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努力吧,人生
繁体版

第94章 地球发展过程

    而与早期生命形式不同的是,光合细菌能够将氧气作为废物排出。环境中的含氧量也随之缓慢增加到21世纪的20%。

    回亿以前学过的生物,化学,物理,李仁十分感慨。

    第一种“需氧”的生命体被称为原生生物,是一种单细胞的水生微生物,比细菌大,身体构造也复杂得多。在今天的淡水和海洋中,它们随处可见。但它们的优势地位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在100多万年前,植物和动物就开始出现了。

    “最古老的动物遗迹有长达10亿年的历史,最古老的动物化石源于7亿年前的震旦纪。

    自第一个动物出现以后,动物就逐渐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外形和生活方式。这个发展的过程叫作进化,所有动物都历经进化。

    一具动物尸体要成为化石,就必须要有恰好合适的周边环境。虽然有很多动物都开始了化石化的进程,但到最后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化石”的英文单词fossil原意是指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岩石或者矿物,代指生物的遗骸。

    冰封是另一种可以延缓腐败的方式,在世界上一些终年积雪覆盖的地方。

    尸体被掩埋起来后,其中的无机物——如骨头和外壳——经常会溶解再结晶,从而变得比以前更加坚硬了。若是地下水渗进组织器官中,将无机物溶解掉并冲走,新的无机物便会沉积在里面,这个过程常被描述为“石化”。由于这些改变发生得都非常缓慢,遗骸也就保留住了原始的形状。

    随着表面沉淀物越来越多,遗骸也就被埋得越来越深。时间和增大的压力完成了接下来的事情——遗骸变成了化石,而沉淀物则变成了结实的岩层。

    即便都到了这个阶段,事情还是可能会出现差错。在形成化石的千百万年中,周围的岩层可能会发生变化。岩层可能会褶皱弯曲,而极大的压强则能够将化石压扁。热量也是因素之一,如果有太多的热量从下面的壳层传到岩石上,部分岩石就会熔化,里面所包含的化石也就遭到了破坏。如果一块化石有幸躲过这些灾难,那么它重返地表时才能被发现。当沉积岩被风雨侵蚀掉以后,化石就露出地表了。接下来就是,在化石从周围的岩石上掉下来,碎裂并最终消失之前,必须要有人能找到它们才行。

    人们在发现化石以后,通常都会把它挖掘出来带走并进行研究。对像三叶虫那样小的东西来说,这个过程不过是用锤子多敲几下,把它从母岩或者岩床中解放出来。但是如果是一整块恐龙的骨架化石,里面可能含有1米多长的单骨,要取出这样的化石可能会是一个要持续几年的大工程。

    化石进入实验室后,常常还需要进一步的处理才能使其完全暴露出来。微小的样本,如昆虫或者小鱼,一般用金属探针、毛刷和类似牙医用的牙钻之类的东西来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