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楼20s
繁体版

    1923年,清明节,风寒。

    这是郊外的祖坟,在一排排乌黑的旧坟中,卧着一座青砖累成的新坟,不过八九个月的样子,在寒风中,一动也不动,十分突兀。

    “哥!”青年“啪”地跪在泥地上,新做的白棉袍上也沾了一片,铜丝眼镜上蒙了一层雾,“我回来晚了!”顿时强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与其应和的,只有阵阵的寒鸦长鸣,与大嫂李淑贤唱歌似的抽泣,唯独突兀的是她新做的黄绫绣牡丹袄,元宝髻上的珠翠,及王家铺子里新打的累丝金镯。

    “柳湘!”他的庶出二哥柳清一把拉起他,“没告诉你大哥死是为你好,你在北平好好读书,不要管家里的闲事!”接着露出一丝反感,但下一秒,又是悲戚。

    “胡说!”柳湘歇斯底里地咆哮,“那是我亲大哥!”他抬起头,面孔端正,棱角分明,满是文雅和书卷气的脸上滚满了泪水。

    “可是……你就没在家里待了两年,怎么能掺和进来乱搞呢?还有,明天爷爷就过寿了,你今天非要来看大哥,这不是明摆着在太岁头上动土嘛!听哥的,明天就回去,好好读你的书。”

    “二哥,你别劝我。”柳湘抬起头来,“尹大哥的坟头还在,他说的话我也都记得。我不走,我要留下,替他看看。”

    “唉,为了一个疯子你有必要吗……”

    “好了。”淑贤掏出手帕擦了擦她的圆脸,那平静的神色,似乎刚才什么也没有,“时候不早了,回去吧。”随机第一个坐上了租来的洋车。

    路上,开始下雨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望着朦胧的窗外,一切都飞速地向后倒退,柳湘喃喃着。这是他会的第一首诗,正是大哥柳澜交给他的。都说兄长如父,虽说大哥打过骂过他,但至少也是支持他的,大哥才二十七岁,很健康,怎么会……

    正想着,车停了,他眼前又是熟悉的场面。

    柳家门楼。

    这是一座很老的门楼了,白墙也斑驳了,石梁还很坚固,黑瓦间的草拔了十几次,大门上的黑漆刷了十几次,那块“童叟无欺”的匾额也渐渐看不清了。能让人感到舒心的,只有门前的两盏蒙着灰的红灯笼。

    这种三层门楼,曾经盐城是很多见的,但倒得倒,卖的卖,只剩这一座了。因此,柳家也是盐城第一大家族。小城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能与柳家攀上亲戚,那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乾隆年间,柳家老太爷以卖布为生,因物美价廉,生意越做越大,后来一位大官穿了柳家布行的衣裳,竟连多年未治的风湿病都好了,门前的牌匾都是他写的。到老太爷的儿子时,又买了田产,盖了这座门楼。到现在,柳家布行的分号已经有了几十家,田产上,佃农都有百十来口,只有门楼,还是一样结实。

    跨进那小腿高的门槛,院里满是欢声笑语。这些使柳湘心里更烦了。

    进了自己的屋子,只看见十二岁的庶出妹妹柳水芬正翻他的皮箱。“三哥上坟回来了!”她颠着小脚跑来,满天星的刘海下,鹅蛋脸上扬着笑,“三哥在京城,带了什么好东西回来?”

    “谁教你翻我箱子了!”

    吓得水芬一激灵,低下头不说话了。“还有,大哥死了为什么不写信来?”“四……四姐要写……写的,但……二哥……不让,说让你安心学习,以后出国留学……”

    “你们……”

    “三表哥回来了!”这时,一把油纸伞停在门前。一个十九岁的少女走进来。她长着端正的瓜子脸,杏眼里闪着光,鼻梁不高不低,嘴唇圆圆的,唇下有一颗小小的痣,梳着法式刘海,别着珍珠发夹,穿着天青色倒大袖旗袍,低跟皮鞋,腰上系着米白色丝巾。眉眼间,既有中国女子的雅致,又有外国女子的自信,还有一种中国才子的书卷气。“哦,回来了。”柳湘态度缓和了些。水芬乘机跑了出去。

    这是二姑母柳竹音的女儿齐雪蕙,在女高上学,因此长辈不太喜欢,但和柳湘关系是出奇得好。

    “先别生气。话说,大表哥的死,别说你,我也不知道。”雪蕙拉了把椅子坐下,“柳家封锁了消息,大概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当然,不外乎柳清。”雪蕙顿了顿,对于柳清,她一向是很鄙夷的。“说说吧,这次回来,休到什么时候?”

    “我不走了,留在这儿!”

    雪蕙惊得杏眼都瞪圆了,半晌,才反应过来:“你……不去日本了?”

    “去了也是受辱,不如不去,留在这里,救救老百姓。我今年二十三岁,大概十年后正式掌门,那么,我要在三十七岁时,达成原来读书时的目标。对了,我的分号,现在还在吧!”

    “在呢,小四儿的生意做得,至少,一年能盈一两吊钱,明天给外公祝完寿,就带你去看看。还有,你这衣服换了洗洗。”雨正好停了。雪蕙走出去没两步,又返回来:“我要的《新青年》,回来了吗?”

    “有呢!”柳湘从皮箱里掏出一个小牛皮纸包,“18到22年的。”

    “太好了!”雪蕙激动地借过拆开,快速翻了起来,“这本怎么只有半本?”

    “这还是我从糖倌儿手里抢下的呢,凑合着看吧!”

    换了衣服,到院里走走,柳湘的心情总算缓和点了。这时,一个身影挡在面前。

    “四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