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一叶泽川
繁体版

第八十一章 状元之名归

    随着时间的推移,殿试还有半注香就要结束了。几百名学子,陆陆续续提交答卷,主考官门一一查阅审批。

    叶泽川正襟危坐地等待着着,龙椅上的皇帝是越看越兴奋,策论上的每一问都有着相应的解决对策。

    整篇文章里,不仅仅只是原题外邦患祸的解决对策,通篇覆盖了整个大周朝发展的要点,现在良策拿了出来,就看皇帝这个决策者有没有魄力实行了。

    看完之后皇帝却是犯难了,因为这篇策论不仅仅是空谈几句话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他的可实行性,要是点为状元之名,那么叶泽川势必得在翰林院待上几年。

    如此一来他怎么任职就位,可是……

    “殿试时间到~,众贡士停笔交卷。”待所有学子递交题卷后,便整整齐齐地站在殿中。叶泽川则是站在最前面,因为没人敢在他前面就这么简单。

    皇帝放下手中的策论,微笑着开口勉励了几句,继而让他们先行退出殿外等候通知。

    皇帝吩咐礼部的考官们赶紧阅卷,而他则是要和刘阁老谈一谈。二人来到议事殿,皇帝便直接将叶泽川的题卷递给他看。

    刘阁老眼光湛,细细品读着:“自太祖开国,创万世之基,功达上天,名阔四海……”

    “然边疆多站事,苦汉家百姓久已。大周欲兵伐……”

    “周天下百姓不富予饥,财困难以兵,兵戈不利则难伐疆……”

    “有三才而聚礼,一曰民、二曰富、三曰兵戈……”

    “……”

    片刻之余,深感一息,目光凝聚一处,点着头开口而说:“文昌侯此策可安天下矣!”

    其实不止这样,里面每一项都谈到了大周现在的状况,而且还是精准把控,实行性极高。

    “阁老,可否有议与朕!”皇帝问道。

    刘阁老抚了抚胡须,说道:“陛下,文昌侯可为师矣。状元之才不足以配其治世之能。此策论还请陛下慎重保存!”

    皇帝听着刘阁老的谏言,细思极到着,目前太子已经立位了,差个老师来教导,叶泽川却是最好的人选,不过这样又太浪费了。

    他是很想将叶泽川安排到工部或者礼部去,那样才会发挥最大的作用。可是一个人不能肩挑两职啊。

    “阁老,给朕出出主意。文昌侯朕本意是安排其到工部或者户部的,现在又想任其位太师,肩挑两职怕会不易之论。”皇帝说道。

    刘阁老闻言思考了一番,随后缓缓回道:“陛下,可先定状元之名,得翰林官身。后陛下可亲自在金銮殿上问策,让其按照策中的功论大小来提拔,这样一来陛下也方便了解将之任何位置比较合适。至于说做太子之师,老臣以为可让三位皇子与文昌侯学习一段时间在看。”

    皇帝闻言,确实是一个好办法,“阁老此法甚好。”

    当下便决定了钦点叶泽川为状元。时间快到午后了,礼部所有考官终于在忙碌之中将其余两个一甲之人选定,皇帝阅过之后朱笔画上便可。

    随后老太监在太和殿宣读圣旨,掌仪司太监喝声:“肃静!”

    众学子安静了下来,随后戴荃宣读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钦点金陵泗阳县落霞叶泽川为一甲头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之职(从六品)。钦点山东临仪杨中国为一甲次名榜眼,淀州东篱鹿元士为一甲三名探花,授予二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钦此!”

    “谢陛下隆恩!”叶泽川拜礼道,其余二人皆跪拜。

    “陛下口谕,其余才子在东门处看榜,后续之事等候安排。”

    完事后,叶泽川作为他们一众人的带头,领着诸进士拜谢皇恩后,皇帝御赐马匹、鼓乐,穿上一身状元红袍进行游街传唱。

    林府,林如海为林黛玉举办的笄礼完成,差人送了一道礼物给孙元继和其妻,作为感谢!

    等候消息的小厮回来报喜,一到林府便大喊:“姑爷中了头名状元了~”

    “姑爷中了头名状元了~”

    “姑爷中了……”

    “……”

    林管家闻言连忙告知林如海,“老爷,姑爷中了头名状元了。”

    林如海闻言脸色大喜,“好好好,管家分赏府中上下。还有准备晚宴,为你们姑爷恭贺。”

    文昌侯府,探春得知消息后,同样是打赏府里的丫鬟仆役们。一瞬间喜传全府。

    叶泽川第一次穿着大红袍胸口挂着大红花,骑着马在街上游走,后面跟着礼乐,还有举牌的人。

    一路上敲锣打鼓的,说实话这种场面让他这个现代灵魂有种社死的感觉,但是没办法,一路上的莺莺燕燕,手绢、荷包扔得到处都是。

    游完之后,他总算是回到了家,此刻正泡着澡呢。一只玉手为他按摩枕,探春道:“爷,力度还行?”

    叶泽川点了点头,“嗯,右边一点,对对,力度在稍微大一点。”

    探春自从被他收进房后,经常为他洗澡按摩,有时候两人还一起沐浴。她也习惯了,名次心里也挺期待叶泽川对她做点什么的,只是每次都是擦边而已。

    “爷,林姑父差人送来帖子,请你去府上赴宴呢。”探春说道。

    “嗯,我知道了。探春啊,要不要一起泡……”叶泽川捏着她小手,问到。

    后者女儿轻轻嗯了一声,随后……(不好意思不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