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古重启
繁体版

三十六.鹦鹉螺与藤壶

    说起新的思维载体,他现在需要的是一种防御力强的,不一定需要可以陆地行走,这颗星球百分之九十都是海洋,在海面上的都是一些群岛。崔恒想都没想就直接选择了,某人介绍的鹦鹉螺外观———不是远古时期的的那种直壳鹦鹉螺。

    外壳选用钛合金,中间是一个减震散热层。里面的结构几乎和真正的鹦鹉螺一样有着不少的气室,不过储存的是氢气,可以通过电解水获得。他也不使用正常的前进方式,海水海水盐分高,氯化钠属最多一样是电解就可以获得大量的钠单质。

    鹦鹉螺身躯被崔恒分为三个部分,头部、储物间、移动器。

    头部,是一个蜂巢的小型版,各种所需的物质都在这里加工,除外还有一个适合现在情况的脑袋。

    储物间很好理解,就是储存物质的地方,包括气室也在这里。

    移动器,在这个他的内部,存在着两套动力系统,一套是最简单的喷射式推进,这主要还是看中这‘在水中可循环利用’的特点,所以保留下来,作为常规推进方式。

    而与常规推进方式相对应的就是,另一套则是以金属钠柱为核心的火箭式推进,属于消耗型的推进方式。金属钠化学性质很活泼,尤其是在和水接触后,立即便会有巨大的能量被释放出来。顺便还可以产生一些氢气。

    除了生物体后部是喷射式推进口,在外壳的两边还有数个小一号推进口。推进口是一个可以自动开合的开口,常规推进时先是关闭,吞噬那些水中的微生物,在小型消化腔消化,然后作为喷射媒介,输送到直接与推进口的小型储水腔,压缩后喷射而出。

    火箭式推进则不同,钠柱处于头部,用耐高温材质包裹。逃命时高温气液从前方射出,迅速脱离战场。这种推进方式,是在遭遇到灾难性事件时的逃跑手段,可以短时间内进入到一个很高的速度。

    它的触手很发达,还有新增的根须系统,可以直接提取岩石中的物质。因为头部的构造也同乌贼十分相近,所以在吞噬口的周围和头的前缘两侧生有许多触手,上面同样有乌贼所具有的吸盘。有上百个触手,其中部分个生于足部下方,簇集呈须状,少部分会生于口的周围。

    腹面有生有像帽子一样的结构,是由多个触手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当鹦鹉螺将身体缩到壳里的时候,就用它们封闭壳口,能起保护身体的作用。因为触手不会去随意生长,最多只是拉伸,在成熟时体的职能定位就已经确定,所以在这些触手表面覆盖了一层很细密鳞片,不用放大镜根本看不出来。这主要是为了在用火箭式推进时不会被自己热死。

    鹦鹉螺的触手有分工,有的迅速延伸捕捉或用于警戒,有的只用于摄食。在摄食的时候,使多数触手向四周展开,将猎物包裹起来,然后吞食。在休息或只游动而不取食的时候,它的大部分触手都缩进壳里,只留1-2个触手在外面,进行警戒或行动。此外,它的触手还可以抵贴岩石,固定身体的位置。

    之后就是一些细节问题。

    至于因为多出一个新生物会不会被认为是海怪———毕竟他现在的身躯直径足足有一米多。

    这时不可能的,他会孕育一个完全由他控制的种族,物质摄取只是光合与岩石采集,基本不参与到这颗星球的自然循环之中。虽然不会死去,但也不会泛滥。而且向他这种一米多的类型就只会出现一个,为了‘装’用的。正常情况下都是只有五厘米左右。

    为了适应环境,蜂巢的外形也发生变化,现在已经演变成一个十多米高的纹藤壶———这只是个人喜好。

    纹藤壶版蜂巢三侧对称,体形为一个平截的圆锥体,外壁由十二块钛合金板,其中包括峰板、吻板和三对侧板,整个愈合覆盖结合而成。各壳板的两侧深深凹陷而呈锯齿状。底缘椭圆形或近圆形。壳底金属质地。底壁内部有放射状的齿隔。壳板的中间部分与两侧延伸部分同厚。圆形壳口有两对盖板,可以开闭。原蜂巢部分包被于壳内,触手可从盖板开口伸出,捕食浮游生物,但通常是用根茎采集岩石。基底宽阔,完全固着或一部分固着在岩石上。

    在这一圈骨板的中央顶端是成对的可动的背板与楯板,两侧的背板与楯板之间有裂缝状开口,触手由此伸出。幅部宽,顶缘几乎平行于底缘。覆在壳口的盖板小,与周壳之间有广阔而坚韧的膜质部相连,因此盖板不充塞壳口。

    楯板厚实,横长三角形,与壳口平行;开闭缘和底缘长,背缘短,底缘圆突;开闭缘自顶向下逐渐宽大,并向内折曲,其上具一纵折,开闭齿不显;闭壳肌窝大而深,无闭壳肌脊;关节脊宽而平,其长几与背缘同长;无侧压肌窝。开闭缘自顶部向下逐渐变宽,并因纵折而具一纵沟;底缘稍突,基吻角圆钝,近基吻角处有一小突起;关节脊短而突出,关节沟深而狭。背板三角形,表面自顶斜向基峰角处有一浅凹陷。

    背板大而厚实,顶部近于平截,底缘长;背板表面自顶部向峰缘斜伸有一斜的凹沟,其顶部窄,向下渐宽,至基部汇于基峰角处,该处即为已退化的距的所在;无侧压肌脊。盖板表面均有间隔较宽的生长线。

    为了保证每个个体都有细微的不同,采用采用减数分裂。先在其中发育并孵化出‘幼虫’。‘幼虫’经多次蜕变后变为‘成虫’。接下来就有两条路可走,一个是直接成长为鹦鹉螺;另一个是离开蜂巢,在附近演变为蜂巢。如果是第二个则开始附着,附着后触须延长,身体弯曲,旋转,壳板出现,完成变态。外套壁向外分泌的金属混合物不蜕落并不断增长。除了一开始的母体外,其他的藤壶都是普通的金属外甲,而不是钛合金。

    如果按计划进行,很快这里就会变成一个纹藤壶世界,并且每时每刻都会以匪夷所思的方式孕育出一只只鹦鹉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