪比如意要大两岁,都已经十三四岁,跟着林黛玉读书多年,见识学问非一般丫鬟可比。

    气度比荣国府老太太贾母房中培训过如意,丝毫不差。

    她们两个,作为林黛玉的贴身丫鬟兼伴读丫鬟,自然知道贾环编故事,说书给林黛玉听,给她排忧解闷的事情。

    十三四岁的年纪,在这个时代,已经不算小了,在外面,已经可以定亲嫁人了。

    但是在后世,却还是初中生,对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的《三侠五义》,也听得入迷。

    现在被委派誊抄《三侠五义》书稿,清风、明月二人,不仅不以为苦,反而甘之若饴。

    清风、明月分别誊抄,抄好一张,便交给林黛玉,由她校对增删修改。

    雪雁年纪小,没读过什么书,在这件事情上帮不上忙,就给三人端茶倒水,研墨添纸,也够她忙活的。

    主仆四人配合默契,一派岁月静好模样。

    贾环忽然腰悬木刀,趾高气昂地走进来。

    林黛玉先看到他的怪模怪样,掩嘴笑道,“弟弟,你腰间挂的是什么?”

    贾环笑嘻嘻地侧过身来,把木刀展示出来,说道,“这是我的七宝刀。”

    雪雁探头看过来,看到贾环腰间挂着的简陋木刀,撇嘴说道,“这是什么七宝刀?不过是个木头片子罢了。”

    林黛玉倒是没有嫌弃木刀简陋,笑调侃道,“弟弟既然有了七宝刀,自然也会七宝刀法了?”

    贾环笑道,“这是自然!”

    手握刀柄,把木刀倒拔出来,挽了个刀花,喝道,“姐姐请看!”

    贾环是真的会七宝刀法,却不好在林黛玉面前展示,而是装模作样,手握木刀,口中哼哼哈哈,胡乱劈砍了一番,最后单手收刀,背在身后,问道,“姐姐看我这套刀法如何?”

    林黛玉和雪雁早就笑作一团。

    清风、明月也放下手中兔毫毛笔,笑容满面,看着贾环胡闹。

    她们知道,贾环的胡闹,都是为了哄林黛玉开心。

    她们二人,是从林黛玉出生,就被指派到她身边,可以说是看着她长大的。

    林黛玉自幼身体娇弱,虽然没有到病恹恹的程度,但也汤药不断,也算是在药罐子里养大的。

    襁褓之中,身上的药味,竟然要盖过奶香味。

    林黛玉出生之后,贾敏自己的身体也不好了,又要照顾她,又要在林如海母亲床前侍疾病,病根愈发沉重。

    等林母病故,又有守孝。

    孝期过后,有了个胞弟,更是胎中便落下病根,耗费无数银钱,救治了三年,也没有救过来。

    所以,林黛玉七岁之前,林府没有几天好日子,欢笑之声更不用提。

    还是在贾环来了之后,经常在林黛玉面前作怪卖乖,惹她发笑,让林府后院,才有了些欢笑声。

    贾敏病故之后,若是没有贾环,林黛玉思念母亲,怕不得每日以泪洗面。

    哪能像现在,一天能笑好几回。

    七八岁的年纪,正是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

    原著中的林黛玉,之所以养成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言辞犀利尖锐的性子,和这样的人生经历有分不开的关系。

    现在,因为有贾环陪伴,经常逗她发笑,笑得多了,心胸自然开阔了,性情也大有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