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晋国沉浮录
繁体版

第四十章:塑造下一代

    兴宁四十九年到五十二年,是马宪永治理下的闽海路东道的首个巅峰时代,同时也是马文慧夫妻这代人仅存的元老开始最后谢幕的时代,从兴宁五十三年开始,马宪永开始了新的安排。

    兴宁五十三年正月过后,已经在任中书令十八年的王弘博这一年也已经七十五岁高龄了,虽然意识还很清醒,但已经力不从心了。二月正式卸任中书令,马文慧父子同意。同时董衡辅也请求致仕,得到了同意。同时请求卸任的还有高延恭、杜坚。杜坚节制思岭驻军多年,也已经六十五岁了。妻子田欣澜和女儿与他长期分离,他也分外想家,这次终于得到了同意。

    兴宁五十三年三月二日,马宪永下令:

    中书令兼枢密使、太保、定海军节度使王弘博晋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致仕;以参知政事兼管兵部崔宁政为中书令兼枢密使。

    思岭驻军杜坚以加观察使身份致仕;

    怀远府知府董衡辅致仕;

    不再专设思岭驻军指挥,驻军全归中书、枢密、兵部调动。

    五日和之后的半个月内,新的中书六部和宁安府名单出炉了:

    中书令兼枢密使:崔宁政

    参知政事:张铭海、刘愔、杜宽、李绍铭

    枢密副使:马虎

    签书枢密院事:刘愔(兼)

    六部官:兵部官张铭海(兼);户部官徐显庆;工部官曹宣朗;

    刑部官韦元政;吏部官裴孝安;礼部官王永昌;

    易物司使:杜宽

    学务司使:王永昌(兼)

    宁安府知府:王昆颉。

    赵惠雄出任户部次官,协助徐显庆。

    颜伯渊出任马宪永府主簿,相当于当年李绍晏的角色。

    五月的时候,地方也进行了大变动:

    兴北州和东兴县合并为兴北府,李绍晏出任兴北府知府;

    兴怀镇升级为兴怀县,由李卿泰接任;

    怀远府知府董衡辅致仕后,由高延恭接任知府;

    光化州知州高延恭致仕,由王重晟接任;

    马虎卸任宁西知县,由田安弘出任,兼领连海县;

    怀卡、通南县由高敬武、杜辰皓接任;

    高敬武接任怀卡通南镇守副使,镇守使段宏畅留任。

    思岭县谢幼惠留任;

    怀康州韦昊英留任。

    七月五日,跟随马文慧六十多年的又一位重臣马虎因病去世了,享年七十八岁。追赠枢密使,太保。按照马虎的遗愿,就安葬在了宁西。马文慧、崔子建已经老了,无法前去吊唁了。崔宁政作为代表亲自前往宁西吊唁。

    七月十日,马宪永下令,以死士营指挥使李良愬升任枢密副使;

    天鹰军指挥使史敬源、天威军指挥使张承宗为同知枢密院事。

    天鹰军左军指挥使程鸣松出任远南县知县;

    天鹰军左军指挥使由刘光胤出任;

    天鹰军指挥使由副使裴孝信出任;

    天威军指挥使由徐思盛出任;

    李仲文、李林伟同为天威军指挥副使。

    天威军一万五千人中七千人归徐思盛兼管,其余由两位副使统领。

    死士营指挥使由宗元炳代行。

    经过几个月的大调动,王弘博退任,其子王永昌没有进入参知政事的行列,但仍然掌握礼部学务司。曹宣朗继续管理工部,韦元政也继续管理刑部。刘愔、李绍晏掌管了十年的吏部、户部也被交出。吏部由原兴北州知州裴孝安出任,户部由徐显庆出任。徐显庆与李绍晏没有任何来往和关系,但是李绍晏的助手赵惠雄出任次官,裴孝安是刘愔举荐的,这是第一次离开地方。这样新的中书六部事务以崔宁政主抓,张铭海协助管理兵部、刑部,刘愔协管吏部,杜宽管理礼部、学务司、易物司,李绍铭协管户部。

    而地方和军队上,资格最老的董衡辅终于卸任了,而高延恭、李良愬这些兴宁十几年崛起的军中文武兼备的干才全都转任了。史敬源、段宏畅虽然被升任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但已经不管具体事务了,实际被剥夺了兵权。段宏畅依然在任镇守使,但已经垂垂老矣了。高延恭也年近七旬了,接任董衡辅出任怀远府,主要是马文慧夫妻在怀远宫,为了照顾父亲喜欢老人的感情。而海山洲崛起的第二代将领,如谢幼惠这一代人和马宪永他们基本同龄,成为了主力。高敬武由远南调任怀卡,兼任镇守副使,程鸣松出任远南,接了高敬武。两个地方土人都不少,不时有小乱,所以需要有军队历练的人出任。杜辰皓出任通南,也是锻炼他的才能。原通南的王重晟接任了高延恭,治理光化州。比起地方而言,军方的变动也很大。天威军指挥使由徐思盛接任,也是顺理成章的,裴孝信接任天鹰军指挥使,是早就的意料之中的事情,而左军指挥使由一个二十六岁的年轻人接任,着实出人意料。而更出人意料的是刘光胤才二十五岁,就代理死士营指挥使,统领万人之众。

    从九月开始,马宪永继续安排着其他事宜。就是孩子们的婚事。他依然奉行父亲时代的功臣元勋之间的通婚事宜,而且这次索性连当年的形势也不搞了,直接来指定婚姻了。以王睿渊娶崔锦琬,两个人年龄相差四岁,倒是也合适。王睿渊自跟随马文慧做侍卫以来,尤其是跟随马宪英以来,表现极为出色。马文慧父亲住到怀远后,马宪永依然让王睿渊节制宁安宫、兴宁宫侍卫,统辖马宪永郡公府及宁安府宫城所有兵马,实际上的地位超越了郭壮平和安大壮。同时以养女马海婷嫁给了王昆颉之子王峰睿。

    这两对婚姻安排的最早,而且也比较简单。马海婷、崔锦琬都是养女,都很听话,故而也都没什么怨言,十一月就举行了婚礼,正式礼成。

    马海晋、马海阳、马海宁三个是马宪永的三个儿子,在兴宁五十三年时候分别为二十四岁、二十一岁和十八岁。马海晋跟随姑母马宪英的远行中,逐渐展露了一定的军事才能,但毕竟年轻,还有些莽撞,马文慧也对这个孙子很看重,马宪永也有将来交给他接班的打算,而妻子的人选自然十分慎重。而功臣之女中,田晓蕊、曹蔓珊、王敏瑶与之年龄差不多。在于父母妻子和姐姐商议多时后,他们觉得王敏瑶最合适。田晓蕊、曹蔓珊都很好,不过父母妻子尤其是姐姐马宪英认为,马海晋未来极有可能接班,必须找一个贤内助,既要贤惠体贴,还得要有一定的才能。虽然不一定要像刘婷娜、张铭静那样的,但必须有相当的处置能力。而王敏瑶对马宪英也算是有救命之恩,为人端庄有涵养,喜怒不形于色,很适合马海晋。而且马宪英一行的远行中,马海晋对王敏瑶还是很照顾的。因此马宪永决定马海晋娶王敏瑶,马文慧夫妻都没有意见。十一月底的时候,马海晋正式与王敏瑶礼成。

    王敏瑶嫁给了马海晋,王昆颉自然是感激涕零,也更加的谨慎小心。王敏瑶从小也知道虽然父亲王昆颉、祖父王敏恺都是功臣之后,那么其婚姻必然也与政治要有关系了,她倒是也没有介意,介意也没有用。

    马海晋的事情安顿后,崔宁政则给自己的儿子也选择了婚姻。崔宁政曾和马宪英一起和田欣澜在中书省共事过,对田欣澜这个姐姐十分尊重,因而对杜欣也很不错。在马海晋结婚后,崔宁政就去杜家直接找田欣澜,希望崔锦贤娶杜欣,杜欣是杜坚的女儿,虽然是女子,却也有一定的武略。而崔家自崔子建以来,一直有尚武的风格,故而趣向相同。杜坚夫妻都不能有什么意见,也很高兴。杜坚是杜航的侄子,杜航去世后,杜坚、杜宽这对堂兄弟在元老后代中就不像当年那样辉煌了,如果杜欣能和崔锦贤结婚,必将重振家族。因此杜坚同意,杜宽也同意,定在兴宁五十四年三月完婚。

    杜欣嫁给了崔锦贤,杜宽也在为儿子杜辰皓的婚姻着急。马宪永、崔宁政、张铭海都没有亲生女儿,养女也都出嫁了,他最后替儿子选择了兵部次官曹宣朗的女儿曹蔓珊。杜家在功臣地位中是第一等的,曹家是略低一等的,但是当时两家关系还不错,结亲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而时间杜宽也决定定在兴宁五十四年三月完婚,与侄女杜欣是同一时间。

    王昱成是王永昌的长子,也是王弘博的长孙。不同于王弘博,王永昌就生性淡薄,虽然做了礼部官兼学务司使,但他还是喜欢有文化有涵养的读书家人的孩子,他内心默定的人选是田晓蕊。王永昌亲自去田欣勇家说事儿,田欣勇虽然也算是功臣了,但和王家比还差很多。王永昌亲自前往,田欣勇自然是很高兴,也得给这个面子,不管女儿愿意与否,就爽快地答应了。田晓蕊对于王昱成从小的感觉很一般,但对于父亲这样就草草嫁出去自己,很不高兴,但是也没有办法,两家的婚事十二月悄悄就完成了。

    比起马宪永、崔宁政、王永昌、杜宽、杜坚这些父亲而言,张铭海很洒脱。他让儿子自己选择喜欢谁,只要儿子喜欢,张铭海就去找。张铭海的父亲、妻子都去世了,母亲也老了,没有多少时间了。张铭海对儿子的唯一要求就是让母亲黄佳郁去世前看到孙子娶媳妇。张浩博的性格与父亲张铭海小时候的听话和长大后的诙谐风趣不同,他有时候更像祖父张璇强比较圆融。张浩博最后选择的竟然是比自己小四岁的李诗燕,是李绍铭的独女。张铭海问儿子原因,张浩博说自己不喜欢婚姻太多家族利益绑架,只想自己喜欢。李灵琴爱读书,李绍铭又稳重,因此他愿意李诗燕。张铭海对儿子的解释很理解,也支持。十一月底时候亲自去李绍铭家中,说及此事。李绍铭虽然也算是功臣了,虽然这十几年十分显贵,但是和马、张、崔、杜四家完全不能比,即便与较次一级的王弘博、曹翰卿、王敏恺、田欣勇兄妹比也差一截。如今身为首席副相的张铭海为自己的儿子亲自其他家提亲,李绍铭是诚惶诚恐。李绍铭很清楚张铭海和他家的身份。虽然张璇强已经去世,黄佳郁不问世事。但是张铭静是马宪永的妻子,张铭海是首席副相,而且马文慧对张家有着十分浓厚的割舍不断的感情。张家依然是与马、崔两家并列的海山洲最高门户,与张家结亲,自然也意味着李绍铭一家日后将有可能与之并列。李绍铭是非常高兴的,但是外在表现是诚惶诚恐和十分地谦卑。

    马文慧对孙子的婚姻也是参与的,马海晋完婚后。他对马海阳、马海宁的婚事也操心了。刘婷娜对在自己和丈夫寿辰上报效恭敬的李绍邦一家很是欣赏,因此她直接对马宪永和张铭静说,希望海阳、海宁娶李家一个女儿。马宪永夫妻对母命不敢违抗,也不想违抗,但觉得如果这样,必然使李家势力太大,因此他们颇为犹豫,与姐姐马宪英商议,马宪英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最后决定让最小的海宁娶一个李家的女子,娶李绍邦的女儿李诗莲。当时是兴宁五十四年二月,李诗莲二十二岁,马海宁十九岁。马海宁不涉及接班事宜,因此他们只能选择马海宁,而李家当中,李诗莲是李绍邦的女儿,李绍邦没有官身,因此选择了他,而不是李绍铭、李绍晏的女儿。可见,马宪永夫妻和马宪英、崔宁政,事实上将马海宁排除在接班人之外。

    马海宁的婚礼在兴宁五十四年五月最终完成,而且办的极为低调,没有请任何的元老重臣。马海宁当年十九岁,心志已经成熟,他知道大哥马海晋的地位无可替代,是父亲母亲和姑母以及祖父母两代人所着力打造培养的,因此倒也不再操心政事了,娶了李诗莲,李家又是海山洲最大的富商。他觉得人生一辈子,还是享受最好,也打定了决心,自此安心享受生活,吃喝玩乐读书游玩儿,岂不美哉啊。

    介于马海晋、马海宁之间的马海阳在兴宁五十四年的时候二十二岁。小时候他和李景锐闯了祸,后来被下放到军中历练。几年来一直在裴孝信的军中,在军中几年来,裴孝信的风格感染了他,由当年爱惹事的人逐渐变得有勇有谋,但多少也展现出一些锋芒。他对大哥马海晋的地位是知道的,但是他希望也能在将来的晋公国中有一席之地。他对娶功臣的女儿或者姻亲不感兴趣,在军中几年,他慢慢喜欢上了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名叫魏如雪,比他大五岁,而且在兴宁五十四年三月的时候已经有孕在身两个月了。这件事一直不为人所知,只有极个别的人知道。

    当马海宁的婚事定型后,马宪永四月就开始操心次子的婚事。但是正当父母和祖父母操心自己婚事的时候,马海阳说自己已经有了意中人,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马宪永对儿子擅自有意中人十分不满,母亲张铭静也是不高兴的,她倒是不是不满儿子有人,只是对儿子不和父母及祖父母提前说不满。而知道魏如雪出身普通人,多少也有些不满。然而马海阳则反驳道:“我们家当年不也是普通人吗,若非天下大乱,祖父母奋起寒微,我们怎能割据此地呢?”一席话让父母是哑口无言,而这句话传到了姑母马宪英、姑父崔宁政和马文慧夫妻耳朵里的时候,则觉得马海阳志不可量。

    到了马海宁结婚的时候,马宪永知道魏如雪已经怀孕了,木已成舟。他们不得答应儿子和魏如雪的结婚请求。兴宁五十四年十月,魏如雪生下了一个儿子,马宪永是夫妻不得不认,事后为他们补办了婚礼。马文慧毕竟是老人了,当年已经是八十九岁了,他不管孙子娶的是什么人,如今他有了曾孙,是最高兴的,给孩子起名为马康武。马海阳不解何意,姑母马宪英告知他,康是健康康宁的意思,武,希望他勇武,也是有马文慧怀念在北武岛的时光的意思。

    兴宁五十三年、五十四年,元老功臣都在为下一代婚事忙碌,也都是在为了家族而考虑。而张浩博、马海阳是元老功臣子弟中最大的两个另类,两个都自我选择了婚姻。其实还有一些人,也是自我选择了婚姻。如王昱功,这个王永昌的次子,也选择了一位相对普通人家的孩子,不是仕宦门第,叫做吕紫梦。吕家是宁安府一个经商的家庭,虽然远不能和李绍邦这种有大官僚支持的家族比,但也是颇有资财的,在兴宁五十四年底结婚。田欣勇的长子田晓敬则在兴宁五十三年在父母的同意下,娶了怀远府通远县以为小吏的女儿,叫刘绮云,比之小两岁。

    而这年两年里,张铭海在姐姐和姐夫的极力撮合下,也与裴孝凝事实上再度结婚了。张铭海与长阁花虽然开始是被迫的,但是后来感情一直很好。妻子和父亲去世后,张铭海一度心灰意冷,后来再度振作精神,恢复了原有的精神状态。而姐姐、姐夫及马文慧夫妻也不断让裴孝凝结婚。裴孝凝最后也与张铭海事实上结婚,并在兴宁五十四年底低调地简单的完婚了,成为了张铭海的第二位妻子。

    裴孝凝知道张铭海的情况,张铭海也对裴孝凝很好。裴孝凝善解人意,知道张铭海难忘长阁花,大度地表示自己年龄也不小了,加上张浩博的情况,她表示如果张铭海不想要孩子,自己不再生育,如果想,则要看张浩博和老夫人黄佳郁的意思。张铭海没想到裴孝凝会如此善解人意,张浩博也没想到继母会如此,内心是十分地感激。张浩博当时确实担心这个问题,万一父亲和裴孝凝给他生下一个孩子,他面对这个小二十多岁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他着实是为难的。但是裴孝凝如此,他着实很高兴也很感动,虽然她无法开口叫裴孝凝母亲,一直以姨母称呼,但是却以母亲看待裴孝凝。

    裴孝凝的首度婚姻是这样的结果,身为兄长的裴孝安和弟弟的裴孝信是比较尴尬的,尤其是裴孝安。裴孝安刚出任吏部官,张铭海是自己的上官,如今又成了妹夫,他更是小心谨慎。裴孝信因为主要在军旅,因而相对少一些尴尬和不安,不过他也觉得自己家族与张铭海家族事实上结合了,他会更有前途,也更有危险,加上年龄的成长,更加稳重了。

    这两年,马宪永还四处寻找名医良药。马文慧不久就九十岁了,母亲刘婷娜和崔子建、杨筱婷及黄佳郁也都接近了。他寻找名医良药就是为了让父母和这些老辈人能够继续享受几年。因而这两年里,骗子也分外多,白花了不少钱。而知道是骗子后,马宪永对他们都严惩不贷,是全部诛杀。不过确实也找到了一些名医,并给马文慧等人看病开药。除此,马宪永还四处派人包括深入狄羯内部及南方海域寻找驻颜之术,他希望自己的妻子及姐姐不要过早地衰老下去。王永昌、曹宣朗爱读书,对医书也看过一些,觉得药王的千金方里记录了不少可以驻颜的药物,如用猪胰、猪蹄、豆面、冬瓜仁、细辛、白术、土瓜根、白芷、防风、皂荚、白蔹、商陆来制作“千金洗面药”。还有以桃花、杏仁、牛乳、鸡蛋清、丹砂、清粉、玉屑、珍珠、麋角之类药物配方涂面,据说可令面白嫩如玉。而将土瓜根(即黄瓜根鲜汁)、黄柏皮、大枣研细为膏,据说洗面可却老去皱,令人颜如少女。马宪永不惜花费巨资,派人寻找购买。

    马宪永对父母长辈的孝心和对妻子、姐姐的关爱着实让人感动,而且还颇有成效。马文慧夫妻的身体虽然不时有病,但是并没有什么大病。黄佳郁、杨筱婷也还勉强可以维持。尤其是马宪英、张铭静本来身体底子就不错,这几年恢复的很好,事情操心的相对较少了。心情逐渐舒畅,加上适当服用一些药物,她们的容颜虽不可能再有二十岁的风华,但还是很有韵味的,看起来还像四十岁左右的样子。要知道,马宪英在兴宁五十四年的时候已经五十六岁了,张铭静也五十五岁了。然而,崔子建却病的不轻了,已经全靠药物来竭力维持,估计也就是一年半载的事情了。不过崔子建还是强撑病体,靠自己曾经征战沙场的意志来支持,他想看到并参加老友马文慧的九十寿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