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宋太祖赵匡胤
繁体版

012:摊牌

    “是的,三叔对我和二哥极好,又身怀大才,是爹爹的左膀右臂,孩儿根本不信那些梦话,又怎么会乱说。”

    赵昕一脸认真说道。

    看着他童真的脸,只让人感觉到天真又赤诚。

    “吾儿纯良,爹爹甚是欣慰。只是你的梦关系甚大,也关系着爹爹、你四叔、二哥的生死,以及我大宋的未来大势,乃是上天的警示,你也不能瞒着爹爹。

    不过,你可以放心,爹爹不会因此猜忌你三叔。你三叔可是爹爹最信任的人,爹爹还要靠他治理开封了。”

    赵匡胤捋着胡须,感慨说道,愈发喜欢这个聪慧善良的儿子了。

    “爹爹说的有理,孩儿不该欺骗爹爹,孩儿这几天也十分矛盾,不知如何是好。”

    “好了,没事了,芳哥你是出自一片善心,爹爹不会怪你,现在告诉爹爹也不晚。”

    赵匡胤看着赵昕难过的小脸,微笑着宽慰道。

    “嗯……,孩儿的梦有些古怪,一开始只是梦到了一些画面,便是孩儿说的那些梦话的内容。

    后来又梦见了一个自称孩儿第九世孙赵昕的年轻人,在坟前烧纸钱祭祀时,口里说了一段大逆不道的话。”

    “什么?这确实有些古怪,如此之梦还未听过,爹爹还以为是祖先神灵托梦了。”

    赵匡胤点头附和,随即又道:“这么说,那赵昕便是为父第十世孙了,那他都说了些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主要是一段对爹爹和大宋大不敬的批判,其余的便是孩儿梦话差不多的内容。”

    “是什么不敬的批判?”

    “孩儿不敢说。”

    “说吧,爹爹不会怪你的。”

    “那爹爹你可要挺住,切莫要生气,也不要怨孩儿!”

    赵昕稍加拉扯,准备放大招了。

    以他的性格,既然要做,那就狠一些,多说一些,让此事更大的影响到那位三叔。

    “呵呵,爹爹什么风浪没见过,你这孩儿对爹爹了解太少了!”

    赵匡胤微笑道。

    “好,爹爹,那你坐稳,扶住椅子。”

    “呵呵……,好。”

    赵匡胤无奈摇头,这个儿子真是有些好笑。

    “孩儿冒犯了!”

    赵昕恭敬的做个拜礼,起身后才道:“大宋一朝,太祖得位不正,遭受反噬,以致一夜暴毙,兄终弟及,二子早死。太宗高粱河翻车,兵败契丹,终宋一朝,未得幽云,盖因重文轻武,强干弱枝之国策有弊,使华夏被契丹、党项、女真、蒙古轮番骑脸输出,受未有之屈辱……”

    赵昕懒得再藏着掖着,如竹筒倒豆子般,毫不停顿,快速说完了这段话。

    “咳。咳。咳。危言耸听,危言耸听!”

    “哐!”

    赵匡胤连咳三声,连连怒声说着,从禅椅上站起,注视着恭敬站在下首的赵昕。

    “爹爹息怒,孩儿错了。”

    赵昕赶紧道歉。

    不是他要故意刺激赵匡胤。

    而是唯有如此,才能一语惊醒梦中人,让赵匡胤印象深刻,不将此事只当故事听听。

    大宋一朝,从根子上就有很大的弊端,对于武人过于压制,强干弱枝,三冗问题,不在创立大宋的过程中就消除,后面积重难返,想要改革变法都很难解决。

    而且也只有说出这些事情,才能让赵匡胤明白赵光义继位后,他的弟弟赵光美和两个儿子是什么下场,大宋后来成了什么样子,那他就有了压力和紧迫感,提升统一天下的效率。

    若是能助他在有生之年,打下一个疆域辽阔,强大统一的大宋,赵昕就算继承不到那个皇座,也算没白来这一遭。

    当然,若是他能继承皇位,那开始更深层的社会变革,教宋人学习地理,教宋人认识世界,带宋人走向世界等等事情,做起来也会更为容易。

    “得位不正,遭受反噬,得位不正,遭受反噬……”

    赵匡胤重复着这句话,颓然坐了下去。

    听到这样一段评价,他情绪难免受到了影响。

    “爹爹何必如此。不过是梦话,当不得真。”

    “你休要宽慰吾。”

    赵匡胤却不敢骗自己,作为一个古人,他还是相信因果报应的。

    “爹爹。孩儿经过这两天认真思考,认为得位不正言过其实,不过是后人由结果推导原因,牵强附会之说,实在经不起讨论,爹爹实在不用放在心上。”

    “是吗,何以见得?”

    赵匡胤诧异看着赵昕,很期待如今变得特别聪慧通透的儿子能说出什么道理来。

    “可以换个角度想想,请问爹爹,隋文帝得位正吗,唐太宗得位正吗,武则天得位正吗,唐玄宗得位正吗?那世人说他们是昏君吗?那秦二世、汉灵帝、晋惠帝、隋炀帝、唐德宗得位正吗?那世人不说他们是昏君吗?”

    赵昕连连提问道。

    “你的意思是,只要是明君,其他便无所谓?”

    赵昕正要点头,突然意识到这问题有陷阱,忙道:“那倒也不是,孩儿的意思是,明君有大功于天下,就算对一家一姓有所亏欠,人们还是会认可他。而昏君祸乱天下,便是万姓万民之灾,就算皇位是继承的,也会遭人唾弃,关键是有无功绩,是否让天下人受益。”

    “妙极,说得甚好,难得你这个年龄就有如此见识。”

    赵匡胤抚掌赞叹,内心顷刻释怀了。

    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江山,他已经无法改变,反倒是做个明君,他是可以做到的,那又有何忧虑的?

    “这都是辛先生平日教的。”

    赵昕赶紧解释道。

    前身因为年龄小,还未正式进学,但从小在宫里与姐姐哥哥们跟着辛先生读书认字。

    这位辛先生名叫辛文悦,是赵匡胤的启蒙老师,很是得到了孔夫子因材施教的真谛,对学生有教无类。

    小时候赵匡胤顽劣,不喜读书,拜了甲马营一个严厉的老先生为师,每每总被惩罚,于是更加讨厌读书了。

    后来辛文悦教导他,因材施教,很快就让赵匡胤再次喜欢上了读书,这让他一直记着。

    等他当了皇帝,便将这位辛先生请进了宫里,教导他的子女们。

    “辛先生确实会教书,难得你有所长进。好了,莫说闲话,方才还未跟爹爹细说你梦到的其他事情。爹爹如何一夜不醒,那王继恩为何夜开宫门,你二哥为何自杀……”

    赵匡胤转回正题,心情复杂道。

    那段评论他还没有消化,但他更想知道有关几人生死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