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工匠
繁体版

五十、玉匠作石雕

    仙枝正要起身,黄师木双手将仙枝重又扶回椅子上,如学生向老师求教一样轻声问道:“我们此番南下,寻找良材佳木,可有善果?”

    仙枝双目如一汪清泉,深情的注视着丈夫,从他眼神中看出了包含的真诚和期盼。自己的男人很坚强,但一样需要情感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励,仙枝坚定的朝他点了点头说:“一切大吉。”黄师木像是听话的弟子一样,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相信仙枝,就像学生对老师一样,目光也变得柔和多情。

    雄鸡啼叫三遍后,天已蒙蒙亮。仙枝起床下地,黄师木也随着起身,此时小玉还未起来。黄师木先给仙枝打了盆水端来,自己再到院子里洗漱。这时灶房内传来声音,原来是芳嫂在生火做饭。芳嫂是个勤快人,做事也干净利落,她起得很早,已经忙碌有一会儿了。黄师木洗漱好要去外面走走,正巧芳嫂出来,见黄师木要出去,就问道:“老爷要去哪里?”黄师木说:“要去买几条湖鱼,回门时好带着。”芳嫂说:“我去吧,鱼市我熟。”黄师木说:“也好,”将银子交给了她。

    早晨的空气很清新,黄师木在院子里活动了下四肢,又向上跳跃了一下,感到身体状态很好。大板听到院子里的动静后也起床了,出来向师傅问安。这时小玉端盆洗脸水出来,原来仙枝洗漱时小玉才起床,见小姐已洗罢忙过来帮她梳妆打扮,待盘好头发戴上发饰才出来倒水。黄师木回到室内,见仙枝正在对镜端详,一头油亮的乌发高高盘起,后面插上玉雕丹凤簪,左右是翡翠绿华钗配双凤金华胜。黄师木上前将台上的金镶玉步摇给她挂上。仙枝有些害羞,脸颊红了起来。恰好小玉回来,仙枝站起身子对他说道:“今天家里除了哥哥嫂子还会来几位亲戚,你这下可要和我哥哥好好交流下,我想无论是石雕工艺还是木雕工艺,总有想通之处。”

    这时天已大亮,早饭也备好,槐花在餐桌上摆好饭菜时,芳嫂提着四条湖鱼走了进来;鱼还是鲜活的,甩动着尾巴。

    早饭吃过,芳嫂已经把东西捆扎好,两副担子。黄师木也不叫人,自己要和大板一人挑一担,这边被芳嫂拦了下来说:“您来挑不合适,”说着话要叫槐花跑回去叫人,还不待槐花走出院子,晓诚已经带个人走了进来,原来昨晚他就安排好了。黄师木微笑着招呼晓诚,感激之情尽在问候当中。仙枝也已走出院子,晓诚在门前给备好了轿子。黄师木、仙枝上了轿,小玉跟在后面。路虽不远,要说平时走过去也可,可回门是件大事,家里的至亲都要来,总是要体面些才好,所以晓诚提前就将轿子备好。

    过了石桥,远远望去,就见门前的石墩上几个孩子在向这边张望着。他们看见了轿子就往院里跑,争抢着去给大人报信;等轿子在门前下落时,院子里已经站满了人。刘天石和姜新竹站在门前迎着。小玉上前扶小姐下轿,这边黄师木和天石二人互行了拱手礼,一同走进院里。大板将两担礼物放好后,晓诚安排的挑担人带着轿子回去。

    虽说离家才两天的时间,可仙枝却觉得像是出门很久才回来一样,看到父亲后眼圈又红了。嫂子新竹过来劝道:“这也没几步远,说回就回了。”晓燕也说:“是啊,又不是半年一年的,反倒是我们过来还不及你方便呢。”原来他们怕起大早也赶不及,昨晚就过来住在家里的。

    黄师木还是听仙枝说起哥哥开石作坊,以为是雕刻石头的,却不知道刘天石本是做玉雕的,为玉雕大师陆子冈的高徒。而石雕只是后来才发展起来的,但他一直没有放下自己的玉雕手艺,还创造性的将玉雕技术运用到石雕上。让刘天石颇有自豪感的还是自己那八块恒山黑玉雕品“清明上河图”。这是以北宋张泽端的名画为底稿,刘天石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进行创作,展示给世人一部惊世骇俗的巨型玉雕作品。恒山黑玉以全黑为贵,刘天石挑选的这玉料,黑如纯漆,细如羊脂,质地朴实、致密光润,手摸上去给人以丝绸般的感觉,是墨玉中的极品。刘天石倾尽了全部心力,亲自操刀,带着八个成手工匠,费时三年才将这部作品完成。石雕上的人物雕琢得栩栩如生,神灵活现,人物表情生动,画面内容丰富。

    黄师木虽对石雕不懂,可对木雕内行,这雕刻技艺虽说材料不同,可手法技艺互有借鉴,于是和天石聊起了石雕。

    天石问起京城皇宫所收藏的那件“渎山大玉海”情况。黄师木知道,那是件重达七千多斤的国宝极珍品,但具体详情并不知晓,反倒是刘天石谈起来如数家珍。这件巨型玉器还是在学徒时候听师傅给他讲述的。天石还能清楚的记得师傅那包含深情的目光和一脸神圣的表情,这是元世祖忽必烈犒赏三军时盛酒的器物,是极罕见的艺术珍品,大师巨作。

    黄师木借机讨教石雕工艺,因是对自己妹夫,天石也不客气。他概括说道:“石雕工艺包括圆雕、浮雕、线雕、沉雕、影雕及微雕六大类。石材雕刻早在青铜器时代就已成熟,到了秦朝,秦始皇让工匠在骊山刻了一对高一丈三尺的石麒麟,还有当时咸阳横桥的力士孟贲像。到了汉代,有了石雕凉亭的出现,这是较早的亭、台、楼、阁建筑。当时的建筑普遍使用秦砖汉瓦,传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瓦当已经成型,其上的纹样花式已经固定。而南北朝及隋唐时期,大型的石窟佛像建造开始盛行,这一时期有敦煌莫高窟的彩塑佛像和云冈石窟中的石雕像,还有洛阳龙门石窟。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唐代佛像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这些佛像雕塑是石雕创作最辉煌的时期,技艺手法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两宋时期至元,以亭台、楼阁为主的宫殿建筑开始发展并完善起来。这一时期的牌坊、石塔、石桥、石坊、石亭、石墓、栏杆及生活用品开始走进民间生活,至此石雕整体发展体系业已完整。如今大明朝历经两百多年的太平安定,各行各业发展很快,石雕上也开始出现大型的宫殿石雕、陵园石雕、园林石雕和宅第石雕,而艺术石雕也在逐步兴起。这些石雕作品我们‘天石正作’都能加工制作。但我更为看重并喜爱的是在贵重石材上进行的艺术精雕,这其中以汉白玉为代表,还有玛瑙,翡翠、黄玉等。我们那八块恒山黑玉‘清明上河图’想必你也听说了,那还不算精妙。我们现正在加工中的三部大型石雕有‘苏州八景’、‘江南十美’和‘大明万里山河图’。”

    听了天石介绍的这些知识,黄师木深感受益。天石向他展示了一个未知的工艺世界,这是一个他从未涉及的新领域。他问道:“石雕和木雕可互为借鉴,就平面雕中,应是相通的,风景易雕,人物难成,人的表情比较难于把握。在木雕方面,江南易家有其独到之处,能通过表情细节刻画来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在石雕上你们是如何进行技术处理的?”听黄师木这一问,天石就知道妹夫绝不是一般的平常工匠,依大明惯例,这工部侍郎历来都是大师级工匠才有资格担任。他提的问题非常专业,确是木作行高人,而无论是平面雕刻还是立体雕刻,石材都有其难度,由于硬木的细腻和油润,雕刻的刀法可以细如发丝,再经打磨,有很好的表现力;而石雕只有玛瑙、翡翠、黄玉等贵重玉石类的石材,才能达到这一精度,而普通的青石则达不到上述效果。

    天石解释道:“汉白玉在人物雕塑中有其独到之处,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传神之效。经你这一提醒,我又有了新的构思,我一向尊敬文人,待这三个工程完成后,我想再创作出一套以文人为题材的作品来,至于内容嘛……”刘天石陷入了沉思。仙枝一旁提示道:“就叫‘百位学士图’,包括:屈原质问苍天、曹操横槊赋诗、陶潜东篱采菊、李白梦游天姥、杜甫望岳抒怀、苏轼把酒问月……”刘天石自小不喜读书,掌握历史典故不多,正卡在这里,听到妹妹为自己解难,高兴的看着妹妹笑了起来。突然觉得一向还是小女孩的她,如今也长成大人了。眼前情景,让他有些动情,方才心里还洋溢着大师的创作激情,如今全被亲情替代了。

    黄师木也受到感染,心里起了涟漪,感叹到:我自小向父亲学习木工技艺,一向不敢懈怠,钻研琢磨,吃了许多苦,才在京城家具行中有一席立脚之地。自到工部为官以来,心里上有了些宽慰,在家具设计制作上有了成就感,很少再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设计创新和工艺改进上来。此番南下,到苏州后看到蒯苏诚紫檀堂家具的工艺之精,设计之巧让人叹为观止。眼前又被刘天石在玉雕创作上的敬业精神和执著追求所感动。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艺无止境。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要走的路还很漫长,要努力再加把劲了。

    这边黄师木和天石交流着“雕刻”技艺,另一边仙枝和父亲聊着家常,两位嫂子不时插话。刘子清虽近花甲之年,但身体很好,耳聪目明,精气神都旺盛;以他对世事洞察和人生的驾驭能力,都达到了较高层次。人生就是这样,当站在一定的高度之上,以超然的心态来看待事物时,那些细微末节也都了然于胸。先是看清、看淡,然后是看透、看穿……看开后一切都归于平常,拿起来千斤,放下来八两。那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一种超脱的心境,一种成熟的自然。

    当仙枝对父亲说起要陪师木一同南下时,刘子清听了并没有感到惊讶,这还在当初文惠、紫清上门说媒时,就已在他预料之中。所以当仙枝说出这话时,却是两个嫂子异口同声的反对,而刘子清并未作声,只是专注的看着女儿,那是信任和赞同的目光。仙枝耐心的对嫂子解释,告诉她们有紫清兄弟紫霖一路护送,并对紫霖的功夫作了介绍。新竹和晓燕听后心里宽慰了些,又看公爹不动声色,知他肯定是有了打算,在没弄清楚公爹想法前,还是先听听再说。她俩也静了下来,一家人的目光全移到了老人身上。

    刘子清饮了口茶,对家人说道:“如今仙枝已经长大了,她的事情,就由她自己做主吧。作为家里的亲人,你们关心她的安全和能否吃得了这一路上的辛苦,也是可以理解的。仙枝虽是女儿身,可自小就十分坚强,她内心的强大不输任何男人。她母亲在世时也说过:仙枝若是男儿,博取功名不难。如今家里人都疼爱的小乖女也长大了,嫁人了,也有了自己的家。我们关心她,并不能代替她做决定,我们要尊重她的选择。在南下这件事上,我们还是让她和师木商量决定吧。”刘子清的一席话解开了众人的心结;是啊,仙枝已经嫁人了,不再是从前的小姑娘了,未嫁从父,已嫁从夫,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规矩,如今仙枝的丈夫师木就坐在面前,要尊重他的意见才对。

    刘子清话说完,众人目光又移向了黄师木。刘子清安详的品着香茶,面部平静,目光似穿透青砖砌成的墙壁,望向远处的青山。而黄师木没有想到老人会说这一番话,他给了自己足够的信任和尊重,面对着温馨和睦亲情浓浓的一家人,面对他们投来殷切期待的目光,自己总要表个心态;让她们对仙枝放心,对自己信任。

    黄师木站起身来,目光坚定的对大家说:“感谢家人对我的关爱和信任。我此次离京南下,早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可没想到在江南却交上了好运。遇到仙枝,是我人生中最幸福和重要的一件事,能与她牵手,让我重新领会和体验了生活的美好。有仙枝在我身边,这对我今后人生及事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我本是一名工匠,在京城有自己的木坊,本以为就在木工房内锯、刨、凿、磨来拼装自己的人生,没想到意外的一个机遇让我从木坊走到了工部大堂。即使暂时放下了工具,我也一直以工匠的身份要求自己,做人做事,不改初心。

    父亲的教诲和母亲的叮嘱时常在耳边响起,做人要讲原则,做事要有底线,纵然弃了官职,失了家产,也不能没了良心。世间最宝贵的是亲情,有人关爱才是幸福。尽管我现在还不是什么富商财主,但有了仙枝在,我很知足,也很欣慰。如今,我们都是一家人,这里也是我的家,你们都是我的亲人。”

    正是:家运之盛衰,天不能操其权,人不能操其权,而己自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