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和湖海
繁体版

5.8

    当天他就去南头那个仓库去找张玮。

    玮哥在楼下等他,一脸怒气。

    “怎么了?”

    “胡青!过年后我打了几十个电话,才把她从老家叫回来。到了公司,天天臭脸。也不知道哪儿得罪她了。”张玮狠狠地砸了烟头:“这几天送料去小马那儿老是出错,昨天竟然忘了送喇叭。只能叫阿龙又单独送了一次。耽误产线停了半天。气死我了。他妈的,连这种小姑娘都能给我们甩脸子。”

    马凯安抚着张玮,和他一起往上走。

    果然,胡青看到马凯,也就是面无表情地打个招呼:“马总,你来了。”

    马凯问了下胡青最近的工作安排。也就是你问我答的状态。马凯明显感觉到胡青有些心不在焉。他也没往下问,就跟着胡青开始干起活来。

    十点多的时候,方方来了。

    “哎哟,干活的你来啦?”他开始贼笑:“咋的啦?听说你去年把老阚打啦?”

    “怎么可能。”马凯还是觉得有些丢人:“你们怎么知道的?”

    “都知道了。大佬为这个事情,还说了一下老阚。说人都走了,搞这么难堪干嘛。”张玮接了一句。

    “哎?我们这几天要不要一起去给大佬拜个年?”马凯提议。

    “要的,要的。等阿龙来了商量下吧。”张玮说道。

    马凯觉得这样办公比之前有干劲多了。他和胡青理了账务,和张玮交接了部分的采购和项目事宜。方方站过来,说:

    “胡青,最近小马那边总是反应,你给的物料不够数。昨天说送1500的麦克风,又少了50多个。”

    “那是他们工厂的问题。”胡青头也没抬,继续在理物料:“那个麦克我是用电子称称重的。我每次都称两三遍,顶多会有十来个的误差,一般我都多给几个。”

    “工厂那边,总是盯着那些没法数数的物料。这些麦克风,喇叭,都是一包包买来的。买的时候也是称重的啊。他们老是说少,实际上就是想多拿一点。”

    “他要这些干啥?这玩意儿又不能吃。胡青,你不能老是觉得工厂在和你对着干啊。”方方站到胡青面前说。
“方总,你不信就算了。我去盘库的时候就能感觉的出来。他们产线上,像麦克风这些焊接位,都是给新人练习的。报废率特别高。他就是用这些物料练手。”

    “他哪敢用其他的物料练啊,不良率高了,要从加工费里面扣啊。”

    “你看到他们这么做了嘛?”方方还不愿意相信。

    “行了行了。方方,你下次去工厂的时候,敲打一下小马。我给阿弟打个电话。妈的,这小孩也太贪玩了。把他放在工厂里,本来是想让他看着的。”张玮把话题结束:“阿龙怎么还不来?看样子中午没法去请大佬吃饭了。方方,你给龙哥打个电话。”

    “我不打。到时候他又要逼逼。等着呗。也得咱们商量个时间,然后提前约一下大佬吧?还有康哥,王明,周姐,你不也得去拜个年啊。”

    马凯走到胡青面前,看她脸色明显不对,就问她今天得发多少料,哪些活他可以帮忙。

    “麦克风能不能100个一袋数出来?”马凯问。

    “我也想啊,但是没空。”

    “方方他们不是没事嘛?”

    “我可不敢和他提这个。他到时又要骂我。”胡青眼睛红了一下。

    “没事没事。我去弄。”马凯说完,拿了一包麦克风和一些自封袋,走到客厅。摆在桌上:“没事给我数数!”

    比较麻烦的是听筒。像这些物料,张玮都是从林春丽那里买的桶料。

    所谓桶料,就是Nokia的工厂,从产线上淘汰下来的不良料。首先,做高仿的,对质量要求没那么严格,有些听筒,麦克风稍微杂音的,张玮他们会当良品来用。其次,nokia的工厂产线里面也有浑水摸鱼的人,他们把一些好料判做不良,然后再以处理废料的方式卖掉。他们处理不良都是一包一包的退回香港。小林他们这些卖售后料的,就去香港收购。运气好的时候,开了一包都是值钱的物料,譬如一些冷僻的连接器,摄像头之类的。运气不好,可能一包开了也就是破了的屏。

    这些故事,都是后面马凯和小林熟了之后,她和马凯说的。

    “那你们一点也不看,就直接付钱么?”马凯问。

    “他们会让我们看一点。譬如一个包,打开口子,让我们看看表面都是什么东西。所以就要记清哪些东西值钱啊。看到有很多连接器的,基本上就赚钱了。”

    “连接器和别的还不一样,有很多国内的厂,他们买回去研究,准备做高仿的。尤其是一些新机型上的连接器,基本上都是按照个数卖的。”

    小林他们把这些桶料买回来之后,很大一块工作就是将其分门别类。把看上去肯定是坏的那些先扔掉。留下的都是外观像良品的。但是,像良品不等于是良品啊,麦克风的良率还算高,听筒几乎有一半的不良品。

    这个问题困扰了张玮很久。首先,一半不良代表了实际成本是购买成本的一倍。其次,这么高的不良会严重影响产线的效率。

    “我们也想过做测试夹具,不知道该怎么弄啊。找了几家都不知道这个该怎么测。”

    “也找过听筒的供应商。如果做得和这个规格一样,要4块多一个。小林才卖三毛五,算上不良、耽误的工时,也不到一块钱啊。”

    张玮这么给马凯解释。

    马凯这才知道,张玮所谓的后台一堆问题在于哪儿。不管是物料,还是生产计划,分货计划,到处存在着问题。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自然地将其归结于:

    “咱们这种做高仿的,想找个好点的供应商都没办法。”

    况且,机器到现在还是挺挣钱的。一天出1500台,一台还能挣30块钱左右。阿龙说的一句话,可能更接近他们真实的想法:

    “想那么多干嘛?每天送货都来不及。”

    马凯觉得不能这么办。他在后面做了很多调整。而很多矛盾,可能就是在这些调整中,慢慢孕育了。

    第二天,他们四个一起去给江总拜年。

    约的大清早。

    江总是一个生活极其规律的人。三十五岁的人,仍然有着平坦的小腹。大家经常恭维他的身材,他也会有些傲娇地说:“也要控制啊。一天不运动,就看着自己长胖。”

    他的兴趣爱好是爬山,徒步,这种需要长耐力的,孤独的运动。这还是正月里,他就已经恢复早起锻炼了。马凯他们九点左右到的时候,他刚爬完一趟南山下来。

    方方开始给大家泡茶。江总看着马凯笑:“过年有没有喝多?”

    “啊?没怎么喝多。”马凯愣了下。看到江总还在笑,意识到他是在打趣自己和老阚醉酒吵架的事情,也就顺口接他的话:“年前和老阚喝多了,醒了觉得自己特别傻逼。所以过年控制着自己,没怎么敢喝。”

    江总会心地抿嘴一笑,伸手去拿茶杯,不经意间看着马凯说:“还是找个机会去化解一下。别真成了过不去的坎了。”

    “哎呀,什么坎不坎的。大佬。交货才是坎呢。周姐和我说,今天又没有板子到香港。”阿龙在旁边插了句话。

    马凯顺势避开了这个话题。

    江总的话头被打断之后,开始针对张玮:

    “你们的计划怎么做的?年前我有没有提醒你们,要把货备一下。每年到这个时候,供应链和工厂有多紧张,你们不知道嘛?是不是第一天做手机?”

    “你再看看你们把周姐闹得。这还在正月,你们打电话就能吼她。周姐年纪比你们大多少?有没有礼貌?”

    一顿连环骂,搞得大家接不上话。方方瞅着这个空档,赶紧接了一句:“大佬,周姐比我们是大,但是和阿龙差不多嘛。他俩那也不叫吼,他俩平时就这么沟通的。”他贼贼地接着说:“大佬,你不懂。”

    “不懂什么?不懂你们天天拿周姐开玩笑?你们以后都注意一点。周姐自己不说,是她对你们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