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银河有点怪
繁体版

第二十八章 正确的方法

    情绪调整地越精确,就越能听清这些著作里面蕴含的内容。很快柳青就看完了一本很有炫耀意味,但实际上水平不咋地的灵能著作。

    这种感觉十分奇妙,当共鸣接近峰值的时候,柳青觉得似乎有一个什么空间为他“敞开”,让他整个人都感觉十分神清气爽。与这种感觉一并而来的,是那些灵能著作当中记载的内容。现在柳青能完整地阅读这本著作了!

    柳青有所不知,事实上这些著作并非是灵能者一笔一划撰写的,虽然他们大多会在撰写的时候尽力理清逻辑关系,但个人的精神力也会随之烙印其中,连带着感情也一并记载下来。

    缺乏基础知识的柳青对“著作”一词望文生义,觉得灵能者们读不懂这些灵能著作只是单纯的“翻译”工作没做到位,结果饶了一个不小的圈子。

    也就是柳青来干这件事,只要肯付出时间,他可以十分精确的去控制自己的情绪。要是换其他任何一个灵能者来,不谈使用精神力去精确地感知,就是调整情绪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现在柳青是知道为什么有些人在这些著作面前可以突然明白这么它们所记载的灵能术了:应当是这些人的精神利益或者灵能在无意中与著作沟通,而且他们的情绪和著作达到了共鸣。

    柳青觉得如果自己现在就把这种阅读的技术掰扯清楚传授给大家,那些贵族应当会“借”走一大部分书籍,甚至让这些库房在大多数的时间都一干二净。好让他们尽可能垄断灵能者的觉醒和那些能学习到多个灵能术的灵能者。

    这种结果是柳青不愿看到的,他觉得自己应该再研究研究,到时候通过逐步放出研究成果,或是别的什么方式。只为了实现一个目的:那就是让这些贵族来不及实现对知识的封锁。

    其他灵能者可不像柳青这样能通过单纯的精神力沟通这些著作,考虑到这一点,在使用精神力看完了两三本之后,柳青又试着用灵能去沟通这些著作,想看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

    只能说是差强人意罢!

    再换成了灵能之后,柳青从这些著作里面感应到的情绪,如果不是他已经读完了这些作品,也会以为那都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杂波。又拿来了一本没有看过的著作,柳青觉得就是他也很难分辨到底应该去共鸣哪种情绪。

    这里就只能使用比较笨的办法,一个一个地全都试过来。可是一本著作里面贯穿的情绪,同时可以不止一种,在不同阶段也是不同的:比如一开始的时候,作者可能因为自己一生的成就而感到非常自豪,开心;到了中盘讲解细致的内容的时候,就变得小心谨慎;而在需要警醒的注意事项的时候,偶尔还会流露出一丝遗憾来。

    这种感情的变化和复杂对于只能去“盲猜”的那些读者来说真的是难上加难。柳青做了一下尝试,他发现就算是他这样有作弊手段的家伙,想要只靠灵能和情绪共鸣,读完一本灵能著作,至少也花上一整天的时间。

    对于其他灵能者而言呢?难以精细控制自己情绪的他们,柳青猜测至少也需要一周的时间。其实这还是他想的比较乐观,让其他的普通灵能者来,在一个月内能搞定一本灵能著作就已经是天赋异禀了!实际上绝大多数灵能者都得以年为单位来对这些东西进行研究。

    换作用精神力的话,就不用这么费劲了。柳青现在甚至不需要十分钟就能简单地读完一本灵能著作。

    高下立判!

    柳青也想给这种情况找找原因,但最后他发现只能说灵能这种不讲道理的东西就是这样的。

    不去考虑那些依照“画风”定义成“冰”、“火”、“风”、“雷”等群系,仿佛是网络小说里魔法师一样的灵能术,柳清准备使用另一套分类的方式:

    根据与灵能发生交互的物质,柳青大体上可以把这些常见的灵能术分为电磁和引力两大部分;而对那种涉及形体变化和心灵的灵能术,柳青暂时只能把它们单独列出来。

    这种区分方式其实十分笼统,进一步细化成类似科学的专业大类会显得更加合适一些。例如他所掌握的、能给物体降温的灵能术,涉及微观层面的很多东西;而把它用作给宏观物体加减速的时候,则又可以用运动学理论来预测。可以看到,虽然它们的本质都是电磁相互作用,但根据其具体的应用形式,可以通过相对简单的方式进行研究。

    这么做最大的意义并不是柳青作为一套新系统的奠基人能够把自己的名字写进教科书里,而这意味着这些东西可以被量化、能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靠感性,看上去像什么就觉得就觉得它们是什么一样认识它们。

    他猜测这些变化性质的灵能术可能涉及了一些更加本质的物理学规则,比如质量和能量之间的转换。那些心灵方面的灵能术柳清就只能猜测他们是和精神力有关的,这方面他的认识基本局限于自己能够看到它们。

    这就引出了新的问题:“精神力是什么?”、“灵能是什么?”和“精神力与灵能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柳青认为这三个问题是息息相关的,解答其中的一部分就相当于解释了全部。

    考虑到之前测试的时候柳青测试点火结果快速消耗了自己的精神力,以及他喂给7743号著作灵能时灵能界带走他精神力的事实,柳青认为,精神力约等于灵能。

    7743号!想到这本著作的时候,柳青往那边看了一眼。此时那位不知名的领导者已经不在这个库房里了,而那个侍者也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现在有了看懂这些著作的方法,柳青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再看看这本著作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那块神奇的石头里面记载的会是什么独特的灵能术呢?

    他迫不及待地把那块石头拿了过来,然后开始跟它共鸣。

    石头里确实记载了灵能术,但这并不是它最根本的目的。

    那灵能术的效果就是柳青之前体验过的,如果用灵能接触它就会被截留;如果用精神力接触它则会根据精神力强度反馈一些之前留存的灵能。这一机制服务于石头被“写就”的目的。大体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告有缘人:

    “本作为穷极灵能奥妙之人所著。

    “据学派和本人的研究,每人均具备一定灵能。此物可以褪去虚境的灵能,让使用者感受本身的纯粹灵能。

    “不包含虚境灵能的纯粹灵能具有更为敏锐的感应能力,且疑似心灵系灵能术作用的根本……”

    如果柳青并非汉语使用者,而是英语使用者,看到的内容可能会类似这样的感觉:“有缘之人啊……”不得不说这墨诃人搞得翻译工具真的是有一套。

    这篇用词较为古老的文章在一开始就揭示了柳青通过自己“唯一的外挂”和思考得出的对精神力的认识,并强调了一些柳青已然知晓的内容。他继续往下看去。

    “……故,能够认知到此纯粹灵能对进一步学习灵能术或探究灵能本质大有裨益。

    “以下是本人在学派研究基础上发展的内容……”

    在讨论完这种“纯粹灵能”也就是柳青称呼的“精神力”后,这位作者讲起了自己学派的理论,以及他本人的研究获得了哪些理论成果。

    以柳青的视角来看,这些理论其实是不完整且错误百出的。但如果考虑到这些人的研究建立在他们只是普通灵能者和向往灵能的普通人的基础上——这部分内容指出纯粹灵能的发现,其实是他本人的研究成果,他们学派只是隐约发现了精神力与灵能似乎有些不同——这些成果着实难能可贵,柳青对他们和他们的工作都肃然起敬。

    落款处是这样的:

    “‘堕天’学派

    “一个倒在穷极灵能奥妙途中的无名氏”

    堕天?这个名词柳青有印象……那是提瓦尔人中的一种现象,仅存于灵能者当中。那些长出尾巴、灵能环呈黑色的提瓦尔人就是“堕天”!

    这样的提瓦尔人柳青认识。

    是莲·格雷。

    并且柳青只认识这么一位提瓦尔人。

    可为什么这提瓦尔人学派的重要灵能著作会在墨诃人的库房里保存?难道之前那些提瓦尔人都没有发现吗?这怎么可能呢?

    柳青发现似乎还有一些后文,便抱着疑惑继续看了下去。

    那并非后文,而是同样置于这著作中的另一个灵能术,它负责检测来访者的身份,确认是普通提瓦尔人就会把里面的内容替换成一个检测来访者身份的灵能术。

    倒也不必如此小心,这么长时间内其实只有柳青得知了其中真正的奥妙。它作为工具的机制极大地增加了阅读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