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造了李二的反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 重装骑兵

    李佑军在漫天火把燃烧下,尽管雨有些停歇。

    然而还是看不太清楚。

    对面的程咬金也是大吃一惊,原本已经做好准备攻城。

    谁能知道李佑不按常理出牌。

    竟然真的出城作战。

    这是程咬金所希望的,放着坚固的城池不守,反而以少打多,在城外野战。

    上一次这样做的统帅,名字叫做商纣王。

    牧野之战中。

    纣王也是做出了和李佑同样的选择。

    要知道。

    古代的攻城是让很多名将都头痛不已的事情。

    所以说,只要纣王愿意,依托朝歌的坚城,肯定是能坚持下去的。

    然而,诡异的是,商纣王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非但没有据城坚守,反倒把朝歌城内的囚犯、奴隶、平民悉数武装起来,集结成一支总兵力达十七万的大军,出城迎击诸侯联军,从而招致了迅速的败亡。

    虽然不了解纣王这样做的目的。

    但是程咬金觉得李佑纯属在找死。

    于是在休整了半个时辰后,程咬金就迫不及待全线前压。

    为了进入骑兵的冲锋距离。

    古代野战。

    进攻方自然是骑兵先行。

    一声令下,唐军的骑兵从阵中开始出现。

    一队武装到牙齿的唐代骑兵出现在阵前。

    这些骑兵部队全部身穿重甲。

    这应该就是唐朝的军队的精华——玄甲军。

    唐代中前期军队之所以如此强大。

    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其骑兵的强势。唐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之中骑兵备战数量最多的朝代。

    也是骑兵实力最强的时期。

    其选拔的严格,那不是黄风率领的轻骑兵可以比的。

    想要进入唐朝的军队,并不是报名当兵,就可以了。

    而是要经过层层的选拔,多次考核之后,择优从军。而且唐代采取的府兵制,也就是所谓的军户,这些是大唐军队实力保障的前提。

    而骑兵的选拔,则是军中精锐的竞争。不仅要弓马娴熟,还要身材健壮,

    这是单兵素质。

    然后就是盔甲的差距。

    首先是骑兵自身的盔甲,就有两副,这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极为罕见。

    唐代骑兵的甲胄制作工艺是最高的,其材料、做工都比一般的步兵的甲胄要好。

    在甲胄的防护之下,骑兵能够肆无忌惮地冲锋,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杀伤力。

    马匹,对于骑兵来说,很少有一人一马,大都是一人两马,行军时是一匹,冲锋时是一匹。

    这一点最后被蒙古人学去了。

    最后席卷波斯湾,饮马多瑙河都忘不了多带几匹马。

    再加上随着唐太宗的武功。

    疆域的扩大。

    北方草原、西域地区都被唐王朝收入囊中,为骑兵提供了大量优质马匹。

    所以李佑肯定不会让黄风的骑兵去和对面硬碰硬。

    更不会用常胜军去对抗。

    步兵最大的缺陷,就是一旦阵型被冲破了。

    他们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很难集结起来投入新的战斗,步兵也无法追上骑兵的队伍。

    步兵经常吃亏,除非打造一批强大的骑兵才能与敌人的骑兵对上,否则基本以步兵为主的军队。

    经常会被对方的骑兵给打得找不着北。

    但凡事没有绝对,一切都存在着变数。

    金朝赖以为生的重装骑兵铁浮屠不仅败给过岳飞的步兵,更是被蒙古人毫无盔甲可言的轻骑兵打的找不到北。

    重装骑兵并不是天下无敌。

    骑兵是变数极大的队伍,因为人的意志力是可以训练,但是马匹的意志力是不太好训练的,马非常容易受惊,它们也不是傻子,往往步兵要是能抵消骑兵第一波的冲击,骑兵的阵型就会有变数。

    唐羽早就建言过,对战重装骑兵。

    可以使用锣鼓和爆竹来干扰。

    当然唐朝的爆竹还没有火药,因为这是只到宋朝才应用到烟花之上。

    唐朝一般新年燃放的是爆竹,将竹子晒干,扔到火堆里,就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同时还会迸出金红色的小火花,夜晚十分艳丽喜庆。

    当初在襄州搞什么木头换粮食。

    大量的竹子也被李佑军收了上来。

    虽然竹子在生物学的分类来说,属于禾本科竹亚科。

    严格意义来说不是树。

    可是唐朝人没有人学系统分类学。

    这些竹子被唐羽提醒,大量携带。

    目的就是为了对付唐军的骑兵。

    虽然这都是办法。

    李佑还是不太放心。

    马是群居动物。

    每一匹战马都是有强烈竞争意识,在奔跑中,战马一般都有头马意识,一旦跑起来,都会有强烈的意愿跑到最前头。在这种情况下,马匹是一般不会出现怯场、尥蹶子等现象的。

    所以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