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人间苟到万年道行
繁体版

第十章 坐而论道

    诸葛凡双目一阖,沉吟片刻,睁眼说道,“敢问小友为何区区几日光景,竟有如此道行,脱胎换骨?”

    掌案人乃是微末小吏,完全是不入流的职业,人生起起伏伏,兴衰荣辱皆被圈禁在小小的邢狱。再加那地方非常人能呆之地,干满年头,能活着就不错了,想要修道成正果纯属痴人说梦。

    可陆巧元待在里面,怎么还越发地支棱起来了?

    诸葛凡大为不解,但这属于隐秘,又不能直白地去问,兜兜转转想了一圈,他终究还是按奈不住,深夜来造访。

    闻言,陆巧元定了定神,若是再问变身之事,还得重新解释一番。

    说起来,提审狼妖那一事,也就主薄问了一次,其他人也没有纠缠过,怕是兄长下了命令,不准过多追问此事。

    “不知小友可愿为老友解惑?”

    诸葛凡饶是百年道行了,此刻却心急火燎,没办法,这事困的他是茶不思,饭不想,夜不能寐。

    陆巧元知晓诸葛凡紧迫的心情,随即目光镇静般说道,“仙师可知何为道?”

    “道?”

    诸葛凡噘着嘴,反复念叨着整个字,想要理出头绪来,他修炼这么多年,从未纠结过这个字眼,这么突然一发问,倒是有些懵住了。

    是天道,人道,还是自己的道?

    诸葛凡只觉着有一番肺腑之话,郁积在心里,想要慷慨陈词般宣泄出来,并中气十足地告诉面前的小辈,这就是道。

    但他不知晓用什么话头一股脑给引出来?

    默言良久,诸葛凡一脸茫然,看向小辈,“敢问小友的道又是何如?”

    陆巧元没有立即应答,而是闭目,探寻自己的内心。

    在他看来,道存在天地间,无影无形,无处不在,有时似轻若无物,有时却又重如泰山,掌握了它,就可通晓一切,形成自己的“道”。可视万物如无物,无忧无虑,无喜无悲,无拘无束。

    “小友。”

    眼看陆巧元没有动静,诸葛凡小声地提醒了他一下。

    睁开眼,陆巧元缓缓开口道,“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吾即为道。”

    “这便是小友的道?”

    听闻到这样的答案,诸葛凡先是一阵欣喜,然后却是一阵落寂。他刚才咂摸那么久,也想道出这句话来着,只是不知如何脱口而出。

    更让他诧异的是面前小友的道竟是如此的厉害,短短几日,竟有别人十几年修炼得来的道行,实属不简单呐!

    不过,诸葛凡肯定不知陆巧元的“道”比这还更为玄妙,远非他所能想象。

    “仙师认为如何?”

    “哎,”诸葛凡叹了一口气,勾指一划,两个蒲团径自从袖口里飞了出来,随后慢慢变大,落在两人面前。

    “仙师道行果真是深啊!”

    陆巧元拱手行礼,发自内心的佩服。这隔空御物的法术,怕是得有百年多的道行,才能如此行云流水般地使出来。

    “不值一提,”诸葛凡摆手道,“只是三百年的道行罢了,宗门屹立千八百余年,比我杰出的道人多的是,我只是不入流的微末之士尔。”

    “仙师过于自谦了。”

    两人各自端坐于蒲团之上,正赶巧那锅里的肉香也溢了出来,这带筋猪蹄最为美味,可斟上几两小酒,慢慢地细嚼烂咽。

    “正好一边叙话,一边品着美味酒食。”

    “极好!极好!”

    诸葛凡也自是满意地捋着小白胡子,随即又从袖口掏出来几个猪蹄锁花扣,摆在那蒸屉上。

    这下子倒是把陆巧元给看愣了,感情你这是叮当猫口袋啊,啥玩意都能捯饬出来。

    “仙师倒是好手段!”

    陆巧元这边说着,心里面却是自忖着哪天得翻个底朝天,看看这衣服有什么神通之处。

    拉过来菜刀案板,陆巧元熟练地两盘分开,那两只肥鸡倒是不必切了,直接撕着吃就行。

    诸葛凡直接不客套,拿起筷子夹起来就吃,直吃的两嘴满是油,陆巧元则是慢悠悠地将肉搁在小碟里面,反复沾了沾,然后入口。

    两人边吃,边端起酒杯,没用法力消耗酒劲,不一会儿,就有了微醺之意,不免有些晕沉,但却是十分惬意自得。

    先是款斟漫饮,次渐谈至兴浓,诸葛凡放下杯盏,又接着话头悠悠道,“贫道修炼百哉,谨遵师祖所言,坚守吾心,立志、明师、勤求,观悟道法,养生教化,习练术法,不舍晨夜,无倦于时。”

    说道这里,诸葛凡不禁怅然嗟悼,兀自抬头仰望心中所谓的“道”,喃喃自道,“修炼百余载,时至今日,未有寸进,这却是为何,小友可知否?”

    陆巧元没有立即答复,而是斟了杯酒,递向了诸葛凡。

    “不知仙师认为先贤圣人的话是否有错?”

    “我道门中人都秉承祖师遗训,以此为道心,修心,修行,修德,天才辈出,此乃为道门兴盛之法,岂敢有质疑之理?”

    “依我看来,圣人的话,圣人的书都是拿来给别人听,给别人看的,用到自己身上,却未必合适,不必奉为圭臬,子不夜行,则安知道上有夜行人?”

    “小友倒是语出惊人呐!”

    诸葛凡听后大为意外,他处世百余年,师友皆是谨遵先贤之言,不曾有设疑。

    “人活一世,活法都是自个儿的,没有绝对适合自己的衣裳,都得量体裁衣,能裁则裁。量力而行,不可行则不行,。”

    诸葛凡细细听着。

    “圣人的话,和那些自以为是圣人,或被捧成圣人的话也好,大多空乏而谈,直接拿来百无一用。”

    “吾当何为?”

    诸葛凡眼眸跳动地厉害,怔怔地望着陆巧元问道。

    这么多年,道行未有半点进展,高深的法术完全施展不了,想要长生得道,更是空中楼阁。他想知道究竟是为何?

    “仙师需要走出自己的道。”

    “这谈何容易?”

    诸葛凡神色瞬间萎靡了几分,只觉得修行之路上有一巍峨高山挡住了自己前行,但却无翻山越岭之法。

    道门先辈能创出自己的“道”的人,寥寥无几,曾有道门天才,道行修炼至八百年,欲寻找到自己的道,却坐化于福洞宝地,只剩一堆枯骨。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圣贤也是人,天地圣贤之道并非存于万物,也无须存于万物,天人本是一体,又何必分?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便是圣贤之道。”

    “果真如此嘛!”

    诸葛凡沉浸在此番话中,脑中浮起一段段画面,上山修道,钻研道术,斩妖除魔。

    暗蒙蒙烟障林阿,杳沉沉雾塞山河。

    陡然间却是画面一转,道人行走在曲巷中,有无数的车马辐辏,冠盖飞扬,人往人来,十分热闹。当中却有一条无偏无颇的荡平大路,延伸至尽头。

    刹那间,画面消散,诸葛凡顿悟醒来,心中阴霾一扫而空,大笑道,“天下之大,何处不可往!何事不可为!”

    气势骤然一盛,潇潇洒洒,似有万丈胸襟。

    “恭贺仙师破除迷障,走出了自己的道。”

    陆巧元恭贺道。

    “多谢小友出手相助。”

    诸葛凡满怀感激,躬身施礼。

    “仙师不必这般自谦,能有所感悟也是仙师自身的造化,我只不过是顺水推舟,算不得大功劳。”

    “授业解惑,吾应当尊称老师,”至与此,诸葛凡悔愧交加,面红直到耳根,“刚才老师尊称我为仙师,我竟应了下来,如今实在汗颜,无地自容。”

    言毕,诸葛凡竟大步一踏,向院墙撞去,幸好陆巧元拉住了。

    “老师若能收我为徒,吾此生感激不尽。”

    诸葛凡双眼垂泪祈盼道。

    “既如此,我便应了。”

    执拗不过,陆巧元也只得答应,这下凭空多了个徒弟,也不知外人看见会怎么想,不过倒也省日后诸多事情。

    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