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医起居注
繁体版

第23章 中西对弈

    是日一早,程子芩一个人由东宫后庭的宫人引路,自出佛堂院后,依次途径亭子院、西池院、宜秋宫,在毗邻宜秋宫的宜秋宫门处交接给负责中庭正衙巡警的虞侯府兵继续带路,一路经过光天殿、丽正殿、弘教殿殿外的宽阔场地,又经弘教门出中庭入前庭,经过再次交接后,最终由前庭虞侯府兵经左嘉善门引入位于显德殿东侧的门下坊。

    这是程子芩第一次纵越大唐东宫的三庭数殿,比起之前横跨后庭三宫的感受来说,震撼感着实要强烈多了。还没等她来得及仔细感受,守在药藏局大门处一早就开始翘首以盼的张侍医已经等不及地赶上来接应她。程子芩朝张侍医点头问好,抬头后朝他身后看去,一群老老少少的医官医士们也在门内探头探脑的,样子好生有趣。

    “我等已恭候多时,程道医这边请。”张侍医拱手行礼后在前为程子芩引路。待程子芩进入局内,方才聒聒噪噪的堂内瞬间变得安静,场面一度有些诡异,又有一点点的尴尬。药藏丞见状赶紧上前交际,一一介绍了药藏监和一众医官医士。程子芩一一恭敬行礼,连对药童也未有丝毫怠慢。药藏丞代药藏监向程子芩简要地阐明了主旨,原来今日特请她过堂一叙,是因为张侍医为乐陵郡主所写的医案引起了药藏局内的分歧。由于医案记载皆要归档入籍,且需同步抄录报送宫中,如无特殊缘故,收录诊籍亦将留存封档流传后世。

    “原来如此。”程子芩忽然懂了药藏局相邀的真实原因,也理解了张侍医的苦衷。他倒是个宁屈不折的好医官,至少在“坚持不伪造或篡改病历”这件事上,他值得她的佩服。

    “那,”药藏丞在问程子芩前先看了药藏监一眼,药藏监没有作声,药藏丞便继续推进说:“接下来就辛苦程道医为堂内的医官医士们仔细阐述一二吧。”

    “我先来。”杨侍医挺身而出,一股当仁不让的架势。“请问程道医何为‘自限性疾病’?”

    程子芩莞尔一笑,道:“所谓‘自限性疾病’是指到一类无需特殊治疗且经过一定时日,到了一定病程就会自行好转并且最终自行痊愈的疾病。”

    “哦?不知程道医可听过‘病从浅中医’的道理?”杨侍医紧追不放。

    “嗯,听过。但要看是什么病了。”程子芩答道。“有些情况确实是需要尽早干预,但大部分自限性疾病是不需要过度干预的。”

    “这么说来,程道医可以从一早就区分这两种情况咯?”杨侍医锲而不舍地继续挖坑。程子芩这才体会到他言语中的不善良。她回头看了张侍医一眼,更加能体会到他前日来佛堂院相邀时那种迫切的心情。

    “哈,不能。”程子芩坦白地说,“但从概率上说,大部分疾病都是病毒感染性疾病,而病毒感染在绝大部分时候又都属于自愈性的疾病,况且,当前这个朝代并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所以吃与不吃药实际上也无甚差别。更何况,有些汤汤水水的成分复杂,伤肝损肾的,再不走运遇上过敏的话,反倒把多的事情都整出来了。尤其是老人和妇孺,中药汤剂的使用还需要谨慎再谨慎。”

    “哈?”杨侍医一时语塞,堂内也跟着嗡鸣起来。程子芩说的每一个自他们都认真地听见了,可是组合在一起,又似在讲天书一般。杨侍医努力压制住因“听不懂”而产生的胸中郁气,忽然回想起一个关键词,趁势发起进一步的诘问:“不知程道医方才所讲的‘病毒’是什么毒?”

    程子芩吐了口气,缓了缓心中的烦累,就知道要想把问题讲清楚,就不得不先从微生物学讲起。“病毒、细菌、真菌等等这些小东西,都属于微生物,和你我一样也是存活在这世间的生命。只不过它们的肉体非常非常小,小到我们用肉眼无法看到。虽然大多数时候它们也是无害的,但有些时候它们却可以在人体内大量繁殖,从而导致人们患病而出现症状。”

    “完了?”杨侍医追问。

    “嗯,完了。”程子芩回答道,再多怕他就更听不懂了。

    “可笑!”杨侍医笑斥道:“既然是肉身小到肉眼无法查看,那你又是从何而知的呢?”

    “那自然是需要使用特殊的工具了,比如显微镜之类的。”程子芩说到这里,突然止住声,以当前时代的科技发展水平,她怕是搞不出显微镜来的。也就是说她所说的这些她当下无从举证,既是无从举证,再多争辩也只能被当做诡辩最终无功而返,看来她还是得换一个法子,要以夷制夷、以毒攻毒才行。她想了想,笑道:“杨侍医这是在指摘我胡编乱造咯?”

    杨侍医正了正肩膀,收住脸上的笑,说道:“若非程道医自己承认,杨某可未有不敬之意。”

    程子芩挑了下眉,计上心头:“敢问杨侍医可看得见‘风邪’、“暑热”、‘寒湿’与‘燥火’?”虽然她程子芩不信这些,但她不信他不信。杨侍医张了张嘴,不作回答。程子芩接着说:“既然看不见不等于就不存在,你又如何笃定这世上没有‘病毒’呢?”

    程子芩说罢,不仅杨侍医再说不出话来,堂内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中。只有张侍医倒显得一脸兴奋的样子,程子芩瞟了眼他,看到他那快要流出哈喇子的样子,忽然虎躯一震,这狂热的迷弟眼神怎么捎带了那么一点点的油腻。

    观摩着堂内这场激烈的辩论,药藏监一脸的愉悦,他悄悄示意药藏丞吩咐药童去将泡好的两盏菊花茶端来。然后一监一丞高坐案边饮茶观戏,可不又是悠然自得、好不惬意。要说这药藏局也真是上行下效,当领导的在上面喝茶,底下的员工也开始“磕瓜”。虽然唐朝时期还没有瓜子,但一点也不影响他们一边吃枣儿一边吃瓜的状态。

    “那,那……”杨侍医眼见辩论进入了死局,立马又转移话题道:“那你说之前你让太原王以水盥鼻又是何故?”

    诶?不是邀她来解释乐陵郡主的医案吗?现下又关太原郡王李承宗什么事?

    程子芩有点不爽地吐槽起来:“一个问题还没扯明白就又问另一个,你到底是想搞清楚还是不想呢?”

    杨侍医被当场拆穿,脸上有点挂不住,但事已至此也只有硬着头皮刚下去:“病毒讲不明白,不如先讲这盥水。”

    程子芩识出了他的心思,以攻为守:“我记得太原王已经有数年没有麻烦过药藏局了,莫非这其他医者在宜秋宫里行治的经过,药藏局也都要一一记录医案报备宫中吗?”

    程子芩说这句话本也无意当场打脸,奈何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堂上正在怡然对饮的药藏监和药藏丞手中一顿,一口茶水呛入,憋得满脸通红。看到两人狼狈的样子,堂内一位年纪幼稚的小药童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可不幸的是他忘了自己刚含了一颗枣子。这一笑,突然深吸的一口气恰好把枣碎吸入他的喉间而且刚好卡住。笑声戛然而止,只见他立马上身前屈,条件反射地用手尝试去抠自己的喉咙,奈何枣碎却被越推越深,渐渐的他面色变得通红,双手在颈脖处抓来抓去,痛苦地想要喘气却吸不进也呼不出。身边的侍医立马上前解救,但无论是拍后背还是点穴,皆毫无用处。眼看着旁边的一位侍医端起一杯水就要往他的口中灌,程子芩立马大喊一声止住了所有人。

    “他是异物窒息,让我来!”程子芩喊道。只见她快步跑到小药童的背后,双手从背后环抱住他。她用左手握拳,右手加力,将左手的拇指关节抵在小药童的胸腹之间的软凹处,然后用尽全身的力气快而深的挤压,还没挤压没几下,小药童果然一阵呛咳,吐出了卡在嗓子眼里的枣核,深喘了一口气。幸好她在此,不然这个小药童今天可能就交待了。但转念又一想,要是她不在此,兴许他也不会被枣子卡住。唉,因果有循环,她这算自赎己过了。

    一阵哄闹过后,药藏局内又恢复了平静。药藏丞搀着药藏监走到程子芩,规整地拱手行了个礼。

    “感谢程道医救我药藏局药童一命,”药藏监真诚道谢,继而又问道:“不知程道医方才所使……是何等功法?”

    程子芩答道:“‘海姆立克法’。此乃救治异物卡顿之人最为有效的关键之法。”

    “哦?唔……”药藏监欲言又止。程子芩看穿了他不好意思说出口的心思。

    “此海姆立克法和心肺复苏法一样,是不需要什么‘西医’基础就能学会和掌握的方法。如果药藏监和药藏丞允许的话,我愿意将此法分享给各位侍医和感兴趣的同道。中医、西医虽道法不同,但治病救命当殊途同归,本无须自设芥蒂。”

    药藏监闻言脸色一震,药藏丞赶紧拱手致谢,并且吩咐典药取来笔墨纸砚。典药铺好纸张,研好墨备用。程子芩坐到案边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汁,却迟迟没有下笔。这么一群人围着她,她好像已能预感到下笔之后的状况。今日已经害得一个人悲惨的气道异物了,她可不想因为她的笔迹再笑死过去一个人。再说,既然她神仙道医的人设已经立下了,断不可因为这字迹丑陋而沦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甚至因此而折损了人们对于神仙道医的信任。信任,这对于一个医者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对于患者来说,拥有一个值得信任的医者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张侍医回想起之前在宜春宫里曾见过程子芩用竹炭笔书写的样子,拿笔的姿势却是与众不同。他揣测着也许是程子芩在太白山荒野之时没有条件以笔墨习字,今日才有些害怕在众人面前露怯,所以便体贴地主动上前帮手,以掩程子芩的“田舍之拙”。

    他轻声道:“不知小吏可否有幸为程道医执笔一次?”

    “甚好。”程子芩就坡下驴。“这两门技法的实操比口诀更重要。这样我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医官医士们都跟着来一起学。纸牒文书的记录整理就交给张侍医了。”

    众人纷纷响应。程子芩和张侍医相视一笑。

    张侍医压低声音说:“无妨,每个人都有短板的。”

    看来这小子慧根不浅,和金灵一样是个可栽培之人。

    “你叫什么名字?”程子芩悄声问道。

    “张世一。”张侍医悄声回答。

    “我知道。全名?”程子芩有点不耐烦地说,甚是后悔方才还在夸他聪明。

    “张世一。”张侍医认真地重复了一遍。程子芩这下才反应过来,原来现下是她自己不够聪明的样子。

    “‘世态炎凉’的‘世’?‘一不做二不休’的‘一’?”程子芩不怀好意地报复道。

    张侍医立马摇头,更正道:“‘秦二世而亡’的‘世’,‘九九归一’的‘一’。”

    好吧,这个解释也没好到哪儿去。程子芩笑着对张世一点了个头,看来记在她小册子里的名字自此又多了一个。

    看着程子芩毫无保留的传授着众人“十常斋孙氏救命大法”,药藏监的心中感悟良多。以前他只是听说过太白山十常斋的孙神医不邀射名誉,不经略财物,立誓要以己所长普救含灵之苦。虽然他一直未曾亲见过这位神仙真人,但如今从他徒弟身上已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如此医德高尚,医术精良,实在是令人诚心拜服。

    “此子将来必成大器。”药藏监对药藏丞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