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谁同搏
繁体版

第一百五十二章 又生枝节

    餐桌上,马涛注意到张智只是偶尔地和勤凯公司来的几个人有过短暂的交流,但一直没有加入刚才大家那番亦官亦商的讨论,于是就把话题转换了一下。

    “咱们谈论的这个亦官亦商的话题,商嘛,跟市场有关,官嘛,似乎跟许多敏感的事情牵连。这让我联想到,前段时间在张智他们UPC工业协会会员大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参加会议的一个专家有一个关于中国汽车工业运行分析的演讲,其中提到了中国的大飞机项目。你们说,国内研制大飞机,是为了市场需要呢,还是为了别的什么需要?”

    “据说,大飞机项目是个颇具争议性的问题。有人提出,解决中国的交通问题主要应该依靠高速铁路,认为中国研制大飞机,在航空市场上不可能与波音、空客这些老牌的巨头公司相抗衡。”郑宇说。

    “这种说法,只是看到了市场这两个字,目光太短浅,也很狭窄。我所了解到的,中国研制大飞机项目,至少是从三个方面考虑的,一个是国家安全,一个是综合国力,最后一个才是市场需求。”邹东明说。

    “是啊,军事史上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日不落帝国是建立在皇家海军的炮口上的,而美利坚帝国则是护翼在它强大空军的翅膀下的。进入二十一世纪,战略空军是一个国家常规威慑力量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从国家安全战略方面来讲,没有大飞机,就没有战略空军。”曾俊毅说。

    这样的谈话场合,以张智现在的身份,他很容易被忽略,而他原本又是一个很谨言的人,他也不打算发表什么个人的见解。可是这会儿,马涛转换话题提到了UPC工业协会,他这个协会的秘书长再不参与讨论,那就显得太特立独行了。

    于是,他不得不参与了进来。

    “一般人都认为,研制大飞机属于高精尖科技项目。其实,在大型航空器的建造原理上,对于单个领域的技术层面,并没有什么特别高的门槛,这一点与生物技术、新材料这些新兴科学领域有很大的不同。”

    “对,是这样的。”郑宇接着张智的话说,“大型航空器的门槛主要在工程学领域,换句话说,就是要看一个国家整体的工业制造水平。比如,大飞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发动机,而发动机的品质和可用性,则取决于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水平。据说,当年运十飞机项目的下马,尽管有多钟原因,但不可回避的一点就是,当时中国工业的整体水平的确是太低了。”

    牛铭一接着说道:“在很多资源的拥有上,中国都可以说是一个贫乏的国家。这方面,中国与国土面积很小的日本其实是类似的。但日本是美国的盟友,它可以依靠美国的力量保障自己资源的安全,比如,中东的石油,澳洲的铁矿石,还有从马六甲到巴林塘这些重要的国际航运通道。但中国必须自己建设这种能力,这种能力就包括要研制大飞机。”

    “在各个领域,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中国引进先进技术封锁的越来越严,因此,最好的技术是买不到的,必须自己研发。而工程学的技术研发有一个特点,它非常依赖于像大飞机这样的具有全面带动作用的具体项目。”张智又说道。

    “所以,如果不启动大飞机项目,现在国内恐怕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会有意愿、有能力投入大功率发动机的研发。如果不掌握这类高端制造技术,中国就只能永远在国际制造业的产业链条上做一个低端的打工仔。”郑宇说。

    “怎么说呢,中国要进入大飞机制造领域,说到底是纠缠着政治、商业、技术等多钟复杂因素的。”邹东明说。

    “来,让我们干杯,预祝中国大飞机早日研制成功。”马涛看到牛铭一拿起手机在看时间,就又带头举杯,准备结束今天的聚会。

    陪着客人走出包间来到一楼的餐厅大门外,马涛让手下的工作人员把事先准备好的中秋礼品一一送到客人的车上,然后准备自己开车去送牛铭一,上车之前,他特意交待公司的司机把张智送回学校。

    看着马涛的车离开,张智不让勤凯公司的人送,说自己打车回去很方便。

    张智上了一辆出租车,让司机往苟夏青家的方向驶去。

    在车上,她给苟夏青发了条短信:明天是中秋节,有盒月饼我一会儿放在你家小区门卫值班室,记着去取。

    …………

    很快到了国庆长假,朱墨和女儿没有等到张智回西城来。

    朱墨只好搪塞女儿说:“读博士真的非常辛苦,爸爸现在正忙着博士论文的事,必须抓紧时间做实验,真的是抽不出时间回家来。”

    一诺很乖巧,没有把自己的失望和不快向妈妈表示出来。

    假期结束,把一诺送回学校的第二天上午,朱墨没有上班,十点多钟的时候,她用手机拨通了张智的手机号码,她要质问张智,是不是不打算履行那个签了字的东西。

    很快,电话里传来了占线的声音。

    朱墨耐着性子又等了几分钟再拨过去,还是占线。

    倏的,朱墨不知怎么又产生了那种预感。

    她摁下了苟夏青的手机号码。

    果然,这个电话里的声音也是占线。

    朱墨愤怒了,她不敢相信,曾经的一幕难道真的又在重演?

    她开始像几年前那样,不停地拨打张智和苟夏青的手机。

    两个电话果然又是一直同时占线。

    她一刻不停地拨,终于,两个电话几乎在同一时间,又都传来了正常的接通的声音。

    朱墨没有等到那边的人接听,就立即挂了电话。

    毫无疑问,张智刚才一直在跟海东那个女人通电话。

    她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话好跟张智说的了。

    从四月三十号在电话里听到那个女人的声音,到现在已经将近半年的时间,快半年的时间里,朱墨因为张智的起诉,经历了噩梦般的煎熬,她竟一直没有再想起海东那个女人,现在,自己偶尔打个电话,就发现了他们的通话,那平时他们该是怎样的一种交往。

    朱墨最不愿意接受的一个结果可能已经变成现实。

    张智和那个女人难道真的都打算抛弃自己的家庭吗?那个女人的丈夫难道允许自己老婆就这样和别的男人天天在一起吗?真要是那样的话,那这么多年来,自己苦苦支撑着这个家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些想法,让朱墨没有了一点底气,她和张智之间已经有了第三者的存在,那么,自己现在面对的就不只是张智一个人了,自己好像被卷入了一场争夺战似的。

    朱墨的心里开始增添了一种新的痛苦和烦恼。

    她让自己躺在床上,不让自己去钻这个牛角尖,可是,心里各种她不愿相信的念头不停地袭扰着她。

    她决定弄个水落石出。

    好在,她此时想要的电话号码,很多年前她打印的那张通话清单上都有。

    她先拨通了苟夏青单位的电话号码。“苟夏青今天请假了。”电话里的人告诉朱墨。

    她又拨通了张智实验室的电话号码。“张智今天没过来。”电话里是一个男生的声音。

    她再拨通苟夏青家里的电话号码,也就是那个曾经的所谓公用电话。

    “喂。”一个男人的声音。

    “请问这是苟夏青家吗?”

    “你哪里呀?”

    “我是总公司的。”朱墨脱口说道。

    “苟夏青上班去了呀。”

    “我电话打到她单位了,单位说她请假了。”

    电话那边停了一会儿,然后那个男人问:“你找她什么事情呀?”

    “我是从北京总公司过来的,别人让我帮忙带点东西过来交给苟夏青,我们是开车过来的,今天还要赶回去,你看怎么才能交给她。”朱墨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这么快就编出了这么一套话来。

    “什么东西呀?你们现在在哪里?”

    “是个纸箱子,挺大的,包装好的,我们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是顺车帮忙带了过来。我们现在就在海东火车站附近。”

    “那这样吧,我半个小时之内赶过去。”

    “那行,你过来后给我们打电话。”朱墨说完挂了电话。至此,她差不多已经确认,张智现在肯定就和那个女人在一起。

    二十多分钟后,朱墨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打来的。朱墨摁下了接听键。

    “我已经到海东站了,你们在哪个位置?”电话里的男人说。

    朱墨不想再兜圈子了。

    “我姓朱,叫朱墨,你老婆肯定知道我。我告诉你,你老婆苟夏青和我老公张智,他们已经勾搭好多年了,现在不知道正在哪里鬼混呢,就是现在,就是此时此刻。希望你好好管管你老婆。”

    说完,朱墨啪地挂了电话,然后,把刚才打进来的那个手机号码记了下来,接着,又把苟夏青和张智的电话号码用短信发到了那个手机号码上,并加上了下面的话:

    这个手机是你老婆的吗,如果是你老婆的,你怎么可以允许她这样天天和别的男人在一起。这两个电话号码天天都有通话,有时一天通话多达六次,通话最长时间一个多小时。好好管管你老婆吧,我想,你不会喜欢戴绿帽子。

    短信发完,朱墨觉得自己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与谁同搏/87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