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崛起系统之喀山汗国
繁体版

第五卷 第一章:天朝体系的崩溃

    “大自然”也就是上帝用以创造和治理世界的艺术,也像在许多其他事物上一样,被人的艺术所模仿,从而能够制造出人造的动物。由于生命只是肢体的一种运动,他的起源在于内部的某些主要部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说一切像钟表一样用发条和齿轮运行的“自动机械结构”也具有人造的生命呢?——【英】霍布斯《利维坦》

    1651年,英国政治家霍布斯在分析了诸多国家的状况后,深感英国政治局面的危急,提笔写下了这本《利维坦》,帮助自己的国家从一个军权神授的老王国走向了近现代化的世俗国家,他认为,国家也是一种艺术的机械结构,当国家运动起来之后,就变成了一只不断成长的巨兽“利维坦”。

    这个怪兽的目的不因某些人的意志而转移,避免灭亡、吞噬和壮大永远是这个巨兽的终极目标。

    而在这个时空中,一个正常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庞然大物正在遵循这样的意志逐渐壮大。

    有那么一个两个机会,让这个庞然大物重蹈东方的、西方的,总之是专属于帝国的覆辙。

    但现在一切都失败了。

    这边,伊尔哈木接到了西伯尔汗的国书,当即怒发冲冠,致信乌兹别克汗,准备让乌兹别克汗教训西伯尔汗,给喀山皇帝一个交代。

    然而,老乌兹别克汗年前已经去世,其继承人才刚刚十二岁,国家正由长老胡达把控,对西伯尔汗基本处于放任的态度。

    现在胡达的想法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三年以后世子登基,自己退居幕后,那时候怎么都行。

    那么就去攻打西伯尔?

    也不行,因为西伯尔是乌兹别克汗的朝贡国,向西伯尔宣战相当于对乌兹别克宣战,那么帝国的东大门就将失去,现有的军力不足以保证四方的平安。

    同时,西伯尔汗国是河中国的盟友,向西伯尔宣战无异于将河中拉入泥潭,使其重蹈切尔克西亚的覆辙。那样帝国经营十来年的喀明走廊也将付之一炬。

    伊尔哈木不是一个会被当下烦恼冲昏头的人。

    他将西伯尔汗的所作所为记了下来,并派遣御林卫们到西伯尔汗国查清事实。

    刚好喀山这边也出了视情,随着鄂毕河东部殖民地的扩张,殖民者们在这个地区发现了银矿,于是便有更多的人往这里来,想在这里分一杯羹。

    过多涌入的采银工人甚至一度引起了1490年和1491年年初的通货膨胀,为了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伊尔哈木除了运用点数强行收缴了部分散落在民间的银矿石之外,也命令部分殖民者到更北处的鄂毕河口进行殖民。

    不过令伊尔哈木没想到的是,鄂毕河口也是有很多野人的,他们时不时的,就会从林子里冲出来烧杀抢掠,时不时也会将人做成“烤串”或者将死人吊在树上以恐吓殖民者。

    正在气头上呢,这就有人送死了。

    二话没说,伊尔哈木率领怯薛军北上,亲自进剿鄂毕河口的野人。

    等到伊尔哈木班师回朝,都已经是1492年的八月了。

    这一年的七月开始,喀山周围发生了两件事。

    一件事本身不大,但对喀山的影响却不小。第二件事本身很大,但对于喀山来说已经不太重要了。

    第一件事发生在伊梅列季。

    伊梅列季,是一个高加索山南的国家,在船具战争之前,伊梅列季是萨姆茨赫和切尔克西亚之间的一个城邦小国。

    现在,切尔克西亚的绝大部分和萨姆茨赫全境已被喀山所吞并,于是伊梅列季和喀山便全方位的接壤了起来。

    七月初,伊梅列季国内发生叛乱。

    虽然是个小国,但当年为了在两个国家间玩制衡,保留了大量的军力,常备兵甚至可以达到五千之多,所以叛军也没捞到什么好处。一击之下,便四散逃去。

    这些被击溃的山贼,四散进入了喀山的各处领地,到处劫掠,将高加索山南一带搞的民不聊生,十分混乱。

    接到这个消息的伊尔哈木当即下令阿玛扎特率喀山第二万户军,剿灭周围的土匪。

    本来这也没什么好说的。

    但当伊尔哈木正要进一步进军伊梅列季作为惩罚的时候,国家的政府里第一次出现了反对皇帝进攻的声音。

    这些人以刚刚考过科举的应届举人或者进士为主,还有少数的理想主义官僚,比如“鲜衣派”的官僚们,他们都是贵族的子弟和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从小学习的除了弓马技艺之外,就是四书五经、圣人道德。

    如今喀山作为大国,没有任何缘由,便入侵小国,岂不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如果这件事能够滑过去,那么喀山又该怎么用圣人的道德去教化民众呢?

    用依兰木教吗?可伊梅列季也已经在现实环境的压迫下于1490年皈依了依兰木教。这样做不仅违背圣人教诲,也违背依兰木教征伐不臣的要求。

    这件事是没有办法不去讨论的。

    全国自此陷入了一场大辩论之中,有人说“古中原,汤事夏而卒服之,周事殷而卒灭之。故以大御小者王,以强凌弱者亡”,但也有人说“小国不能自治,而大国代治,使国定,民无乱”也是一种德行。

    伊尔哈木自己也陷入了这种矛盾中,从理智的角度来考虑,那么消灭伊梅列季显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不论是对喀山,还是对伊梅列季的人民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但作为一个想要收服世界小国,作为其天子的大国,欺压一个小国总不是件光明的事。

    自古暴起者必暴亡,如西之波斯、马其顿乃至法兰克、东之秦、隋乃至蒙古和大元。无不是依军力暴起,东西几国短则数十年,长则百余年,便宣告灭亡或者分裂。

    如今喀山也是一夜暴起,东正西讨,打下了大大的疆土。纵使有国家崛起系统的加持,又怎么能保证其不会灭亡分裂呢?

    有道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毫不怀疑,在喀山占领伊列梅季之后,喀山的仁德会播撒到伊列梅季,但无故入侵他国,这算是仁义吗?

    如今,国内的士子都站出来反对自己的行动,会不会是自己的决策出了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