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工匠
繁体版

九、兴趣是良师

    黄师木听了楚大关讲述自己来京城的一番经过后,见他忠诚厚道、心地善良,就有了要收留的想法。于是对他说:“看到这家具了吧,喜欢不喜欢。”楚大关笑笑说:“这都是您做的吗,是很漂亮,这得多少钱啊。”黄师木见他有意,直接问道:“你愿不愿意跟我学木匠啊。”楚大关瞪着大眼睛看着黄师木,认真的问:“能吃饱饭不。”黄师木告诉他:“一定管饱,每天一顿白面馒头,逢月中、月尾还有两顿肉吃,以后当了师傅,年底还有银子拿。”楚大关一听大喜,急忙跪下磕头,高声说道:“给师傅磕头。”黄师木忙将拉他起来说:“你刚才帮我推了这一路车就等于是拜了师傅。”又严肃说道:“学木匠可不能怕吃苦。”楚大关忙拍胸膛表白:“我自小就干农活,什么苦都不怕。”就这样楚大关被黄师木带到家里,先教他拉大锯,开大板下料。这孩子力气大,头脑灵活,在黄师木指导下进步很快,半年后就能独立上手带新人,开的大板毫厘不差,时间长了,工匠们给他起了个绰号,称“楚大板”。

    奇工木作与其它木坊不同,由于家具款式都是黄师木自己动手设计,分工也就没分那么明确。这也是黄师木想让他们互相学习,能早点上手。有时遇到个大户人家同时订几件桌椅等单件小家具,黄师木让他们从下料开始,每人负责一件,大家一起互相研究,这样进步很快。黄奇工创业之初时招的两个徒弟,如今已经是老师傅了,他们和黄师木一同经历了当初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却一直在坚守着。两位师傅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勤劳能干手艺也好,平时黄师木对他们也是尊敬有加。后来又招了一个临时小工,由于不固定,也没有特别教他学手艺,只是外出送货和干些杂活。

    人间富贵,莫过于帝王之家,也包括王府、当朝权贵和豪门富商。无论在哪个朝代,他们都处于高高在上的顶层,穷奢极欲、湛湎荒淫,享受着人间极致的快乐。人有尊卑,物有贵贱,这些人不但美酒佳肴饱口福,对生活用具的要求也是极尽奢华,只求更好。华堂美宅,庭院深深,室内的家具器物也特别精致,材质多为紫檀和黄花梨等名贵硬木,能工巧匠精心制作,高贵典雅,经典华丽。“奇工木作坊”制作的家具不仅款式新颖,用材也讲究,专一挑选上等黄花梨大料,绝不以次充好,这一作法早在黄奇功创业之初就定为规矩,一直严格遵守。由此得到了新老客户的一致认可,人们口耳相传,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口碑,慕名前来定制家具的客户也越来越多。

    本来正常情况太子府里的家具器物需要修缮,应由营造处的工匠负责。也是赶巧,我们前面说过,此时营造处的能工巧匠都被派到了洛阳福王府,而身为太子的朱常洛又不招万历老爷子喜欢,人们都是趋炎附势,大家都讨好郑贵妃,而不敢和太子走得太近。因此这才会有小太监来到营造处,找到临时当值的黄师木去修。听说是为太子修家具,黄师木不敢怠慢,自己带着几件工具,跟随小太监来到宫里。进门一看太子居住的环境和陈设,黄师木不禁一番感慨,哪里会想到在宫里也有这样简陋的陈设,且还是太子住的地方。家具都是陈旧的,不仅桌腿坏了,椅子也要修补。黄师木是不知道,在宫里因郑贵妃受宠,一切都要看她的脸色,而太子只是个名份而已。所以朱常洛所过的生活还不如一般的富贵大户人家,这也是在万历一朝才会出现的奇葩怪事。黄师木从修桌子开始,检查到哪就修补到哪,一天时间下来,竟和这位好奇心强的小皇孙朱由校熟悉起来。

    当时的朱常洛虽贵为太子,可由于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非常得万历的喜欢,以至有让他取而代之的想法。朱常洛每天都是在提心吊胆和担惊受怕中度过,抑郁寡欢,数十年如一日,在惶恐中等待着那可能属于他的皇位。心思也全然没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对长子朱由校也不管不问,由着他自己玩耍。从那之后,朱由校每天都跑到木工房来玩,看黄师木做家具,非要跟他学手艺。黄师木很矛盾,不敢随便教他,怕担负教唆小皇孙不务正业的罪名;可若是不教呢,这朱由校也不是省油的灯,不是提斧子就是动锯,黄师木又怕伤了他。思量一番后,就从理论上给他讲解家具,心想:等他厌倦后也就不会再纠缠了。

    黄师木先从鲁班尺给他讲起。鲁班尺为古代建造房宅时所用的测量工具,相传为战国初期鲁国公输班所作,后经风水行给加了八个字,以丈量房宅吉凶,称之为“门公尺”,又叫“角尺”。鲁班尺主要用来校验刨削后的板、方材以及连接结构之间是否垂直,鲁班经说:总长为一尺四寸四分,而以一寸八分作为一个单节,又将总长一尺四寸四分除以一寸八分,共得八个单节,所以就将这八个单节分成“财、病、离、义、官、劫、害、吉”八个部分。鲁班尺八字歌诀大体而言,就是在定义一定长度或距离之间,所产生吉凶好坏的效应,并在摆放桌子、柜子位置或是装修居家橱柜等器物时,都会要求其放置或装修的尺寸,能够符合“门公尺”上吉利位置的尺寸数字。

    常言道:好奇心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引桥。少年朱由校就这样被强烈的好奇心所驱使,痴迷于家具制作工艺,他是那样的执著、那样的专一。聪明睿智的朱由校平时是个孤独寂寞的孩子,每天郁郁寡欢;高墙深院内,平日里少有人与他说笑。父亲的一脸愁容伴他从小到大,没人知道他内心世界里想的是什么,有什么喜好。多少年来,他只能一个人默默忍受,迷茫的脸上写满了孤独。平时他只一个人躲在屋角里望着窗外发呆,陪伴他的只有乳母客氏。是黄师木的到来为他打开了一个他从未见过的世界,当看到那些散乱的木料被器具刨削得那样平整,最后又严丝合缝的组装成一件精美的器物时,他的创造之心被激活了,从此深深地迷恋上了木作技艺。

    这也许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天赋,只是有着这样强烈的好奇心就足够了,这也是古往今来那些各行业大师们所共有的特征,也并不因朱由校以后会成为太子甚至皇上而改变。他并不满足于只是站在一边观看别人干,而更乐意自己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在学习木作技术上,他聪明灵巧,领悟性好,喜欢动脑思考;倘若得张居正这样的名相来进行启蒙教导,或能成为一代有为的帝王。可上天却给了他另外一个选择,另一种人生,真是剑走偏锋,另僻蹊径。

    三天时间不到,鲁班尺竟被朱由校熟练掌握得并能运用自如。这下黄师木犯难了,这怎么办呢,如同做家具一样,本应成为一件大家具的面板料,怎么能舍得分解成桌腿、枨子,这是典型的大材小用,用不到正地方就是浪费。黄师木深知,对于未来的朱由校是要入继大统执掌朝政的。他面对的是江山社稷,满朝文武,需要的是经天纬地才,定国安邦策,应多学些经、史、子、集,才有益于治理天下。可偏偏这位太子孙却喜欢上了木匠,这对大明朝而言恐非佳兆,或是继武宗正德皇帝后出现的又一奇葩。黄师木被缠无奈,只得将自己精心整理的家具“榫卯工艺”讲给他听。“榫卯工艺”包含着极高的阴阳互补,虚实相生的哲理,它内外分明,形状多变,机关复杂,结构精巧;互相包含,彼此容纳,整齐匀称,结合严密。力量含而不露,外形美而不俗;阴阳交合,相生相克,互相依赖,彼此制衡,又相融为一,是我国古典家具器物制作的精髓和灵魂。

    古人讲究法由天造,追求自然,用木料制作家具不用一根铁钉,如何把木构件巧妙的结合成一件精美器物,这就是古典家具的奇妙之处即榫卯工艺。木制家具是相同材质,凸起的榫与凹进的卯,镶嵌连接,相互间结合浑然天成,简直是天衣无缝。榫卯种类繁多,分担着不同的功能,富有伸缩性,构件受力后会通过榫卯传力,再均匀分配给其它部件。即使由于气候冷热变化或干湿的不同,榫卯都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适应改变,热胀冷缩的功能在榫卯上得到最好的体现,同时还消化吸收了家具的内外应力,不仅坚固了家具的稳定性,还起到美化观赏功能和消除开裂的作用。

    榫卯工艺由来已久,古人在造木房时产生了可拆卸的灵感,这是其在建筑上最早的应用。经几千年来的探索发展,直到宋代榫卯工艺才开始趋于成熟,使得家具各部位的连接组合都有着不同类型的榫卯结构;经宋、元两代能工巧匠们不断的改进创新,到了明代,工匠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衍生出新的多种花样,发展成种类齐全,功能完善,不同的榫卯适用于不同的结合点,起到不同的连接功效。黄师木在借鉴总结前人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整理出了经常使用的近百种榫卯连接方式。他将这些榫卯工艺演示给朱由校看,对于简单的平板拼合、厚板与抹头的拼粘接合、平板角接合、横竖材丁字形接合这些较简单的联接,朱由校是不假思索,一遍就过;而方材、圆材角接合、板条角接合、直材交叉接合、弧形弯材接合、格角榫攒边、攒边打槽装板等难度大些的技术,也不过于三两天的时间他就能亲手操作,照样模仿出来。检查细节,结合牢固,严丝合缝,毫厘不爽。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兴趣所在,产生动力。朱由校小试身手后即有所得,便更加坚定了信心。他属于感情非常专注的人,一旦入了木作工艺的门,就走不出来了。在他的要求下,黄师木又教习了一些基本功,如吊线、锯刨等,这已经超出了当时的预期。其实到这程度是想停也停不住了,接下来他又学会了腿足与上部构件的结合、腿足和牙子、面子的接合、腿足与边抹的结合、角牙与横竖材的接合及腿足与下部构件的结合。霸王枨、走马销、关门钉,最后学习大件家具的安装,这一系列过程,对别人说是学艺三年还有学不到手的地方,可朱由校不到半年的时间,俨然是一位灵巧的大师傅,尤其在机关盒子的设计与构思上,他有着极高的创造天赋,设计机关秘钥和破解能力非常之高,古今罕见。

    最早的机关盒子是一款流行于当时工匠之间的比技斗巧的小器物,和鲁班锁一样为同类智力玩具,多为民间工匠自发设计制作。从外形上看,只是一个普通的方盒子,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但找不到能打开的盖子在哪里。懂得机关的人,是不用任何锁钥和器物,只用手指,通过简单的一两个动作,就可将盒子打开。而不得要领的人,往往是忙了半天还是不知从何处下手。黄奇工在早期创业之初时就是先从制作小玩具类开始,加上一些小件的桌椅板凳,所以在种类设计和难度开发上比民间流行的几种普通款式高级很多。我们书中先交待一下,几年后,当已是位居九五之尊成为皇帝的朱由校在机关盒子上设计技巧和制作工艺上已是闻名天下,无人能敌。他将机关盒由简单的基础式发展到中端的神奇式到高端的玄妙式。他不但是大明朝最高水准机关盒子设计制作的工艺大师,确切的讲,也是古往今来在此领域中成就最大的一人,可谓空前绝后。正当他准备朝更高层的天外飞仙级去努力时,可惜天不佑人,年仅二十三岁的他突发急病驾崩。也许是天忌英才,也许是上天需要他这位帝王工匠有更大的担当和作为,才将他招去。否则,我们真不知道他在这个领域上还能再走多远。

    黄师木小时候看到父亲制作过很多机关盒,后来大多都卖掉了。到他辍学回家和父亲学习技术时,父亲只教了他家具设计制作。也许在父亲眼里这些益智玩具类算不上是正统家具,难登大雅之堂。黄师木当时看盒子也很感兴趣,演练几次后明白了其中的原理,他自己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简单的改进,创作了一款六角复式机关盒;后来他却不能再继续深入钻研下去,也只能止步于此,因为当时的他面临着远比兴趣更重要的东西。生活的压力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他要维护木坊的生存和发展,承担着一家人的吃饭和照顾病床上的父亲。有更多重要的事在等着他,也容不得他分心想其它东西,更不要说爱好了。而朱由校正是看到了这个六角机关盒而痴迷,开始了他那极富传奇色彩工匠皇帝的快乐人生。

    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