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工匠
繁体版

六十九、但使青山在

    黄师木对桑贾德说:“目前在你们古里周边地区紫檀大树也不多见,这等于给我们传达一个信号,说明紫檀产地也已显露出稀缺迹象。紫檀多为皇室、贵族和富商们所喜爱,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而在利益的驱动下会有更多人加入到紫檀的砍伐和交易中去,这对现已为数不多的紫檀树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由于人们的贪欲才加剧了紫檀林木被砍伐的速度,同时这对其它相伴而生的良材都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其后果也是非常可怕和难以把握的。对我们来说,无论是木材商人,还是木坊工匠,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这些名贵木种,做到砍伐有度,合理利用。眼下我们做这件事还为时未晚,若能坚持下来,百年之后,即使我们这些人都不在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还可从中受益。他们还能看到良木出山林,还可以再使用这些名贵硬木制成品。而作为万木之王的紫檀,能与青山同在千年不绝,并福泽后人,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期望。”

    在座一席人,听了黄师木的一番讲述都很感动;仙枝内心里也是由衷的赞叹。而在桑贾德听来,有若在听佛法经文,心灵都受到了净化。他面露惭愧之色,诚恳说道:“这些年来,经我手收购的紫檀木,也有十几船了,细思量也是罪过。今天听了黄大人的一番教训,受益良多。我这次回去之后,要利用我有限的时间,拿出我这些年来经营紫檀赚得的钱,带领家乡人去栽种紫檀,保护现有的紫檀幼木。我要栽种出经我手卖出去的十倍紫檀树来,来赎伐木之过,回报山林,回报佛祖。我还要告诉我周围的亲人和朋友,在大明天朝,有位采木官黄大人,佛心慧性,有着一颗菩萨般的心肠。他身在大明王朝,却替我们古里人担忧紫檀的未来。也许我余下的时间不足以让我栽种更多的紫檀树,但我相信,自我而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一定可以让紫檀木还能恢复到以往的数量。我这次带儿子拉努尔来天朝,就是要让他学习一下,让他开阔眼界长长见识。我将紫檀的生意交给他,要给他立个规矩,以后拉努尔再去收购紫檀时,要让他收一棵大木,种十棵幼苗。否则真如黄大人所说,只伐不种,若干年后,紫檀木将无树可砍,无材可用。”

    黄师木看桑贾德谈起紫檀来也是情真义切,深深理解他此刻的心情。若能实现这一切,则不仅紫檀木可永续利用,同时还是件积功德的事。接着他又联想到黄花梨,眼下紫檀木料是已经解决,不仅数量充足且质量上乘,只是这黄花梨还没有眉目。想到这,他有些坐不住了。一旁的仙枝看出了丈夫的不安,此时饭菜也已上齐,转身和拉努尔小声交待了几句。拉努尔听后即向父亲请示自己要向大家表达一下谢意。桑贾德一看菜已上齐,酒也倒满,就对大家说:“在座的都是我尊贵的客人,今天能够把大家请到这里来,是我的福气,下面我儿子拉努尔要向大家表达谢意。”拉努尔端起酒杯站起身说道:“我由于年轻不懂事,犯了大错,危急关头多亏黄大人和在座的朋友们出手相救,不仅救了我们父子性命,还教育了我如何做人,给我今后的人生指明了方向;如此大恩,如佛陀在世,难报万一。在此,我以朝拜佛陀之心来敬大家一杯,向大家表示感谢。”拉努尔说完看着大家,众人响应齐饮了一杯,他也一口将酒喝尽。

    拉努尔放下酒杯后,将椅子移开后退了一步,又给黄师木行了个匍匐跪拜大礼。黄师木站起身上前扶起他。拉努尔站起后对大家说:“我回古里后,一定要告诉我的家人和我的朋友们,天朝的黄大人是我心中的真活佛。”桑贾德接过儿子的话说:“救命之恩,永世不忘,今后我们全家人都要拜谢黄大人。”黄师木接过桑贾德的话说道:“我们已经是好朋友了,再这样说就客气了,我们不过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而这一切都是老天的安排,用你们的话说,是佛祖的意愿。也是缘分在此,才让我们相遇,更准确的说是紫檀把我们连在了一起。看来,紫檀是吉祥的神木,它能给人带来好运。你们回到家乡后,要多种紫檀,也希望下次能带些紫檀树苗来,让大明的土地也能生长紫檀。这样我们无论是在古里还是在广州,都能看到生长的紫檀绿树,让紫檀变得越来越多,永不枯竭;同时也祝愿你们的生意会越来越好。”说罢,黄师木代表大家回敬了桑贾德父子一杯。因双方都有未完的事情等着去做,时间不长,酒席结束。黄师木几人回到木料场;桑贾德父子回到洋商客馆后带上银两,和索迈尔三人去联系交付瓷器款,并打算再寻找丝绸一同装船。

    黄师木让仙枝和紫霖随张谦一同去联系装船事项,自己和大板到码头另一侧木料市场去找黄花梨。这是专门堆放海南和当地木料的堆场,荟萃了市场上在用的所有硬木。这里不受市舶司管理,购买双方自由挑选,一根木料也可以售卖,付了银子就可装车运走,十分便利。黄师木观察后发现,这里有很多北方见不到的材种,且多是些宽厚的精木方料。转了几处后,黄师木发现还有一种材质类似于黄花梨,只是颜色有些稍浅的木料,上前问了木材商人,得知是产地不同,材质略有区别。黄师对黄花梨的熟悉就像对自己的工具一样,要说黄花梨木还是海南岛的材质最好,油性足,颜色深,纹理也漂亮,材质温润细腻散发着清香的味道。这里堆放的木料中,以金丝楠木体积最大,黄师木让大板观察一下,大板左右看了看,还真没有比楠木更大的料了。因考虑到运输方便,都开成了九尺长,二尺见方的净料。在苏州时就听靳蜀桢说楠木之大为诸多树种之最,今天是亲眼所见,果然不虚。黄师木感叹天下之良材,多出自热带,不仅树木高大,材质坚硬,多为深色美纹。主要原因是这里天气炎热,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年都在生长,高温日晒,水分蒸发量大,以至使得材质细密、坚实重硬;不似北方的干燥寒冷,在冰天雪地的冬季只能休眠,生长期短。

    黄师木朝着一处比较醒目的海南黄花梨木料大垛走去,到前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摸了摸木料表面,当即断定这确是来自琼州岛所产的黄花梨木。这堆现场的原木都是平时难得见到的上等大料,长度是一丈二尺,直径都在两尺以上,木料通直,没有空洞腐烂。我们根据黄花梨原木的尺寸和黄花梨木的密度可以计算出,这一根原木重量在二千零三十斤左右,折算成明代重量为一千七百斤。(海南黄花梨含水率12%时的气干密度为0.82-0.949,平均密度0.88,一立方米木料约合现在的计量单位,重量为八百八十公斤上下,明代的一斤约等于现在的0.837市斤。)

    海南岛产的黄花梨分上等木料和一般木料,在广州码头木料堆场,上等料每斤价白银四分,一般料三分。黄师木看这堆木料最好,且数量大,有挑选的余地,木材商见黄师木有购买的意向,主动上前介绍起来。掌柜姓李,名新福,海南文昌本土人,自小在海南长大,十三岁时随父亲来广州经营木料生意。他为人实在,善于观察,喜欢与人交流,不拘小节,加上熟悉木料行情,又会经营,生意是越做越大。俗话说: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李新福由于长年经营,积累下来众多客户资源,因此进货都是大手笔,用今天的说法叫垄断。由于资金雄厚,他每年从海南岛购进的黄花梨木料占了市场木料的半数以上,且上等好料都被他收进,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林木发和黄代仁的部分木料。

    木材生意也分大小年,市场不好的时候,他能靠得起,不怕压货。而一旦有大客户出现,这生意别人是抢不走的,实力在此,想低调都不行。黄师木一出现在木料市场时,李新福就注意到他了,他判断出这位身材高大的北方人肯定是个大买家,但在和桑贾德交易后,他才发现,自己判断出了差错。原以为这衣着朴素,行事低调且不张扬的北方客是位木材商,现在才知道原来是京城来的采木官。这古里商人的两大船紫檀木硬是让他一次下全部吃进,以他根据市价行情来判断这两二船紫檀的价值,就是木材商人自己收购再加价零售,也肯定要一万五千两以上。若是朝廷差人来采购皇木,这手指头松一下,搞不好要二万两至二万五千两。以他这十几年的木材生意经验来看,这采购木料是为自己省银子还是为朝廷省银子,结果可是大不一样。所以自己要加倍小心,先探话,摸摸底,否则吃不准情况,丢了这单大生意赚不到钱还是小事,搞不好还会惹麻烦上身,惹恼了官爷,定你个扰乱市场公价,敲诈朝廷的罪名可是吃不起,就是强行低价收购你这所有木料也是有可能的。

    李兴福怀着激动而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向黄师木介绍起自己的这些木料,他没有刻意夸大自己的要比别人的好,其实一切都摆在眼前,说多了也无益。经过一番交流,他感觉到这位大人并不是那种常见的喜好吃拿卡要、中饱私囊之辈。凭自己的感觉能判断他是位人品正直,不贪私利的人。更重要的一点,他是一位懂木料的行家,从他看木料的眼神就可判断出,他可不是一般的朝廷官员,确切的说他是一位非常专业的工匠师傅。

    李兴福的顾虑消除了,一直绷紧的神经也放松下来,遇到专业的人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就这样两人经过一番协商还价,定好挑选出来一百根同尺寸的上等好料,价格是每斤银三分。把上等料按普通料的价格来结算,双方都能接受,这是因为黄师木采购的量大,要两大船。黄师木先是目测了一下木料大小,挑选出五根木料做标准上秤称重,重量基本一致,差别不大。这样算来,每根黄花梨木料约合银价五十一两白银,黄师木要求多加一根,即一百零一根,按五千一百两整数算。

    李兴福欣然同意,双方愉快的签了契约。黄花梨木料的尺寸略大于紫檀,但重量却比紫檀要轻,价格也差了很多。虽同为名贵硬木,但二者在硬木家具市场上地位是有主次之分。生意就是这样,双方商谈的愉快,交易就顺利。黄师木带楚大板回到市舶司,兑取银锭五千一百两,回来交付给木料商李兴福,双方以现银现货交割清楚。

    张谦看黄师木又订了一百根黄花梨木料,要装两船,全都是运往天津港,结算方式一致,也是货到目的地后按清单验货,先支付船资费后再卸船。其实这也是行规,对于船主和发运双方都能接受;终点验货就意味着沿途若有丢失和损坏,这是船主应尽的责任。而到达了目的港,验货无误后,要先付款结清运费才能安排卸船,否则卸了船再不付款,船主就没了主动性。张谦正要去找往北去的大船,黄师木看他已是一脸汗水,让他再多订一条船,自己还要再看看其它材质的木料。张谦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眯起双目抬头望了望当空的大太阳,将擦汗水的方巾顶在头上。虽然已是未时,可却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黄师木爱惜的嘱咐张谦:“看来咱这装船还真不能急,把船订好后,你先休息一下,让码头方面把人员先安排好,待傍晚起风时再开始装船,否则这么热的天,中暑了可不好办。”张谦心里感激,答应一声就走开了。黄师木让大板守在这里等张谦,自己又往前走去看其它木料。

    黄师木今天一到码头木料堆场就定下了四大船木料,其他木材商看了都很眼红,见来了这么大的一个客户,都纷纷主动上前介绍自己的木料。这里木料商人都有自己临时搭建的小屋,虽说简陋但足可遮风挡雨,主要是码头的阳光太强,小屋里毕竟能避太阳光,平时可以喝茶谈生意;因这里不归市舶司管理,不是封闭的,晚上看护木料要睡在这里。而另一边的紫檀等木料堆场就不是这样,那是从海外运进来的货,“市舶司”设置了围栏封闭,根本不用担心木料丢失。

    黄师木走了几处,不时有木材商上前打招呼。对一般的木料他只是看看就走了过去,脚步并没停下来,眼睛向前看跟着视线走,直到一处大径级木料堆前才停下了脚步。木材商请他进小屋喝茶,左右和他相熟的两位掌柜也凑上前来。黄师木主要看这处木料材质好种类也多,所以进来和他们交谈,还可借此多了解各地林木资源情况。

    正是:

    雄才壮思,首九奏而和八音;广见洽闻,披五车而诵三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