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之魄
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 瓜不甜不爱吃

    “大二第四学季,已经修完学分的李好正在蹭着长滩州立全美知名导演课程”

    “佐罗,你又来上课了?”

    好吧,你跟金妮上台一块示范,正好你们身高很合适。

    “我们在表演的时候身高代表了视角同样,也因为视角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就像佐罗和金妮,当佐罗抓住金妮的时候因为他们身高差很合适,身后的机位会给你两人很合适的暗示……”

    学生们:“老师,你确定他们的身高差很合适吗?”

    “佐罗你是穿了内增高了吗?”

    “呃,教授我没有,我倒是觉得鞋有点挤。”

    “嗨!桑妮,我长高了!哈哈哈,我长高了!”

    “哦,我看看……你确定你长高了?”

    “当然,我鞋小了。”

    桑妮给眼睛加上魔力,魔力之下李好身高精确到微米。

    “呵呵呵呵,长得真高(又是两公分。)”

    “桑妮我觉得你的笑很有内容啊”

    “呵呵呵,那你还不去量身高。”

    桑妮边笑边捏爆了手里的25美分硬币。

    (姐姐我价值连城的灵药都给你用到第二只了,李好你是石头托生的吗?灵药只能帮你长这点身高?)

    大二即将结束,暑假一开始,李好发现自己莫名其妙的又开始长高了,这是重新看见希望的节奏了,为了这一丝希望,他愿意拥抱一切困难,惊喜的他都忘记为什么桑妮看他的眼神愤怒且忧郁。

    那眼神仿佛他是跌停了十年的股票。

    长滩夏天的气温一直保持在20-30度之间的,伴着海风,大部分时间是不热的,但阳光是货真价实的海岸级日晒,露天打球,分分钟晒伤。

    李好白天去球馆,某些球馆白天10点前免费,下午会在阴凉一点的时候去露天场训练,但晚上就只能在家练习了。

    加州的球馆消费不低,李好不是很能负担。

    这一切在得到兼职后得到了改善。

    重拾对篮球的热情,本来一周打两次野球,练几组投篮的爱好级打球,变成了用挤出来的时间每天500次投篮,再逐渐加码到800次。

    他的投射短板在逐渐改善。

    还有多余时间就练习运球,人球结合,为了省出时间学习,他买了昂贵的发球机,为了纠正技术动作,请有名的投篮教练,为了这些不菲的花费,他去给平均高度450米的高空信号塔换灯泡。

    信号塔上他身上只有一根安全绳,来保证安全,钢筋铁骨的大家伙,他一路上去就要花2小时,到了顶端,风速接近100公里。

    风一吹人自然会打晃,在摩天大楼的高度摇摆,相当锻炼心脏。

    工作流程里,断电,拆卸灯泡护罩,安装专用灯泡,恢复线路供电,确保维修成功,每一项工作在高风阻环境里都不轻松。

    再加上下塔的时间,一次工作完毕身上的疲惫和心理的疲惫是其他人无法想象的,看起来薪酬非常美丽,可这份工作挣来每一刀都不容易,和信号国际公司签订了两年合同,靠着不定期(其实灯泡很少坏)的工作李好支付了高昂的学习费用。

    今天下午他展示的精准投射就是为了给教练看的。

    潜台词“教练,我想打篮球。”

    打球这方面,他太缺乏信心了。

    可是丹蒙森的一句话就否定了他的努力,他已经大四了,你记得诺瓦克吗?在汤姆助教跟他长谈的时间里引用了丹蒙森的原话,李好无从反驳。

    自从长高后,他对力量训练敬谢不敏,做梦都希望自己更高一点,所以他根本不会碰可能压抑骨骼生长的负重训练。

    大四一年时间他无法练出及格的力量和身体对抗性,即便疯狂锻炼,也不行,人不是游戏可以随便捏数据。

    过度增肌会影响柔和手感,甚至摧毁身体协调性,导致传球不再丝滑,这可是他吃饭的本事了。

    当然时间可以治愈一切。

    用三到四年的时间慢慢调整,那时候一个对抗还可以,弹跳还可以

    (用NBA腰精莫兰特的训练法,亚洲人也可能练出相当的弹跳。)

    爆发力不足但是投篮精准,技术上佳,传球顶级,能完美理解教练技战术思维,甚至还能在场上帮助队友在攻防两端进行调整,偶尔还能抢过战术板的矮个控卫,教练也许会爱恨参半,但球队经理一定爱疯了。

    不过那时候他就24岁了。

    再花两三年证明自己,打入主力阵容也不会被球队培养,反而容易被球队当做优质筹码零钱换整钱,或者换潜力新秀,这都是可以预期的事情。

    当下最有可能的事情是,注册篮球运动员高中毕业后四年自动参于NBA选秀,或者大学校队毕业后自动参选。

    没有战绩的佐证,他妥妥是个落选,身体的条件限制下他参加试训更不会赢得合同和时间,这点上已经学习过半教练知识,具备球场指导能力,和教练思维模式的他十分清楚。

    打篮球不能只是单独练习,他需要参与比赛,在对抗中补强自己的缺陷,磨练自己的技术。

    最重要的是球场自信。

    拥有再好的技术,失去缺失的球场自信补不回来,十层技术发挥不出来一半,就像西蒙斯,真的投篮就能比所有人都差吗?甚至三分线外一个球都不敢投?

    他的天赋劣势,会让他的球员的道路会越来越窄,直到吧他挤到教练的康庄大道上。

    本以为老丹不看好自己,可老丹给了那么优渥的合同。

    “我们可能也需要你,但我们会帮助你,做你能做到最好的事。”

    这是老丹一贯的原则。

    一边事情前途未卜的球员生涯,摆在另一边的却是优渥的合同,完全破格的招募,近乎对待子侄的态度。

    你有什么好犹豫的呢?这样的选择还有困难吗?当个教练,如果有机会挖掘出下一个库里,甚至下一个邓肯,让他替你完成梦想有什么错吗?

    心里面有这样的声音,可李好说服不了自己,时间!

    如果给我时间练好对抗,如果大一我就有1.81,如果我没有离开校队,不止专注于知识层面,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

    所有的纠结,最后变成了一个坚定的念头,我不甘心只能看着他们打球,即便是我指挥他们。

    人总是会更愿意看见自己失去的,而不注视自己已经得到的,这就是所谓的蔡格尼克效应。

    我们对已得到的,往往不太在意,等待得越久,付出了努力却没得到的,会格外在意。

    年轻的李好做不到像某个三只眼睛的龙一样,过尽千帆之后,视命运的所有安排都是最好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