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晋国沉浮录
繁体版

第六十七章:侨置昌宁(一)

    文永二年下半年开始,马康远接连接到从昌宁转过来的奏呈。袁宪明上奏的大意是:武国准备厉行海禁,而昌宁管辖的区域也在范围之内,准备将昌宁各岛屿的人口全部转移到内陆地带,如果不从,不排除可能会出兵强行执行。

    马康远接到奏报后,于十一月开始与中书枢密商议,许多人都不置可否,或者主张放弃。而马康飞则主张不能放弃昌宁州,要增兵与之决战。马康远本意也想与之决战,但是昌宁距离海山洲较远,调动人马极为不便,而且连山、连海也极有可能会遭到攻击,武力对抗完全没有可能。马康远特意请李凯勤在十二月初讲讲自己的意见,毕竟李凯勤做过昌宁的知州,对昌宁是最为了解的。

    李凯勤:“臣认为昌宁已经难以保全了,武国不同于昔日的狄国,其海禁意味已经十分明朗,其战斗力十分强悍,武力争锋我们完全没有胜算。臣觉得昌宁已经不得不放弃了,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允许昌宁的人口转移到武国的地面上,昌宁从高祖时代就隶属我们晋公国,已经百余年,虽然如今不得不放弃,但是其黎民百姓都心向我们,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将昌宁现有的人财物都运回来,给武国一个烂摊子。另外昌宁各岛屿,根据臣的了解,武国也不可能全然放弃,肯定是要留一些人的,我们可以在昌宁各岛留下一些人,与宁绍府、会安府一带的人做走私贸易。总之,我们可以放弃昌宁,但昌宁一带的利益要竭力争取。”

    李凯勤的意见得到了于宁清等人的同意,马康飞则还是要反对,并提出:“昌宁现有人口还有近二十万,怎么转移,这是个大问题,运回来,安置到哪里啊。与其这样,尚不如与之决战。”

    马康飞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李凯勤说:“确实转运近二十万人是很难的,但臣估计武国一两年内并不会对昌宁一带动手,反而有可能向西南下手。所以我们不是要一次性转移这么多人,可以如以前一样,两三年内分批转移。至于人口回来后,臣有一个大胆的提议,不知当不当讲。”

    马康远:“你说,言者无罪。”

    李凯勤:“昌宁原为高祖时代的海中县,后为怀康州,再下来是昌宁县、昌宁州。其名号不可轻弃,臣建议在宁阳府一带割出部分土地,另设昌宁县,将之统一安置。如此一来可以保全这一高祖时代以来的名号,另外将这些人口统一安置,也避免了其与当地居民的冲突,至少可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虽然短期内会有负担,但增加了这些劳动力,对长远发展是有益的。”

    于宁清:“李大人所言甚是,臣同意。仿侨置郡县,未尝不可,但是海山洲地域有限,不过侨置割出一个县的地方,还是可以的。”

    于宁清身为首相,他的一句话,马康飞也无法反驳,众人也都跟着附议。

    马康远:“好,就按李凯勤所言办理,无需再言。”

    十二月十五日,马康远下令:

    割宁阳府兴北、东兴、东林三县交界地带,暂设昌宁县;

    宁阳府知府王洽林暂兼知县,办理转移三地人口转移事宜和兴建官署房屋等事宜。

    十二月二十日,马康远觐见祖母张铭静,说明了昌宁的有关事项,并说:“祖母,孙儿想来年亲去昌宁,亲自指挥昌宁的首批人员转移。另外,孙儿一直从未去过昌宁,也想亲往昌宁拜祭曾祖的所居地。”

    张铭静:“好孩子,有想法,大胆的去吧,也是见见外面的天下。”

    文永三年正月,马康远对春节没有什么在意,开始准备带人前往昌宁。他询问苏景睿:“你觉得谁可以和我一起去啊。”

    苏景睿:“臣愿往,另外李凯勤也要去,他毕竟最熟悉那里的事务。另外可从军中选拔精壮者跟随。”

    马康远:“正合我意。”

    正月十七日上元节过后,马康远准备出发。人员也定下了,有李凯勤、苏景睿、裴文玄、王光仪、马荣义。马海宁后找到马康远,说:“我觉得你可以从康雄带回来的西北健壮中挑几个人,康雄和我说过,那些人健壮年轻,孔武有力,在军中也训练了半年,很是勇武。你可以带去,那帮人没什么学问,但绝对忠诚老实。”

    正月十九日,马康远在殿前军军营亲自视察了军中的训练,特别注意了马振威等五人。马康武说:“五人是西北人出身,身材高大魁梧,骑射驰骋和步战都十分在行。而且忠实可靠,是绝对的好苗子。”

    马康远高兴地点了点头,并叫来了五人,说:“你们都是我堂弟从西北临洮带回来的,是吧。”

    马振威等说:“是,晋公。”

    马康远:“半年来,你们果然训练的极为出色。我很高兴,每人赏银十两,钱一百贯。”

    马振威:“谢晋公,为晋公效命,万死不辞。”

    马康远:“你们都是西北人,不妨结义为兄弟如何。”

    马振威:“愿听晋公吩咐。”

    随即五个人就在校场结义,马振威是安宁十七年出生,二十三岁,为首。振勇同岁,但小几个月,为次。振雄二十二岁,居第三。振锋二十一岁,第四。马振虎二十岁,最年轻,居最后。

    随后马康远说:“我不久要出去一趟,你们跟我走吧。不过不能全去,走两个吧,就振威、振雄吧。振虎和我回宫,我另有重任。其余两人就在军中,我提升你们一个为摧锋军副使,一个为踏白军副使,如何。”

    马振威等:“谢晋公栽培。”

    马康远等不久返回宫中,将马振虎提升为宫中副统领,协助王元珣、段进光和裴智阳,准备让他接替已经六十六岁的段进光。还特别嘱咐马振虎,说我走后,你要和他们三个一同守护后宫,务必保证祖母张铭静以及马丹丹、王敏瑶、曹友徽和王语蓉等人的安全。马振虎自然答应。当晚马康远还找来马丹丹,对她说:“丹丹姐,我这么称呼,可以吗。”

    马丹丹:“不敢当,晋公您有话直说。”

    马康远:“我这段时间出门,祖母和我的母亲等人就全赖姐姐照顾了。”

    马丹丹:“您放心,我会照顾好的。”

    马康远:“照顾好她们,我自然放心。另外就是我大哥,你是应该知道的。”

    马丹丹点了点头,虽然马丹丹从不关心政务,但是对马康飞、马康远的嫌隙也是知道的。

    马康远:“如果有人要见祖母,你一定亲自禀明祖母,祖母同意才能进,无祖母同意,任何人不能随意进出。另外也尽量少让人打扰祖母。王元珣他们都还年轻,都是武夫,唯裴智阳文武兼备,遇事,姐姐可以和他商量,或者和我三叔商议,一定要保护好祖母她们,必要时你可以节制他们。”

    随即马康远拿出一份手令,大意是:怀远宫廷禁卫著由马丹丹节制,许便宜行事,务必确保太王太后等人安全,任何人不得无令擅自打扰,违者以谋反罪论处。文永三年正月十八日,马康远。

    马丹丹看后说:“这我可怎么敢当啊,您还是收回吧。”

    马康远:“只有姐姐你可以,你只拿着以防万一。如果没用,等我回来还给我即可。”

    马丹丹:“我敢不从命。”

    正月二十一日,马康远召集众人议事,正式说明将亲往昌宁视察并安排部署撤退,下令枢密院、兵部调集船只开始向昌宁集结。马康远走后,以于宁清、马海阳、马海宁留守处理一切事务。苏牧、霍彪协助办理军务。马康飞被排除在外,马康飞得知马康远要去昌宁,原以为自己身为中书省右相,会和于宁清共同留守,但是马康远竟然抬出了两个叔叔来压他,他十分不满,但也没有办法,同时苏牧、霍彪协办军务,无疑是让他们防着马康飞。

    正月二十二日,马康远、李凯勤、苏景睿、裴文玄、王光仪、马荣义、马振威、马振雄等准备出发,马康远的两个女儿也要跟着走,马康远没办法,但不可能都带,就带了长女马颖佳。对小女儿马颖蔓说,以后再有机会就带她走,这样,马颖蔓才停止了闹腾。除了这些人外,随行的人员总计五百人,都是亲军中挑选的精锐。

    正月二十三日,马康远从怀远府出发,正月三十日抵达宁安府。次日从宁安府出发,二月三日抵达宁西,开始了自己第一次的外出之旅。

    二月六日抵达宁西后,田兴布、白福诚等在此迎接。田兴布这一年六十二岁,白福诚六十五岁,虽然两人身体还可以,但毕竟年过花甲。水师在他们的统率下,只是维持的状态,与当年马虎、李宝时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马康远倒是没有责备他们,毕竟都是老臣,白福诚是马海晋的结义兄弟,田兴布还是田安弘的孙子。只是下令他们调集船只向昌宁一带集结,随时准备转运物资和人口。

    在这里他们住了五天,五天里,马康远也视察了水军,水军确实不如以往,不过历史总有这样的规律,老的老去的时候,新的总会在崛起。

    在五天的视察里,大多数战船的士卒都比较散漫,水军将领也比较老化。不过有几位更有冲劲,而且热衷于水战,并对船只制造很感兴趣,颇有研究。其中刘正仁最为出色,时年二十五岁,精通船只制造和水战战法。其次是羊祖辩,二十七岁,为人刚勇,反应灵活。还有杜余隆,二十六岁,介于二者之间,比较沉稳。下来的韦玄明、王昌吉、李锐贵年龄大一些,是三十岁左右,也都可圈可点,虽然没有以上两人那样杰出,但比起田兴布等要强许多了。马康远将刘正仁、羊祖辩、王昌吉带走,其余人继续留下协助田兴布等。

    二月十二日,马康远等从宁西启程,十六日抵达岚山岛。二十五日抵达江口岛,江口岛是连山县的治所,韦昊英曾在这里做过知县,但如今江口岛因为武国海禁日益严厉,变的生计更为艰难,江口岛的人口只有几千人,整个连山县实际连万人都不够了。连海县的情况稍强,但也强不到哪里去。

    二十五日,马康远一行从江口岛继续北上,三月三日,抵达了宁光岛。比起连山、连海县,这里要富饶的多,但是海禁对宁光岛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宁光岛一定程度上已经是在靠吃老本来维持了,这里还有三万余人,由宁光县知县兼守将赵佳威驻守,时年三十一岁,正五品官职,属于明显的高配。马康远来了后,也去祭拜了当年战死在这里的人的英灵,这是几乎海山洲的主人来这里必然要做的。

    赵佳威向马康远禀报说:“武国海禁日益严厉,去年开始更加严厉。因为朱彰标对沿海各地海盗和东寇十分恼火,加上据称武国朝中人都重农轻商,对沿海持一种消极态度,宁光岛虽然距离会安府、宁绍府很近,但也日渐凋零。居民逃离的也不少,根本很难制止。”

    马康远:“那你的意见呢。”

    赵佳威:“要想让宁光岛乃至昌宁州及连山等地恢复昔日的繁盛,已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从海山洲转运物资,路途遥远,加上途中消耗以及风浪影响,损失太大,对海山洲的影响也是极大的。而这些地方距离武国东南最近,但是武国至少短期看来不会放开海禁,我们已经很难在此立足。臣建议将这里的人尽早迁移为上,以节约物力财力。当然不能全部走空,既然海盗海匪可以从武国东南掠夺,我们也可以以此为基地,对武国东南进行掠夺。这样代价就比长久驻守要小许多了。”

    赵佳威的意见得到了李凯勤、苏景睿、刘正仁、羊祖辩的赞同。马康远不作声,但心里已经同意,对这个年轻人很是高兴。随即留下王光仪、裴文玄在此,协助赵佳威转运飞扬岛的人口和物资,先运到岚山岛,然后逐步向宁西一带转移。

    三月六日,马康远等人从宁光岛启程前往飞扬岛,这里是昌宁州的治所,三月十日抵达了昌宁州。

    马康远来昌宁州,事先中书省已经通知了昌宁州。袁宪明于二月中旬得到了消息,也做了准备。马康远来的时间,与他推测的时间基本差不多。

    马康远和随行之人,除了李凯勤外是第一次到昌宁州。袁宪明也是首次见到马康远和众人,除了李凯勤之外。因为李凯勤曾是他的上官。袁宪明接手昌宁州已经也近七年时间,在李景文、李凯勤父子的基础上,他还是竭力经营的,也算是奋发的,但是海禁对昌宁的打击是影响很大的。

    袁宪明说:“昌宁州昔日鼎盛时代人口五十万,后逐步压缩至二十余万,但因为那时候狄国不海禁,贸易畅通,故而人口减少了,但物资储备充足,贸易便利,日子过的很好,不亚于宁绍府和会安府。但自武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海禁越来越严,昌宁州的局面就变的极为艰难。这里的渔民昔日能自由捕鱼,然后贩卖到内陆,不受什么影响,如今就很难了。”

    李凯勤:“现在的人口和财物如何啊。”

    袁宪明:“昌宁州大小几十个岛屿,主要有人的就五六个,目前在册人口还有十七万人,但实际上加上逃亡,恐怕也只有十二三万人了。田地方面有十五万亩,粮食勉强可以够用,也需要从宁绍府、会安府购买。驻军有万人,但实际恐怕只有七千人左右,仍有安重锡将军统领。财物方面,赖多年储备,现在还有金银三万两,钱六十余万贯,布匹等十五万,粮食谷物十二万石,军械两万余件。船只有大小船只二百余艘。牛马羊等数千头,其中马匹有千匹。”

    马康远:“那你的意思呢,是守还是撤。”

    袁宪明:“要守臣觉得很难,不用武国进攻,光封锁也很难承受,这几年已经是在吃老本了,用不了几年就会吃光的。可是要撤,这里距离海山洲一千五六百里,加上风浪,这么多人要运回去,也是很难的。加上有些人在这里已经有了家业,安土重迁,让他们撤也是不容易的。”

    马康远:“你说的有道理,那你觉得武国会进攻吗,有把握打赢吗。”袁宪明:“如果进攻,绝无胜算。进攻,臣觉得不会,至少短期内不会。听回来的人说,武国连年对北方狄国大小作战,斩获不少。并且听说已经从东南征调粮食到西南,准备对那里用兵。”

    马康远:“你的判断有道理,看得出来你也是个干吏啊。”

    袁宪明:“臣是安宁二十九年因武国凌虐士绅,率宗族部曲佃客五千余人逃过来的,蒙李大人不弃加以收留,多方关照,那年臣只有二十七岁,刚结婚两年。后来李大人保举臣做了一任地方。臣对晋公感恩戴德,没齿难忘。”

    马康远随后对袁宪明说了些褒奖和宽慰的话,然后就去休息了,并准备先在此住几天看一看。住所就在马文慧当年的住地。马康远对这里很是喜欢,如同当年祖父马宪永的感觉一样,他和女儿马颖佳都觉得这里的气候与海山洲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冬暖夏凉,温和湿润,光照充足,是一个很不错的好地方。苏景睿、马荣义也都觉得这里很好。

    马荣义和马颖佳兄妹两对父亲马康远说:“父亲,我们第一次来这里,这里景色这么好,我们真的要放弃吗。”

    马康远:“袁宪明的话,你们也听到了,作战绝无胜算啊。为父也不想放弃,我曾经听你们曾祖说过,我的曾祖即你们的高祖父当年为了这里是有过一番作战的,这儿还是你们高祖父和高祖母结婚的地方啊。就在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啊。我也是真不想放弃,可是这里真是恐难保留啊,要在我手上放弃祖业,我的心情可想而知啊。”

    马康远边说边伤感,似乎都要流泪了。马康远自小得到刘婷娜的宠爱,又分外得到马宪永夫妻的关爱,如今让他放弃,他当然不想,可不放弃那就是让这里的人全部跑到武国那里,这也是他无法接受的。想到此地,他怎能不伤感,没有流出泪就已经不错了。

    之后的七天里,马康远转遍了飞扬岛,经李凯勤、袁宪明介绍,他还祭拜了埋在这里的曾祖马文慧时代的功臣徐娜、马心文的陵墓。在马心文的陵墓前,马康远亲自下跪致,其余人也自然全部跟随下跪。马康远说:“马老将军在天有灵,保佑飞扬岛、保佑昔日的怀康州今日的昌宁州能脱离险境。”

    同时这段时间里,马康远也让人调查飞扬岛的情况,以核实袁宪明的禀报是否有误。三月三十日,苏景睿等人回来报告说,袁宪明的说法大体上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袁宪明在这里十余年,也置办了不少产业,来的时候就有宗族佃客故交五千余人,如今恐怕有近万人。李凯勤走后,原本属于晋公公产的地方他接着承办经营,虽然经营困难,但他也从中拿了不少。其中有的用于赈济,有的自己拿了。他个人在飞扬岛的土地也有好几万亩,加上宗族部曲带来的数千人,每年租赋至少也可以达到五六万石。另外袁宪明的宗族佃客故旧在这里也不少很有实力,充任地方基层骨干成员。

    四月二日,马康远在飞扬岛召集众人议事。他说:“昌宁州要撤离,我们谁也不愿意,但是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必须撤。从即日起即准备安排撤离,两年最晚三年内必须撤离。先以物资和青壮无地劳力为主。”

    马康远虽然语气温和,但口气坚定,没人敢反驳。随即命令李凯勤、袁宪明开始准备调集船只将物资先行撤离,金银、铜钱、布匹、军械作为首批物资是第一批优先撤离的。

    当晚,马康远派人将袁宪明找来,李凯勤、苏景睿、马振威、马振雄陪同。

    袁宪明来了行礼后,马康远对他说:“对于撤离,你有什么意见。”

    袁宪明:“臣没有意见,会执行。”

    马康远:“你在这里十余年,也有不少产业了吧。”

    袁宪明比较惊慌,但是还是很冷静,说:“臣家在宁绍府是大族,来的时候带了不少人,要养活他们,没办法要经营一些。自然也......”

    马康远:“我理解,不怪你,这里为官,看似风光,但实际很难啊。”

    袁宪明:“晋公圣明啊。”

    马康远:“你愿不愿意完了也去海山洲啊,你的家族和产业,我会安排让人作为第二批转移的,等人员转运的差不多时候,你可以在那里继续为官。”

    袁宪明:“这臣没有想过。”

    李凯勤知道该他说话了,说:“宪明,实话和你说了吧,为了你和这里的百姓,晋公特意将宁阳府三县各划出一部分地方作为昌宁县,来安置你们,你仍然任一方父母官。这是仿侨州郡县啊,在海山洲历史上从未有过啊。”

    马康远:“昌宁县是以前的称呼,放在海山洲现在也只是暂时的,等人员物资全部到齐后,还可以恢复昌宁州的叫法,至于你,会按照知府的待遇,你如今才三十八岁,会更有前途的。当然如果你想返回宁绍府,我也不反对,不过得等你安排完这里的事情后了。我不强求你,也不用急着答复,我给你时间来考虑。”

    袁宪明:“臣回去与家人商议,明日答复晋公可否。”

    马康远:“可以。”

    袁宪明随即退下回家,回家后与妻子谢凝莹商议。袁宪明是当时随父亲袁士宏一起逃亡过来的,但是逃来后没几年其父袁士宏就去世,他接手了家族。谢凝莹与袁宪明都是宁绍府曾经的大族,小袁宪明五岁,二十岁就嫁给了袁宪明,后来随他逃往昌宁。从小聪明颖,博通经史,能文善画,另外为人精明干练,还习过一些简单武艺,又颇有些男子风格。加上自己曾经的居住地宁绍府是东晋大才女谢道韫生活过的地方,而自己也姓谢,十分仰慕谢道韫。夫妻两家都十分仰慕魏晋风流,也颇有些魏晋风骨。而谢凝莹的画不仅在昌宁,就是在会安府、宁绍府都十分有名气,不少豪门大户纷纷重金求购而不得。

    袁宪明、谢凝莹结婚后,二人有三男两女。

    长子袁伯言,安宁二十八年出生,十三岁;

    次子袁伯宏,安宁三十年出生;

    小子袁伯松,安宁三十三年出生。

    两个女儿,长女袁淑敏,安宁三十六年出生;

    小女袁淑仪,文永元年出生。

    谢凝莹有两个妹妹和两个个弟弟。最大的弟弟是谢怀旭,安宁十二年出生,二十八岁,能文能武;小弟是安宁十六年出生的谢怀宁。两个妹妹是谢凝婉,安宁十七年出生;小妹是谢凝淑,安宁二十年出生。弟弟与其是一母同胞。两个妹妹是同父异母。不过在她们逃亡到昌宁没几年后,谢凝莹的父母都因病去世了。而谢凝莹的弟弟和妹妹都还没有结婚,袁宪明夫妻既要照顾自己的孩子,还有小姑子、小舅子。虽然生活不愁,但心理负担并不小。谢凝莹的弟妹受家教影响,都颇有才学,而昌宁州能配得上他们的人并不多,故而这也是个问题。

    袁宪明将马康远的话和妻子说了,谢凝莹毫不犹豫地说:“这你还犹豫啊,你如今回到武国,你觉得你还能有这样或者更好的待遇吗,即便有,那里人才济济,你的身份能有更好的前途吗。晋公提的条件这么优厚,你还要犹豫啊,答应啊。”

    袁宪明:“可我们这么多的人,还有家产,如果真长途转运过去,损失会不小的啊,加上那儿的人,会否轻视我们啊。”

    谢凝莹:“人是一切的根本,只要有人,什么都可以再度得来。依我看,你随即再去晋公府邸,表示你愿意回海山洲,并表示要毁家纾难,捐出财物帮助撤离,利用自己曾经的关系打通关节,做一些有益于昌宁的事儿,这样他会对你更加信任,到了海山洲,他不是已经单独侨置昌宁了吗,你还怕没有前途吗。当然,你如果有所保留,可以从宗族中留出一支放在宁绍府或者这里,也不是不可以的啊。另外将珍藏的一些书画珍奇给晋公或者他周围的人送去,他身边的人对你不起疑心,你不更安全了啊。”

    袁宪明:“还是夫人想的周到啊,你真是我的贤内助啊。不过如今天色已晚,我还是明天再去吧。”

    谢凝莹:“也好,明晚我陪你前去。”

    袁宪明:“那就太好了。”

    次日,袁宪明清晨即见过马康远和李凯勤,明确同意了马康远的提议。马康远、李凯勤等都很高兴。

    当晚,袁宪明、谢凝莹拿着家产清单和几幅画作及从当年从宁绍府带来的宣笔、徽墨、洮砚等珍贵的礼物等去见马康远。

    马康远见了袁宪明夫妻,谢凝莹真是才女,相貌出众。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秀眉,发髻高耸,一双眼睛非常有神,容貌丰美,虽然已经三十五岁,但完全看不出来。马康远等人大多都是结了婚的人,也见过不少美女,但这样的才女贵妇还真是少见的。

    袁宪明夫妻行礼后,即说:“臣昨夜愚钝,今特来请罪。臣愿意随晋公为昌宁尽力而为。这是臣的家产田产账册,臣愿意捐出全部的家产,为晋公效劳。”

    李凯勤随即接下来递到了马康远面前,马康远拿起来只看了看封面,而没有翻里面的内容,随即交给了袁宪明,说:“咱们还没有到这个毁家纾难的程度吧,我知道你的心意。”

    袁宪明随即谢恩,谢凝莹此时说:“久闻晋公世代恩德,今天有幸蒙面,实乃我等之幸啊。这是几幅画作,是我自己所画,请晋公笑纳。”

    随即谢凝莹将自己画的几幅画交给了马康远,一幅画是她画的飞扬岛的山水图,一幅画是百姓耕作图,十分的逼真传神。旁边的苏景睿是能文能武之人,在旁看了后,说:“这真是您画的啊。”

    袁宪明:“是拙荆所画,绝无虚假。”

    李凯勤则说:“苏大人不知,宪明夫妻在宁绍府是有名的大族,文学底蕴十分深厚,宪明的妻子又十分仰慕东晋的谢道韫谢氏家族。”

    苏景睿也十分崇拜东晋名将谢玄,随即就和谢凝莹聊了几句,马康远在旁听了一会儿,谢凝莹确实不愧才女。

    马康远听了一会儿后就下令:袁宪明加正四品通议大夫衔。

    虽然这是个虚衔,但对以后是非常有用的。袁宪明、谢凝莹连忙谢恩。并进献了宣笔、徽墨、洮砚,马康远也不客气就收下了。袁宪明等离开后,马康远将宣笔送给了李凯勤,徽墨自己留下,洮砚送给了苏景睿。

    因为笼络住了袁宪明,而袁宪明在当地影响很大,四月的转运事宜非常的顺利。而袁宪明还将从外地购买的一些名马赠送给了马荣义、马振威、马振雄。

    马康远在这里一直指挥也是观察着李凯勤、袁宪明的运输事宜,一直到五月中旬。到五月中旬,宁光岛的人口和储存的一些物资基本已经启程转运到了岚山岛一带或者在路上。而飞扬岛的首批物资也开始装船运输,最先运走的是金银铜钱军械,已经有一些抵达了岚山岛一带,其余也在有序进行中。

    五月中旬,马康远留下苏景睿、马振威在飞扬岛,自己与儿女和马振雄乘船前往岱山岛、双卡岛视察,这两个岛是昌宁州最北面的岛屿,已经没有多少人了,遗留下的只有些残迹。来到双卡岛时候,他特意多留意了一番,这里是曾是马文慧、崔子建、马虎作战过的地方,因此他多待了一会儿,离开时黯然神伤,此次离开,不知他日是何年啊。虽然马康远也没有内陆体验和经历,也没有作战经验,但也许是祖父的影响,让他对祖父和曾祖时代的记忆都特别感兴趣和怀念。恐怕这也是马宪永当年执意扶他上台的原因吧。

    六月二日,马康远在飞扬岛召集众人议事。说要前往会安府、宁绍府走一趟。众人都不想也不敢让他前往,但他决心已下。最后决定由李凯勤、袁宪明,苏景睿陪同,马荣义、马颖佳、马振威跟随。

    六月三日,马康远等启程前往宁绍府,六日抵达了宁绍府。这也是马康远第一次踏上内陆的土地,充满了好奇。而李凯勤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袁宪明则是故地重游。在这里,他们度过了五天的时间,买了一些礼物布匹和种子以及书籍。而李凯勤、袁宪明、苏景睿则打听各种消息,通过人员活动来探听情况。

    六月十二日,从宁绍府启程前往会安府,十四日抵达。马康远也知道曾祖有个始宁园,去故地看了看,如马康雄所言,成了皇室的庄园封地。

    袁宪明在旁说:“皇室占据东南膏腴之地,让许多士绅大户都无法生存,故而才有不断的地逃亡。”

    苏景睿也说:“皇室拥有天下,却还要这样和百姓争夺,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暂时虽然不会有事,但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必酿大祸。”

    在会安府里,李凯勤等人继续打听消息,他们发动自己的关系,并用钱开路,打听出的一个重要消息就是海禁迟早要继续强化并大规模实施,但是不会用武征剿,只要不骚扰。昌宁的人口,武国朝廷确实比较在意,但都不主张动武,而飞扬岛、宁光岛等几个大岛的人口是否全部迁移,武国超体也意见不一,比较主流的意见是留下一部分人,估计不会超过万人。

    六约三十日,马康远等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启程返回飞扬岛。七月八日,他们顺利返回飞扬岛。离别时候,马康远不住地留恋,浙东虽然不复当年繁华,但毕竟依然是富庶之地。而且现在海禁尚未全面实施,他们还有机会能进来,而以后海禁越来越严后,再来就更难了,他担心的主要是这些,倒不是这里的春色和奢靡。当然,苏景睿、马荣义、马颖佳毕竟年轻,还是留恋于这里的繁华富庶的。

    七月八日他们返回后,马康远就准备启程返回海山洲。

    七月九日,马康远和子女在飞扬岛走了几乎整整一天,他从城内到郊外,又到农田,然后返回了城内。他要离开了这里,以后能否回来这里,他心中没有把握。

    七月十日,马康远下令:

    袁宪明、安重锡继续指挥昌宁州的人员转运事宜;

    裴文玄、王光仪加从六品飞骑尉衔,节制留下的三百人亲军,协助袁宪明、安重锡;

    刘正仁、羊祖辩也加正七品云骑尉衔,办理水师防务,协助运输,驻守宁光岛。

    赵佳威则随从马康远等返回海山洲,马康远想对他提拔。

    七月十三日,袁宪明和妻子再度求见马康远。袁宪明夫妻提出一个要求,他希望将自己的次子和小子以及大女儿还有谢凝莹的两个妹妹让马康远一并带回海山洲。他的话很直白,说这是表忠心,另外就是他和妻子要处理昌宁州及家族的事务,许多事情无法分身。另外也说想请马康远在海山洲为谢凝莹的妹妹找几个好人家。

    马康远很欣赏袁宪明的直白和坦率,很痛快地答应了。并给了他另一个惊喜。就是任命谢凝莹的弟弟谢怀旭为同知昌宁州,协助他和安重锡。

    次日,袁宪明就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还有两个小姑子托付给了马康远。并给李凯勤送厚礼,希望李凯勤也帮忙照顾。李凯勤念在曾经同僚和下属的情分上,自然是答应了。将家人托付给马康远、李凯勤,既是忠诚也是无奈,虽不是人质,却又和人质很类似。马康远对袁宪明说:“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照顾他们的,明年年底,我就让你回海山洲,决不食言。”

    七月十五日,马康远等从飞扬岛启程返回,十八日抵达宁光岛。八月九日,抵达宁西。然后从宁西进入宁安府,是八月十二日。

    在宁安府,马康远度过了中秋节。在这里,他居住在宁安宫中。宁安知府薛重鼎禀报了宁安府的具体情况,宁安府仍然是海山洲人口最多最富庶的地方,不亚于东南。但是薛重鼎也提出了一个计划,就是加大对南方的贸易,同时派人进入东南福兴府一带,招募寻找合适的商号代替海山洲来进行采购,一旦海禁严厉实施后,必将艰难。虽然用商号会有一定代价,但也是无奈。不过同时派人严加监督,必要时候打击。马康远同意,让他放手去做。

    八月二十日,马康远从宁安府出发,返回怀远府。

    沿途的路上,马康远也顺势查看了驰驿的建设,进展还是不错的,他很高兴,这也是他在祖父马宪永去世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取得初步成功,他内心是非常高兴的。

    八月二十七日,马康远返回了怀远府,结束了这次也是第一次的远行视察,时间有七个月。

    返回怀远府后,马康远的第一件事见过祖母张铭静和母亲王敏瑶还有曹友徽。并献上了谢凝莹的两幅画作。张铭静分外喜欢飞扬岛的山水画,就将这幅画留下,放在了自己的寝宫之中,她说:“我已经这个年龄了,剩下的时间屈指可数,能看着这幅画,仿佛就想起了当年和宪英、宪永一起去飞扬岛时候的事儿了,可惜我们三个人从未一起去过那里。”

    马康远也很喜欢谢凝莹的这幅画,不过祖母喜欢,那当然是祖母优先了。马康远同时还将谢凝莹的两个妹妹也介绍给了祖母张铭静。并说这幅画就是谢凝莹所画。张铭静询问了谢凝婉、谢凝淑的情况,看到她们如此年轻,很是喜欢,想让她们留在身边。可是马康远事后说:“祖母喜欢,本应留下,但是这是谢凝莹的妹妹,袁宪明的小姑子,孙儿也不便自作主张。另外袁宪明现在毕竟还是昌宁知州,还远在飞扬岛,将亲属送回来,这就是相当于人质了。”同时说这两个孩子还未结婚,希望给她们找人家。张铭静也就不再勉强了。

    而袁宪明的两个儿子和大女儿,马康远则让李凯勤带回自己的家中。马康远的考虑是李凯勤曾经和袁宪明是同僚,还是袁宪明的上官。李凯勤也曾经见过他的孩子,交李凯勤,是比较方便的。李凯勤收了袁宪明的礼,加上有马康远的吩咐,自然也就答应了。进入怀远府后就将袁宪明的儿女都接回自己家中照顾。

    马康远回来后,马丹丹立即也向马康远禀报了这七个月里怀远宫的情况。一切都还算是正常。马康飞也无什么异动,不过偶尔会进宫去和王敏瑶说话,无非是些抱怨和牢骚。去张铭静那里也有,但很少,只是礼节性的拜望请安。听到这样的情况,马康远非常高兴。马丹丹也将马康远给她的手令交还给他,马康远当即烧了它,让马丹丹别再和任何人说,马丹丹当然知道什么意思。

    二十九日,于宁清等人向马康远报告了这段时间的日常政务。马康飞请病假未到。这段时间倒是一切平静,就是通远州出现了一小股土人暴乱,不过通远州知州李明新、通南知县邵明举和都统制韦博耘都不主张武力解决,而怀卡知县崔智刚希望武力解决进而立功,但是知州李明新、都统制韦博耘等的极力反对下,尤其是韦博耘拒绝出兵,最后崔智刚也无奈。在李明新、邵明举的劝说下,这伙因为分配不均的小股土人暴乱被安抚下去了,历时不到两个月,从四月到六月。

    另外就是于宁清秘密向马康远禀报了马康飞的举动。马康飞因为不得志,经常不来处理公务,时常饮酒寻欢。于宁清虽说是左相,但干的仍然是当年中书令的事儿,事务堆积如山,全赖他一人处理,幸而苏牧能够帮助他一些。

    马康远乐意看到马康飞这样,可是马康飞如此,却也让他很为难。他希望的结果是马康飞能够协助于宁清,分担于宁清一些简单日常事务,好让于宁清只管大事,也是能够休息。可是马康飞则截然相反,明显是看于宁清的好看。而枢密使杜辰皓已经七十五岁,身体不好,行走不便有病在身,多次请求致仕。

    在见他的时候,马康远已经看到了,而于宁清也是勉力维持。

    九月二日,马康远下令:

    枢密使杜辰皓加少傅衔致仕。

    原来杜辰皓留下的枢密使职位,苏牧、霍彪都可以出任。不过苏牧考虑到霍彪比自己年长,最后决定由霍彪出任枢密使,主动让位。

    五日,马康远下令:

    枢密副使霍彪出任枢密使;

    于宁清不再兼任吏部,侍御史辛仁雄出任吏部官;

    赵佳威出任协管侍卫亲军左军公事;

    李成韶协管侍卫亲军右军公事;

    马康飞的不合作,让马康远很是为难,他有些想免去马康飞的右相职务,但害怕引起不必要的猜疑,而且换了马康飞,谁又能接替,也是个麻烦事。赵康弘当然可以,但是年龄也不小了。找一个相对年轻又能干的人太难了。而他欣赏和重用的年轻人如苏景睿等这时还年轻,一下上来难服众望。他陷入了纠结为难的状态之中。虽然无法免去马康飞,但是可以为于宁清卸去一些事务,故而选择了辛仁雄来接替于宁清的吏部。

    对于新带回来的赵佳威,马康远很是欣赏他在宁光岛的判断。刚回来没多久就让他协管侍卫亲军左军。而李成韶是原枢密使李良愬的孙子,一直在禁卫宫廷,已经几十年了,任劳任怨。如今也六十岁了,提升他协管侍卫亲军右军,也是希望在不久他致仕的时候能有更好的前程。

    从八月底回来,马康远还一直关注着昌宁的事宜,不过距离遥远,他关注的是新设的昌宁县的建设情况。根据于宁清、赵康弘的报告,三县倒是很配合,不过人员的迁移是个麻烦事,尤其是东兴县。裴慧阳亲自出面劝说一些东兴的大户放弃一些地产,但是就是有人不放,其中李绍邦之子李景栋和他的儿子李凯维总是与裴慧阳唱反调,或者是阳奉阴违,丝毫不念及裴李两家的世交。马海宁、马康岩、马康雄亲自写信都爱理不理。

    十月初,赵康弘奏报马康远,李景栋和李凯维父子已经撕下了阳奉阴违的伪装,公然带头拒绝迁移,马康远大怒。李景耀和李凯勤叔侄得知后赶紧进宫向马康远请罪,马康远说:“这是他们的事儿,与你们二位无关。要不是看在祖母和三叔的面上,李景栋,我真想......”

    马康远没好意思再说下去了,不过这已经是大白话了。

    李景耀和李凯勤连夜商议,让李凯勤的长子李学康连夜拿着二人的信给李景栋父子,让他们别总是和晋公唱反调,否则会搭上身家性命的。

    十月十三日,马康远派马康岩、李成韶、苏景升、李学峰、马振威和马荣仁六人带着禁军及侍卫共二百人作为晋公特使去宁阳府,重点就是在那里注视迁移和建设事宜,必要时可以调动当地驻军。当晚,马康远将五人召来,对马康岩说:“兄弟,你和李家有亲,也是至交,希望尽量不要闹出大家不好看的事儿来。”

    马康岩:“兄长,我明白,我会看着办的。”

    马康远接着对马荣仁说:“你要多看多做,听你叔叔的,知道吗。”

    马荣仁:“儿臣知道了,我会跟着叔叔学的。”

    马康远:“学峰,本来不想让你去的,可是怕你叔叔不听话,派个亲人去,也是提醒他们,我的意思你也该知道。”

    李学峰:“臣是武将,唯命是从。”

    马康远:“好,不过也要注意亲情。”

    当夜,李学峰向父亲李凯勤和叔祖李景耀禀报了马康远给他们说的。李景耀说:“三叔家这几个混蛋,非得把咱们都拉进去啊。”

    李凯勤:“叔父,你看该如何。”

    李景耀:“晋公还是留面子的,希望他们差不多就行了。不过也得看怎么说。李成韶刚接任协管右军,也许很想立功,还有马振威,那是晋公和康岩的铁杆了,主要是这两人。但是说一千道一万,让李景栋父子赶紧收手是最重要的,否则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他们。”

    李凯勤对儿子说:“你此去务必公事公办,能的话帮帮他们,但别把自己带进去,实在不行那就让他们自己担着,我们做亲戚的已经是尽力了。”

    十月十五日,马康岩一行六人从怀远府启程,二十二日抵达宁阳府。马康岩先在王洽林知府的陪同下去文宁宫看了看,让他继续注意保护维修。虽然张铭静已经不一定能再来这里了,但马康远保不准会来。

    二十五日,马康岩一行来到东兴,直奔李景栋家中。马康岩是马海宁的儿子,李绍邦的外孙,李景栋又是马海宁妻子李诗莲的兄长,这样马康岩得叫他一声舅父。李景栋虽然也七十二岁了,不过养尊处优,身体却很好。

    马康岩见了李景栋后,马康岩还没说话,李景栋就说:“大外甥,你可是来了,你说他老裴家是不是欺人太甚了,都欺负到咱们头上了。”

    马康岩素知自己舅父这个德行,外祖父李绍邦活着的时候他就没少惹事,只是因为李绍邦的关系和当时李绍铭兄弟的面子,各地方官和乡绅都让着他,不和他计较而已。如今虽说是在家中,但是毕竟苏景升还有马荣仁都在,他来不来就这样,让马康岩也很没有面子。

    马康岩:“舅父,外甥今天来是作为晋公特使来的。再说我们这一群人远道而来,你就让我们这样干坐着啊。”

    李景栋这才意识到自己失礼和乱来了,赶紧让人上茶招待这些人。

    随后马康岩让苏景升代自己向李景栋询问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在新建的昌宁县上,他有多少地产和资产。李景栋让儿子李凯维说。李凯维说在新建的地方中,涉及到他们家的约有两千多亩地,还有一个布庄,一个茶楼。李凯维还说出了李家外,柳家、郭家、林家也都有为数不等的产业,裴家最少。所以裴家对其他人下手最狠,毫不顾及交情。

    马康岩跟着父亲在这里住过也经商过,大体情况还是了解的。李凯维说的大范围是没问题的。这里的大户的确是李、柳、裴、郭、林等家,但是裴家确实是最少,而且其重心已经放在官场和宁安府一带,宁阳府的产业确实比较少了。而剩下的人家中,除柳家外,郭、林两家都与李家有不一般的关系。李绍铭的妻子郭若芹、李绍晏的妻子林若天都是两家中的人。

    在了解了大致情况后,马康岩又去东兴县,和裴慧阳商议。不过此次去的只有他和苏景升、李学峰,其余三个派去打听具体的情况。

    李成韶、马荣仁、马振威三人去东兴郊外主要是将来将属于昌宁的地头去打听查看。走到不远处,看见一片农田确实耕种的不错。他们随便走进一家人家,这家人家姓方。李成韶年长,问看这收成应该不错,生活可以把。方家人说以前是不错的,不过我们是租的李家人的地,是李家的佃农。三人一下就知道了李景栋家的。随后方家人就不敢细说了,他们也不方便问。

    之后三人又继续看,又找了几家人问。这里种地的大多是佃农,都是耕种的李家、郭家、林家的地。经过多方打听,得知郭家、林家的态度是比较疑虑的,他们因为与李家有着不一样的关系,而且李家势力很强,主要是看李家的态度。而李家尤其是李景栋,对佃农盘剥的较为苛刻。李景栋一直打着马海宁的旗号,说自己跟马家有着特殊的关系,对佃农说你们种的不仅是李家的地,也是晋公家的地,所以既要交李家的租子,也要交公产。还看见了一个李家的下人狗仗人势欺负佃农的情况,并想强抢民女。马振威是西北奴隶出生,最见不得如此,要直接上去揍,李成韶、马荣仁没有拦住,但马振威下手很重,险些打死,李成韶、马荣仁就赶紧阻拦。

    李成韶、马荣仁说:“千万要留下活口,这可是证据啊,活生生的人证啊。”马振威这才停手。

    而马康岩这面则和裴慧阳商议。裴慧阳的处理方法还是得体的,他不针对一般小民,因为这些人影响不大。只是些佃农或者小买卖经营者,无论在哪里都不至于有什么问题。主要还是大户人家和大商人。大商人相对也好说,他们常年在外奔波,虽然也有些土地,但都是几百亩的地皮,也是能够解决的。主要是李、柳、郭、裴、林五家。

    裴慧阳直言告诉马康岩:“臣家与李家是世交,臣的父亲裴孝安与李绍铭都是刘愔举荐的。臣家在东兴一带也是有些产业的,不过确实因为父亲、叔父后来去宁安府做官,变卖了许多。但还是有一些的。此次臣将还剩下的约千亩土地都捐了出去。另外臣的妻子林依秋也是林家人,她也将自己的几百亩地也捐了出去。”

    马康岩:“难得你有这样的行动,很好。”

    裴慧阳:“先父在世时候一直告诫我们要记住我们的出身。他们都是逃难过来的,因为辛苦经营才有这样的家业。于私来说,谁也不愿意。可是人不能总做个守财奴,这是最没出息的。”

    裴慧阳说的都是大实话,没有一句官话,这让不是官身的马康岩很是喜欢。而李凯勤的儿子李学峰也不由得内心感叹,裴家的后代真是比李家强啊。他这样的觉悟,别说李景栋,就是他们父子也未必能办到。

    不过裴慧阳也说:“公子既来,臣也有一个建议,请公子回去带给晋公,臣也会上奏。那就是将来袁宪明等人到来后,那也有十余万人,他们的宗族听说也由数千人。为了新旧人员之间的和睦,也希望他们不要生事。同时希望他们也能善待这里的人,为了他们,宁阳府三地的人确实付出了不少,东兴人付出更是巨大啊。”

    马康岩:“裴大人的意思,我会转达的。晋公会考虑的。”

    十一月二日,李成韶等人返回东兴县衙,向马康岩报告了情况。马康岩大怒,李家这些人胡作非为是意料之中的,他是知道的,可是手下人都打着自己发的父亲的旗号,这无疑是要把他们也牵连进去。他极为恼火,当即下令让苏景升、李学峰、马荣仁、马振威带着侍卫去将李景栋、李凯维父子带来,如有反抗者,全部锁拿。并让裴慧阳派衙役跟随。

    十一月三日,苏景升等带人前往了李家,开始苏景升还是很客气的。苏景升:“李老爷,我等奉令,请您和公子去县衙一趟。”

    李景栋:“有劳了,不过老夫有病在身,不能远行。有什么,让他们来吧,我们是一家人。”

    很明显,虽然李景栋说话也客气,但不买账。

    李学峰这时候说:“叔祖父,您都七十二岁了,身体是不好,我让人抬着您去,这总可以吧。”

    随后悄悄地对他说:“您得体谅侄孙,差不多就行了。”

    李景栋还没有说话,李凯维就跳了出来说:“裴慧阳是给他们下了什么药吗,要欺负我们自家人,咱们家也是晋公的亲戚啊。”

    马荣仁有些不高兴了,说:“是,你们是我们家的亲戚,可是我们让你们肆意妄为了吗。我高祖、曾祖能将自己的庄园都放垦,让你们做些牺牲,就不能吗。”

    马荣仁接着还说:“你们打着我们家的旗号胡作非为也不是一两天了,你当我们真不知道吗。”

    马荣仁怒火越来越大,随即对马振威说:“马将军,别和这帮人客气了,给脸不要脸,全锁了带走。”

    随即调头就要走,这时候李景栋、李凯维父子认识到问题严重了,连声求饶。李学峰则打圆场,苏景升也对马荣仁说:“公子,好歹是康岩公子的舅父,您三叔见了也得给个面子,你这样,回去让您三叔知道,或者让晋公知道,也不好交代啊。”

    马荣仁这才略微消了消火。李景栋赶紧和儿子随苏景升等去县衙。

    来到县衙后,李景栋父子不敢再胡闹下去了,马荣仁毕竟是马康远的儿子,他敢那么说,肯定是知道了一些事情。

    而在抓李景栋的同时,马康岩的火气也难消,他让李家的姓安的奴仆供述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他肯定不敢说,但马康岩、裴慧阳说如果不说就大刑伺候,自然就都说了。

    这个奴仆说:“小人是李老爷的管事。老太爷去世后,老爷让对佃农交两份租子,一份是自己家的,另外一份是打着晋公的名义让交的。而这份租子大多高价卖给了外地,得来的钱主要用于购买物资来打点各方。”

    马康岩:“都向那些人行贿了。”

    奴仆:“小人不敢说。”

    马康岩:“你说,说了你就罪轻一些。“”

    奴仆:“有知府大人,还有各县的知县以及驻军都统制等,另外有衙役等。”

    马康岩:“都有谁收礼了,收了多少。”

    奴仆:“知府王大人和裴大人没有收,其余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礼。”

    随即将自己记录的交给了马康岩。马康岩、裴慧阳看了看。这里都统制段衡德、副都统制江海诚,一人收了五万贯、一人收了三万贯。二人还各收了五匹名马和美女各十人。同副都统制柳伯雄收了名马十匹。东林的柳林亭没有收钱,收了些字画。兴北县的张轩达没有也不敢收钱收字画,不过李景栋父子将自己在兴北的一家商号所得的财货大多暗中转给了张轩达的妻子崔俊丽。而其余大小衙役和低级别官员收到的银钱财货不等。

    马康岩、裴慧阳等看到这些也感觉到害怕了。这牵扯到了当地驻军的三位将领,还有大大小小的各级官员。更重要的是前中书令崔锦贤的女儿也被卷了进来,张铭静的侄孙也有间接的嫌疑。

    马康岩、裴慧阳将奴仆押了下去,严密看管。把这份供词拿在手里,想秘密奏呈马康远,但又怕出事,只好先押下。

    马康岩、裴慧阳待李景栋父子被抓来后,很是为难。万一逼得过急,李景栋父子来个竹筒倒豆子,翻脸不认人,这也不保险。虽然马海宁和他及弟弟马康雄在此经营没有做过什么不法之事,可手下人是否也如姓安的奴仆那样可真是不好说,十有八九是存在的。

    李景栋父子抓来后,马康岩将他们父子软禁在县衙后院。李景栋很不高兴,不过李凯维反倒镇静了,他对父亲说:“要么他们把我们放了,要么咱们全说了,他们手上没事儿,可他们手下人能没事儿吗,他们至少还没个管教不严啊。”李凯维的刁滑面目是显露无疑,李景栋也就胆壮了,对马康岩等人是极不配合。马康岩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虽然对李景栋父子有些难办,但是他们毕竟抓了起来。马康岩、裴慧阳对外则宣称李景栋知错改错,郭、林等家信以为真,纷纷开始转向,主动配合了起来,到年底,事情基本办成了。两家将自己的部分田地让出,同意官府在其地面建房屋、仓储等,并捐出了一些家产和物资。柳家虽然有人收了礼,不过柳林亭太过于精明,他收了李景栋的礼,又让家族的人主动带头捐出了东西,两面做好人。而柳伯雄收礼收的只是马匹,他完全也可以应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