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谁同搏
繁体版

第一百六十五章 瞻前顾后

    邹东明这样的身份,总能掌握一些张智不太容易了解到的信息。

    邹东明是已经有着丰富阅历的博士,张智今天约邹东明喝茶,正是事茶之心,物外之境,由茶而悟道,他今天就是想让邹东明帮着自己好好悟悟今后的道。

    两人的聊天已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

    一杯接着一杯的热茶品下来,邹东明保养得很好的红润的面庞上开始有了一些细密密的汗影。他解开衬衫袖口上的纽扣,将左右两只袖子分别向上整齐地挽了两道,然后接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起来。

    “在这种大背景下,海东准备出台一个文件,如果执行得好,应该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在海东出现。”

    “该从那里入手呢?”张智问。

    “要我理解,这个文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取消市管国企和国企领导人员的行政级别,国企的领导不再保留公务员身份。同时,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如果交流到市管国有企业任职,也不再保留行政级别。”

    “那各种人事组织关系呢?”张智再问。

    “统统都跟人走。什么行政关系、社保关系、工资关系、组织关系,都要随工作变动转移到企业,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年龄到了以后在企业办理退休手续。而且,企业领导人员退休后,不得在本企业、下属企业还有关联企业任职或者兼职。”

    邹东明说的这个情况,张智觉得是一个非常有用的信息,对自己很有参考价值,就问:“那老兄你现在属于哪种情况?”

    邹东明觉得张智问的太直白,没有办法直接回答,便说:

    “政企分开已经推行了很长时间,但是在政企分开之后,由于人事制度的约束,许多担任国企领导的党政干部,仍保留着原来的职级待遇,并没有完全实现政企分开制度设计的想要实现的市场化、职业化。到目前为止,一些国企领导还仍然在政府机关和企业之间自由转换位置,这种身份的双重性,和现在积极推行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不相符的。很难办。”

    邹东明的这个回答,其实已经可以让张智得出结论。也就是说,邹东明现在的多重身份,短期内是不会发生什么变化的,但未来的趋势是一定要变的。

    这样一来,张智认为,走邹东明的这条路,显然也已经不是最佳选择。

    张智还想进一步确认一下邹东明的话。

    于是,他有意泛泛地说道:“说实话,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国企领导这种身份的双重性,不仅不符合企业法人治理的要求,而且严重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是啊,拥有公务员身份,那些国企领导自然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你怎么要求他要有与企业共进退的职业境界。一旦企业效益不好,他们随时就可以拍屁股走人。”

    邹东明接着说:“这种情况太普遍了。有的公务员年龄到了,就来企业养老,退休后既可以拥有行政待遇,又可以享受企业的高效益。还有人戴着官帽子下海,去海里游了一圈,钞票嘛挣够了以后,再上岸继续做官,如此两不误,个人利益始终都有保障。”

    “老兄,你说我这学位拿到后,下一步该怎么考虑?”张智回到了他最关心的问题上。

    邹东明清楚张智的打算。

    他狡黠地笑了笑说:“不打算回西城了吧?那要看你想要什么。如果是我,现在这种政策一时不会改变的话,我认为作为一个博士,而且在行业里已经有一定资历的,还是做企业最好,毕竟咱们是吃技术饭的。”

    邹东明只谈到了企业,而没有提到高校呀、政府机关之类的,是因为邹东明认为,张智要离开西城离开曙光院这个科研单位,一定是有其他想法的,但他认为,依他对张智的了解,张智不适合到大学里教书,更不适合到政府机关做官员。

    “你觉得这个政策能很快执行开来吗?”张智又问。

    “很难说。不过,如果政策很快改变,那就要慎重一点了,因为你不能没有后顾之忧。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你像曙光院这样的部级科研单位应该依然是比较好的选择。”邹东明这话可是没有说到张智的心里。

    “你老兄是不知道现在曙光院这种科研单位,早已经从事业单位转制成了企业,压力也是大得很呢。那高校呢?政府机关呢?这老兄为什么不向我推荐?”张智在心里默默地想。

    邹东明似乎看出了张智的心思。

    于是他继续分析说:“现在,各级公务员都实行定编定岗,但是,许多公务员的编制却被国企领导占用着,这就肯定挤压了正常的公务员编制。公务员每年是要进行考核的,那对这种本身是国企领导的公务员怎么考核,是按照公务员绩效考核,还是按照国企领导的绩效考核?”

    “这样的话,将来国企领导的公务员身份恐怕就要取消了吧。”

    “对,这是大方向。不过,真正操作起来也很难。也许会画一个杠杠,比如,之前按什么,之后按什么。”邹东明又说。

    真要画这样一个杠杠,假如自己和邹东明去比,自己显然有可能不会画到自己想要的那个杠杠里面去。张智心里快速盘算着,总算是明白了邹东明还是在替他张智考虑的。

    “要我说,做企业嘛,就应该像马涛那样,全力以赴,专心致志,什么行政级别呀,什么公务员事业单位身份呀,统统不考虑,不给自己留后路。像马涛这样的,将来一定能干成事情的。”邹东明一直对马涛推崇有加。

    张智知道,自己没有马涛的那般魄力,所以,他和之前的看法一样,仍然不认同马涛什么都不要了的做法。

    “我也挺佩服马涛的。海东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如果率先提出取消企业领导行政级别和公务员身份,这种环境,正适合马涛。”张智附和着说。

    “我以为,所有国企领导人都应该取消行政级别,让企业领导回归市场化、职业化的角色和定位。同时为了国企的前途,为了有效提升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国企还应当在全球、全社会公开招聘经理人,引入竞争机制。”邹东明的这段话,很符合他的政府部门经济顾问的身份。

    两人的实质性谈话,显然告一段落。

    “哎,老兄,交待你一句,今天咱们两个说的这些话,最好先不要告诉马涛。”

    “明白,这一点你放心吧,张智。”

    邹东明当然明白张智的意思。张智要离开曙光院的打算,肯定不能现在就传到曙光院那边。作为中国UPC工业协会的副理事长,他和协会秘书长张智的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让张智成为一个极其看中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人。

    他非常清楚,在企业工作,有着许多的不确定因素,像雷曼兄弟、雅虎这样的世界一流公司企业,都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崩塌。所以,做企业,既要拼命挣钱,又伴随着焦虑不安,因为你不知道在哪一天,所有的一切就会在一夜之间让你失去。

    于是,张智依照着不断获取的相关信息,综合各种因素,把自己下一步的选择去向依次排序为:高校、政府机构,接下来是,位于海东的科研院所(事业性质)和央企。

    与谁同搏/87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