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晋国沉浮录
繁体版

第三十六章:考试晚辈

    兴宁四十七年三月二十二日,王弘博、曹翰卿、崔宁政、刘愔联名向马宪永递交呈文,主要意思是,军队和地方的主要官员日渐老化,尤其是军队里,需要添加新鲜血液。确实这是需要注意的问题了。马虎是当时军中资历最老的了,已经七十一岁了,其副手李宝也年过花甲有六十六岁了。史敬源、段宏畅、高延恭、李良愬、张承宗这些在征讨土人、南方远征和宁西与狄羯作战过的当年的年轻将领也只比李宝小五岁左右,已经年过花甲了,潜力不大了。下一代的程鸣松、高敬武这一代人相对要年轻些,大多在五十岁左右,最小的是通南知县王重晟,四十二岁。裴孝信也相对年轻,四十一岁。而最年轻的有过实战经验的莫过于随裴孝信在兴宁四十三年解围会安府的韦昊英,当年是二十岁,如今是二十四岁。

    马宪永在四月下令:

    通南知县王重晟提升为怀卡通南镇守副使,加团练使;

    裴孝信提拔为天鹰军指挥副使兼右军指挥使,协助史敬源;

    田安弘由连海知县,协助马虎、李宝训练水师。

    对于韦昊英,也已经想好了要提拔他,但是他毕竟太过年轻,贸然提拔恐招人非议,就暂时作罢,不过逐渐观察他。

    为了提拔新的人才,也为了将来能有接班人。马宪永学着父亲当年对自己的办法一样,还是先从至亲子弟和患难与共的兄弟功臣中找后代。

    五月五日,马宪永和父母亲商量了一个计划,在一个突然的时间,将下一代人集中起来进行突然的考试,以试验他们的文武才能。这批人的名单有:

    男子十二人:

    马海晋,马宪永长子,兴宁二十九年出生;

    马海阳,马宪永次子,兴宁三十二年出生;

    崔锦贤,崔宁政之子,兴宁二十七年出生;

    杜辰皓,杜宽之子,兴宁二十八年出生;

    张浩博,张铭海之子,兴宁二十九年出生;

    田晓敬:田欣勇之子,兴宁二十七年出生;

    王睿渊,王鸿刚之子,兴宁二十一年出生;

    王昱成:王永昌长子,兴宁二十六年出生;

    王昱功:王永昌次子,兴宁二十八年出生;

    王峰睿:王昆颉之子,兴宁二十八年出生;

    李景文,李绍铭长子,兴宁二十七年出生;

    李景锐,李绍铭次子,兴宁三十年出生;

    女子七人:

    马海婷:马宪永和张铭静养女,兴宁二十七年出生,三十年抚养;

    崔锦琬:崔宁政和马宪英养女,兴宁二十五年出生,三十年抚养;

    田晓蕊:田欣勇之女,兴宁二十五年出生;

    曹蔓珊:曹宣朗之女,兴宁二十六年出生;

    杜欣:杜坚之女,兴宁二十六年出生;

    王敏瑶:王昆颉之女,兴宁二十九年出生;

    这男女十八人里大多是功臣后代,只有李绍铭的儿子不是。马宪永将李绍铭的后代放在其中,也可以看出他对李绍铭的重视。而这批人的名单空下的也只有马宪永最小的儿子马海宁了,毕竟只有十二岁,太小了一些。从年龄上来看,这里面最大的是王睿渊,二十六岁,其次是两个养女了,有二十二岁。而最小的则是马宪永的次子,不久前刚刚惹事完毕送入军营的马海阳,有十五岁。

    马文慧同意儿子的计划,也希望能继续这代人的联姻。不过马宪永暂时还没有考虑这代人的联姻,可是他也知道这怕也是迟早的事情。对于测试人员的安排,马宪永请父母定夺。马文慧拟定的人员是,文的由王永昌,武由裴孝信。而女子方面,思来想去,划定了三个人,女儿马宪英、儿媳张铭静以及裴孝凝。

    说起裴孝凝,裴孝凝已经四十二岁了。跟随常丽玲已经十二年了,实际上也是跟随马文慧夫妻长达十二年了。常丽玲不希望一个年轻有才的姑娘和自己一个八十的老太婆终老,多次让孝凝择偶,让他随便看,无奈裴孝凝就是不想。常丽玲就找马文慧夫妻劝说,可裴孝凝还是不愿意。今天说到了此事,刘婷娜对儿子开口了。

    刘婷娜:“宪永,孝凝跟了丽玲也是跟了我们十二年了,我们没多久了,不能耽误孩子了。”

    马宪永:“我明白母亲的意思,孝凝妹妹就像当年的欣澜姐姐一样,真是无怨无悔啊,可是她就是不愿意啊。”

    刘婷娜:“我不管,你必须给我找一个合适的人家,让我们看看。”

    马宪永:“我尽力而为。”

    刘婷娜:“这事情要保密,不能让孝凝知道。”

    马宪永:“我明白了。”

    马宪永知道此事的难度,暗中开始留意。平心而论,裴孝凝真的是比田欣澜还田欣澜。田欣澜三十几的时候也成家了,而且后来为政多年。里外都是一把好手。裴孝凝完全具备田欣澜的能力,但是她既不想嫁人,也不想出来做事,反倒是跟了清心寡欲的常丽玲十二年后,还真是有些淡泊了。马宪永也不希望裴孝凝成为常丽玲第二,但他也没有办法,只能是竭尽全力了。

    商量好之后,马宪永在七日找来了姐姐马宪英和裴孝凝,让他们选择测试的内容,要求一个月之内做好,而且不许透露。这一个月里,三人全部住在始宁殿附近,不能外出。马宪永则和崔宁政打招呼说是马文慧夫妻想女儿了,要她回家居住。崔宁政也就不能说什么了。尤其对姐姐马宪英说:“姐姐,你可千万别心慈手软啊,也不能泄露出去啊。”

    马宪英:“我知道,父母都和我说了,你还有再吩咐啊。”

    马宪永:“因为姐姐现在也是慈悲心了啊。”

    马宪英:“小鬼,做你的去吧。”

    马宪永:“姐姐好久没叫我小鬼了,我们那时候多好啊。”

    还不足五十的马宪永也有了当年父亲怀旧的感觉了,他操劳政务这么多年来,真觉得和姐姐等人在田欣澜指挥下读书是多好啊。

    八日,马宪永则在思北殿找来了王永昌和裴孝信,让他们也在一月之内准备好有关文武考试的内容,而且要求严格保密,但是没有说被考试的对象是谁。说话的口气很严厉,王永昌和裴孝信自然不敢怠慢,随后开始了紧张的准备。

    兴宁四十七年六月十日,王永昌、裴孝信以及马宪英、张铭静、裴孝凝都完成了试题的内容准备。六月十二日,马宪永和王弘博、曹翰卿、崔宁政、刘愔商量了这件事,也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六月十三日,中书令兼枢密使王弘博将男女各十九人全部召集到始宁殿。这些人被召集的时候都不知道是干什么,以为是吃喝玩儿,还以为会有父母在。但是去了一看只有马宪永、王弘博、刘愔、王永昌、裴孝信以及马宪英、张铭静、裴孝凝。而许多人他们都不怎么常见,如刘愔、裴孝信、裴孝凝他们都很少见到的。

    全部到齐后,马宪永将这些人分开。女子七人被带到侧殿,男子十二人就留在正殿。然后王弘博说:“孩子们,你们都是功臣后代,今天是对你们加以考验的时候了,看看你们是否对得起你们的父祖。”

    这些孩子们这时候才明白这是要对自己的考试,而且完全没有任何的准备时间,纯属突然袭击。

    接下来,王永昌、裴孝信宣布了考试内容。

    男子文科以背诵、记忆、写文章、地理为主,武科以骑马、射箭(步射、马射)、比武、对兵书了解为主。今日是文,后日是武。

    马宪英则宣布对女子考试内容,女子文科与男子一样,武科没有对兵书了解。

    刘愔则宣布男女的前三名有重奖,其余要惩罚,之后让人分发试题。

    众人先考的是背诵,主要是四书五经和诗词经典常用内容。从年龄大小开始。王睿渊因为年龄最大,是男子第一个,女子则是崔锦琬。

    背诵持续了约一个时辰,然后是记忆,给他们一本书让他们同时看相同的时间,然后背诵,又持续了约一个时辰。然后是地理,考验他们对地理的了解,主要是海山洲和沿海地带。这个持续不到一个时辰。考完这些后,让人给他们送饭,吃饭。休息一个时辰后,就是最重要的写文章了。文章没有题目,由自己根据所擅长喜欢的内容写,时间也是一个时辰。这一天男子的考试一直持续到亥时,女子因为人数少,到酉时就结束了。

    当日结束后,也不能回家,留在始宁殿居住。次日休息一天后,十五日开始武科的考试。其实这个时候孩子们回去也没心情睡觉了,而且跑也跑不了。休息的这一天里,马海晋、王峰睿一个已经当了几天兵,一个从小爱骑射,成了众人询问技巧的对象。而女孩子普遍都是乖乖女类型,也不知道该问谁。骑马、武艺或许他们还可以应付几下。因为之前马文慧从军中抽调人员教过他们些简单的,但是射箭估计谁都很难有好的发挥了。

    十五日早辰时,即开始考试。裴孝信主持男子,马宪英主持女子。地点选择在了裴孝信的天鹰军右军军营。马宪永、王弘博、刘愔、崔宁政、史敬源、程鸣松也都在场。

    先骑马,马都是汪和兴当年赠送的西北良马或者是这几年采购的江淮马厂的名马,在海山洲境内是很罕见的。其次是步射,每人十支箭,下来是马上的骑射,每人也是十支箭。再下来是比武,两人一组互相进行。而这个分组也是抓阄决定的。接下来是对兵书的了解,这是针对男子的,女子不必,在旁观看。

    这一天的考试也持续到了接近酉时。马宪永、王弘博、刘愔、崔宁政、史敬源、程鸣松、裴孝信这些人,除了刘愔外,都有过军旅历练,他们都在一旁观看着这些人的表现。其实史敬源、程鸣松和裴孝信心里大概都有底了。马宪永、王弘博、崔宁政也能大概估计出来。真正无法判断的是刘愔,马宪永让刘愔跟随,除了他是吏部官外,还兼任签书枢密院事,军务事情也必须历练和了解,这是对他的看重。

    当天考试结束后,孩子们全被放回家,让他们安心在家等待消息。之后的几天里,刘愔、王永昌就立即安排人审阅文科方面众人的内容,主要是文章了。而武科的成绩当场就能看出来了。

    六月二十日,阅卷结束,王弘博、刘愔向马宪永并马文慧夫妻报告了结果。

    参加考试的男子十二人:

    马海晋,马宪永长子,兴宁二十九年出生;

    马海阳,马宪永次子,兴宁三十二年出生;

    崔锦贤,崔宁政之子,兴宁二十七年出生;

    杜辰皓,杜宽之子,兴宁二十八年出生;

    张浩博,张铭海之子,兴宁二十九年出生;

    田晓敬:田欣勇之子,兴宁二十七年出生;

    王睿渊,王鸿刚之子,兴宁二十一年出生;

    王昱成:王永昌长子,兴宁二十六年出生;

    王昱功:王永昌次子,兴宁二十八年出生;

    王峰睿:王昆颉之子,兴宁二十八年出生;

    李景文,李绍铭长子,兴宁二十七年出生;

    李景锐,李绍铭次子,兴宁三十年出生。

    女子六人:

    马海婷:马宪永和张铭静养女,兴宁二十七年出生,三十年抚养;

    崔锦琬:崔宁政和马宪英养女,兴宁二十五年出生,三十年抚养;

    田晓蕊:田欣勇之女,兴宁二十五年出生;

    曹蔓珊:曹宣朗之女,兴宁二十六年出生;

    杜欣:杜坚之女,兴宁二十六年出生;

    王敏瑶:王昆颉之女,兴宁二十九年出生。

    女子六人中,文科王敏瑶最佳,田晓蕊次之,接下来依次是崔锦琬、杜欣、曹蔓珊。其实这四个人都差不多,不过各有所长。王敏瑶以文章、记忆最出色,田晓蕊以背诵出色。其余人各不相同。武科方面,六个人都差不了多少,杜欣相对要好一些。杜坚是军人出身,虽然常年在外,却也教了女儿一些基本的技艺。马步射二十之箭全部上靶,步射还有几支接近圆心。

    男子十二人中,文科以王昱成、王昱功最强,李景锐最后。马海晋、崔锦贤、田晓敬、王睿渊、王峰睿、张浩博、杜辰皓、李景文、马海阳位列其中。可能是王昱成爱读书所致,两个儿子文化功底非常好,连礼部那些考官都颇为惊叹,尤其是记忆背诵。

    而武科方面,王睿渊最强,李景锐、马海阳最后。杜辰皓、马海晋、崔锦贤、张浩博、田晓敬、王峰睿、王昱成、王昱功、李景文位列其中。李景锐、马海阳年龄最小,刚进入军营训练了没多久,还很欠缺,不过也有所长进了。杜辰皓、马海晋、崔锦贤是不分上下,杜辰皓更灵活一些,马海晋稳重,崔锦贤出手凶。其余人中规中矩吧。王峰睿爱骑射,留在马文慧身边做侍卫,警惕性、反应都很好。马步射全部上靶,步射中圆心者大半,马射中心者也达到七支箭。史敬源、裴孝信都当众夸奖了他。马海晋沉稳一些,对兵书、地理有兴趣,比其他人强一些。

    这样综合下来,男子十二人中,王睿渊、马海晋、田晓敬最强,杜辰皓、张浩博、崔锦贤也不遑多让。王昱成、王昱功强于文疏于武,也是各有所长。马海阳、李景文、李景锐最差。女子中,王敏瑶、田晓蕊、杜欣略好一些。马宪永决定以王睿渊、马海晋、田晓敬、杜辰皓、张浩博、崔锦贤六人以重点磨砺对象,王敏瑶、田晓蕊、杜欣也可以继续磨砺。马海阳、李景文、李景锐则继续放在军中磨砺,其他人相机培养。

    这次突如其来的考试,也让父母们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了解。他们在六月二十二日得到了这个消息。李绍铭无疑最火大了,李景文虽然文武都一般,但起码还中规中矩,李景锐则十分让他火大。马宪永对于长子的表现基本还是满意的,次子尚小,也要加以培养。王永昌已经不似父亲王弘博那样文武兼备了,非常重文轻武,而儿子也像了父亲。田欣勇的儿女倒是表现的很不错,让田欣勇大为长脸。其他人中规中矩,看的很淡,他们更多的是一些世故的看法,只求安稳,没有什么进取心。两个养女,端庄贤惠,没有养母那样的干练,马宪英、张铭静不太满意,但也是可以理解的。

    马文慧夫妻知道这个结果后,尤其是马海晋的表现后大体还是高兴的。马宪永已经塑造出来了,马海晋虽然只有十八岁,看来如果正确磨砺,也是可塑之才。马文慧希望三个孙子都文武双全,但又不希望个个都能干,如果太能干,马宪永必然将来面临接班的选择苦难。因此他希望马宪永还是重点塑造长子马海晋,其余中规中矩不要惹事就可以了。

    休息了差不多一个月之后的七月二十八日,马宪永夫妻又把姐姐马宪英还有裴孝凝请了过来。马宪英知道弟弟又会有什么举动,他太了解弟弟了。

    马宪英:“小鬼,又要我们给你做什么。”

    马宪永:“什么都瞒不过姐姐啊。”

    马宪英:“说吧。”

    马宪永:“俗话说趁热打铁,想请姐姐和铭静各带几个孩子去外见一见看一看。本来我想亲自去的,可我无法分身,父亲也老了,目下无人可用,只能是求教于姐姐了。”

    马宪英:“好事儿你想不到姐姐。”

    张铭静:“你又让我们去哪里啊。”

    马宪永:“我想分两拨人,姐姐为一队,去宁西、连山、连海、怀康看看。铭静和孝凝去思岭、怀远、兴北、光化、东兴看看。姐姐带海晋、睿渊、敏瑶、杜欣、田晓敬。铭静带张浩博、杜辰皓、崔锦贤、田晓蕊。”

    裴孝凝:“宪永哥,我走之后,丽玲姨母和晋公,夫人谁照顾啊。”

    马宪永:“本来是想让绍菱去的,但是绍菱新婚没多长时间,不想打搅他们夫妻,就只能委屈妹妹了。父母和丽玲姨母那里,我让锦琬、海婷天天去伺候,他们也不小了,也能够应付来的。”

    裴孝凝:“那好吧。”

    马宪永:“姐姐和铭静带着人,择日出发。我从亲军中各抽调百人在之后随扈,你们看呢。”

    马宪英:“可以。”

    马宪永没有让妻子带儿子,加上妻子行走的都是比较安全的地带。而儿子马海晋则放在最危险的地方,让他磨砺。同时也是让他见识一下姑母马宪英的能力。马宪永对姐姐自然是放心的,但所行之地除了宁西都接近狄羯区域,难免不免有事,他还是不放心。本来想让长阁花陪同的,长阁花土人出身,虽说是女子,但是身手很好,可惜当时有病在身。次日他召来亲军左军统领林仁华,让他在原有百人之外,继续带一些精干人员随扈,务必确保姐姐和儿子的安全,如有差池,提头来见。林仁华自然是诚惶诚恐,不敢怠慢,之后几天紧张地挑选人员。即便如此,马宪永还是不放心,亲手写了一份命令,让王弘博签署盖印之后,自己和父亲又都同时署名。

    八月一日晚又把姐姐召来。

    马宪永:“姐姐,你把这把剑拿上。还有这份命令。”

    马宪英:“这是......”

    马宪永:“这命令是父亲、我和王弘博三人联名签发的,凭此,姐姐可节制所行地带任何兵马与官吏。”

    马宪英:“那这把剑是.....”

    马宪永:“父亲有三柄剑。第一柄是自其当年从海州流亡时就在身边的,一般是不用,是思乡和怀念的寄托。另外一柄是在会安府重金购买的名剑,削铁如泥,作战时常用。另外就是当年他扶持安隆小皇帝时候,小皇帝赐给他的,实际上相当于尚方宝剑了。第一柄剑父亲留着在身边,第二柄在十二年前交给了我。最后一柄不久前也交给了我。这柄剑我听父亲还有子建及弘博叔说过,除了父亲用过我,只有曹允恭和马虎使用过。曹允恭用之节制镇慑东部土人,曹允恭去世后回到父亲手里。马虎出征洛那卡国时候,也曾携带过。”

    马宪英:“我明白了,原来如此啊。你给我这柄剑,是让我以防不测和临机决断,其实也是保护你儿子吧,哈哈。”

    马宪永:“也不全是啊,也是为了姐姐安全。”

    马宪英:“就是为了你儿子,小鬼。”

    马宪英知道弟弟的意思,但她依然和弟弟开玩笑。

    马宪永随后突然跪下,对姐姐说:“姐姐,父母可陪我前半生,儿女可陪我后半生,只有姐姐能永远陪我一生。我自然不希望儿子有事,但姐姐也决不能有事啊。姐姐若有事,我又如何能活下去。我们无法选择家庭,如果可以选择,我们姐弟天天玩乐嬉戏该多好。”说罢流泪了。

    看着弟弟的举动和入情入理的话语,以及满脸的泪花,马宪英也哭了。说:“弟弟,你快起来,姐姐知道,你放心。姐姐也不是第一次出去,没事儿。等我回来,我们再把酒言欢。”

    伤心过后,马宪英又问:“铭静此行比我相对安全,你也得注意啊。”

    马宪永:“姐姐我明白了。”

    八月三日,马宪永将出行的人全部召集到始宁殿,对随行的张浩博一行说:“你们一路全听夫人和孝凝的,有亲属关系的按亲属关系称呼,其余全部统称为姨母,明白吗。”

    张浩博一干人都点点头,然后说是。

    接着马宪永对马海晋一行说,你们一行听宪英姑母的,明白吗。称呼也一样。

    接着马宪永又对随行的男孩子说:“你们是男人,要尊敬长辈,也要照顾姐姐妹妹,明白吗。这不像你们在家,有人伺候你们,此行就是让你们伺候人的,然你们受苦的。”

    众人尽管都心有不甘,但都不敢不从。

    当日夜,马宪永给了妻子张铭静一把剑,说:“夫人,这是我的剑,你带上。”

    张铭静拿起来看了看,说:“这是不是你当年在宁西战狄羯时候所拿的那把剑。”

    马宪永:“是的,是当年缴获后的,后来我请人在剑上刻了字。正面是马宪永三字,反面是宁远军。”

    张铭静:“你把剑给我,这是......”

    马宪永:“此行时间不会短,过年估计也回不来了。路上有什么情况,夫人可凭这柄剑节制或诛杀不从者。”

    张铭静推辞,但马宪永执意相给,张铭静就收下了。

    当日夜,马宪英拜别了父母,并去崔子建拜别公婆。张铭静拜别了马文慧父母后,也去娘家拜别了父母。裴孝凝也与如同其母亲一样的常丽玲拜别。几位都已经八十以上的老人深知这次远行的时间不会短,多半是过年以后才能回来的。

    八月六日,马宪英及马海晋、王睿渊、王敏瑶、杜欣、田晓敬一行出发,除了他们七人外,还有几个随从。同日,张铭静、裴孝凝、张浩博、杜辰皓、崔锦贤、田晓蕊一行也出发,也有几个随从。次日,随扈的跟随人员也出发,专职保护。林仁华也在这一天出发。

    马宪永没有去送姐姐和妻子,他能交代的都交代了,也全部安排了,他相信一定能成功,也一定会成功。他没有出席一方面是为了保密,另外也是怕伤心落泪。他才刚五十,却总感觉和父亲一样怀旧了,他在想莫非自己也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