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崛起系统之喀山汗国
繁体版

第五卷 第六章:时局

    经过了数十年的征战,世界局势随着喀山的崛起发生了更加严重的偏转。

    喀山本身就不必说了,罗斯地区由于喀山的崛起,导致历史上“欧洲宪兵”的前身并没有出现,莫斯科大公虽然合并了诺夫哥罗德和一种小国,但是主体区域的一大半都在喀山手里。

    同样遭受挤压的是波兰和立陶宛,在喀山、莫斯科、神圣罗马帝国中间的波兰和立陶宛两国被三家轮番用战争、夺取以及政治颠覆的手段搞了个四分五裂。虽然波兰仍不失为一个大国。但其实力已经大大衰弱。

    欧洲各国,尤其是神圣罗马帝国自然不希望波兰灭亡,但他们也乐得看到波兰的衰弱,这样他们就可以像控制立陶宛一样控制波兰,到时候迫使波兰加入神圣罗马帝国恐怕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波兰和立陶宛的分裂是所有国家都愿意看到的。

    奥斯曼这边,奥斯曼苏丹穆斯塔法一世在北进无果的情况下,被迫选择西进,但可以看出,与喀山的作战大大的削弱了奥斯曼的力量。如今正在跟威尼斯的雇佣兵打得有来有回。

    至于东边和南边,奥斯曼则没有什么软柿子可以捏了。东边白羊王朝带甲上万,再加上其盟友卡拉曼和阿贾姆,总军力至少二到三万。

    要命的是卡拉曼就在安纳托利亚半岛上。

    一旦开战,奥斯曼除了需要防御白羊的游击部队,更要防止阿卡曼中间开花。

    打不是打不过,但应对这样的敌人需要花的钱真不是一点半点,奥斯曼现在极度缺钱。

    南面根本就不用想了,由于世界线的变动,奥斯曼对马穆鲁克王朝的限制弱化了很多,这导致马穆鲁克王朝在传统阿拉伯地区呼风唤雨,越做越大。要不是马穆鲁克科技实力实在落后,现在真不一定谁强谁弱。

    喀山的正南边,黑羊王朝也走进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黑羊苏丹皮尔不答汗与东方诸国交往甚密,如吉兰、马赞德兰都是他的盟友,印度的巴赫曼尼王朝也与他歃血为盟,传说巴赫曼尼带甲十万,又有大船,一周之内就可以进入波斯湾,到达巴士拉海岸。而占据巴士拉港的穆莎萨、占据加兹温的阿贾姆以及伊朗北部的呼罗珊一干国家对其态度都极其友好。

    黑羊在该区域的影响力几乎就快要赶上帖木儿帝国。

    这边帖木儿帝国则是勉强的用军事实力弹压周边的属国,打完阿贾姆打霍尔木兹,把四个兄弟的封国都削弱了一遍,基本算是稳住了局面,但是这样的举动使各国对于帖木儿的怨恨日渐加深,纷纷与黑羊眉来眼去。

    这种情况下河中国是最不好过的,虽然名义上仍向喀山朝贡,但“西人盗技”事件之后,二者几乎再没有什么政治上的深入交流,河中成了大夏地区的弃儿,帖木儿、大明、喀山、乌兹别克汗谁也不愿意真的给他什么军事上的援助。

    唯一有口实能给河中国军事援助的就只有喀山,可惜自“国体大问”之后的喀山已经完全利维坦化,河中国与喀山的朝贡关系成了喀山武力保障北向丝绸之路的借口。搞得河中是维持商路也搞不到什么好处,不维持又怕喀山翻脸。

    世界局势就是这样,没有永远的朋友。

    乌兹别克汗国变化最大,昔班尼王朝在摄政王胡达长期的摄政之后,终于是露出了自己的狐狸尾巴,将刚到十五岁的小乌兹别克汗毒害,立了自己的儿子穆罕默德·盖尔为乌兹别克汗。

    从此乌兹别克汗彻底与当年的蒙古帝国失去了血缘上的联系,进入盖尔王朝时期。

    西伯尔汗也是有样学样。自从上任西伯尔汗致信辱骂喀山皇帝后,西伯尔汗国的内部开始了一系列的政变,有人说政变中看见了喀山御林卫的影子,但没人能证明这种传说的真实性。

    总之,在经历了数个统治者的互相暗杀之后,麦巴瓦家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可令伊尔哈木没想到的是,麦巴瓦家族在暗地里还是反喀山的,他们是老乌兹别克汗的亲信,对现状极其不满,认为喀山皇帝和现任的乌兹别克汗都不是好人,希望利用其它力量重建一个统一、且强大的乌兹别克汗国。

    虽然西伯尔汗国的军事实力相对来讲十分弱小,但却是向东殖民的一个定时炸弹。一旦爆炸,整个东方的殖民地都将被切断补给。乌拉尔山这道天堑反倒成为了西伯尔汗国对付喀山的一个手段。

    最后目光抛向遥远的东方,大明帝国进入了最为强大的时期。先击瓦剌迫使其继续朝贡,瓦剌的崛起被打断,后击察合台,迫使察合台只能乖乖为大明让开西域的道路,继大元灭亡之后,西域走廊的控制权终于又回到了中国的手里。

    朱见津作为一个异时空的成化帝,比之历史上的成化帝要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小的风雨飘摇,导致了他对其他所有人的不信任,他的母亲作为一个妃子能够存活到那场混乱政治斗争的最后,可见其心计之深。

    朱见津也继承了他母亲的心计,在位期间,利用高绝手段,替换了朝鲜王室,将朝鲜王替换为朱见津的叔叔朱祁销,后更名为朱孝。

    使朝鲜国与大明国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朝鲜几乎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成为了中国的属国。每年除了需要交纳朝贡之外,还要上报自己国家的各路情况和数据,军事指挥权也完全落入了大明的手中。

    建州卫这边也差不多,辽东总兵李杲至1490年完全控制了建州卫,使其成为朝廷的一个属国,整个建州卫就像是一个辽东总兵下的军事集团,弹压着奴儿干都司的各个女真部落。

    南洋诸国几乎就不用说了,明朝的改土归流政策都快改到缅甸诸邦去了。

    日本、琉球、南洋诸国都深受大明的经济贸易影响,在这样强大的中原政权辐射之内,各个国家进入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

    不过再稳定的时期也有不安分的人,海运昌盛,那么海岛就多了起来。

    这样一伙海盗就登陆了小琉球岛,建立了第一个在小琉球的殖民地,这群人住在小琉球岛,在闽越洋面上为非作歹,还到福建潮汕一带掳掠人口到小琉球岛上给他们种地。

    1495年,不过几年的功夫,小琉球岛的殖民地就达到了上万人的规模。

    朝廷再也不能视而不见,于是派遣福建巡抚解决此事,福建巡抚刚刚到任,就接了这么个烫手山芋。

    但又是很巧,本任福建巡抚是一个江西人,海匪的一个头目也是江西人,而且祖籍还都是江西九江,二人很容易的搭上了线。

    经过一年的商讨之后,福建巡抚兵不血刃拿下小琉球岛,是为招抚。

    朝廷遂收海匪一众为游击将军,驻小琉球,并更名小琉球为东宁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