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残明
繁体版

二次西征(二)

    草原上的第一阵鹅毛大雪落下后,西征大军又踏上了新的征程。这次充当先锋的,正是新归降的漠西蒙古。

    至于叛逃问题,刘陵并不十分担心,沙俄以及当下其他中亚势力对蒙古力求赶尽杀绝的态度就决定了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在对漠西蒙古的整编中,彻底被收服的原准噶尔部许多指挥也进行了变动。刘陵抽调了上百忠诚的蒙古军士入其军中为长,其中便包括在城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宝音,被委以了百户的职务。(被刘陵整编过的蒙古军民分离,百户实管兵额八十以上)

    由于西征的目标是蒙古的死敌俄罗斯势力,作为单于,刘陵对前锋部队的命令只有一条:开路。至于烧杀掳掠之事,一概不禁,只要能按时完成任务,除了公库归公外均归己有。

    刘陵将西征大军分作三路,北路由刘兴祚统领,出阿尔泰山南麓直插后世叶卡婕林堡;中路刘陵亲统,出巴尔喀什池,向锡尔河进攻;南路由李平统领,出天山南麓走廊,向阿姆河运动。中路南路军一同夺取中亚核心——三河平原,北路军则要阻断沙俄的支援。

    在兵力配属上,刘陵将各营打散入各军,只有亲兵营全部跟随中路军行动。为了加强北路军实力应对沙俄援军,数千女真精锐被全部发往了北路军。战略机动性上,得益于蒙古丰富的战马资源,全军将士和辎重已经实现了全骑乘化,且备马充足机动性上超过了这个时代绝大多数军队。

    一股股黑烟从一座座殖民小镇升起,它们是俄罗斯开拓者或者说侵略者及其家属建立的据点。以此为依拖,沙俄进行着屠戮、奴役当地人的“事业”。

    大军所到,捣毁沙俄的殖民据点,解放被奴役的蒙古部族,对本土民族建立新的统治秩序。

    白雪皑皑中,刘陵、卢象升、陈庭披着白中带青的战袍缓缓骑行。

    “大帅,半个月间,按照已经发来的军报我们斩首毛子接近三百级,前锋各部上缴重型火铳百支、火药千二百斤,白银三千两,粮食两千石!最重要的是获民二十万,补充当地蒙古各部壮健两千余加入,我军不减反增!大胜啊!”卢象升激动得向刘陵汇报。

    并非是卢象升与内地那些小统兵文官一样见识小,斩杀几十个毛贼都能兴奋不已。卢象升亲领兵追随刘陵在塞外已经经历了不少恶仗。眼前的惊喜是因为眼下的西征卢象升本来已经不报何期望,眼下却以极小的代价获取了不小的补充,更重要的是占据了一片有较多常住人口的土地。人口虽不多,到底定居区与游徙的部族不同,胜在稳定的空间和资源。三河左翼这片土地秩序的重新建立,必将带来战线的极大缩短。

    当地管理上刘陵仍以当地上层为主,只是相应的留下驻军并调动当地族群的军队——历经伊斯兰、蒙古、沙俄三次血腥的洗礼,先前西域的诸小国早已成为了历史的尘埃。但在顶层设置上,刘陵派遣了一批新自苦叶来的文吏建设相应机构,其中刘陵以当初投效自己的齐宵为主官,管理自漠西到三河以至于还未占领区域。这批文吏不仅仅承担着监督和管理职能,更要对当地进行充分的“教化”。

    就在刘陵思索着如何更好地在中亚建立新秩序时,中路军的先锋也遇上了情况。

    宝音带着自己的百夫队正在执行大军哨探任务,忽然他脸色一肃,翻身下马把耳朵贴在了地上。身旁的副官孟和也依样照做。

    十余息后,宝音腾地站起。

    副官小声问道:“可不可能是我们的人?”

    “我们执行侦查任务的路线都是固定的,哪有自己大部队从前方向我们冲锋的道理!”

    说话间,马蹄声已裸耳可闻。“迎战!”宝音上马嘶吼。

    七十余名骑兵跟在宝音之后向前方的敌人冲去。待敌人出现在视线内时,宝音倒吸了一口凉气。敌人不仅多达四百人,更各个人高马大,虽只有轻甲弯刀却透着一股凶悍的气息。

    宝音在一块布上画上了方向和四根竖棍,随后把它挂在了副官肩上的信鸽脚上,用力的振臂将它扬起放飞。

    扑棱棱地是信鸽飞走的声音,眼前的是凶恶的敌人。宝音只能在心中默念希望家人在自己故去后能生活得好些。

    “我们要让腾格里看见,我们,是真正的蒙古的勇士!”孟和忽地高呼。一队蒙古骑兵眼里多了一丝视死如归的癫狂,而对面的骑兵部队——这些蒙古骑兵还不知他们哥萨克的大名,也高呼乌拉呼啸而来。

    转眼到四十步,宝音大吼“漫射!”短箭构成的箭雨泼向了哥萨克骑兵的前列,蒙古骑兵则分为左右两支,各由宝音孟和带领向两侧包抄。

    精准的短箭点倒了前列的哥萨克骑兵,失控的战马冲撞下哥萨克骑兵冲锋势头为之一顿。蒙古精锐的箭与中原骑兵箭雨的最大区别便在于其进行的不是面的火力覆盖,而是精准的点伤。虽然早已不比成吉思汗当年,一轮箭雨还是点倒了二十余名哥萨克。

    分作两股的蒙古骑兵随着宝音再次下令,从左右再次向哥萨克骑阵抛射箭雨。灵活的位置把控,卸掉了哥萨克骑兵凶狠的冲击力。

    但显然,哥萨克的骑兵长官并不准备让自己的部队一味挨打。哥萨克骑兵随着小军鼓的声音迅速分成四支卡住了蒙古骑兵的机动路线。

    受限于人数的劣势,哥萨克四列形成的宽阔接战面已让蒙古骑兵失去了腾挪避免近战的空间。宝音、孟和为首,蒙古骑兵抽出了弯刀迎上了哥萨克骑兵。

    劈砍对劈砍,弯刀对弯刀,身材相对矮小的蒙古骑兵显然并不占优势,不断有骑兵被劈砍到马下。宝音本人倒是展现了其极度的武勇,连续以刁钻的刀法斩杀了三名狂傲的哥萨克骑士。

    就在情况越见恶化时,宝音忽然看见了身上石灰袋子。这束石灰袋子是一名叫作张峰的小旗交给他的,临行前反复强调了这个袋子的重要性。它并非是普通的石灰袋,而是增加了火药爆破的石灰包,能将石灰洒便方圆百步。

    宝音咬咬牙,解开了袋子,用蒙古语大喊了一声“闭眼!“随后便将引线将石灰包抛向了天空。

    伴随着一声闷响,一大片石灰在天空中爆开,白色的灰覆盖了厮杀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