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繁体版

第九十四章玻璃与纸币

    可是不改也不行。

    现在境内什么都在用,包括汉朝的钱也还在流通。

    十分混乱。

    可是一统一货币。

    国家这么大,需要的钱,制造几万贯没什么用。

    至少得成百上千万才能解决问题。

    如果钱不够。

    可以一举回到原始社会,以物易物。

    那还发展个什么经济?

    其实不仅是缺少铜,还是缺少银。

    明清之所以银子多,也是从海外吸引过来的。

    脑子有一个想法。

    使用纸币。

    但是这行不行的通确实有问题。

    于是准备回宫钻研一下。

    看着天色渐渐暗下来。

    便叫习文先回去休息,明天下午再来。

    老年人身体不好。

    可不能熬夜。

    死在自己宫里了。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等向习文一走,李佑随手叫来了一个女官,“小晴,去给朕整点饭来,这光禄寺的饭真不是人吃的。”

    小晴笑吟吟答应下来,便出去了。

    这光禄寺卿真是混账,每次吃他们的饭就像回忆青春。

    让他想起了在齐州吃猪食的过往。

    但是这也怪不得光禄寺,他们承包了整个禁卫军和三品以上官员的饭食。

    大锅饭,食堂。

    这两个词一出来,就代表了不好吃。

    所以吃了一个多月,李佑还是教会了身边的女官炒菜。

    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吃的舒服。

    吃完了小晴端来的几碟菜。

    喝了几口上好的奶茶。

    李佑还是决定思考一下正是。

    坐在椅子上沉思。

    纸币过于超前。

    人民群众有点难以接受。

    看着漫天繁星。

    突然想起以前看过的网络小说里,有一个办法。

    可以用玻璃做货币。

    玻璃现在是贵重物品。

    但是原料石英砂那是要多少有多少。

    用来做货币,百姓一定很喜欢,只是有一点,易碎。

    当然也有办法解决。

    那就是做成跳棋里的样子。

    做成玻璃珠。

    可是这样子一来,实在是过于不方便。

    只需要想象一个画面,你准备去买几袋米,就要推上一车的玻璃珠。

    解决这问题也简单。

    直接钢化玻璃。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易碎的问题,更是难以模仿。

    可是尴尬的是李佑主学的医学。

    说是理科。

    但其实不过是等靠要,等药学,分子生物学和材料学的进步。

    如果只是玻璃,李佑自信找几个工匠来研究研究,也能造出来。

    毕竟闲书看得多。

    但是钢化玻璃是打死也弄不出来。

    所以最终李佑还是准备超前推出纸币了。

    毕竟纸币比较容易搞出来。

    而且纸币也不是没有,李佑发现其实很多商人,在使用一种名叫“飞钱”的玩意儿。

    因为伪唐禁止向李佑的控制区输送粮食,更禁止商人携带钱出镜。

    货币限制流通。

    阻止商业贸易。

    不得不说资本主义就是灵活。

    包括古代商人。

    很多商人为了有利可图,于是根本不管李治的命令。

    依旧私下里做着生意。

    因为不能运钱出镜,所以他们创造了一种叫“飞钱”的办法,就是先把钱给全国性的商人或者票号,拿到纸质的凭证。

    待来到各种境内,再用凭证取钱。

    这些票号会收取不少手续费。

    这样一来,各取所需。

    李佑早就听手下报告过。

    其实说实话这种“飞钱”本质上就是一个借据。

    只是将时间上的转移变为空间上的转移。

    这种借据实质上是一种汇兑业务,在减少商人前往外地贸易须携带大量钱币不便的后。

    也降低了对铜钱的需求。

    古代人也不是笨蛋。

    但这不是纸币。

    真正的纸币是能在平民百姓之间流动的东西,而不是类似于借据的东西。

    只有到了宋代的交子才算是真的纸币。

    不过纸币也有一个重大的问题。

    那就是容易贬值。

    滥发永远是个挑战。

    比如交子以前都是由16个交子铺户组成的。

    唯利是图是他们的本性。

    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滥发交子,挪用本钱的事情时有发生。

    这也没有办法。

    因为这是人性。

    就算是官办,也免不了纸币滥发的趋势。

    自元末钞法失败后,社会上就开始恢复使用铜钱、金银,甚至是物物交换,再未使用过纸币。

    明初在这种背景下推行钞法。

    有一定道理,然而元代的钞法本来就是失败了产物。

    继承这一套做法的明朝自然是没有办法。

    为了支持各种大规模用兵和修建北京城。

    以及应付各种问题。

    明朝几代皇帝。

    前赴后继。

    持续滥发宝钞。

    剥夺百姓财富。

    致使百年里大明宝钞贬值百倍。

    成为了一堆废纸。

    更是打击了明廷的权威。

    所以李佑要是要实现纸币化。

    那必须用准备金做支撑,而不是学明朝用政府,权威去背书。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成为废纸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