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繁体版

第一百章 风波

    放榜一结束,在分授官职的时候,李佑亲自上阵。

    一股脑点兵点将式把一百多个官位全部安排好了。

    自认为十分公正合理。

    谁知道接着令人吃惊的事情发生了,把事情推到了一个难以想象得地步。

    名单一出来,舆论大哗。

    皇帝李佑似乎对这次进士出身的人格外重视。

    唐羽吃惊的看着旨意。

    一甲与二甲前十,全部授予正六品翰林院编修。

    其余二甲授予从六品观政。

    这些人全部被排到六部任职,学习如何治理地方。

    三甲前五十授予正七品。

    授予县令之职,直接主政一方,成了县太爷。

    其余授予从七品县丞一职。

    也是县里的二把手,也是实权人物。

    这消息传到百官耳中。

    算是一下子捅了马蜂窝。

    第一当然官位授予的过于高,侵犯许多官员的利益。

    第二就是不符合标准。

    唐朝的时候,刚刚开始科举取士。

    进士既难以考上,又待遇并不好。

    在唐初这些寒窗苦读的学子。

    费力考中了进士,也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

    要得到正式职位,还必须要参加吏部的“释褐试”。

    释褐试也叫“选试”。

    录取标准是4项:一是身,要求“体貌丰伟”。

    二是言,要求“言词辩正”。

    三是书,要求“楷法遒美”。四是判,要求“文理优长”。

    符合4项标准者送尚书、门下两省审核,然后授官。

    选官十分严格。

    大多数官员还是靠着推荐做官,比如李白就一直想要找到一个天使投资人推荐做官。

    就算通过了选试。

    也不能算什么。

    授予的管职也很低。

    选试的甲第授予从九品上之官,乙第授予从九品下之官甲等授予正九品,乙等从九品。

    而李佑打破了这个标准。

    最差的三甲都直接授予县令,县丞这类有可算是打破了众多人的认知。

    于是决议到了宰相府,就被熙熙攘攘纷至沓来的官员把门给冲了。

    一身官服的唐羽一脸铁青的站在最前列,他看向自己手下的那些官员,冷笑着说道:“诸位可有什么异议?”

    “回禀唐相,下官以为此举不妥,我等抛家舍业跟随皇帝,这才得封官职,这些人只不过文章做的好,就得封正品,此做法实乃不智!”

    有人反驳道。

    “就是,就是,我浴血奋战,才得此官位,这些进士没有半点儿功劳,凭啥得封官,这不公平!”

    又有一个官员激动的附和道。

    “是啊,唐相,这件事情绝对不能答应,要是唐相答应了。这些进士起点如此之高,假以时日,岂不是要断掉我等的后路吗?”

    又有人说道。

    听着这些官员的话。

    唐羽虽然不想和李佑对着干,他的权力来源就是李佑的信任。

    但是也架不住百官的固请,不想和百官为敌。

    唐羽心头也有些异动。

    他马上犯了一个错误。

    他想当中立派。

    毕竟这些官员都是从他亲手提拔出来的,算是亲信。

    这些人虽然平时不怎么表现的如何如何,但是关键时刻却总是能帮助到他,他也不愿意使得这些人寒了心。

    于是一方面给李佑写了密揭,说他是同意皇帝的命令的,但是现在群情澎湃,他也不好公开支持皇帝。

    一方面又在百官面前逞英雄,说他也不赞成皇帝的要求。

    还当着众多官员的面封驳了旨意,退回了李佑。

    李佑也是没有想到,这不是进士及第的惯例?等到了解了缘故,这才知道唐朝选拔官员还有这一层。

    暗道自己没有做好功课。

    这才使得官场上掀起这样一次风暴。

    原本正是用人之际,也不想大动干戈,不过身为皇帝,权威自然不能容忍有人挑战。

    既然唐羽说他支持自己,那自己就亲自出面去解决问题。

    于是召开三品以上的官员来议事,诉说了很多进士的好处。

    以及对各位的体谅。

    大家各退一步,把县令改为县丞。

    都有台阶下。

    李佑觉得问题已经解决。

    谁知道再次下旨执行,唐羽依旧被下属所裹挟,拒不执行。

    这让李佑心生怒火,绕过丞相府,直接下中旨执行。

    谁知道吏部竟然也不执行命令,不签发官谍。

    好家伙,李佑直呼好家伙。

    这才建国两年半。

    就开始出现这样要挟皇帝的场面。

    这让李佑更是下不了台。

    正巧唐羽的密揭又来了,还是和稀泥。

    再度表示了对皇帝的支持。

    说自己也是迫不得已。

    这下子李佑算是明白了,这小子是想当申时行王锡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