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银河有点怪
繁体版

第四章 灵能实验

    就连那些最先进的文明,在对灵能的本质的解释上也是众说纷纭,有许多猜想谁也没法说服别人。

    柳青推测:在两个平行世界间凿孔的力量,仅仅是漏出来了一些,也足以彻底改变柳青他这样一个普通人类的身躯。这样,虽然跳过了不少过程,总归是能简单地解释他变“强”的原因了。

    这些问题跟现在的他关系倒不是特别大,穿越者也没过多纠结这些事。他现在想的是:

    “既然微观无序运动的能量能被灵能吸收,那有序的运动呢?没道理不能实现对不对?”

    毕竟他从心底里就不愿意相信,这灵能真的是个无法解释的“bug”。

    “首先,我得实现不依靠情感重现‘冷冻术’”柳青想到,他现在唯一会用的灵能被他暂时命名为“冷冻术”,等他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之后就打算把它给换个名字。如果他的实验失败了,那也还是只能感性地去期盼灵能了。

    不依靠感情来重现“冷冻术”这倒不是很难,尤其是柳青已经靠作弊发现了其中诀窍。在经过了一两次的失败之后,他就已经能成功地施放冷冻术了,只是这“火候”的把控还是显得不那么精确,这点他想提高也没什么好办法,毕竟手头上缺少合适的工具来帮他进行量化,只能跟着感觉走。

    “啧,这种时候就会发现工具是多么地重要,以及工业社会的核心之一,‘标准化’有多重要”柳青不爽地咂咂嘴,心里感慨着,“正巧现在灵能还没什么正经理论,可以近似地看做是当初小作坊式的生产?”

    现在没人能给柳青作答,他只能默默记下,然后继续自己的试验。而随着他尝试次数的增加,对“凿孔”这部分倒是慢慢熟练了起来,速度越来越快:原本需要好一会儿时间酝酿情绪来准备,现在只需要他集中精神几秒钟就够了。

    时间在他到处找物品冰冻中快速度过了十好几分钟,现在桌子上摆着各式各样散发着寒气的物件。对此,柳青猛地一拍自己脑门:

    “害,我找这么多东西干什么。”

    物质是具有比热容的,它表明单位质量的某一物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变化1摄氏度需要多少能量或者释放多少能量。而据柳青所知,比热容最大的物质那就是水了,

    这意味着,他完全可以找个大盆,接上不少水,然后对着这桶水施放他的冷冻术,结冰之前倒了换新的就好,根本不用摆这么多瓶瓶罐罐嘛!

    而且,既然有水了,柳青就可以尝试近似地衡量自己冷冻术的效果了——他可以通过控制水量,把一些开水恰好冷却到结冰的温度——这样他就能得到一次冷冻术能带走多少能量了!

    “我真傻,真的。”

    柳青嘴上是这么说,脸上却无懊悔的神色。而是遮掩不住,也没有去掩饰的快乐。快乐有很多种,柳青现在既是在挑战一个难题、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也是拿到了仅存于想象中的玩具——比如说一辆安装了火箭引擎的“自行车”,他正骑着它到处乱窜的情景。

    有几个男孩儿没想象过,在自己的自行车装上几个超帅的喷气引擎,带着一路火花儿飞驰呢?

    他确实这么做了,也得到了预期的结果,只是接下来的事实让这个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下降了许多:他在对大量水进行测试的时候发现,自己能够“维持”效果,即:持续地冷却;或者一开始就“用大力”。

    前者需要柳青刻意多“引导”一会儿灵能从水里夺走热量。他发现到达一个模糊的时限之后,这些灵能就像是放松到了极限的弹簧一样要缩回去,所以需要他来“抻”着弹簧不让它缩回去;后者则是以量取胜,随着水的增加,柳青明显感觉一次性降温对他影响更大:他能明显地感觉到“脑子”似乎“轻”了一些,而精神稍微有点疲惫。

    “合着,我不光是饭桶还是冰箱啊?”柳青才意识到,自己现在不光能吃,还能用来“保鲜”。

    摇摇头,把不相干的想法从自己头脑中赶出去,柳青继续研究这些特性。其实这两种感觉之前柳青练习的时候就有过,不过那些时候因为感觉不强烈,他只当是自己不熟练,没有进一步研究。

    这后一种走量的方式,柳青自己感觉速度每加一倍自己要消耗的精神头起码在以平方的速度增加,可能立方等级都挡不住,柳青粗略地估计其中的效率差大概是十来倍。

    了解到这一层,柳青就顺手看看能不能减小自己的输出,让自己损耗小一点——这个问题的答案既是肯定的又是否定的。

    说肯定是因为,确实能小一点;而说否定则是因为,这缩小速度并不像柳青想象地那样快,无论柳青怎么去减小规模或者缩短时间,损耗的精神都减少地很慢很慢。这就好像——

    “这就好像是存在一部分固定的能量占比一样。”这倒也是很常见的可能性。柳青猜测或许至少需要一定的精神才能凿穿灵能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壁垒,或者说需要一定的能量才能让灵能粒子——他暂时称呼这些粒子为“灵子”——越过势垒来到“这一侧”。

    他这么想是借鉴了“量子隧穿”效应做出的猜想,实际情况可能比这更复杂;也可能就像柳青感应中那样,其实是简单地“砸了一个大洞”出来。

    在“砸出一个大洞”这一假设的情形下,如果进一步加上这个“洞”会自我修复的猜想,倒是可以很好地解释维持较长时间灵能效应也需要消耗——但没凿洞时那么多——精神的事实。

    不过柳青不能简单地相信任何一个,他现在这些虽然有些实验测试,但距离建立一个完善的模型还差得很远。缺乏理论上的推导和实证,完全就是空谈。他告诉自己:“我只是在现有情报的基础上做出了较为合理的猜测。”以警醒自己不要妄自尊大,

    科学就是如此:丁是丁,卯是卯。它只对事实负责,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停尝试到这里,柳青感觉自己多少有点困了,但他还是很精神——像是到了乖孩子该进入梦乡的时间,还在熬夜没有睡觉的小伙子们一样的困意。因为缺乏运动,即使很困也难以入睡,只不过柳青现在仅仅是有了一点点这样的感觉而已。

    “看来还是得劳逸结合?”柳青抿了抿嘴,发现即使守着一堆水做实验,他的嘴唇也很干了——倒也正常,实验室可是禁止饮食的。

    现在的时间已经快到中午了,但在结束今天的实验之前,柳青总归是要尝试一下他这“冷冻术”能否变成“减速术”的。

    他看了看屋子里的东西……恩,这些瓶瓶罐罐可不适合做这种实验呢!思前想后,他打算去卧室拿枕头做这个实验。在此之前,柳青首先把这里的瓶瓶罐罐给收拾了,然后快速地给自己定上了“双人份”午饭。

    “好吧,第一次测试。”柳青右手拿着自己的枕头,心里有点期待,又有点紧张。毕竟之前的降温是柳青意料之外实现的,当时光顾着自己吓自己了,然后吃完饭就在探究原因,“减速术”这种自己提出来并实验的灵能应用倒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了。

    即使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基本也不是他自己提出来什么新观点再去尝试,不过是一个“勤劳”的打工人罢了。

    柳青做好准备,集中精神,然后放手,施放“减速术”,一气呵成——然后枕头就掉到了柳青的左脚上。

    “哪里出错了呢?”柳青一边弯腰捡起地上的枕头——它还有点凉,一边回忆刚刚的行动,看看是否有哪里需要改进的。

    他仔细的检查了几遍,发现自己好像过于注意施放“冷冻术”的情形了,如果灵能会被感情影响的话,或许这就是他刚刚失败的主要原因。

    “那么第二次试验。”再一次,他右手拿起了枕头,集中精神,放手,最后施放灵能,还是那么流畅的动作:

    “碰——”

    这次的试验结果,一上来就是一声巨响。若不是柳青现在已经被强化过了,光是这声巨响就能夺走他的听力,可能还要让他体验一下什么叫内出血。

    枕头不在他的手里,也不在他的脚边旁的地上。柳青环顾四周,只看到那枕头在他左手边的墙根静静地躺着,还烧了起来。大约是这枕头……撞到了墙上去?。

    他下意识地用“冷冻术”先把枕头上的火给灭了,然后才开始思考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很快,一个念头闪过柳青的脑子:

    “不能是这‘减速术’吸收了这枕头的动能,降低了它的绝对速度吧?”

    这是可能的,地球会自转,会围着太阳转;太阳系在银河系里运动;银河系又在宇宙中运动。即使相对地球是静止的,那也是在运动的。柳青想做的其实是吸收“相对于地表的运动”的能量,而非所有的动能——如此想来,第一次枕头掉到他左脚边已经是他成功实现一点自己预期功能的表现了。

    想通这一切之后,冷汗刷的一下就从柳青背后冒了出来,还好他用的灵能还不多,要是直接“开闸放水”,怕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