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行道说
繁体版

第12章 学识、悟性、心性

    饭后,简单又飞快的清洗碗筷后,张合便是迫不及待的,来到凉亭,准备再次向林叶求取真经。

    “多谢真人。”恭敬的接过林叶倾倒茶水,张合心怀忐忑开口道。

    “真人,小道有一惑。不知这修行,需要什么特殊要求么?比如什么特殊的体质之类的要求?”

    “有特殊体质固然好,但是即便没有也无妨。修行二字,其实并无太多要求。只有三个要求。”

    “知识、心性、悟性。”

    “知识?心性?悟性?”

    “真人,这悟性小道理解,但是这知识何解?”

    张合问到:“难道修行界,就没有更快捷的方法,填充自身知识的方法么?”

    饮尽杯中山中苦茶,林叶继续说道:“当然有。而且有很多。就像你那传承玉简。”

    “当你读取后,传承玉简里的知识,就会复刻在你记忆里。但是千万不要觉得这样,就高枕无忧了。”

    张合不解追问到:“真人,难道此法有什么弊端么?”

    “不是弊端。而是必然的麻烦。大脑是个复杂的器官。你此时说不好听的,只是个普通人。你大脑都还没进化呢。真以为你大脑是U盘,能储存一切呀。”

    “大量的知识,复制粘贴的后果,就是信息过载,让你大脑神经直接爆了,运气好点,还能变成植物人。运气不好的直接一命呜呼,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即便有传承玉简,切记,一次性不可观看过多传承。当大脑有眩晕感时,赶紧退出。切莫贪心一时之快。”

    “第二,知识复刻在你记忆里,这本复杂的功法,你也懂得含义,也知道如何修炼。但是当你去修炼的时候,你会发现,修炼会磕磕绊绊,甚至还得继续翻看,记忆海里的知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仅仅依赖于知识本身。还需要你自身的,思维判断、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简单地将知识,灌输到大脑中。”

    “就算你知识是有了,功法含义明白了。但是你本身并不能做到,能够完全的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和实践的知识,很难转化为实际能力。这就好比卖油翁。卖油翁为什么能够熟能生巧?”

    “因为他已经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完完全全的都融入,自身本能一般。知识也是如此,没有将其吸收融入自身的学识库里。做不到,能够完全的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就无法形成本能行为一样。”

    “因此,虽然有传承玉简的便利,但是知识和学识,依然是关键要求。正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读书越透,你越明真意。因此,学识也是要求之一。”

    “那心性呢?”

    不知不觉间,张合再度虚心求问到。浑然忘却,昨日被连番惊吓,对真人的恐惧,全身心沉入,对知识的苛求中。

    “心性,其实简单的说,就是你的心态。心性二字的需求。就是你是否能够,坚持修炼的最基础能力。”

    “如何一个人毛毛躁躁,连最基本的打坐二字,都坚持不下来。那么如何接下来的修炼?哪怕你即便坚持下来。但是别忘了,你的心态,依然是之后修炼的阻碍。”

    “又或者当一个正常人知道自己如果修炼,能够成仙。那么能不心生向往。如果心态不稳,这份心生向往的动力,成了欲望呢?”

    “真人,小道不解。虽然纯粹的欲望不美。但是欲望有时候,不也是推动进步的基石么?”

    作为道教一员,张合可不是释家那一套。对于欲望二字,也有自身理解。

    “并不是说欲望不好。欲望本质也是一种修行动力。但是前提是你能够有这份心性,能够承载的住压力,受得了这份可能是要苦熬的煎熬,不忘初心。才能真正将欲望化为动力。”

    “否则,心生向往之下,一旦酿就出纯粹的欲望。那只能是毁灭前的基石。”

    “就拿简单一点说。当你修炼时,境界一直卡在一定层次。迟迟无法精进时,再谦和、再随遇而安的性格,也未必把持的住心态不变吧?”

    “时间一久,如果还是没有突破。那么没有足够安定的心态。会不会生生就郁气?”

    “肯定呀。”张合想也不想就是脱口到。

    “这就是了。这郁气积累可非好事。就是普通人心生郁气,时间一久,尚且都会气坏自己,酿出病症。”

    “更何况是修行者,一入修炼,如果心情不畅,郁气累积,其实危险性更大。”

    “为何?”

    “很简单。心性即本性。也可以说是自性。是我们的真心本性,本心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本不动摇。却因七情六欲而变。不明其真,多生心尘魔念。”

    “因此,我这玄门也好,你道教也罢。皆需修心,求得并非自我的绝对。而是持的是让你,不受人心六欲所困的基础上。”

    “让你能够认清‘我’的心,理顺源于‘我’的心的所欲、所求、所惧、所怕,直至念头通达,那就无碍!”

    “故而,修行者,不仅需修行,更需修其心。否则,七情六欲把控本我之心。”

    “入魔是小,就怕阻碍修行。一个不美,就许是可能让你毛毛躁躁,心猿男丁。也许是让你向往,酿就纯粹的欲望基石。因此,心性对于修行极其关键。”

    “那如果岂不是说,若是无外力帮助。少了这知识、心性、悟性三词,任何一个。岂不是根本不能修行?”

    “并非如此,正所谓道不远人,而人远道。”

    “不管玄门也好,仙道也罢,释家佛道,或者其他百家都一样。道就在那里。想要修行,人人皆可行。”

    “知识、心性、悟性三词。并非固定要求。知识不足,文理来凑;心性不行,时间沉淀;悟性不佳,勤能补拙。”

    “知识二字,本身就是不断的学习、理解、容纳而来的。知识不足,大量的文献,自然足够沉淀出知识的慧光;”

    “心性不行,岁月自然酿造。心性二字,本就是时时变动。从来并非恒定,或许今日不行,那么明日醒悟便可。时间,是最好的催化剂;”

    “悟性就更简单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观书一遍不行,那就多看几遍。自身悟性不足,那就与人多多交流。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思想碰撞的火花,并不弱于天赋异禀的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