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娘子官夫人
繁体版

第三十章:沈氏一大族

    中秋节后,天气是刷一下凉了下来,一日冷过一日。

    秋收已经结束,赶着种了一季冬小麦后,农家的日子慢慢闲下来。孟青青跟着许氏见了沈氏大宗里的一些邻里。

    沈氏现在当家的是沈父的大伯,也就是沈爷爷的大哥,沈父的奶奶很会生,一家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沈父的爹行五,就是最小的那个。沈家一脉的行辈都是按照大宗一块排下来了的,沈湛这一辈轮到他是行九,后面还有行十、十一、十二,人丁可以说十分兴旺。

    “别看咱家只有九郎和小溪两个人,沈家其他的婆娘可是很会生。”许氏说的有些感慨,本来在九郎前头还有一个七郎,可惜没活下来,族里面也没保留他的排行。她接着道:“不过你也不用担心,这些妯娌里面大伯、二伯、四伯家的都好处,就这三伯家的不是个安分的。”

    “平日里咱家和三伯家的不怎么来往,她家四郎娶得媳妇是她娘家侄女,跟她娘一样不是个好相与。咱们家不主动惹事,若是她没长眼来找惹你不用担心,直接打回去,万事有娘和九郎给你撑腰。”

    沈氏一族虽说人多,但有大出息的确实没一个人,大部分都是农户,干得好的也就是在县上给人当账房先生,哪有像九郎这般会读书。

    就同许氏说的,其他几个婶婶见孟青青面上都和和气气的,拉着说了些话,就放了人,也就三伯家的三婶看着孟青青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孟青青心里有了数,许氏同她说过,原这沈三婶杨氏打着将娘家的姑娘嫁给九郎,就指着他考上秀才后说亲,谁知道孟青青横插一脚。

    刚听到孟青青肚子嘀咕,沈九郎这个招烂桃花的家伙!

    不过这个杨氏也是脸大,将侄女儿嫁给自己儿子不够,还打着别人儿子的主意,不知道还以为她娘家姑娘是个天仙啊还是恨嫁啊。

    “九郎媳妇,嫁过来就安安分分的同九郎过日子,别闹着分家让人笑话。”杨氏是真的气,任谁到嘴的肉别人叼了去能痛快。

    “三嫂子不会说话就少说点,我这个九郎的亲娘还活着呢。”不等孟青青出声,许氏立马板了脸,话说的自然不客气,谁不知道许氏一张嘴在小溪村出了名的厉害。

    “五弟妹你这就不是了,我作为九郎的长辈,说他媳妇几句怎么了?”杨氏气的胃疼。

    许氏心想你算哪门子的长辈,嘴上道:“不麻烦三嫂,三嫂能将四郎媳妇管好,就谢天谢地了,我可不敢让三嫂管九郎媳妇,还不知道管出个什么懒货。”

    许氏嘴里不客气,听得孟青青憋笑,杨氏和小杨氏气出内伤,杨氏的大儿子二郎媳妇心里出了一口恶气的痛快,原这三伯一家就跟孟家复制粘贴一样,小儿子媳妇和婆婆是姑侄关系,大儿子媳妇被苛待。

    许氏也不乐意多留,刻薄了杨氏几句就带着孟青青出门去了四伯家。孟青青全程打酱油,做一个安静的吃瓜群众,看自家婆婆一个人打遍所有人。

    “娘,你真厉害。”孟青青马屁精道。

    “这算啥,你还年轻有的学。”许氏被夸得高兴,得意道。

    孟青青自然是一阵同意,日常彩虹屁输出。

    玉颜坊因为中秋卖月饼一波宣传,生意愈发的好起来。月饼过了时节自然是不卖了,不过冰皮蛋黄酥还是接着卖,每日三十个,卖完就收。别说每日不到下午就卖光了,还有大户人家专门来定。送上门的钱孟青青自然不推拒,直接将做法讲给了林氏,每日量也不多,碰上大主顾她就帮忙。

    而孟青青的立体绣也打开了局面,虽然有不缺钱的人家,买一个回去研究研究也就会了,不过也有不少人会买。何况孟青青的见识和想法着实巧妙,同样的香包,她的就是格外的让人眼前一亮。

    趁着机会,孟青青专门雇佣了三个绣娘,她提供花样绣娘绣,绣娘的手艺自然不是她们这些业余的能比得上,布料也挑了些好的,价格也提了上去。除了香包、帕子,另外还有大的布袋,像前世装书的帆布袋大小,出门逛街什么的最合适用。

    新产品推上去,玉颜坊迎来新一波的生意,填补了原先香包销售量下降的收入。

    秋季风大,天气开始变得干燥,孟青青调了滋润保湿的面脂膏子和护手膏子出来。都出了两种香型,一个是茉莉花香另一个就是淡淡的有点清冽的松香,男子也可以用。

    孟青青就让沈湛带了两罐,让他洗脸洗手后就涂上,并且用“你要是变丑了,我准是抛弃你改嫁去”,气的沈湛将人折腾了一整晚,第二日还是将东西带上了,不敢敷衍的每日都涂。让周连好生嘲笑了一顿,不过周连嘲笑归嘲笑,笑完就买了几罐送给家里头娘和婶婶。

    沈家卖月饼的事情干的热火朝天,再怎么瞒也瞒不过满村的人去,不少人看着沈家挣钱都眼红,有不少的婆娘上门打听,不过全被许氏给打了出去。

    中秋节已经过去了,但这事还在村子里发酵,虽然大家都有意隐瞒,但也不妨碍劳动人民八卦,这一扒就扒出铺子是孟青青带过去的嫁妆。不然从前一点没听说过沈家在县上开铺子,怎么突然就有了铺子,还干了这么好的生意。

    加之许氏是个爱炫耀的,将做月饼的功劳一力推到孟青青身上。还抢了本来孟青青洗衣服的活,坐在一众媳妇婆娘中间,一边炫耀孟青青给她新买的素银簪子和颜色鲜亮的裙子,一边道:“你们可是不知道,我家九郎媳妇那手巧的,什么东西在她手里都能倒腾新鲜花样来,你们看看我腰间的这个荷包,就是九郎媳妇绣的,县城里的夫人都没见过,喜欢的紧!”

    一个大娘摸着许氏腰间蓝底靛色线绣兰花的立体绣荷包,一边啧啧称奇,“咋地从前没听过青丫头有这样的本事?”

    许氏给了她一个“傻不傻”的眼神,看了一眼离他们比较远河边的孟家长房家的钱氏,道:“你又不是不知道青青在娘家过的什么日子,这种事拿出来说还不得被吸干了血,完了还要送出去当小妾,青青嫁到我们家,每天好吃好喝的养着,九郎又疼她紧,可不是什么都愿意和我们说。”

    众人听得也是有理,对孟余氏那一大家更加鄙视,眼皮子着实浅。

    “哎呀,你们是不知道青青有多孝顺,这不是刚挣了钱就给我和她公公买了新衣服,这就算了,她还舍得给我打银簪子,瞅瞅这簪子可是实打实的足银!”

    又引得众人一阵羡慕和恭维,听得许氏通体舒畅。

    “不过啊,这挣来的钱给家里买了牛车,另外留给九郎读书用,也没剩下多了。大家伙要是要用牛车可以来我家借,不妨事的。”许氏一边暗示挣来的钱都用了,别想来借,一边又给大家一点好处,牛车可以借。

    有点心思的虽然觉得占不到便宜有点不甘心,但是一想到许氏那性子,她不占你的便宜就好的了,哪能占得到她的!如此一来,也就歇了,总之村子里又多了一辆牛车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