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繁体版

第七十三章 撤军

    李道宗打着赤脚到御营低头请罪。

    李世民矛盾的心情像一条毒蛇咬啮着他的脏腑、惋惜、同情、烦恼,无可奈何,恰似打翻了的五味瓶子,酸甜咸苦辣一齐涌了出来。

    “你的罪状本该处死,然而毕竟有攻破邓州之功,暂且记下。”

    “谢陛下不杀之恩。”李道宗跪下磕头。

    “你下去吧,让我清静清静。”李世民脸上露出疲乏的样子,一手着下巴,歪在御座上。

    随着春耕的时间到来。

    再加上攻城不利。

    李世民又病了。

    尉迟敬德和秦叔宝建议撤军。

    说是在李佑根据地附近多修堡垒城池,步步逼近。

    再利用封锁盐铁矿石等手段来击败李佑的经济。

    本质上李佑军就是个流寇,他们的原动力只是跟着李佑到处抢大户的。

    只要能用坚城堡垒拖延李佑的行军速度。

    导致每次李佑的收获都变少。

    李佑养不起这么多军队。

    李佑地盘小,总是能吃掉的。

    而且六十万大军粮草辎重所需过多,让后方已经不堪重负。

    倘若再拖延时刻,引起饥荒,可就大事去矣。

    两位大将略一提示,立刻引起了李世民的警觉。

    但是自己依旧不甘心。

    再度攻击了一个月。

    襄州城依旧岿然不动。

    李世民不得不于贞观十八年四月二十日班师。

    在邓州等地留下十来万军队做防御。大军向洛阳撤退。

    李世民心态有些变化。

    亲征的失败。

    让自己开始悲天悯人,思绪万千。

    不由想起了贞观十六年君臣问对之时。

    魏征对自己的劝告,“陛下圣德微妙高远,居安思危,伏望陛下能够经常控制自己,以保全坚持到最后的美名,那么千秋万代都能得到好处。”

    李世民深感惭愧。

    懊恼不已。

    既悔恨自己放弃了求谏致治也不愿意公开认错。

    于是以委婉的音调绕着圈子叹息说:“哎,要是魏征还在世一定会进行阻拦,不让朕御驾亲征。“

    长孙无忌感到皇帝这是在嘲讽自己,默不作声。

    李世民瞟了长孙无忌一眼。

    感觉长孙无忌有些不高兴,于是好言解释,“朕的这句话不是针对辅机你的,而是对自己说的。”

    长孙无忌听了李世民的话,有些不服气,也想洗清自己,“兴师南下,我和储遂良一谏再谏,皇帝就是听不进去。”

    李世民听着这话。

    火气也上来了。

    “你们的话,软弱无力,远不如魏征深谋远虑。”

    李道宗此时插嘴道,“我朝谏臣济济,其中最杰出的就是魏征。”

    李道宗的附和让李世民很高兴,这可不仅仅是为了怀念魏征。

    主要目的是为了甩锅。

    对于统治者来说灵活的甩锅是统治的必要性。

    不会甩锅的统治者就不是好的统治者。

    李世民终于把锅甩给了朝臣们。

    都怪长孙无忌等人劝阻不利。

    他可没有错。

    接着李道宗的话,“对,魏征不愧是直臣,良臣,而且是忠臣。我错怪他了,你们也不该无端的猜疑他,贬低他。”

    长孙无忌等人纷纷在心底翻了一下白眼,不是您把魏征的墓碑推到的吗?

    但是都点头称是。

    李世民见众臣如此表现,面不改色,满意的点了点头,“我要恢复魏征的名誉,肯定他的功劳与政绩。”

    当即传告天下。

    命令太子亲自前往魏征墓地。

    用少牢祭祀。

    重新竖立推到毁坏的墓碑。

    封赏魏征子女。

    下召收集南下征战阵亡的尸骨。

    撰写祭文,亲自前往祭奠。

    在葬礼上,痛哭流涕。

    这场哭泣,虽然有些收拾人心的作秀成分。

    但是得承认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真心实意。

    李世民几十年战无不胜。

    没有想到竟然会败给自己的逆子。

    肯定是有无限的伤感。

    不得不说李世民能够称为千古一帝,必定是有几把刷子的。

    他这番作为。

    使得军民无不感动。

    很多死者的家属听到传闻,纷纷表示,“儿子战死襄州,天子亲自哭祭,这还有什么遗恨呢?”

    再加上李世民一直坚持和将士们一样,不卸甲,使得长袍既破又脏,穿着漏风也不更换。

    劝其换身衣裳,李世民却不肯,还说,“将士们一身破烂,唯独我穿新衣,能行吗?”

    直到御架到了洛阳城外,这才和将士们一起换了衣服。

    李世民这一套组合拳。

    使得低迷的士气民心恢复了大半。

    所谓丧事喜办。

    大军一进入洛阳。

    唐朝官员焚香跪拜,舞蹈欢呼。

    洛阳人民高呼万岁。

    声浪震天,持续了两个时辰。

    仿佛李世民打了胜仗一般。

    与此同时,李佑军见唐军撤退。

    这才松了一口气。

    战后统计,三十万军队只剩下十来万。

    且襄州城房屋被摧毁了八成。

    道路也被唐军给破坏了。

    甚至是襄州附近的村落人口都被唐军带走。

    杀光没做到,但是抢光,烧光,唐军算是执行了。

    李佑虽然胜利了,然而也只能说是惨胜。

    襄州城已经不堪用。

    既无粮草,也无战略意义了。

    只能引主力和百姓南撤。

    襄州留下两万人防守。

    不过这一战的胜利,估计一两年内,唐军是没有动作了。

    大概率以后唐军只会采取更加严格的封锁措施。

    困李佑,穷李佑。

    不过只要没有军队来击败李佑主力。

    那么李佑还有充足的时间来制定计划。

    这算是这场惨胜的好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