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书说武侠
繁体版

第十八章 多情剑客无情剑总评

    这本书里,古龙没有再去俗套地写主角少年裘马,无限风光。他选择把故事的开始,定在主角的中年。

    跟电视剧里风度翩翩的焦恩俊不一样,书里的李寻欢老、穷、不帅、多病、身边没那么多莺莺燕燕,武林主流的名家都想害死他,把他一通围殴之后拖到柴房像狗一样关起来。

    甚至最后本该名扬江湖的决战、剧情的最高潮,古龙都笔意萧索地只写了结果,刻意省去轰轰烈烈的过程。

    这必须算是最不古龙的主角了,可是如果你看武侠,你一定会觉得李寻欢是古龙写过最好的角色。

    古龙本人也说,最爱的角色是李寻欢。我想,可能是因为在古龙的心里,这个角色最像他吧。

    他的少年阿飞,曾经说过一句没头没脑的话:“我必须成名。”未成年就混帮派的古龙,没有家庭和文凭给他做后盾,不到160的身高也没有给他资本去打出一片天,那时候,他就像孤儿阿飞。阿飞只有剑,古龙只有一点才华,可以用来安身立命。

    于是必须成名的古龙,开始写起了武侠小说。对脚踏实地的创业者金庸来说,写小说是为了给报纸锦上添花。对一无所有的古龙来说,写小说是为了救命。

    天生有才,又有混江湖的经历,古龙写小说就像写自己,在短暂的摸索期过去后,就趟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前辈金庸的路子。

    金庸写层级分明的江湖,四大门派五大剑派北乔峰南慕容,就像现实社会势力种种,他的主角,是在世俗社会上勤勤恳恳往上爬的上进年轻人,经历艰苦奋斗,最后荣耀加身。

    黑帮背景的古龙从来不写奋斗史,他写寂寞的侠客,血雨腥风的江湖,散落于天涯的人偶然的相知。你看不出他的故事有什么时代,因为他根本就是在写他自己混迹的世界。

    他最初成名,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于是那时他写《武林外史》《绝代双骄》,主角都是少年成名的侠客,有朋友有恋人还有世俗的认可,风风光光。

    可那个时候他的一大情意结就已经非常明显了——对友情几乎偏执的执着。在他的小说里,朋友总是肝胆相照,为了朋友去死是寻常事。可每次他写豪气干云的场景,我都会觉得有点不适。

    只有极寂寞的人才会把友情看得高于一切,因为他的生命没有家人提供亲情,也没有爱人提供爱情,只有朋友能提供温暖,提供理解。

    古龙最热衷跟朋友喝酒,喝多了就要结拜。冷眼旁观的人,看到的也是绝望、那种死死想要抓住一点什么东西的偏执。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朋友啊,喝完了酒,别人要回家的。

    古龙写出李寻欢的时候,30岁,已经到了对名利逐渐习惯,开始逐渐反思自己的年龄。他的人物,也终于开始有谢晓峰、傅红雪、孟星魂这样没那么风光的角色。

    小说里的爱恨情仇,也不再是早期打倒反派、交个朋友、谈个恋爱这样简单的情节所能概括。逐渐走入权欲世界中心的古龙,也开始触碰人性。

    书里的江湖,也不再是《绝代双骄》中零星分布几个反派和正派的游乐场,而是更森严的权力场。《流星·蝴蝶·剑》里高老大和孙老伯以暴力和金钱笼络权贵,勾结势力。《多情剑客无情剑》里赵正义、田七以名利和道德为杀人武器塑造江湖的等级阶层。

    就像现实世界的黑暗面一样。

    这时期他打的隐喻,也是那么精妙——百晓生与赵正义这样的名门正派勾结,作兵器谱,为江湖高手排名,引他们互相比武残杀,自己坐收渔翁之利。用无形的武器弄权杀人,移花宫主武功再高又怎么能比?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小说的主角,自然选择放弃了名扬浊世江湖的可能,世俗荣耀不再重要,“求道”才是追求。

    李寻欢在小说里,虽然有几分圣父的嫌疑,倒确确实实是股清流,掌握人的生死,却从不滥杀,看透世情,却从不使用道德武器,试图在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追寻正义。

    侠之大者,何必一定要为国为民,在一个颠倒黑白的世界守住信仰,也已经是大侠了吧?

    在书里赞美友情、正义、爱和生命的古龙,私下的称呼,也是古大侠。

    其实蛮少有人注意到,《多情剑客无情剑》的主角是用刀的李寻欢,名字确是剑客,而书中唯一能被称之为剑客的,是阿飞。

    被生父沈浪抛弃,在荒野里与狼夺食长大的阿飞,岂非就是被亲生父亲抛弃,混社会讨生活的少年古龙?

    整本书里,我最动容的情节是,李寻欢被人诬陷是梅花盗,阿飞带着梅花盗的尸体去为他脱罪。在旁的老江湖、名门正派田七爷巧舌如簧,栽赃嫁祸,颠倒黑白,要置李寻欢于死地。阿飞气愤,却争辩不过。

    李寻欢笑着劝阿飞:你要成名,就该把这梅花盗的尸体,交给名门正派的大侠,让他们出出风头。这些大侠们,就会觉得你少年老成,是个可造之材,再过个十年二十年,等到这些大侠进棺材,就轮到你成名了。

    阿飞微笑说,那么我只怕永远不会成名了。李寻欢说,这也未尝不是好事。

    那么不肯成名的阿飞,再过十年二十年,也会变成一个不合时宜的李寻欢吧,李寻欢年轻时又何尝不是一个阿飞。

    这互为知音的两人,本是同一人。这是何等的寂寞。

    古龙嗜酒,后车厢随时屯着十几瓶酒,更热衷朋友聚会时狂饮。后来得了肝病,被医生嘱咐不能再喝也置若罔闻。死于肝硬化的古龙,某种意义上,是把自己喝死的吧。他曾说,喝酒,是为了忘却寂寞。

    前几年网上突然流行把诗句打散乱接,有一句却接得特别好,叫做:满堂花醉三千客,更无一人是知音。古龙一生,酒色财气,朋友无数,却永远堵不上心里的空缺。

    其实拍古龙电影,拍得最好的不是楚原张彻,是王家卫。墨镜王对寂寞感三字的拿捏,全球影坛无人出其右。《东邪西毒》,名字是金庸,内核是古龙,台词玄奥,画风萧瑟,无限地空旷寂寥。

    有着家人和爱人温暖的人、不用在浑浊的环境孤独的坚持自我的人,大概对古龙没有那么多的感触,也不会有着更无一人是知音的寂寥,更不会借助酒精使自己暂时解脱……想想,是件多幸福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