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娘子官夫人
繁体版

第五十六章:沈家与孟家

    “无妨无妨,只让令夫人来看看就行,治不好本官也不会怪罪于她。”秦县令摆摆手。

    “如此,明日下午学生带拙荆前来为小公子问诊。”

    说完这事,两人也没有别的事要商讨,沈湛约坐了坐便告辞离开,一路也没有多停留,直接回家。

    家里面正忙忙碌碌的一片热闹,又见沈氏族长来做客,沈湛便搁下县令的事没提,招待起客人来。

    同沈氏族长说了会儿话,沈湛想了想将秀才的免税地跟族长商讨了一下,早些说开了,也好让族里放心,别老惦记着。

    沈湛的意思是二十亩旱地,三十亩的水田,他家各留十亩,剩下的就挂在族田上,族田的出息都是各家分的,这样好避免一些矛盾和人情问题。

    沈族长见沈湛都打算好了,也没旁的意见,毕竟这是沈湛挣来的,将大头都给了族里,料想也没谁敢有意见。

    “这样安排很好,你且放心,族里若有人敢贪得无厌说三说四,老夫第一个不轻饶他!”沈族长厉声道。

    “族长没觉得小辈胡乱安排就好,余下的事宜就请您跟我爹商量。”沈湛将话语权交给了沈父,虽然沈湛有出息了,但沈父是长辈,他会出头做些不好处理的事,不过依旧愿意彰显他爹的地位。

    这不沈父本来在一旁沉默的剥着花生吃,听儿子将这么大的事直接交给他弄,顿时慌乱了一瞬,摇头拒绝,但沈湛三两句一说,他就稀里糊涂应下了。一边有些紧张不安,一边又是自豪觉得面上有光。

    沈湛看着他爹满面红光的和沈族长交谈,背都挺直了起来,不禁微微一笑。

    ——

    而孟青青这边,睡了一晚安生的觉,一大早就起床和许氏一头扎进了厨房,另有沈家这边的婶婶嫂嫂过来帮忙,前头有外男招待客人,厨房这边就是女人的天下。

    一堆女人扎堆在一块说说笑笑,手上的功夫一点不慢,倒是热闹得很。

    孟青青听着大家一口一个“秀才娘子”,手里的活拿起来又很快被别人接过,想起正月里吃席的时候,自己还被使唤的团团转,眨眼间就成为可以使唤别人团团转了。

    心里哂笑一声,她也没在意,接过了掌勺的活,还是认真做一大桌子美食比较令人心情愉悦。

    大家也吃过正月里的席,知道孟青青的手艺是没话说,也就没人去抢掌勺活。

    前头的客人都来得早,尤其是村里的人,拖家带口的来,沈湛一律笑脸相迎,见到孩子就给一把糖,将大家招呼着坐,桌子从大堂摆到院子里,摆席的桌子光沈家肯定不够,这些都是昨日沈父从族里头各家各户借来的。

    李夫子被沈湛请坐在主桌,与沈族长、村长等人坐一块,让他们先陪着客。

    又过了一会儿,秦氏书籍铺的秦老板、与孟青青有生意往来的药材铺洪老板都亲自带了礼过来,当然这些沈湛都是送了请帖,盐商赵老爷没亲自来但也派了管家送了一份礼。

    沈湛这边还在思考给他们安排在哪一桌,就见县丞带着师爷进来,几人只好一块去迎。

    沈湛知道县令不会来赴他一个秀才的宴,但没想到竟然派了县丞过来,也是很给面子了。

    “沈案首,恭喜恭喜。大人事务繁忙,不得亲自前来甚是遗憾,就派下官携礼前来。”县丞笑道,示意后头的衙役将礼物奉上。

    “多谢县令大人如此抬爱。”沈湛知道县令是要表现爱民如子以及爱才之心,便当面拆了礼物,就见锦盒里是一套挺不错的文房四宝。

    “多谢县令大人赏赐。”他笑着恭维了几句。

    县丞满意的点头,心想这小秀才上道。

    又交谈了几句,沈湛将县丞和师爷安排在主桌一块,至于秦掌柜几人只好和捕快一起坐在次桌。

    好在秦掌柜他们也不在意,毕竟士农工商,他们虽有几个钱,但确实不好和县丞坐一桌。而且他们此番前来只为了和沈案首交好,这些细枝末节不必在意。

    ——

    沈家这边热闹半边天,整个村里的人都跑去凑热闹,尤其是孩子们吃到难得糖果点心,满村子的呼朋引伴的撒欢。

    “奶奶,我也要吃糖,奶奶奶奶!”孟芙蓉拽着余氏的衣角,吵吵闹闹。

    “闭嘴,再吵吵,把你嘴缝起来!”余氏脸色很是难看,对这个平日里还算疼宠的孙女儿,也没了好脸色。

    “娘,你对芙蓉凶什么。”小余氏嘀嘀咕咕,一把将孟芙蓉扯了过去,将人赶出了院子。

    “吃吃吃,成日里就知道吃。你瞅瞅三郎是怎么回事?”余氏闷声问道。

    “我怎么知道怎么回事?他平日里读书我也看不懂。”

    “你说沈家九郎都能中,还说是头名,怎么咱家三郎这么聪明没中呢?你说是不是官老爷看咱家三郎不喜欢,故意没让他中?”

    “噗”隔墙已经分家的刘氏闻言直接笑出声,讥讽道:“娘我劝你这嘴还是少说几句,听说今日有大人去沈家吃席,要是让大人知道你在背后编排诬赖人家,指不定三叔的童生功名都被革了!”

    刘氏自从知道孟三郎没考中,一开始说不清楚是遗憾还是痛快,不过这几日看小余氏和余氏的难看脸色,心里就是一阵阵的畅快,就知道三叔靠不住,她和大郎攒了些钱,已经将狗蛋送到隔壁村夫子那里启蒙,他儿子聪明的很,指不定以后比他三叔先考上秀才。

    “你个死人,三郎考不上对你有什么好处?你瞅瞅那死丫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还是她奶奶,一句话都不捎回来!那沈九郎还是个读书人,她可是老婆子我的孙女婿,怎么着也得给我送些礼,结果呢?一点礼数都没有,指不定他的秀才不知道怎么得的呢?”

    “娘!我看你这真是老糊涂了,什么话都敢说,这话要是传出去,我看你家三儿子也不用考学了,一个诬陷同窗就够从学堂赶出去!”钱氏打着让狗蛋去读书的念头,私底下打听了不少读书人的事情,只是她打听来的都是一些八卦,不过说话来糊弄余氏倒是挺有用的。

    她也是怕了她婆婆的一张嘴,也不多跟人吵,收拾了一下,领着儿子女儿往沈家那边赶去。

    自己现在也是分家的,她还想让狗蛋蹭蹭沈九郎文曲星的福气,不要了这张脸也要上门。

    “吵什么吵,能不能安静一会儿!”屋子里传来一阵砸东西的噼里啪啦声,接着就是孟三郎的一阵嘶吼。

    余氏顿时安静下来,也不跟小余氏抱怨了,她对这个三儿子是又爱又怕。

    孟三郎呢,孟三郎现在一点没有孟青青当初在东来楼看见那般意气风发,现在他胡子拉碴,头发散乱,也不知道喝了多少酒,一派颓废。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没中,而沈湛竟然中了头名,因村里就他们两个读书人,常常被人拿来比较。

    他自诩聪明,对沈湛本来就看不过眼,时常散播一些自己比沈湛厉害的言论,引得人们向他偏颇,只不过这一次院试,一把掌结结实实的甩在他脸上。

    村民都没什么文化,也都是墙头草,顿时流言一变,都在说他不如沈九郎,从前那些学问好的话都是余氏吹牛。

    这般想着孟三郎又灌了一口酒,对余氏也记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