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老永远不是个秘密
繁体版

第二章 来陕答疑

    秦倩说完这些,见王乐兴趣不大,接着说到:“其实,我此次前来是想请你帮助找到残玉后面的线索!”

    王乐听见秦倩说的帮忙任然是没有丝毫兴趣,表露出一脸的毫不在乎,但碍于面子,说到:“那你给我讲讲这块是如何发现,越细越好,特别是细节。”

    接下来秦倩就就给王乐讲了下面这个又长有怪异的故事:

    2015年,为支持成都某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扩大建设,秦倩家的祖坟必须迁移,说是祖坟,但谁也说不清楚,这到底是那一代的祖先,连已经五世同堂的七爷爷家也不知道。最后在家里长者的主持下,按照族中规定以及墓碑上记载的下葬时间,最终选定在当年的农历15日进行迁坟工作。

    迁坟当天,乌云盖顶,好像马上雨就会下下来一样,这使家里的一众老小心里都不是那么畅快,很多帮忙的邻居都有了要退场的想法,总感觉会有什么事情发生。放完几挂鞭炮后,一众邻里就开始动土,不一会就看见了黑色的棺材板。家里的男子最长者也就是秦倩的爷爷,带领所有男丁,三叩九拜,完了才用红绸子绑住四角,慢慢提了起来。可在棺材板提出来要放在地上的时候,棺材板碎成了末,被打开的棺材也瞬间塌了。无奈之下,秦倩的爷爷只能自己下到墓里,用双手轻轻摇起骨头和骨头腐朽成的碎末,放到骨灰盒中。可就在马上就要装完的时候,棺底出现了一块类似石头的东西,秦倩的爷爷小心拿起,用手拂去尘土,上面有很明显的红色丝绸或者丹青的痕迹,仔细观察后,人们才发现这是一块不完整的玉,上面雕刻着大量没见过的纹饰。而就在爷爷还在仔细查看残玉的时候,有人大喊着说“看,还有东西”,爷爷顺着那人的手指,看到棺底有一片兽皮,这兽皮已经局部腐烂了,只剩下被玉石压住的一部分,玉石被拿走后,露出了腐蚀剩下的局部,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残留的兽皮上用红色的字写着“玉见人聚”,红色应该来至于矿石,不然不可能保存折磨长时间。

    爷爷刚想弯腰拿起来看看,可他刚弯下腰,就看见兽皮像风一样,消失了,只剩下一点白灰。看着这些,家里人和邻里都面面相觑,说不话来。是啊!这种只有电视里出现的事情,今天全部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谁能不疑惑。

    第二天,村里面就开始传闹鬼的事,有说凌晨有一个穿着兽皮的人在村里游荡,有说看见早上看见井沿上一块兽皮,一件太阳立即消失不见了。自此以后,秦倩一家人只要一出门,就被人们指指点点,好像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后来家里的老人将全家老小召集起来,聚在祠堂中,远在成都的秦倩也被叫了回来,开了一个家族会议,对迁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事情进行了商量。坐在角落的秦倩听着这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心里越来越害怕,更别提有啥想法,就算爷爷点到秦倩,要其表达想法的时候,她也没有说话。后来爷爷见无人说话,就说到:“昨天,我去看了黄半仙,告诉他这几天迁坟发生的事和,还有我这几天做的梦,黄半仙告诉我这是祖上有未完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完成,才出现的情况。”这句话一说完,就不断有人附和,好像商量好的一样。

    “有没有说是啥事啊!是要纸钱还是新坟地不舒服?”有人插了一句

    “这黄半仙可没有说,当我要继续问的时候,他告诉我天机不可泄露,就送客了”秦倩的爷爷说到。

    “现在当务之急是整明白这块玉的情况,再找线索吧!”爷爷补充道。

    爷爷沉思了一下,祠堂里静静的没有声音。

    “这样吧!倩倩在外面工作,见过世面,就请倩倩代我们一组去弄明白吧!”爷爷看着秦倩说到。

    秦倩接到这个任务后,满脑子的疑惑,不知从何处下手,除了出任务,她就天天坐在宿舍里,冥思苦想。有一天,她的好友小迪看见了这一切,就给秦倩出主意,怎不去文物市场找找看,毕竟这块残玉属于古物啊!秦倩一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就到文物市场和大学教授那里寻找,但找遍巴蜀大地,也没有人可以看出玉佩的内容,但大部分人都说这块玉属于蓝田玉,年代很长远,大约在秦汉时期。

    秦倩眼看任务又出现了停滞,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在各大博物馆和古物研究所的网站中寻找答案,但对于没有任何文物知识的她来说,淡何容易。一日,秦倩在查看陕西文物保护研究所网站时,看到了一个名叫王乐的高工,熟知秦汉玉器,对其颇有研究,并解开了好多古物后面的故事,就想要和王乐接触下。经过好多层关系,秦倩联系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馆长,并央求其联系王乐,最终秦倩找到了王乐,这个对于蓝田玉有极深研究的西安人。

    王乐听着秦倩的描述,对这个原来只觉得是麻烦的帮忙越来越感兴趣,了解了秦倩的来由,王乐楞了一下,向秦倩要来了残缺的玉佩,拿在手里端详,不时还拿放大镜看。王乐看了一会,向满眼期待的秦倩说到:“此玉是秦朝的物件,不错,上面的纹饰只在秦朝墓葬中出土过。秦朝玉器种类大致分为礼器、装饰玉及生活用器,礼器包括玉璧、玉圭、玉璜、玉琮、玉璋等,其中玉圭并不多见。装饰玉包括玉剑饰、玉环及动物形配饰。而生活用器主要包括玉环和玉带钩。此物件按照已经发现的玉器分类,应属于典型的生活用器,从残存的形状来判断应是佩戴在腰间的小型玉环,而上面的纹饰是典型的谷纹与勾连云纹,是秦朝最为典型的生活用器纹饰。按照残存的大小,还可以看出,完成的玉环应该破裂成几块,这只是其中较大的一块。”

    王乐自顾自的说完了对残玉的看法,完全不顾秦倩这个门外汉的看法,直到秦倩听完,也没回过神来。王乐发现自己有点卖弄,挠了挠头,冲秦倩笑了笑,看见一脸懵的秦倩,更难为情了。过了一会,秦倩才回过神来,说:“你说的我听的不太明白,我确定了这块玉是秦朝的确定无疑了,但我想知道为啥它会碎成几块,还有我们祖上传下的‘玉见人聚’是几个意思?”,王乐听完秦倩的问话,才从刚才的失态中出来,接着秦倩的话说“玉碎成几块,我也不知道为啥,但根据多年的文物保护经验,大部分都是失散的亲人便于后辈认亲做的标记,九几年西安和台湾就有一对民国走失的兄弟靠着破损的玉器团聚在一起。”

    秦倩听到这,就要求王乐给他讲讲那两兄弟的事。

    王乐听了就开始讲故事了:民国末期,有一家豪绅,育有两子,一日地方豪强,派人到他家来索取军费,但家道中落的豪绅,已经没有足够的金钱维持原来的奢侈生活,哪来的多余钱财交军费啊!无奈之下,只能将大儿子交于豪强参军。出发前的一晚,豪绅将两个儿子叫到跟前,告诉他们,为父无能,只能将大儿子送入军中,以免家破人亡之境地,父子抱团痛苦。末了,父亲将家传宝玉破为两半,并告诉两个儿子,日后必须相聚。一别之后,大儿子进入军队,南征北战,随后逃往台湾。而小儿子承接下已经败落的家境,也包括那块宝玉,后来被收藏在西安博物馆。

    九几年,大儿子年老近亡,想念家乡,历尽波折,终于返回故土,在博物馆中见到了那块残玉。老人哭着拿出了自己的那半块宝玉,博物馆长对接后,严丝合缝,确认这两块残玉应是一块。随后,在大家的追问下,老人将兄弟两失散的过程详尽的向馆长进行了寿命,并几近崩溃的央求馆长,找到自己的弟弟,让一家人团聚。

    博物馆长通过回忆当时地主老财的信息,怎奈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经历了千辛万苦,仍未找到当年的地主。无奈之下,博物馆长登报寻人,也没有任何收获。

    一次,博物馆长到田野考古,口渴到一家农户讨水喝,与一个老农闲聊,才偶遇了故事中的主人公。

    最终,经过陕西电视台以及陕西对台办事处的协调,最终两兄弟在西安重聚。此时,两个近百岁老人,相拥而泣,久久不能释怀,最终因为两块残玉,重聚。

    秦倩听完,泪流满面,不知是为了那两兄弟还是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王乐安慰了一下秦倩,拍着她的肩告诉她“我会陪你一起完成你的任务,完成你祖上的未尽之事”。秦倩这才安静下来。王乐再接着说“以上是我的经验,也接下来就是直接证据,关于‘玉见人聚’,我认为,古汉语中‘见’应该是出现的意思,也就是等残缺的玉器全部凑齐了,失散的亲人就会相聚,综上所述,看来你祖上有失散的亲人啊!”

    王乐说完这些,秦倩脸上没有出现丝毫的轻松,反而更加疑惑了。这时,老李来了,提醒已经中午了,让王乐带着秦倩去吃点西安小吃。王乐笑着问老李“公费待遇啊!”,老李扔下一句“你看着办”就走了。

    老李走后,王乐就带着秦倩开车出去了。

    秦倩是个吃货,一听要吃饭,就说到:“我们去哪啊?”。

    王乐诡异的一笑:“到了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