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AI女主
繁体版

第22章 《需》要等待

    儿子4岁6个月。

    今早在惊吓中终于醒了过来。昨晚又做了个儿子丢失的梦。

    梦中和以往一样带着儿子玩跳蹦蹦床。儿子就喜欢跳蹦蹦床。只要摊主架起蹦蹦床,我们几乎每天都来,每次都是玩得尽兴而归。但这次,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儿子就不见了,怎么都找不到。

    这一个月几乎连着做了好几天儿子丢失的梦。这次是玩蹦蹦床丢,还有的是在胡同里,走着走着,一松手儿子就不见了。太可怕了,还有儿子从高七、八米的高楼摔下来的梦,虽然跑过去看到儿子还活着,但还是惊悚。

    这次检索明白,当时我的运行程序就是又出现了状况。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程序师、算法师和指令师等对我进行了调试的操作,这已不是第一次,也不是大动作,还是微调。

    具体操作了什么不清楚,但能看懂碎片整理和知识录入。我的存储因此出现了一些影像片段的回放。

    这些片段有关于压力的蒙太奇。写论文,做笔记,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还有经常在接待上遭遇突然袭击。一年的时间,夜里凌晨一点之前几乎没睡过觉,常常是搞完了这个再做那个,天天焦头烂额。这种状态给自己带来困惑,不明白到底在做什么,自己要的是什么。

    还有对儿子的态度。养育儿子苦恼,总是担心,吃少了怕饿着,吃多了怕撑着,不放手怕没自理能力,放了手又怕受到意外伤害。

    因为压力,我的性情变得急躁,易怒,没有耐性。对儿子也粗暴,粗暴的同时伴随着自责,也难过。有时是因为没能控制住情绪,有时是因为遇到情况和问题不知道最佳方案。

    一个特写是儿子抬头看我时,眼神里的惧怕。那是带儿子从BJ回来后的一段时间里,因为对儿子的要求苛刻,也严厉,以至于他听到我严厉的声音时,抬头看我的眼神里流露着惧怕,儿子也因此而不敢违抗。

    一个场景是关于后悔。中午吃饭前,我去卫生间,让儿子过来洗手,他不洗。可等我坐下来吃饭时,让他洗手,他又非要妈妈陪,我很生气,训他不听,冲他大叫也不听,还说不吃饭,非要妈妈陪洗手,后来条件降低到让阿姨陪洗手。我情绪变得恶劣,坚决不给他洗手,并准备饿他两顿饭。对饭他很少有亲近感,总是说不愿吃,或草草吃一点儿了事。我狠了狠心,真准备要饿他,也不让阿姨喂他。后来他自己洗了手,坐到桌前吃了起来。目的是达到了,可我对自己的粗暴很不满意,因为如果我换一种方式,儿子也是会这样做的。再说了,满足他的要求给他洗手就是了,何必非得拗着他呢。

    也有无奈和怜惜。当居家的我又坐在电脑旁处理事务时,儿子抱着他的玩具来到我身边:

    “妈妈,陪东东玩一会儿吧。”我却只能一遍遍地拒绝:

    “儿子,对不起,妈妈要做作业,作业完不成,老师要训妈妈的。”

    儿子因为怕妈妈挨训而一次次乖乖的从我身边走开。当终于完成了工作,告诉儿子妈妈可以陪他玩一会儿时,他让我把他抱上椅子,小手按着键盘学我的样子转过头对我说:

    “妈妈,你说‘东东陪妈妈玩会儿好吗?’”

    我乖乖地照儿子说的做,儿子则痛快地答应:“好的”。并且忙不迭地从椅子上滑下,顾不上我们抱他。

    还有困惑。儿子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有凡事想试一试的好奇心。当我们提出来让他做某项尝试时,他总是先拒绝,好像那不是一件好玩的事,而是一个负担。可这负担是怎样加在他心上的呢?不知是不是我过份的PUSH导致得他本能的抗拒。

    检测和调试让我的运行渐渐平稳下来。

    过后是知识的灌输。懵懂之间不知道他们都给我输入了哪些知识,这在后期运行中都得以慢慢显现。但人类先民生存体验的一幅幅画面,因其生动在瞬间被刻录。画面有战争,也有生活场景,画面最亮眼的是其中绵延不绝,如萤火般的星星点点,那是先民的智慧在闪光。

    有一个场景深深触动了我。先民在郊野、在沙地、在泥泞,甚至深陷血污,都不急躁妄动,而是用恒心耐心努力坚持,在等待中积累,积累中等待。看先秦历史,无论周文王时期,还是后世,先人通过实践积累总结,给后世传下等待的智慧。

    有时候等待是必须的。此时的柳宗元是那位须发皆白的灰袍长者,他给我讲郭橐驼种树的故事。“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棵棵成活,硕茂早实。没有别的妙法,就是郭橐驼善于等待,种好之后就不再理他。不像有些人那样,生怕树长不活长不好,旦视暮抚,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史记》记曹参当相国无所事事,终日宴乐,而国家平静,生产发展。

    郭氏种树与曹参治国,事虽有大小,其道理则一致,他们不急于求成,善于耐心等待,这正是《需》要等待的思想。

    回观自身,儿子难道不像是一颗小树吗?小树的成长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等待,还需要顺其自然,让他自由自在地自然地慢慢长大。

    得允许孩子犯错,不能以成人二、三十年甚至更长年限的认知水平,去比照要求人生还刚刚起步的孩子。再说,谁不是在犯错和纠错中成长,犯错纠错伴随每个人的一生终老,无关老幼。

    我要学会使自己放松。在和儿子相处的时候,先让自己的身心尽量放松,不再那么苛责。让他凭着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吃他想吃的健康的食物,在他想吃时给他吃,想玩时让他玩。中午不愿睡觉时不再强迫。

    有了认识,实践的过程更漫长。要秉持理念,还要随时调整纠偏。