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残明
繁体版

辽事余波(下)

    朝廷共收到过三份有关于辽东的军报。

    第一份浑河大捷后,朝臣自然弹冠相庆,大明终于打了个翻身仗。但,随即,在战功瓜分上就产生了争议。最后还是因为战功是在东林党人袁应泰“坚强领导下”取得的,东林党得了便宜。

    对于取得战功的将领,朝廷倒也没有遗忘,只是大战还在进行不便盖棺定论。

    第二份塘报则堪称一份巨大的炸弹,在朝堂上掀起了惊涛骇浪——大明最能战的浙兵和川兵一战而覆,重镇沈阳摇摇欲坠,辽东根基辽阳空虚难守。

    关于责任问题朝堂是吵嚷成一片,最后还是在天启的支持下老臣赵南星强行暂止了朝堂攻讦,令众臣集中精力解决辽事。

    但朝堂诸公又岂是孔明在世?辽事糜烂至此,还能如何?只有严诏死守辽阳。

    其间,有秦良玉血书呈上,字字泣血,唯求战报国为兄弟复仇。朝廷要白杆兵守榆关,更何况无论东林与诸党无论如何争执,到底还有些是非之心忠国之志——这也算理学、心学发挥的余热吧。马家秦家忠贞报国,满门忠烈之士,朝廷总不能亏待。

    在朝堂达成一致后由赵南星领衔上书请求赠秦良玉二品官服,立祠祭奠秦氏兄弟,为天下表率。

    天启总算有了一次从善如流的机会,对此自然无不答应,还特地赐其子指挥使,马秦两家世袭锦衣千户。在抚恤川兵浙兵一事上朝廷也尽到了最大的心意,既然报来已全部壮烈阵死前线,天启力主实实在在给这些兵士发了抚恤。

    当然,大明贪腐在天启年间达到了顶峰。这时虽还没有到魏忠贤执政时那般严重,出库漂没三成加层层克扣,发到家属手里的自然也不会太多。

    就在关于辽东唯一的实事办好后,刘陵的第三封塘报也经兵部送达了朝廷。

    “臣部自血战入沈,伤损逾半,士多伤损,而沈兵亦疲弱而寡。后金四面围城而攻,沈阳已为死地,臣督兵死战发百姓上城保城不破。其后臣集兵将,两度突围,终乘建虏攻辽阳时登船撤离。

    臣恨不能率部救辽,兵士亦慨然有赴死志。然所部不过数百,亦多伤残,如何得全。本欲率部以死报先帝赏识之恩,陛下重用之情,尽忠志之事。奈何船行之辽阳,闻城已破,士卒激愤,臣唯以“若不留有用之躯,此仇何报?”劝众。

    乃还,谨此报上,附阵亡士兵姓命、籍贯。此尽忠良,臣等愿尽弃守战斩杀之功,唯求朝廷厚抚其家,慰将士之心。

    ………………”

    终篇上下,战争经过多经刘陵改写,省却了护送百姓的伟业,却尤为显得忠挚动人。

    但无论塘报怎样改写,有一点刘陵却是实实在在的报上——自己部和沈阳战兵的牺牲者。长长的名单足有近六十页,密密麻麻尽是蝇头小楷,每一行都代表着一名为国捐躯的兵士,总数足有近六千之多。

    朝臣第一次以如此直观的方式接触的战争的惨烈,以往只是将官报损朝廷发抚恤至将官手中。当下,每一个名字都对应着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一名勇敢的战士。负责呈报的杨涟手都在抖动,满脸涨红,眼睛里泪花在闪动。

    他上前一步,跪下,“陛下,将士忠心如此,舍命为国,不可不厚抚啊!”他的声音久久回荡在宣读后已经静寂下来的朝堂上。

    虽说大半朝廷伪君子,但,要说真的没良心到不被眼下这封奏章所震撼的明代官员确实不多。多年读圣贤书就算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也多少有些良心、忠心。

    与之一同到达的还有三千多颗真夷首级——强行突入沈阳时战况过于紧急来不及搜集,先前浑河的大头早就发往兵部。但与之前刘陵在浑河血战中分到的两千余首级功想加已经达到了五千,若加上刘陵初次入朝时的三千,刘陵头上的首级功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八千!

    斩首真夷八千,这是何概念?自李成梁后辽东再无此等悍将可为!帝师孙承宗也在思考,是什么样的将领能让士卒十去逾九的情况下艰苦奋战,以一边远卫所拉起如此能战之兵,更斩获如此之重,孙承宗自问做不到。将士此等忠心若能宣而广之,明庭自能收益,而若能提拔此将,让其再练出这样一支精锐,必能大利于辽东,其功甚至能比肩戚少保。

    谋定而后动,孙承宗站出,力主厚出帑抚将士,一如川浙兵例。升苦叶卫主将刘陵为参将,散官二品骠骑将军,苦叶卫立镇,兵额七千(倒是与岛上正兵数相差不大),准其从辽南征兵(此时辽南还未沦陷),由户部拨银万两,工部拨匠五百另拨医官一百,药材若干。此外孙承宗还接机为徐光启请功希望朝廷提拔——徐光启在西洋炮械上颇通,在辽事主张上也与孙承宗的堡垒战略相似,自然要好好提拔。

    面对老师的提议,天启一一准许。孙承宗的才华无论是朝臣还是天启帝都无人质疑,而孙承宗本身更是天启最信任的大臣——毕竟魏忠贤和李氏不算大臣。

    天启元年夏,刘陵带全军伤残之士迎押送财物、医官和匠人的锦衣卫,并接过了升任的圣旨。

    回城后,刘陵宣布府衙正式改称参将府,苦叶立镇——这可算个特别待遇,毕竟镇一级一般是总兵所领。

    镇下立内务府,宣抚司,兵战司。内务府由王守忠出任主管,宣抚司由赫哲诺如为主官,兵战司刘陵自任主官。其中各司吏目都暂缺,只有少量临时差遣,权力也暂由主官个人行使,毕竟还未实现正规化。

    因岛上无夏收之说,一时刘陵部夏季倒是进入了农闲阶段。刘陵大阅镇兵,以之前的女真两千总队残部为基础,建立三个女真战兵营。如前不配火器,使用弓箭、长矛、大刀,旗号指挥一同明军。

    三个女真战兵营分由顾迁、陆卓和徐文楷率领。

    上岛医官与原军医计二百人,由先前表现突出的柳圭带领。

    所有将领和官员都穿上了大明赏赐的官服,印绶则由内务府配发。

    至此,苦叶镇初步步入正轨。天启元年经历了前三月的出征和血战,剩下的日子正是最好的修养生息的时期。

    毕竟,在刘陵的规划中,在孙承宗和袁可立两位真正的战略家上台后,苦叶镇又要再次活跃在辽东的舞台上!

    ……………

    天启元年的后半年,后金在消化战果——要对突然占领的大半个辽东建立奴隶制统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由于缺少房屋和粮食,努尔哈赤发步了令辽东汉人新一轮灾难到来的命令——“辽东地方的尼堪(指汉人)的房屋与诸申(即女真人)合住”。借此令,努尔哈赤让辽东汉人彻底沦为女真人的“包衣”奴才,彻底失去人身自由!汉人女子完全成了建虏的玩物,汉人的房屋地产成了建虏的财产,汉人的辛苦劳动所得尽归建虏所有,自己无衣无食!

    此后更有甚者,秋收后因粮食不够吃,努尔哈赤又举起屠刀,开始了“杀穷鬼,杀富户”运动。自然,那些投效后金的大族在这一切中都是受益者,得到了官位财富,甚至,他们本身便是这些暴政的推动者。

    千古兴亡事,都是这些投机的大族的盛宴。当然,此刻全中国最大的汉奸家族孔氏还在念叨着要“效忠”大明誓死复辽呢。

    明庭朝堂斗争自然还是少不了,内庭却在悄悄起变化。魏忠贤联合客氏控制了内庭和司礼监,逐渐将部分帝权接过。

    至年末,大员沈鹤投靠魏忠贤,阉党正式开始形成并影响朝堂。

    东林党为了排斥沈鹤而攻击其同乡,曾经的大明首辅方从哲,彻底引爆了朝堂新一轮大乱斗。在这一轮斗争中,天启早就对东林党的党争厌烦,新登基的热情也早就消磨干净,加上魏忠贤客氏不断吹耳边风,天启开始逐渐倒向魏忠贤并开始逐渐从令他厌倦的朝堂中脱离专心木匠事业。

    后金与大明都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不同的是,后金吸收了辽东汉人的鲜血变得逾加强大,而大明,正在内斗中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